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吸尘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吸尘器降噪用电机罩。
背景技术:2.吸尘器作为家用电器的常见设备,在市场上也越来越受欢迎。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吸尘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吸尘器电机噪音方面。
3.目前公布号cn102018476a的中国专利《吸尘器电机罩结构》包括:桶状结构的内壁,在内壁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电机的组件,同时还设置有排气入口;内壁的外侧围绕排布着气流通道,与内壁上的排气入口相连接,空气经电机排出后在气流通道流动。气流通道覆盖内壁的整个外表面,即排出的空气在内壁外尽量长的路径中流动,从而使空气能够在流动过程中降低噪音。
4.发明人认为:形成吸尘器电机噪音直接原因是由于电机高速转动,由于吸尘器工作原理是电机带动涡轮风扇高速旋转形成负压,这对电机转速要求是较高的,普通的电机是达不到这种转速的,因此,转速越高吸力越大,噪声也就相应越大。同时还存在其他原因一方面是气流及颗粒在气流通道高速流动时产生的;另一方面是电机在高速转动时,由于电机罩与电机直接接触,使电机带动电机罩产生了共振。现市面上吸尘器工作时噪音还是较大,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降低吸尘器工作时电机噪音,本技术提供一种吸尘器降噪用电机罩。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吸尘器降噪用电机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吸尘器降噪用电机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第一电机罩、第二电机罩、外罩;
8.电机,包括电机壳;
9.第一电机罩,包括上壳、与所述上壳可拆卸连接的下壳,所述电机壳放置于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之间,所述电机壳顶端与所述上壳通过第一橡胶头相连,所述电机壳底端通过第一橡胶圈与所述下壳相连;
10.第二电机罩,第二电机罩套设在所述第一电机罩外,所述上壳与所述第二电机罩顶端通过第二橡胶头相连,所述下壳与所述第二电机罩底部通过第二橡胶圈相连;
11.外罩,包括安装罩、与所述安装罩及所述第二电机罩可拆卸连接的底板,所述第二电机罩放置于所述安装罩内,所述下壳通过第二橡胶圈定位于所述底板中部,所述第二电机罩与所述底板固定安装;
12.所述安装罩设有进风口;所述第二电机罩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上壳设有第二通风槽;所述电机壳设有第三通风口,底部设有圆形排气孔。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在电机壳内转动时,气流依次通过进风口、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槽、第三通风口进入到负压的电机壳内,再通过排气孔排出气体。当电机转动
时,电机壳会被带动产生振动,安装第一橡胶头有利于减少电机壳撞击上壳产生噪音。第一橡胶圈安设在电机壳与下壳之间,实现了电机壳与下壳的软连接,有利于减少由于电机振动造成的电机壳与下壳摩擦或振动产生噪音。当电机壳带动第一电机罩产生振动时,通过第二橡胶头上壳与第二电机罩实现软连接,可减少由于电机振动引起第二电机罩共振或摩擦产生的噪音。第二橡胶圈设于底板和下壳之间,利用第二橡胶圈的减震性能,减少下壳和底板共振或摩擦产生的噪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通过软连接可以达到减小噪音效果。
14.优选的,所述下壳的侧壁顶端设有环形固定槽,所述上壳插接于所述环形固定槽并通过螺栓固定。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壳下壳分开有利于电机的放置,同时也有利于上壳和下壳独立生产,采用螺栓式固定是便于拆卸及安装。
