一种电动马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93430发布日期:2021-12-15 06:42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马桶盖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马桶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马桶盖。


背景技术:

2.马桶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家具,市面上的马桶盖是大多手动掀盖,而电动马桶盖也因为其卫生、便捷以及只能等优点越来越多地被许多家庭所使用的。
3.为了实现避免用手去掀合马桶盖的不卫生的缺点,电动马桶盖的主要功能为实现控制马桶盖实现自动掀盖合盖,也有的电动马桶盖能够实现控制掀起上盖以及座圈的功能。
4.而现有技术中,电动马桶盖通常为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转动与上盖或是座圈相连接的转动轴从而控制上盖以及座圈进行掀盖以及合盖。但是当电动马桶盖出现故障或未通电时,用户需要手动进行掀盖时,导致需要克服电机的阻力进行掀盖,所以手动掀盖时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也会导致对电动马桶盖的电机造成影响甚至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动马桶盖,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马桶盖,与内部电源或外部电源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座圈、底座、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控制机构,其中,底座具有安装部,座圈以及上盖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部上,第一连接组件固定在上盖上,第二连接组件固定在座圈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以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以及所述控制机构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内,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以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驱动电机以及与该第一驱动电机相对应的第一电磁离合器,第一电磁离合器包括第一主动部分以及在通电状态下随第一主动部分同步转动的第一从动部分,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电机转轴与第一主动部分固定连接并驱动该第一主动部分转动,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一从动部分固定连接,第二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驱动电机以及与该第二驱动电机相对应的第二电磁离合器,第二电磁离合器包括第二主动部分以及在通电状态下随第二主动部分同步转动的第二从动部分,第二驱动电机通过电机转轴与第二主动部分固定连接并驱动该第二主动部分转动,第二连接组件与第二从动部分固定连接。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马桶盖,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一个第一驱动电机以及一个相对应的第一电磁离合器,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一个第二驱动电机以及一个相对应的第二电磁离合器,第一驱动电机以及第二驱动电机分别安装在安装部的两端。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马桶盖,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两个第一驱动电机以及两个相对应的第一电磁离合器,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两个第二驱动电机以及两个相对应的第二电磁离合器,两个第一驱动电机分别安装在底座的两端,两个第
二驱动电机分别安装在底座的两端并与第一驱动电机相邻设置。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马桶盖,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轴以及设置在上盖上的上盖耳部,第一连接轴一端与上盖耳部相固定,另一端与第一从动部分相固定,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轴以及设置在座圈上的座圈耳部,第二连接轴一端与座圈耳部相固定,另一端与第二从动部分相固定。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马桶盖,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连接轴通过螺丝与上盖相固定,第二连接轴通过螺丝与座圈相固定。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马桶盖,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连接轴的一端为上盖卡合端,上盖耳部具有与该上盖卡合端相卡合使得第一连接轴与上盖相固定的上盖凹槽,第二连接轴的一端为座圈卡合端,上盖耳部具有与该座圈卡合端相卡合使得第二连接轴与座圈相固定的第一凹槽。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马桶盖,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驱动电机以及第二驱动电机均为减速电机一体机。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马桶盖,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电磁离合器以及第二电磁离合器均为内外轴分离式电磁离合器。
