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婴儿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41450发布日期:2021-12-11 13:13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婴儿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床,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婴儿床。


背景技术:

2.作为传统家具的婴儿床大多都是缩小版的木板床加上隔离护栏,十分简易,而婴儿床是新生孩子休息,玩耍的主要场所,几乎是每一个拥有婴儿家庭的必备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中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婴儿床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家庭的需求。
3.目前存在各式各样新型的婴儿床,为了满足不同家庭的不同需求,功能多样化是目前婴儿床发展的趋势,同时婴儿床的逐步智能化也是如今工业时代发展的趋势,现有的婴儿床相对安全的范围系数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安全性不高,功能单一的缺点,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保护婴儿安全,功能多样化,造型美观的多功能婴儿床。
5.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包括:
6.支撑架,设置有四个;
7.第一连接块,四个支撑架一侧均连接有第一连接块;
8.轮子,第一连接块内均转动式连接有轮子;
9.置物架,四个支撑架中部之间连接有置物架;
10.床框,四个支撑架顶部之间连接有床框;
11.把手,床框一侧连接有把手;
12.空心杆,床框两侧内均连接有两个空心杆;
13.扶手,两侧两个空心杆之间均滑动式连接有扶手,扶手与床框滑动式连接;
14.支撑杆,扶手一侧均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与床框滑动式连接;
15.第一回力弹簧,床框底壁与扶手一侧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回力弹簧;
16.第二回力弹簧,扶手一侧均连接有两个第二回力弹簧;
17.第二连接块,第二回力弹簧一端均连接有第二连接块;
18.挡块,第二连接块一侧均连接有挡块,挡块与床框相配合。
19.进一步,还包括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包括:
20.固定轴,一部扶手内连接有固定轴;
21.连接板,固定轴上转动式连接有连接板;
22.桌板,连接板内转动式连接有桌板;
23.合页,桌板与连接板外侧之间连接有合页;
24.支撑板,床框一侧连接有支撑板;
25.第三回力弹簧,支撑板顶部两侧均连接有第三回力弹簧;
26.第一楔形块,第三回力弹簧顶端之间连接有第一楔形块,第一楔形块与桌板相配合;
27.连接杆,桌板内滑动式连接有连接杆;
28.第二楔形块,连接杆一端连接有第二楔形块,第二楔形块与桌板滑动式连接;
29.第四回力弹簧,第二楔形块一侧与桌板内壁之间连接有第四回力弹簧。
30.进一步,还包括:
31.卡扣,一部扶手一侧连接有卡扣;
32.按钮,卡扣内滑动式连接有按钮;
33.第五回力弹簧,按钮与卡扣之间连接有第五回力弹簧。
34.进一步,把手的外侧设置有橡胶套。
35.进一步,床框为桦木材质。
36.进一步,按钮为星形块。
3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扶手、空心杆、支撑杆和第一回力弹簧的配合,以达到自动化伸缩扶手,便于放置和收纳婴儿物品的目的。
38.2、通过第一楔形块、第三回力弹簧、支撑板和桌板的配合,以达到便捷化收纳,减少空间占据的目的。
39.3、通过卡扣、按钮和第五回力弹簧的配合,以达到卡住桌板和解除卡住的目的。
附图说明
4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4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4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43.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1_支撑架,2_第一连接块,3_轮子,4_置物架,5_床框,6_把手,7_扶手,8_空心杆,9_支撑杆,10_第一回力弹簧,11_第二连接块,12_挡块,13_第二回力弹簧,14_旋转机构,140_固定轴,141_连接板,142_合页,143_第一楔形块,144_第三回力弹簧,145_支撑板,146_连接杆,147_第四回力弹簧,148_第二楔形块,149_桌板,15_卡扣,16_按钮,17_第五回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45.实施例1