16.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机罩底端设有环形定位槽,所述底板含环形凸起环,所述环形凸起环插接在所述环形定位槽内且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底板外壁设置有多个卡扣,所述安装罩外壁上设置有供所述卡扣卡接的卡接块。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定位槽有利于在后期进行螺栓定位时第二电机罩不发生错位。将第二电机罩用螺栓固定在底板上,有利于拆卸及安装,同时两者均安装在底板上有利于节省材料。将安装罩放置于底板,卡扣与卡扣块相对应时,底板卡扣扣紧卡扣块,即可完成安装。利用卡扣进行固定相比其他固定件,方便于电机罩拆卸与安装。
18.优选的,所述电机壳和所述第一电机罩之间、所述第一电机罩和所述第二电机罩之间、所述第二电机罩和所述安装罩之间中放置有消音棉。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噪音的声波在经过消音棉时,会被消音棉吸收,从而减小噪音。其次气流在通过进风口、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槽、第三通风口前都需要通过消音棉能起到过滤效果,减小颗粒进入电机可能性,保护电机,利于电机长期使用。
20.优选的,所述安装罩在所述进风口处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有过滤层。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进风的空气进行初步过滤,有利于减少由于颗粒碰撞电机罩形成的噪音,同时也有利于防止灰尘垃圾在电机罩内形成堵塞,妨碍电机工作。
22.优选的,所述安装架一边设置有安装槽,另一边设置有卡位槽,所述安装架一侧设置有安装槽,另一侧设置有卡位槽,所述安装板一端设置有含插接条的卡扣片,所述插接条插接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板另一端设置可插接于所述卡位槽的定位块。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可通过先将定位块放于卡位槽后,再通过卡扣片的按压,将插接条插接于安装槽,即完成对安装板的拆卸,当过滤层进行堵塞时,可更方便地进行清理。
24.优选的,所述电机壳上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橡胶头套下端设在所述第一定位柱上;所述第一橡胶头上端抵接于所述上壳,所述第一橡胶头顶端设置有抵接在所述上壳内壁的球形凸起;所述电机壳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橡胶头上还设置有可插接在所述安装孔的安装柱。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定位柱,第一橡胶头可直接套在第一定位柱上。嵌设槽有利于加强第一橡胶头密封效果,防止气体未经过消音棉仅通过第一定位柱小孔进入电机壳,从而减弱了消音效果。第一橡胶头顶部的球形凸起可以增加摩擦力,减少电机壳
与上壳的共振。安装孔有利于第一橡胶头更稳定套设在第一定位柱,防止因为振动而产生滑落。
26.优选的,所述上壳设置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橡胶头套设在所述第二定位柱上;所述第二橡胶头上端抵接于所述第二电机罩,所述第二橡胶头顶端与所述上壳的接触面设置有条形凸起。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定位柱,第二橡胶头可直接套在第二定位柱上。通过第二橡胶头与上壳的接触面条形凸起,增加摩擦力有利于减少上壳共振产生噪音。
28.优选的,所述第一橡胶圈底部设有环形凹槽,所述下壳上设置卡接于所述环形凹槽的密封环。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壳密封环卡接于橡胶圈底部环形凹槽,方便了第一橡胶圈的安装,同时维持了气流通道的密封,保证吸尘器的吸力效果。
30.优选的,所述底板设有凹槽,所述第二橡胶圈放置于所述凹槽之上;所述第二橡胶圈与所述下壳之间用第一密封唇相连,所述第二橡胶圈与底板侧壁用第二密封唇相连。所述第二橡胶圈内环周向设有支撑块,所述下壳底端排气孔凸起形成凸环,所述支撑块与所述凸环相抵。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可直接放置橡胶圈,便于安装。第二橡胶圈与下壳及底板间用第一密封唇及第二密封唇相连,维持气流通道密封环境,保证电机的吸力效果。第二橡胶圈与支撑块,有利于减少底板和下壳周边摩擦产生的噪音,同时也有利于保证排气的流畅性。
