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流系统及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26948发布日期:2022-03-19 23:36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流系统及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洗碗机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水流系统及清洗机。


背景技术:

2.在应用开放式水流系统的洗碗机中,喷臂一般与导流座卡接配合固定在水槽的底部。
3.例如,申请号为cn202011063575.x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一种清洗机及清洗方法》(公开号:cn112244711a)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箱体、喷臂、汲水叶轮及电机,喷臂设于箱体中且底壁上开有进水口、顶壁上开有喷水孔,汲水叶轮能转动地设于箱体中且用于将箱体底部的水泵至喷臂中,电机设于箱体底部且用于驱动汲水叶轮旋转,箱体内底壁上设置有导流座,喷臂能转动地支撑在该导流座的上端,导流座中设置有自喷臂的进水口边缘向下延伸的导流套,汲水叶轮的下部位于该导流套中、上部穿过进水口位于喷臂中。
4.在上述洗碗机的开放式水流系统中,导流座作为吸水部件构成水流系统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导流座的结构及其与喷臂之间的连接结构直接影响洗碗机的能效水效。在现有的开放式水流系统中,喷臂底壁的进水口附近通过卡扣约束在导流座的顶部,在清洗状态下,清洗液位无法覆盖导流座的顶部,即喷臂与卡扣、导流座的连接处直接与空气接触,而喷臂内腔在靠近进水口处会形成负压区域,如图1所示,a处会形成负压区域,而在喷臂旋转过程中,喷臂会被抬高一定间隙,该间隙不仅存在漏液风险,而且外部空气会沿着该间隙被吸入负压区域中,并进一步随水流进入喷臂中,导致水泵功率不稳定,严重影响喷臂所喷出水流的扬程及清洗效果;而如果保持较高的液位,则需要耗费较大的洗涤用水量,增加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通过提高密封性从而避免漏液及气体吸入喷臂中进而提高水流喷射扬程及清洗效果的水流系统。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水流系统的清洗机。
7.本实用新型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8.一种水流系统,包括喷臂及导流座,所述喷臂的底壁上开有进水口,所述喷臂中具有与进水口相连通的流道,所述导流座的下部和/或底部具有入水口、顶部具有与喷臂的进水口相对应连接的上端口,所述导流座的顶部设置有能与喷臂进水口相插配连接的插接部,所述上端口位于该插接部的顶部,所述插接部与进水口之间形成有装配间隙,所述流道的喉口向进水口处延伸且邻近装配间隙的位置。
9.优选地,所述流道喉口延伸至进水口中且位于装配间隙内侧。所述流道喉口的尖端越过装配间隙对应插接部的顶部布置。负压区域对应进水口处,上述结构有利于更好的将负压区域与装配间隙隔开,使装配间隙对应流道的正压区域,从而依靠正压将少量水压
入装配间隙中,形成水封,避免漏液及气体吸入。
10.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清洗状态下,所述喷臂流道中的压力高于大气压,所述喷臂流道中的水被该压力压入装配间隙中从而对进水口形成水封。该结构有利于提高进水口处的密封性,避免进水口处漏液以及气体吸入。
11.作为改进,所述导流座的顶部设置有卡圈,所述喷臂底部与该卡圈相连接,并且,所述卡圈与喷臂底部、导流座顶部之间共同围合成密封腔,该密封腔围绕在装配间隙的外周。优选地,所述导流座的顶部具有围绕在插接部外围的平台,所述卡圈具有对应该平台外边缘向下延伸的围边,该围边与所述卡圈内底壁、装配套底部、插接部外壁、平台共同围合成所述的密封腔。密封腔位于负压区域的下方,对应负压区域的外围,从而将负压区域包裹起来,在清洗过程中,喷臂流道内的压力要高于大气压,这样就会有一小部分水自喷臂被压入装配间隙中形成水封,上述密封腔将水封位置包围其中,有利于提高该水封的稳定性,进一步避免漏液及气体吸入。