14.实用新型作用与效果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马桶盖,与内部电源或外部电源电连接,包括上盖、座圈、底座、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安装在底座上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其中,底座具有安装部,座圈以及上盖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部上。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以及第一电磁离合器,第一电磁离合器包括第一主动部分以及在通电状态下随第一主动部分同步转动的第一从动部部分,第一主动部分与第一驱动电机的电机转轴固定连接,上盖通过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一从动部分固定连接使得上盖在通电状态下可以在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在不通电状态下则上盖不随第一驱动电机的电机转轴转动;类似地,座圈则通过第二连接组件与第二电磁离合器的第二从动部分固定连接,实现在通电状态下座圈在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在不通电状态下则座圈不随第二驱动电机的电机转轴转动。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马桶盖引入了电磁离合器的结构,能够实现由电机驱动上盖以及座圈转动,当该电动马桶盖出现故障或未通电时,用户需要手动掀开闭合上盖以及座圈,则可以控制电磁离合器的主动部分以及从动部分断开从而避免用户需要强行克服电机阻力进行掀盖,进而避免消耗过多的劳力或者损坏驱动电机、减少该电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动马桶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动马桶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动马桶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电动马桶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电动马桶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电动马桶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3.<实施例一>
2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马桶盖。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动马桶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动马桶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6.如图1以及图2所示,电动马桶盖100包括上盖1、座圈2、底座、第一驱动机构4、第二驱动机构5、第一连接组件6、第二连接组件7以及控制机构(未在图中显示)。
27.上盖1包括顶板11以及边沿12。
28.边沿12垂直于顶板11设置,包括直边121以及曲边122。
29.边沿12的直边121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上盖耳部13且两个上盖耳部13分别靠近直边121的两端设置,呈垂直于边沿12以及顶板11延伸的块状。
30.上盖耳部13远离直边111的一面为弧面131,且上盖耳部13中设置有沿平行于直边121的方向延伸的上盖连接孔132。
31.座圈2与上盖1相匹配。
32.座圈2上设置有两个座圈耳部22,座圈耳部22与上盖耳部13相匹配,设置在靠近直边121一侧的座圈2的外壁上,呈凸起的块状,其远离座圈耳部22的一面为弧面。
33.座圈耳部22设置有沿平行于直边121的方向延伸的座圈连接孔221。
34.两个座圈耳部22设置在两个上盖耳部13之间,并分别靠近两个上盖耳部13设置,座圈连接孔221与上盖连接孔132相对准。
35.上盖1以及座圈2安装在底座上,底座(未在图中全部显示)包括安装部3,呈具有中空内腔的条状,设置在两个座圈耳部22之间并沿平行于直边121的方向延伸。
36.且安装部3的两端设置底座连接孔31,与上盖连接孔132以及座圈连接孔221相对准。
3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动马桶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8.第一驱动机构4以及第二驱动机构5与控制机构电连接,并由控制机构进行控制,控制机构设置在底座内。
39.第一驱动机构4以及第二驱动机构5均安装在安装部3的中空内腔中。
40.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4包括一个第一驱动电机41以及一个第一电磁离合器42。
41.第二驱动机构5包括一个第二驱动电机51以及一个第二电磁离合器52。
42.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电机41以及第二驱动电机51均为减速电机一体机。
43.本实施例中,第一电磁离合器42以及第二电磁离合器52均为内外轴分离式电磁离合器。
44.第一驱动电机41以及第二驱动电机51均与外部电源或内部电源相连接,分别设置在安装部3的中空内腔中且位于安装部3的两端。
45.第一驱动电机41包括第一电机转轴411。
46.第一电机转轴411向靠近所在安装部3一端的底座连接孔31的方向延伸,且可在第一驱动电机41的驱动下转动。
47.第一电磁离合器42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转轴411远离第二驱动电机51的一端,包括第一主动部分421以及第一从动部分422。
