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加热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09763发布日期:2021-12-15 10:25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体加热容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2.电热水壶通常包括底座和壶体,且底座和壶体分别设置有上连接器和下连接器,当壶体放置于底座上时,上连接器与下连接器耦合,壶体的发热盘通电发热,从而加热壶体内的液体。但是,壶体放置于底座的过程中,需要用户将壶体与底座对正才能实现上连接器与下连接器的耦合,导致上连接器与下连接器耦合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降低电热水壶的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能够便于用户使用,并能够提高液体加热容器的用户体验。
4.本技术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所述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体和底座,所述容器体能够放置于所述底座的顶壁,所述底座包括:
5.外壳;
6.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安装于所述外壳;
7.其中,所述外壳的顶壁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连接器的外周,且所述凹陷部包括至少一个安装指示部。
8.本方案中,通过在底座的外壳的顶壁设置凹陷部,当容器放置于底座的顶壁上时,该凹陷部能够对容器体起到限位作用,当容器体内的液体处于沸腾状态时,该凹陷部能够限制容器体发生晃动,从而降低容器体晃动导致的沸腾液体溢出的风险,提高液体加热容器的安全性。同时,当容器体的侧壁有液体时,液体能够沿容器体的侧壁向下流动,当流动到底座的顶壁时,设置于底座顶壁的凹陷部能够促进液体流入凹陷部内,即该凹陷部起到收集液体的作用,防止容器体外壁上的液体流到桌面上,提高液体加热容器的用户体验。
9.同时,该凹陷部内还设置有安装指示部,在将容器体放置于底座上的过程中,该安装指示部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从而促进容器体与底座对正,实现上下连接器的耦合,因此,该安装指示部的设置能够便于用户使用,并能够提高液体加热容器的用户体验。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安装指示部为环形结构。
11.本方案中,环形结构的安装指示部使得容器体从任意方向放置于底座上时均能够通过安装指示部起到导向作用,进一步提高液体加热容器的用户体验。同时,该环形结构的安装指示部还能够起到支撑容器体的作用。
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外壳的顶壁包括曲面或斜面,以形成所述凹陷部。本方案中,当外壳的顶壁包括曲面或斜面时,该曲面或斜面能够方便地形成上述凹陷部,并简化外壳的加工难度。
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外壳具有容纳腔,所述外壳的顶壁的一部分朝向所述
容纳腔内凹陷,以形成所述凹陷部。
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凹陷部的轮廓为弧形。本方案中,当凹陷部为弧形结构时,使得该凹陷部能够与弧形结构的容器体的第二侧壁匹配,从而提高凹陷部与容器体的连接可靠性,进一步降低容器体放置于底座上时发生晃动的风险。另外,弧形结构的凹陷部能够降低底座的外壳的应力集中,提高其使用寿命。
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凹陷部沿周向包围所述连接器。本方案中,当容器体放置于底座上时,该环形结构的凹陷部能够进一步提高凹陷部与容器体配合的可靠性,从而进一步降低容器体发生晃动的风险,同时,该环形结构的凹陷部使得容器体侧壁的任意位置残留液体均能够流入凹陷部内,从而进一步降低液体流到桌面的风险。另外,该环形结构的凹陷部具有加工方便的优点,且能够提高底座的使用寿命。
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凹陷部的底壁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本方案中,当容器体放置于底座上时,容器体侧壁上的液体能够流入底座的凹陷部内,在一种情况下,凹陷部内的液体能够蒸发,在另一种情况下,凹陷部内的液体能够经通孔下落至底座的底部,此时,虽然液体流到桌面上,但是用户也不会看到液体,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1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孔的位置高于所述凹陷部底壁的最低点。本方案中,当液体进入凹陷部内时,在重力的作用下,液体向凹陷部底壁的最低点处运动,当通孔的位置高于该最低点时,降低液体从通孔落下到底座下方的风险,即使得液体能够聚集在凹陷部底壁的最低点处并逐渐蒸发,从而进一步降低液体下落至桌面的风险。
1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底座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上盖;所述通孔的侧壁设置有向所述下盖延伸的限位筋,所述下盖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筋与所述限位槽配合。
19.本方案中,通过在上盖和下盖设置相互配合的限位筋和限位槽,当上盖与下盖组装时,用户能够首先将限位筋与限位槽对应配合,从而起到限位上盖和下盖的作用,提高后续二者固定连接的精确性。同时,当限位筋设置于通孔的侧壁时,使得在组装上盖和下盖时,用户能够通过通孔看到设置于下盖的限位槽的位置,从而便于实现上盖和下盖的配合,降低二者连接的难度,提高底座的装配效率。
2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凹陷部具有第一侧壁,所述容器体具有第二侧壁;所述容器体放置于所述底座的顶壁时,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抵接。本方案中,容器体放置于底座上时,通过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抵接,使得容器体与凹陷部能够配合紧密,从而进一步限制容器体相对于底座晃动,降低容器体晃动时导致液体溢出的风险,提高液体加热容器的安全性。
21.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液体加热容器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的剖视图;
24.图3为图2中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5.图4为图1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图4的剖视图。
27.附图标记:
[0028]1‑
底座;
[0029]
11