12.优选地,所述喷臂的底壁上设置有围绕进水口边缘向下延伸且穿过卡圈上的装配口布置的装配套,所述插接部插置在该装配套中,所述装配套的下边缘处设置有能与卡圈的下壁面相抵从而将喷臂脱卸式约束在卡圈上的卡脚。该结构便于装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密封性。
13.优选地,所述导流座的外周套置有安装套,该安装套的上边缘与导流座平台的外边缘相抵,所述围边的底部边缘与该安装套的上边缘相抵。安装套用于将的导流座与洗碗机的沥水板连接。
14.优选地,所述围边的内壁上设置凸设有卡块,相应的,所述导流座的平台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并与卡块脱卸式卡接的卡柱。
15.在本实用新型中,导流座包括上下贯通的导流套,所述导流座的侧部具有与导流套的下端口相连通的入水口,所述导流套的侧部开有自底部边缘向上延伸的进水缺口,所述导流套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自进水缺口边缘向外延伸的导流板,且该导流板的顶壁高度沿导流套径向向外逐渐降低。在现有洗碗机的清洗过程中,由于导流座的吸水口较高,当实际液面较低时,泵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将空气吸入流道内;喷臂一般位于洗涤腔的中央部位,而将集渣篮设于导流座旁侧的过滤板上,在过滤集渣过程中,由于吸水口在导流座上,导流座附近的水流速度快于集渣篮处的水流速度,这就导致偏心布置的集渣篮集渣效果较差。上述结构中,进水缺口有利于使水迅速回流,导流板在降低吸水水位的同时,有利于对局部的水流进行引导,避免气体吸入,从而减少洗涤用水量、提高泵水稳定性;当导流板靠近集渣篮布置时,有利于提高集渣篮处的水流流速,从而提高集渣效果。
16.优选地,所述导流板包括自进水缺口的顶部边缘向外延伸的顶板及自进水缺口的侧壁边缘向外延伸的侧板,所述顶板与侧板共同围合成吸水区域。将导流座安装在洗碗机的底壁上之后,吸水区域为设于洗碗机底部的半包围区域,能有效降低局部吸水水位、提高局部水流速度,并在一定程度上规整水流流向,从而避免空气吸入喷臂中,减少洗涤用水量、提高泵水稳定性。
17.优选地,所述的吸水区域为至少一个,位于所述吸水区域旁侧的导流套下边缘高度低于顶板外边缘处的高度。
18.优选地,所述顶板与导流套的衔接处形成平滑过渡的弧形导流结构,以降低水流
能量损失。
19.优选地,所述吸水区域的宽度沿水流方向逐渐减小从而形成扇形结构,该结构有利于提高吸水效果。
20.为了便于装配,所述导流座还包括间隔布置在导流套下方的基座,所述基座与导流套的下端之间形成所述的入水口,所述侧板下边缘支撑在基座上。
21.优选地,所述基座呈环形且对应导流套的外围布置,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竖向布置的支撑臂,该支撑臂上部的内侧与导流套外壁相连接,所述支撑臂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安装喷淋件的卡扣,卡扣用于安装喷臂。
22.优选地,所述基座的上壁面沿径向自外向内逐渐向上倾斜形成导流斜面。该结构有利于降低水流能量损失,提高导水效果。
23.作为改进,所述导流座的外周还设置有沿径向向外延伸且高度逐渐降低的引流板,该引流板的至少局部将所述吸水区域覆盖,且所述引流板沿导流板的外边缘向外继续延伸。该结构能进一步增大对水流的引导区域面积及体积,并进一步降低吸水水位,从而避免空气吸入喷臂中,减少洗涤用水量、提高泵水稳定性。
24.优选地,所述引流板的至少局部的外边缘高度低于导流套的下边缘高度。所述的吸水区域为两个且间隔布置在导流座的外周,两吸水区域均被所述引流板覆盖。在所述导流座的周向上,所述引流板的覆盖角度为100
°
~150
°

25.优选地,所述引流板在径向上的长度大小不同,对应第一个吸水区域的引流板长度大于第二个吸水区域的引流板长度。优选地,对应第一个吸水区域的引流板外边缘的高度不高于导流套下边缘的高度,对应第二个吸水区域的引流板外边缘的高度低于导流套下边缘的高度。