48.第一主动部分421设置在第一电机转轴411远离第二驱动电机51的一端并与该端固定连接,即可以随第一电机转轴411同步转动。
49.第一从动部分422设置在第一主动部分421远离第一电机转轴411的一端,在通电状态下与第一主动部分421相连接并可以随第一主动部分421同步转动,在不通电状态下,第一从动部分422则不与第一主动部分421连接,即不随第一主动部分421同步转动。
50.第二驱动机构5与第一驱动机构对称设置。
51.第二驱动电机51包括第二电机转轴511。
52.第二电机转轴511向靠近所在安装部3一端的底座连接孔31的方向延伸,且可在第二驱动电机51的驱动下转动。
53.第二电磁离合器52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机转轴511远离第一驱动电机41的一端,包括第二主动部分521以及第二从动部分522。
54.第二主动部分521设置在第二电机转轴511远离第一驱动电机41的一端并与该端固定连接,即可以随第二电机转轴511同步转动。
55.第二从动部分522设置在第二主动部分521远离第二电机转轴511的一端,在通电状态下与第二主动部分521相连接并可以随第二主动部分521同步转动,在不通电状态下,第二从动部分522则不与第二主动部分521连接,即不随第二主动部分521同步转动。
56.第一连接组件6包括第一连接轴61以及上盖耳部13。
57.第一连接轴61与第一电机转轴411同轴设置,第一连接轴61的一端与第一从动部分422远离第一主动部分421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该侧的底座连接孔31,并继续穿过座圈耳部22的座圈连接孔211以及上盖耳部13的上盖连接孔132与该上盖耳部13固定连接,即实现第一连接轴61与座圈耳部22的转动连接以及与上盖耳部13的固定连接。
58.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轴61通过螺丝与上盖耳部13固定连接,具体为,第一连接轴61远离第一驱动电机41的一端设置有呈板状的第一固定部611,第一固定部611与上盖耳部13远离第一驱动电机41的一面相紧贴,并通过两个沿第一连接轴61长度方向延伸并同时穿过第一固定部611以及上盖耳部13的第一螺丝612固定连接。
59.即上盖1通过第一连接组件6与第一电磁离合器42的第一从动部分422固定连接,实现上盖1在第一电磁离合器42通电状态下可以随着第一电机转轴411以第一连接轴61为转动轴转动,在第一电磁离合器42不通电状态下,则不随第一驱动电机41的第一电机转轴411转动。
60.第二连接组件7包括第二连接轴71以及座圈耳部22。
61.第二连接轴71与第二电机转轴511同轴设置,第二连接轴71的一端与第二从动部分522远离第二主动部分521的一端固定连接。
62.第二连接轴71穿过该侧的底座连接孔31,并穿过座圈耳部22的座圈连接孔221与该座圈耳部22固定连接,再穿过上盖耳部13的上盖连接孔132,即实现与座圈耳部22的固定连接以及与上盖耳部13的转动连接。
63.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轴71通过螺丝与座圈耳部22固定连接,具体为,第二连接轴71远离第二驱动电机51的上设置有呈板状的第二固定部711,第二固定部711设置在第二电
磁离合器52与座圈耳部22之间,并与座圈耳部22远离第二驱动电机51的一面相紧贴,再通过两个沿第二连接轴71长度方向延伸并同时穿过第二固定部711以及座圈耳部22的第二螺丝712固定连接。
64.即座圈2通过第二连接组件7与第二电磁离合器52的第二从动部分522固定连接,实现座圈2在第二电磁离合器52通电状态下可以随着第二电机转轴511以第二连接轴71为转动轴转动,在第二电磁离合器52不通电状态下,则不随第二驱动电机451的第二电机转轴511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转轴411以及第二电机转轴511在旋转时具有止位点,即第一驱动电机41以及第二驱动电机51分别驱动第一电机转轴411以及第二电机转轴511转动至止位点时,则自动停止驱动,从而使得上盖1以及座圈2停止转动。
65.实施例作用与效果
6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马桶盖,与内部电源或外部电源电连接,包括上盖、座圈、底座、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安装在底座上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其中,底座具有安装部,座圈以及上盖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部上。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以及第一电磁离合器,第一电磁离合器包括第一主动部分以及在通电状态下随第一主动部分同步转动的第一从动部部分,第一主动部分与第一驱动电机的电机转轴固定连接,上盖通过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一从动部分固定连接即使得上盖在通电状态下可以在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在不通电状态下则上盖不随第一驱动电机的电机转轴转动;类似地,座圈则通过第二连接组件与第二电磁离合器的第二从动部分固定连接,实现在通电状态下座圈在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在不通电状态下则座圈不随第二驱动电机的电机转轴转动。本实施例的电动马桶盖引入了电磁离合器的结构,能够实现由电机驱动上盖以及座圈转动,当该电动马桶盖出现故障或未通电时,用户需要手动掀开闭合上盖以及座圈,则可以控制电磁离合器的主动部分以及从动部分断开从而避免用户需要强行克服电机阻力进行掀盖,进而避免消耗过多的劳力或者损坏驱动电机、减少该电机的使用寿命。
67.进一步,本实施例的电动马桶盖的第一驱动电机以及第二驱动电机均为减速电机一体机,减速电机一体机的体积小结构紧凑,能够使得底座的安装部的体积相应减小。
68.<实施例二>
69.在本实施例二中,对于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结构,给与相同的编号并省略相同的说明。