上盖;
[0030]
111

限位筋;
[0031]
12

下盖;
[0032]
13

容纳腔;
[0033]
14

凹陷部;
[0034]
141

第一侧壁;
[0035]
142

通孔;
[0036]
15

本体部;
[0037]
16

连接器;
[0038]
17

电源线;
[0039]
18

安装指示部;
[0040]2‑
容器体;
[0041]
21

第二侧壁。
[0042]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44]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5]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0046]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47]
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0048]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及其底座1,该液体加热容器可以为养生壶、电热水壶、电热水杯等加热液体的装置。本文中以液体加热容器为电热水壶为例进行描述。
[0049]
如图1和图2所示,该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底座1和容器体2,其中,底座1包括电路板、下连接器和电源线17,电源线17用于与电源连接,下连接器与电路板连接;容器体2具有用
于倒出液体的开口,底部具有上连接器和发热盘,当容器体2放置于底座1上时,上连接器与下连接器耦合,从而为发热盘通电,发热盘通电后发热,从而加热容器体2内的液体。
[0050]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该底座1的外壳的顶壁设置有凹陷部14,该凹陷部14位于连接器16(下连接器)的外周,即该底座1的外壳的顶壁包括本体部15和凹陷部14,上述连接器16设置于该本体部15,凹陷部14与本体部15连接,并位于本体部15的外周,即该凹陷部14的底壁的高度低于本体部15的高度。
[0051]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底座1的外壳的顶壁设置凹陷部14,如图2和图3所示,当容器体2放置于底座1的顶壁上时,该凹陷部14能够对容器体2起到限位作用,当容器体2内的液体处于沸腾状态时,该凹陷部14能够限制容器体2发生晃动,从而降低容器体2晃动导致的沸腾液体溢出的风险,提高液体加热容器的安全性。同时,当容器体2的侧壁有液体(该液体可能来源于从容器体2的开口溢出或者容器体2侧壁残留的液体)时,液体能够沿容器体2的侧壁向下流动,当流动到底座1的顶壁时,设置于底座1顶壁的凹陷部14能够促进液体流入凹陷部14内(液体的流动方向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即该凹陷部14起到收集液体的作用,防止容器体2外壁上的液体流到桌面上,提高液体加热容器的用户体验。
[0052]
因此,本技术实施例中设置有凹陷部14的底座1具有防止容器体2晃动导致液体溢出烫伤用户的作用,还具有防止液体流到桌面上的作用,该底座1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用户体验。另外,设置有凹陷部14的底座1的外形较新颖,外观性能较好。
[0053]
同时,如图1和图4所示,该凹陷部14内还设置有安装指示部18,在将容器体2放置于底座1上的过程中,该安装指示部18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从而促进容器体2与底座1对正,实现上下连接器的耦合,因此,该安装指示部18的设置能够便于用户使用,并能够提高液体加热容器的用户体验。
[0054]
其中,该安装指示部18具体可以为设置于凹陷部14的凸起,且该凸起的外轮廓为弧形。
[0055]
具体地,如图4所示,该安装指示部18可以为环形结构,从而使得容器体2从任意方向放置于底座1上时均能够通过安装指示部18起到导向作用,进一步提高液体加热容器的用户体验。同时,该环形结构的安装指示部18还能够起到支撑容器体2的作用。
[0056]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凹陷部14具有第一侧壁141,容器体2的底部具有第二侧壁21;容器体2放置于底座1的顶壁时,第一侧壁141与第二侧壁21抵接。
[0057]
本实施例中,容器体2放置于底座1上时,通过第一侧壁141与第二侧壁21抵接,使得容器体2与凹陷部14能够配合紧密,从而进一步限制容器体2相对于底座1晃动,降低容器体2晃动时导致液体溢出的风险,提高液体加热容器的安全性。