26.上述结构使得对应第一个吸水区域的引流板边缘高度高于对应第二个吸水区域的引流板边缘高度,便于根据需要对周向上不同区域的吸水高度进行控制,同时,对径向上不同区域的水流流速进行调整,便于提高集渣效果。
27.优选地,所述引流板的边缘设置有竖向布置的侧围板,该侧围板与所述引流板共同围合成引流区域。该引流区域将吸水水位降低的区域与吸水水位未降低的区域分隔开,便于在安装导流座时,根据集渣篮的位置,放置导流座的位置,因为:洗碗过程中,大部分回落的水会通过集渣篮进入沥水区域中,进入沥水区域的水通过靠近集渣篮且水位降低的引流区域迅速通过导流座回流至喷臂中,有利于提高回水效率,避免气泡进入,同时,在引水区域的作用下,集渣篮处的水流速度增大,对集渣篮侧壁具有一定的冲刷作用,有利于提高集渣效果,自动对渣篮进行清洁。
28.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流套的顶部设置有与导流套上端相互衔接且内径逐渐增大的弧形导流件,支撑臂顶部的卡柱穿过平台布置。
29.本实用新型的水流系统还包括叶轮组件及驱动件,所述喷臂设于导流座的顶部,所述叶轮组件用于将水自进水口吸入喷臂中,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叶轮组件转动。
30.一种应用有上述水流系统的清洗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底部具有下凹的沥水区域,该沥水区域的顶部覆盖有沥水板,该沥水板上安装有靠近沥水区域的第一边缘布置的集渣篮,所述水流系统用于将沥水区域的水泵至沥水板上方,所述导流座安装在沥水区域中且靠近沥水区域的第二边缘布置,所述导流板朝向集渣篮延伸。
31.一种应用有上述水流系统的清洗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底部具有下凹的沥水区域,该沥水区域的顶部覆盖有沥水板,该沥水板上安装有靠近沥水区域的第一边缘布置的集渣篮,所述沥水区域中设置有用于将沥水区域的水泵至沥水板上方的水流系统,所述导流座安装在沥水区域的中且靠近沥水区域的第二边缘布置,所述引流板朝向集渣篮延伸。
32.一种应用有上述水流系统的清洗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底部具有下凹的沥水区域,该沥水区域的顶部覆盖有沥水板,该沥水板上安装有靠近沥水区域的第一边缘布置的集渣篮,所述沥水区域中设置有用于将沥水区域的水泵至沥水板上方的水流系统,所述导流座安装在沥水区域的中且靠近沥水区域的第二边缘布置,所述引流板朝向集渣篮延伸;所述沥水区域的底部安装有靠近第三边缘布置的加热件,所述第一个吸水区域的外端口靠近加热件布置,所述第二个吸水区域的外端口靠近集渣篮布置,相应的,对应第一个吸水区域的引流板向加热件附近延伸,对应第二个吸水区域的引流板向集渣篮侧部延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导流座与喷臂进水口相插配连接,插接部与进水口之间形成有装配间隙,流道的喉口向进水口处延伸且延伸至装配间隙内侧,这样,在清洗过程中,喷臂的负压区域位于进水口内侧,而喷臂流道的其他部位均为正压,该正压可将少量水压入装配间隙中,从而对进水口进行水封,避免进水口处漏液或吸入气体,从而提高水流喷射扬程及清洗效果。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清洗机的结构示意图(隐藏沥水板);
34.图2为图1的剖视图;
35.图3为图1中隐藏喷臂、叶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流座的结构示意图;
37.图5为图4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8.图6为图4的侧视图;
39.图7为图4的俯视图;
40.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流座的部分结构图(不包含弧形导流件、引流板构成的一体结构);
41.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流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隐藏喷臂的部分壳体);