46.一种多功能婴儿床,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有支撑架1、第一连接块2、轮子3、置物架4、床框5、把手6、扶手7、空心杆8、支撑杆9、第一回力弹簧10、第二连接块11、挡块12和第二回力弹簧13,左右两侧两个支撑架1下侧均连接有第一连接块2,第一连接块2内均转动式连接有轮子3,左右两侧两个支撑架1之间连接有置物架4,左右两侧两个支撑架1上侧之间连接有床框5,床框5右侧连接有把手6,床框5前后两侧内均连接有两个空心杆8,前后两侧两个空心杆8之间均滑动式连接有扶手7,扶手7与床框5滑动式连接,扶手7下侧均连接有支撑杆9,支撑杆9与床框5滑动式连接,床框5底壁与扶手7下侧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回力弹簧10,扶手7右侧均连接有两个第二回力弹簧13,第二回力弹簧13右端均连接有第二连接块
11,第二连接块11右侧均连接有挡块12,挡块12与床框5相配合。
47.当需要使用此设备时,使用人员可将婴儿放入床框5内,推动把手6,把手6运动带动床框5运动,床框5运动带动支撑架1运动,支撑架1运动带动置物架4运动,置物架4运动带动第一连接块2运动,继而使得轮子3转动,此时使用人员可将婴儿用品放置于置物架4内,当需要扶住婴儿床时,使用人员可向上拉动扶手7,扶手7在空心杆8内向上滑动带动支撑杆9向上滑动,此时第一回力弹簧10被拉伸,扶手7向上滑动带动第二连接块11向上运动,第二连接块11向上运动带动挡块12向上运动,当下方挡块12向上运动至不与床框5相接触时,下方第二回力弹簧13初始状态为压缩状态,在下方第二回力弹簧13的复位作用下,带动下方第二连接块11向右运动,继而带动下方挡块12向右运动,卡住床框5,当不需要扶住婴儿床时,使用人员可向下拉动扶手7,扶手7向下滑动带动支撑杆9向下滑动,此时第一回力弹簧10复位,扶手7向下滑动带动第二连接块11向下运动,第二连接块11向下运动带动挡块12向下运动,当挡块12向下运动至与床框5相接触时,使得挡块12向左运动,挡块12向左运动带动第二连接块11向左运动,此时第一回力弹簧10被压缩,当上方挡块12向下运动至不与床框5相接触时,上方第二回力弹簧13初始状态为压缩状态,在上方第二回力弹簧13的复位作用下,带动上方第二连接块11向右运动,继而带动上方挡块12向右运动,卡住床框5,以达到自动化伸缩扶手7,便于放置和收纳婴儿物品的目的,再次使用时,重复操作即可。
48.如图3所示,还包括有旋转机构14,旋转机构14包括有固定轴140、连接板141、合页142、第一楔形块143、第三回力弹簧144、支撑板145、连接杆146、第四回力弹簧147、第二楔形块148和桌板149,前部扶手7内连接有固定轴140,固定轴140上转动式连接有连接板141,连接板141内转动式连接有桌板149,桌板149与连接板141外侧之间连接有合页142,床框5前侧连接有支撑板145,支撑板145上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第三回力弹簧144,第三回力弹簧144上端之间连接有第一楔形块143,第一楔形块143与桌板149相配合,桌板149内滑动式连接有连接杆146,连接杆146右端连接有第二楔形块148,第二楔形块148与桌板149滑动式连接,第二楔形块148左侧与桌板149内壁之间连接有第四回力弹簧147。
49.当需要放置其他物品时,使用人员可向下推动第一楔形块143,此时第三回力弹簧144被压缩,随后转动桌板149,桌板149转动带动合页142转动,桌板149转动带动连接杆146运动,连接杆146运动带动第四回力弹簧147和第二楔形块148运动,松开第一楔形块143,在第三回力弹簧144的复位作用下,带动第一楔形块143向上运动,当不需要放置其他物品时,转动桌板149,桌板149转动带动合页142转动,桌板149转动带动连接杆146运动,连接杆146运动带动第四回力弹簧147和第二楔形块148运动,当桌板149转动至与第一楔形块143相接触时,推动第一楔形块143向下运动,此时第三回力弹簧144被压缩,当桌板149转动不至与第一楔形块143相接触时,在第三回力弹簧144的复位作用下,带动第一楔形块143向上运动,卡住桌板149,以达到便捷化收纳,减少空间占据的目的,再次使用时,重复操作即可。
50.如图1所示,还包括有卡扣15、按钮16和第五回力弹簧17,后部扶手7上侧连接有卡扣15,卡扣15内滑动式连接有按钮16,按钮16与卡扣15之间连接有第五回力弹簧17。
51.当第二楔形块148运动后,使用人员可转动连接板141,连接板141在固定轴140上转动带动合页142转动,合页142转动带动桌板149转动,继而带动第二楔形块148和连接杆146转动,当第二楔形块148转动至与按钮16相接触时,使得按钮16在卡扣15内向后滑动,此时第五回力弹簧17被压缩,当需要解除固定时,使用人员可向前按动按钮16,使得第二楔形
块148在桌板149内向前滑动,第二楔形块148向前滑动带动连接杆146向前滑动,此时第五回力弹簧17被压缩,使得第二楔形块148脱离卡扣15,使用人员可转动连接板141,连接板141在固定轴140上转动带动合页142转动,合页142转动带动桌板149转动,继而带动第二楔形块148和连接杆146转动至原位,当第二楔形块148转动至不与按钮16相接触时,在第四回力弹簧147的复位作用下,使得连接杆146向后滑动,连接杆146向后滑动带动第二楔形块148向后滑动,在第五回力弹簧17的复位作用下,带动按钮16运动回原位,以达到卡住桌板149和解除卡住的目的,再次使用时,重复操作即可。
52.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