3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3.1.通过三层电机罩技术及内部电机,内罩均实现软连接来进行降噪,合理分布风道,让风流在三层电机罩中压缩释放,尽量延长流道的长度,来减少气流噪音;
34.2.在每层电机罩上均设有消音棉,起到降噪的同时保护电机;
35.3.电机罩可以作为独立模块,各个部分都方便安装。
附图说明
36.图1是电机罩爆炸结构图。
37.图2是电机罩剖面图。
38.图3是进风口处爆炸结构图。
39.图4是安装罩安装结构图。
40.图5是第二电机罩结构图。
41.图6是底板结构图。
42.图7是第一电机罩结构图。
43.图8是内部结构爆炸结构图(不含安装罩)。
44.图9是第二橡胶头结构图。
45.图10是第一橡胶头结构图。
46.图11是电机壳结构图。
47.图12是第一橡胶图结构图。
48.图13是下壳结构图。
49.附图标记说明:1、电机壳;2、上壳;3、下壳;4、第一电机罩;5、第二电机罩;6、外罩;7、安装罩;8、底板;9、第一橡胶头;10、第一橡胶圈;11、第二橡胶头;12、第二橡胶圈;13、进风口;14、第一通风口;15、第二通风槽;16、第三通风口;17、排气孔;18、安装架;19、安装板;20、过滤层;21、安装槽;22、卡位槽;23、插接条;24、卡扣片;25、定位块;26、卡接块;27卡扣;28、环形凸起环;29、环形定位槽;30、环形固定槽;31、环形固定环;32、条形凸起;33、凹槽;34、第二定位柱;35、凸环;36、支撑块;37、第一密封唇;38、第二密封唇;39、第一定位柱;40、球形凸起;41、安装孔;42、嵌设槽;43、环形凹槽;44、密封环;45、消音棉;46、安装柱。
具体实施方式
50.以下结合附图1
‑
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5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吸尘器降噪用电机罩,用于设置在吸尘器机体内部,提供一个空气抽吸的目的。参照图1和图2,吸尘器降噪用电机罩包括设置有电机壳1的电机、包括有上壳2和下壳3的第一电机罩4、套设在第一电机罩4外的第二电机罩5、套设在第二电机罩5外部的外罩6。吸尘器的电机是吸尘器的心脏,吸尘器电机的主要种类有:干吸吸尘器电机,干湿吸尘器电机。吸尘器电机由两部分构成:电机部分和风机部分,多采用串激类电机,又称为串励电机。吸尘器电机放置于电机壳中,电机壳1放置于上壳2与下壳3中,同时外罩6包括安装罩7、与安装罩7可拆卸连接的底板8,第二电机罩5放置于安装罩7内且一端固定在底板8上。另一方面,电机壳1顶端与上壳2通过第一橡胶头9相连,电机壳1底端通过第一橡胶圈10与下壳3相连。第二电机罩5顶端通过第二橡胶头11相连,下壳3与第二电机罩5底部通过第二橡胶圈12相连。
52.参照图1和图2,为了增强降噪目的,在电机壳1和第一电机罩4之间、第一电机罩4和第二电机罩5之间、第二电机罩5和安装罩7之间中放置有消音棉45,同时上述三者空隙内可以全部放置,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填充。填充前,将消音棉裁减成合适的大小,便于放置。通过消音棉45,使噪音的声波在经过消音棉45时,会被消音棉45吸收,从而减小噪音。消音棉45可选用聚酯吸音棉或其它双组分消音棉。
53.参照图1和图2,当电机启动后,电机壳1产生负压中心,气流依次通过安装罩7上端的的进风口13、第二电机罩5侧壁下方第一通风口14、上壳2侧壁上方的条形第二通风槽15、电机壳1的第三通风口16。同时消音棉45还能够起到过滤效果,减小颗粒进入电机可能性,保护电机,利于电机长期使用。气流经过三层消音棉45后进入到负压的电机壳1内,再通过电机壳1底端的排气孔17排出。
54.参照图1,圆形状的第一通风口14设置整齐点阵式分布在第二电机罩5侧壁。条形的第二通风槽15周向分布在第一电机罩4侧壁。通过将第一通风口14和第二通风槽15错开布置有利于延长气流通道,减少气流噪音。
55.参照图3,安装罩7上端设有进风口13,在安装罩7上端进风口13处设有安装架18,安装架18内设置有安装板19,安装板19设置有过滤层20,过滤层20位于进风口13的外端,使得过滤层20能够对进入的空气进行初步过滤,有利于减少由于颗粒碰撞电机罩形成的噪音,同时也有利于防止灰尘垃圾在电机罩内形成堵塞,妨碍电机工作。安装架18一侧设置有安装槽21,另一侧设置有卡位槽22,安装板19一端设置有含插接条23的卡扣片24,安装板19另一端设置可插接于卡位槽22的定位块25。该卡扣片24一端与安装板19一侧设置,且该卡
扣片24的端面与安装板19的端面保持一定距离,同时该插接条23水平设置在卡扣片24的外端面。定位块25设置有两块且分布在安装板19远离卡扣片24的端面上,定位块25呈水平设置的凸块状。