[0058]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外壳的顶壁包括曲面或斜面,该曲面或斜面形成凹陷部14。其中,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外壳的顶壁包括平面和曲面,平面部分形成上述本体部15,曲面部分形成上述凹陷部14。
[0059]
本实施例中,当外壳的顶壁包括曲面或斜面时,该曲面或斜面能够方便地形成上述凹陷部14,并简化外壳的加工难度。
[0060]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外壳的顶壁的一部分朝向外壳的容纳腔13内凹陷,以形成凹陷部14。
[0061]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外壳顶壁设置向容纳腔13内凹陷的结构形成上述凹陷部14,
该凹陷部14可以通过冲压或注塑等方式形成。
[0062]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凹陷部14的轮廓为弧形。
[0063]
本实施例中,当凹陷部14为弧形结构时,使得该凹陷部14能够与弧形结构的容器体2的第二侧壁21匹配,从而提高凹陷部14与容器体2的连接可靠性,进一步降低容器体2放置于底座1上时发生晃动的风险。另外,弧形结构的凹陷部14能够降低底座1的外壳的应力集中,提高其使用寿命,并改善底座1的外观性能。
[0064]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该连接器16的外侧可以包括多个凹陷部14,且各凹陷部14沿周向间隔分布,当容器体2放置于底座1上时,各凹陷部14均能够与容器体2配合,从而降低容器体2发生晃动的风险,且容器体2侧壁上与各凹陷部14对应的位置的残留液体均能够流入凹陷部14内,从而降低液体流到桌面的风险。
[0065]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该凹陷部14沿周向包围连接器16,即该凹陷部14为环形结构。
[0066]
本实施例中,当容器体2放置于底座1上时,该环形结构的凹陷部14能够进一步提高凹陷部14与容器体2配合的可靠性,从而进一步降低容器体2发生晃动的风险,同时,该环形结构的凹陷部14使得容器体2侧壁的任意位置残留液体均能够流入凹陷部14内,从而进一步降低液体流到桌面的风险。另外,该环形结构的凹陷部14具有加工方便的优点,且能够提高底座1的使用寿命。
[0067]
以上各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凹陷部14的底壁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142,且该通孔142与底座1的用于容纳电路板等电气器件的容纳腔13隔开。
[0068]
本实施例中,当容器体2放置于底座1上时,容器体2侧壁上的液体能够流入底座1的凹陷部14内,在一种情况下,凹陷部14内的液体能够蒸发,在另一种情况下,凹陷部14内的液体能够经通孔142下落至底座1的底部,此时,虽然液体流到桌面上,但是用户也不会看到液体,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0069]
具体地,如图5所示,通孔142的位置高于凹陷部14底壁的最低点。
[0070]
本实施例中,当液体进入凹陷部14内时,在重力的作用下,液体向凹陷部14底壁的最低点处运动,当通孔142的位置高于该最低点时,降低液体从通孔142落下到底座1下方的风险,即使得液体能够聚集在凹陷部14底壁的最低点处并逐渐蒸发,从而进一步降低液体下落至桌面的风险。
[0071]
以上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底座1包括上盖11和下盖12,该上盖11与下盖12可拆卸连接,从而围成底座1的容纳腔13。其中,通孔142设置于上盖11,通孔142的侧壁设置有向下盖12延伸的限位筋111,下盖12设置有限位槽(图中未示出),限位筋111与限位槽配合。
[0072]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上盖11和下盖12设置相互配合的限位筋111和限位槽,当上盖11与下盖12组装时,用户能够首先将限位筋111与限位槽对应配合,从而起到限位上盖11和下盖12的作用,提高后续二者固定连接的精确性。同时,当限位筋111设置于通孔142的侧壁时,使得在组装上盖11和下盖12时,用户能够通过通孔142看到设置于下盖的限位槽的位置,从而便于实现上盖11和下盖12的配合,降低二者连接的难度,提高底座1的装配效率。
[0073]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