42.图10为图9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3.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44.本实施例的水流系统主要应用于清洗机中,清洗机用于对碗碟、果蔬进行清洗。
45.如图2、9、10所示,水流系统包括喷臂3、导流座6、叶轮组件4及驱动件5,喷臂3设于导流座6的顶部,喷臂3的底壁中央部位开有进水口31,喷臂3中具有与进水口31相连通的流道32,喷臂3的顶壁上开有若干与流道32相连通的喷孔33,喷臂3的中央部位在对应进水口31处形成集水腔34,流道32的喉口321部位对应在该集水腔34边缘处,在清洗过程中,集水腔34处会形成负压区域。叶轮组件4用于将水自进水口31吸入喷臂3中,驱动件5用于驱动叶轮组件4转动。
46.导流座6的底部具有入水口601、顶部具有与喷臂3的进水口31相对应连接的上端口,导流座6的顶部设置有能与喷臂3进水口31相插配连接的插接部65,上端口位于该插接部65的顶部,插接部65与进水口31之间形成有装配间隙a,流道32的喉口321向进水口31处延伸且延伸至装配间隙a内侧。
47.流道32喉口321延伸至进水口31中的部分靠近插接部65的顶壁布置。负压区域对应进水口31处,上述结构有利于更好的将负压区域与装配间隙321隔开,使装配间隙321对应流道31的正压区域,从而依靠正压将少量水压入装配间隙321中,形成水封,避免漏液及气体吸入。
48.在清洗状态下,喷臂3流道32中的压力高于大气压,喷臂3流道32中的水被该压力压入装配间隙321中从而对进水口31形成水封。该结构有利于提高进水口31处的密封性,避免进水口31处漏液以及气体吸入。
49.导流座6的顶部设置有卡圈8,喷臂3底部与该卡圈8相连接,并且,卡圈8与喷臂3底部、导流座6顶部之间共同围合成密封腔80,该密封腔80围绕在装配间隙321的外周。喷臂3的底壁上设置有围绕进水口31边缘向下延伸且穿过卡圈8上的装配口82布置的装配套35,插接部65插置在该装配套35中,装配套35的下边缘处设置有能与卡圈8的下壁面相抵从而将喷臂3脱卸式约束在卡圈8上的卡脚351。该结构便于装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密封性。导流座6的顶部具有围绕在插接部65外围的平台66,卡圈8具有对应该平台66外边缘向下延伸的围边81,该围边81与卡圈8内底壁、装配套35底部、插接部65外壁、平台66共同围合成密封腔80。密封腔80位于负压区域的下方,对应负压区域的外围,从而将负压区域包裹起来,在清洗过程中,喷臂3流道32内的压力要高于大气压,这样就会有一小部分水自喷臂3被压入装配间隙321中形成水封,上述密封腔80将水封位置包围其中,有利于提高该水封的稳定性,进一步避免漏液及气体吸入。
50.导流座5的外周套置有安装套9,该安装套9的上边缘与导流座6平台66的外边缘相抵,围边81的底部边缘与该安装套9的上边缘相抵。安装套9用于将的导流座6与洗碗机的沥水板连接。围边81的内壁上设置凸设有卡块811,相应的,导流座6的平台66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并与卡块811脱卸式卡接的卡柱6211。
51.本实施例的清洗机包括箱体1,箱体1底部具有下凹的沥水区域11,该沥水区域11具有圆弧形的第二边缘及连接于该第二边缘第一端的第一边缘、连接于该第二边缘第二端的第三边缘、连接于第一边缘与第三边缘之间的第四边缘。
52.沥水区域11的顶部覆盖有沥水板,该沥水板上安装有靠近沥水区域11的第一边缘布置的集渣篮2,集渣篮2的顶部边缘卡置在沥水板上,集渣篮2的上端口露出于沥水板上侧,集渣篮2主体位于沥水区域11中。沥水区域11中设置有用于将沥水区域11的水泵至沥水板上方的水流系统。
53.如图2所示,沥水区域11的底壁上在靠近圆弧形的第二边缘处设置有导流座6,喷臂3能转动地设于导流座6的顶部且位于沥水板上方,叶轮组件4的上部位于喷臂3中、下部位于导流座6中,用于将水自导流座6底部的入水口吸入喷臂3中,驱动件5为电机,设于箱体1的外底壁上,电机轴穿过箱体1底壁叶轮组件4相连接,以驱动叶轮组件4转动。集渣篮2靠近沥水区域11的第一边缘布置,沥水区域11的底部安装有靠近第三边缘布置的加热件7。
5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8所示,导流座6包括导流套61、基座62,基座62呈环形、通