56.参照图3,安装板19在安装时,安装板19倾斜放置,可通过先将定位块25插接在卡位槽22后,再将安装板19水平按压,使得卡扣片24上的的插接条23插接于安装槽21,即完成对安装板19的拆卸,当过滤层20进行堵塞需要清理时,只需对该卡扣片24施力,将插接条23与安装槽21分离,最后人为的将安装板19取出即可。
57.参照图4,在安装罩7底端设置有卡接块26,底板8外壁设置有多个卡扣27。将安装罩7放置于底板8上,使安装罩7底端卡槽与底板8贴合,对其卡扣27和卡扣块26,卡扣27向上翻转扣紧卡扣块26,即可完成安装。需要进行内部检查时,只需要将卡扣27翻下,移动安装即可。利用卡扣27进行固定相比其他固定件,方便于安装罩7拆卸与安装。
58.参照图4
‑
6,第二电机罩5底端设有环形定位槽29,底板8含环形凸起环28,环形凸起环28插接在环形定位槽29内。螺栓通过底板8下方螺栓孔穿入第二电机罩5侧壁内将第二电机罩5固定于底板8上,采用螺栓式固定是为了便于拆卸及安装。
59.参照图7
‑
9,上壳2下壳3分开有利于电机的放置,同时也有利于上壳2和下壳3独立生产。在下壳3的侧壁顶端设有环形固定槽30,上壳2底端有环形固定环31,将上壳2的环形固定环31和下壳3的环形固定槽30利用螺栓固定,便于拆卸及安装。上壳2设置有第二定位柱34,第二橡胶头11套设在第二定位柱34上,第二橡胶头11上端抵接于第二电机罩5。在第二橡胶头11与上壳2的接触面上设置有条形凸起32,有利于增加摩擦力,减少上壳2共振产生噪音。
60.参照图8,为了便于安装,第二橡胶圈12放置于底板8的凹槽33之上。下壳3底端排气孔17凸起形成凸环35,第二橡胶圈12内环周向设有支撑块36,支撑块36与凸环35相抵连接,有利于减少底板8和下壳3周边摩擦产生的噪音,同时也有利于保证排气的流畅性。下壳3与第二橡胶圈12之间用第一密封唇37相连。第二密封唇38连接了第二橡胶圈12与底板8侧壁。利用第一密封唇37与第二密封唇38,使空气不会从第二橡胶圈12与下壳3或底板8的间隙中流入,维持了气流通道密封环境,保证电机的吸力效果。
61.参照图8、图10和图11,电机壳1与上壳2通过第一橡胶头9相连,第一橡胶头9套下端设在第一定位柱39上;第一橡胶头9上端抵接于上壳2,橡胶头顶端设置有抵接在上壳2内壁的球形凸起40。第一橡胶头9顶部的球形凸起40可以增加摩擦力,减少电机壳1与上壳2的共振。电机壳1上开设有安装孔41,第一橡胶头9上还设置有可插接在安装孔41的安装柱43。安装孔41有利于第一橡胶头9更稳定套设在第一定位柱39,防止因为振动而产生滑落。第一定位柱39边缘处设置有嵌设槽42,第一橡胶头9的边缘过盈插接嵌设槽42内。嵌设槽42加强了第一橡胶头9密封效果,防止气体未经过消音棉45仅通过第一定位柱39转子孔进入电机壳1,从而减弱了消音效果。
62.参照图8、图12和图13,电机壳1通过第一橡胶圈10与下壳3相连,第一橡胶圈10底部设有环形凹槽43。下壳3上设置卡接于环形凹槽43的密封环44,方便了第一橡胶圈10的安装,同时维持了气流通道的密封,保证吸尘器的吸力效果。同时第一橡胶圈10可以过盈卡于电机壳1与下壳3之间,可加强第一橡胶圈10密封性,防止气体从电机壳1和下壳3连接处吸入导致吸尘器吸力不够。电机壳1排气孔17处过盈卡于第一橡胶圈10内圈,有利于第一橡胶
圈10的固定。
6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吸尘器降噪用电机罩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当电机启动后,噪音声波由内到外进行传播时,受到三层电机罩的阻挡被逐渐减弱。在电机壳1和第一电机罩4之间、第一电机罩4和第二电机罩5之间、第二电机罩5和安装罩7之间的消音棉45也会对噪声进行一定的吸收,减小噪音。其次,由于电机高速转动,电机壳1会被带动产生振动,第一橡胶头9安装于电机壳1与上壳2连接处,有利于减少电机壳1撞击上壳2产生噪音。第一橡胶圈10安设在电机壳1与下壳3之间,实现了电机壳1与下壳3的软连接,有利于减少由于电机振动造成的电机壳1与下壳3摩擦或振动产生噪音。当电机壳1带动第一电机罩4产生振动时,通过第二橡胶头11上壳2与第二电机罩5实现软连接,可减少由于电机振动引起第二电机罩5共振或摩擦产生的噪音。第二橡胶圈12设于底板8和下壳3之间,利用第二橡胶圈12的减震性能,减少下壳3和底板8共振或摩擦产生的噪音。最后,电机启动后,电机罩内产生负压中心,气流依次通过进风口13、第一通风口14、第二通风槽15及第三通风口16,最后通过排气孔17排出气体。通过将第一通风口14和第二通风槽15错开布置有利于延长气流通道,减少气流噪音。
6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