70.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两个第一驱动电机以及两个第一电磁离合器,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两个第二驱动电机以及两个第二电磁离合器。
7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电动马桶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电动马桶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电动马桶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72.本实施例二提供一种电动马桶盖200,包括上盖1、座圈2、底座、第一驱动机构40、第二驱动机构50、第一连接组件60、第二连接组件70以及控制机构(未在图中显示),底座包括安装部3。
73.本实施例二中,上盖1、座圈2、底座以及控制机构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再赘述。
74.本实施例二中,第一驱动机构40以及第二驱动机构50与控制机构电连接并由控制
机构控制,第一驱动机构40以及第二驱动和机构50设置在安装部3的中空内腔中。
75.本实施例二中,第一驱动机构40包括两个第一驱动电机43以及两个第一电磁离合器44。
76.两个第一驱动电机43分别设置在安装部3的中空内腔中且位于安装部3的两端。
77.第一驱动电机43包括第一电机转轴431。
78.两个第一电机转轴431分别向安装部3两端的底座连接孔31的方向延伸,且可在第一驱动电机43的驱动下转动。
79.两个第一电磁离合器44分别与两个第一驱动电机43相对应,并设置在第一电机转轴431靠近底座连接孔31的一侧。
80.第一电磁离合器44包括第一主动部分441以及第一从动部分442。
81.第一主动部分441设置在第一电机转轴431远离第一驱动电机43的一端并与该端固定连接,即可以随第一电机转轴431同步转动。
82.第一从动部分442设置在第一主动部分441远离第一电机转轴431的一端,在通电状态下与第一主动部分441相连接并可以随第一主动部分441同步转动,在不通电状态下,第一从动部分442则不与第一主动部分441连接,即不随第一主动部分441同步转动。
83.第一连接组件60包括两个第一连接轴62以及上盖耳部13。两个上盖耳部13上分别设置有两个上盖连接孔132。
84.两个第一连接轴62分别与两个第一电磁离合器44相对应。
85.第一连接轴62与第一电机转轴431同轴设置,第一连接轴62的一端与第一从动部分442远离第一主动部分441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该侧的底座连接孔31以及上盖耳部13的上盖连接孔132与该上盖耳部13固定连接。
86.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轴62通过与上盖耳部13卡合连接。
87.具体为,第一连接轴62与上盖耳部13相对应设置有上盖卡合端621,上盖耳部13对应设置有上盖凹槽133,上盖卡合端621与上盖凹槽133相卡合使得第一连接轴62与上盖耳部13固定连接。
88.即上盖1通过第一连接组件60与两个第一电磁离合器44的第一从动部分442固定连接,实现上盖1在两个第一电磁离合器44通电状态下可以随着第一电机转轴431以第一连接轴62为转动轴转动,在第一电磁离合器44不通电状态下,则不随第一驱动电机43的第一电机转轴431转动。
89.本实施例二中,第二驱动机构50包括两个第二驱动电机53以及两个第二电磁离合器54。
90.两个第二驱动电机53分别设置在安装部3的中空内腔中且位于安装部3的两端,与两个第一驱动电机51相邻设置。
91.第二驱动电机53包括第二电机转轴531。
92.两个第二电机转轴531分别向安装部3两端的底座连接孔31的方向延伸,且可在第二驱动电机53的驱动下转动。
93.两个第二电磁离合器54分别与两个第二驱动电机53相对应,设置在第二电机转轴531靠近底座连接孔31的一侧。
94.第二电磁离合器54包括第二主动部分541以及第二从动部分542。
95.第一主动部分541设置在第二电机转轴531远离第二驱动电机53的一端并与该端固定连接,即可以随第二电机转轴531同步转动。
96.第二从动部分542设置在第二主动部分541远离第二电机转轴531的一端,在通电状态下与第二主动部分541相连接并可以随第二主动部分541同步转动,在不通电状态下,第二从动部分542则不与第二主动部分541连接,即不随第二主动部分541同步转动。
97.第二连接组件70包括两个第二连接轴72以及座圈耳部22,两个座圈耳部22上分别设置有2个座圈连接孔221。
98.本实施例二中,座圈耳部22与上盖耳部13沿直边121的深度方向并排设置。
99.两个第二连接轴72分别与两个第二电磁离合器54相对应。
100.第二连接轴72与第二电机转轴531同轴设置,第二连接轴72的一端与第二从动部分542远离第二主动部分541的一端固定连接。
101.第二连接轴72穿过对应一侧的底座连接孔31、座圈耳部22的座圈连接孔221与该座圈耳部22固定连接。
102.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轴72通过与座圈耳部22卡合连接。
103.具体为,第二连接轴72与座圈耳部22相对应设置有座圈卡合端721,座圈耳部22对应设置有座圈凹槽222,座圈卡合端721与座圈凹槽222相卡合使得第二连接轴72与座圈耳部22固定连接。
104.即座圈2通过第二连接组件70与两个第二电磁离合器54的第二从动部分542固定连接,实现座圈2在两个第二电磁离合器54通电状态下可以随着第二电机转轴531以第二连接轴72为转动轴转动,在第二电磁离合器54不通电状态下,则不随第二驱动电机53的第二电机转轴531转动。
105.本实施例二的电动马桶盖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均具有两个驱动电机以及两个电磁离合器,可以使得两个上盖耳部分别可以通过第一连接组件与两个第一电磁离合器相连接,以及两个座圈耳部分别通过第二连接组件与两个第二电磁离合器相连接,通过设置在安装部两端的驱动机构可以实现上盖以及座圈进一步地稳定转动,且驱动力也进一步增强。进一步,当一侧的驱动电机出现故障时,另一个驱动电机也可以继续工作。
106.进一步,本实施例二的第一连接轴以及第二连接轴通过卡合连接分别与上盖耳部以及座圈耳部固定连接,即不用借助其他构件即可连接,使得结构进一步简化。
107.上述实施例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