过螺钉固定在沥水区域11的内底壁上,导流套61上下贯通,导流套61位于基座62的上方且对应基座62的中央部位布置。基座62与导流套61的下端之间形成导流座6的入水口601。
55.如图8所示,上述导流套61的侧部开有自底部边缘向上延伸的进水缺口611,导流套6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自进水缺口611边缘向外延伸的导流板612,且该导流板612的顶壁高度沿导流套61径向向外逐渐降低。导流板612包括自进水缺口611的顶部边缘向外延伸的顶板6121及自进水缺口611的侧壁边缘向外延伸的侧板6122,顶板6121与侧板6122共同围合成吸水区域610。将导流座6安装在洗碗机的底壁上之后,吸水区域610为设于洗碗机底部的半包围区域,能有效降低局部吸水水位、提高局部水流速度,并在一定程度上规整水流流向,从而避免空气吸入喷臂中,减少洗涤用水量、提高泵水稳定性。
56.上述吸水区域610为两个且间隔布置在导流座6的外周,位于吸水区域610旁侧的导流套61下边缘高度低于顶板6121外边缘处的高度。顶板6121与导流套61的衔接处形成平滑过渡的弧形导流结构6123,以降低水流能量损失。侧板6122下边缘支撑在基座62上。吸水区域610的宽度沿水流方向逐渐减小从而形成扇形结构,该结构有利于提高吸水效果。
57.上述基座62上设置有竖向布置的支撑臂621,该支撑臂621上部的内侧与导流套61外壁相连接,支撑臂621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安装喷臂3的卡柱6211,卡柱6211通过卡圈8与喷臂3转动连接。基座62的上壁面沿径向自外向内逐渐向上倾斜形成导流斜面622,该结构有利于降低水流能量损失,提高导水效果。
58.如图4~7所示,本实施例导流座6的外周还设置有沿径向向外延伸且高度逐渐降低的引流板63,该引流板63的局部将吸水区域610覆盖,且引流板63沿导流板612的外边缘向外继续延伸,延伸至集渣篮2的外侧壁处。该结构能进一步增大对水流的引导区域面积及体积,并进一步降低吸水水位,从而避免空气吸入喷臂3中,减少洗涤用水量、提高泵水稳定性。引流板63的至少局部外边缘高度低于导流套61的下边缘高度。两吸水区域610均被引流板63覆盖。在导流座6的周向上,引流板63的覆盖角度a为100
°
~150
°

59.如图7所示,上述引流板63在径向上的长度大小不同,对应第一个吸水区域610的引流板63长度d1大于第二个吸水区域610的引流板63长度d2。如图6所示,对应第一个吸水区域610的引流板63外边缘的高度略低于导流套61下边缘的高度,对应第二个吸水区域610的引流板63外边缘的高度低于导流套61下边缘的高度。第一个吸水区域610的外端口靠近加热件7布置,第二个吸水区域610的外端口靠近集渣篮2布置,相应的,对应第一个吸水区域610的引流板63向加热件7附近延伸,对应第二个吸水区域610的引流板63向集渣篮2侧部延伸。
60.上述结构使得对应第一个吸水区域610的引流板63边缘高度高于对应第二个吸水区域610的引流板63边缘高度,便于根据需要对周向上不同区域的吸水高度进行控制,在本实施例中,将加热件7附近的吸水高度适度降低,将集渣篮2附近的吸水高度控制为最低;同时,对径向上不同区域的水流流速进行调整,将加热件7附近的吸水速度适度增大,以减少水垢积累,将集渣篮2附件的吸水速度调整为最大,从而提高集渣效果。
61.本实施例引流板63的边缘设置有竖向布置的侧围板631,该侧围板631与引流板63共同围合成引流区域630。该引流区域630将吸水水位降低的区域与吸水水位未降低的区域分隔开,便于在安装导流座6时,根据集渣篮2的位置,放置导流座6的位置,因为:洗碗过程中,大部分回落的水会通过集渣篮2进入沥水区域11中,进入沥水区域11的水通过靠近集渣
篮2且水位降低的引流区域630迅速通过导流座6回流至喷臂3中,有利于提高回水效率,避免气泡进入,同时,在引水区域630的作用下,集渣篮2处的水流速度增大,对集渣篮2侧壁具有一定的冲刷作用,有利于提高集渣效果,自动对渣篮进行清洁。
62.在本实施例中,导流套61的顶部设置有与导流套61上端相互衔接且内径逐渐增大的弧形导流件64,该弧形导流件64位于插接部65的顶壁上、与引流板63一体成型,支撑臂621顶部的卡柱6211穿过平台66布置。
63.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