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窗帘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03833发布日期:2022-02-23 19:17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窗帘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窗帘布。


背景技术:

2.窗帘是现代居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兼具功能性和装饰性的室内装饰品,窗帘的主要作用是与外界隔绝,既要减光、遮光,以适应人对光线不同强度的需求,又要防火、防风、除尘、保暖、消声、隔热、防辐射、防紫外线等,改善居室气候与环境。
3.隔热窗帘是一种能够隔热保温的功能性窗帘,目前的隔热保温窗帘主要采用的技术是将隔热布料与普通布料叠层,或是在表层面料中添加其他隔热性能好的材料,为了提高窗帘隔热能力,往往需要增加窗帘布料的厚度。
4.但窗帘布料的厚度增加后,窗帘的重量往往偏大,不便于拆装,尤其是在对窗帘进行清洗时,窗帘布吸水后重量增大,更加不便于操作。
5.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窗帘布,能够在确保窗帘布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的同时,削弱窗帘布的吸水能力,减轻窗帘布的重量。
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窗帘布,包括外层和内层,所述外层与内层固定连接,所述外层与内层之间设有空气层,所述外层与内层之间通过隔热纱线交织连接,所述外层与内层之间设有空气层,所述外层和内层的吸水率为0.4%到12%。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窗帘布采用内、中、外三层结构,外层与内层固定连接,外层和内层之间形成静止的空气层,常温常压状态下空气的导热系数小,连接外层与内层的纱线隔热性能好,也能削弱外层与内层之间的热传导,可以起到良好的隔热效果,外层和内层面料不易吸水,窗帘布浸水清洗后,其重量只会略微增大。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层为反光层。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外界照射到窗帘布外层的光线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反射,阻止光线和热量进入室内。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层由反光纱线梭织而成,所述反光纱线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涤纶纤维混合加捻而成。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窗帘布的外层不需要涂覆反光涂层,反光层不易脱落,同时也减小了窗帘布的厚度,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反光性能好,可以有效阻止光线和热量进入室内,涤纶纤维吸水性能差,在水中吸水率低,窗帘布浸水清洗后,窗帘布的重量不会增长过多。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涤纶纤维为异形截面涤纶纤维,所述异形截面涤纶纤维的横截面为c型或环形。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截面为c型或环形的异形截面涤纶纤维经压烫后,表面构造发生变化,易产生极光,即发生光反射现象。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光纱线的支数为40s,所述外层的密度为133*72,所述外层的克重为115到120克/平方米。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层属于高支面料,面料的厚度小,重量轻,且更柔软,外层的密度适中,保证了外层面料良好的反光效果,也不会导致外层面料的重量过大。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层由混合纱线编成,所述混合纱线由玻璃纤维和涤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混合纱线的支数为40s,所述内层的密度为200*98,所述内层的克重为170到175克/平方米。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层属于高支面料,面料的厚度薄,重量轻,玻璃纤维隔热性能好,玻璃纤维和涤纶纤维吸水性能差,窗帘布浸水清洗后,窗帘布的重量不会增长过多,内层面料的密度适中,不会使内层的重量过大,从而保证窗帘布整体重量较轻。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热纱线由玻璃纤维捻成。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璃纤维耐热性佳,隔热性能好,能够削弱外层与内层之间的热传导。
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窗帘布的外层和内层之间形成静止、稳定且均匀的空气夹层,常温常压状态下空气的导热系数小,可以起到良好的隔热效果,隔热纱线由玻璃纤维捻成,也能削弱外层与内层之间的热传导,外层由反光纱线梭织而成,可以对外来光线进行反射,有效阻止光线和热量进入室内,外层和内层的面料属于高支面料,且密度适中,保证窗帘布整体的厚度小、重量轻。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外层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反光纱线的截面图。
26.图中:1、外层;2、内层;3、空气层;4、隔热纱线;5、反光纱线;6、异形截面涤纶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8.实施例:
29.一种新型窗帘布,如图1所示,包括外层1和内层2,外层1与内层2之间通过隔热纱线4交织连接,外层1与内层2的中间设有空气层3。
30.如图1所示,外层1由支数为40s的反光纱线5平纹编织而成,反光纱线5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涤纶纤维加捻而成,涤纶纤维为横截面为c型或环形的异形截面涤纶纤维6,外层1的密度为133*72,外层1的克重为115到120克/平方米。
31.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异形截面涤纶纤维6喂入加捻机中进行加捻,得到反光纱线5,由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密度为0.97至0.98克/立方厘米,吸水率极低,通过在反光纱线5中设置密度低、吸水率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可以确保窗帘布外层1面
料的重量较轻,常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形状规整,具有明显的反光和闪烁现象,横截面为c型或环形的异形截面涤纶纤维6在经过压烫后,表面构造发生变化,同样易产生极光,即发生光反射现象,利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异形截面涤纶纤维6混合加捻,提高了窗帘布外层1反射光线的能力,当外界的光线照射在窗帘布的外层1,大部分光线被反射回室外,减小了外界的热量进入室内的可能,进而增强窗帘布整体的隔热能力。
32.如图1所示,外层1与内层2之间通过玻璃纤维捻成纱线交织连接,玻璃纤维纱线与外层1经纱及内层2经纱相互交织,外层1经纱位于相邻两根内层2经纱的中间,外层1纬纱及内层2纬纱一一对应,相互交织内层2的两条相邻经纱和两条相邻纬纱之间形成孔一,外层1的两条相邻经纱和两条相邻纬纱之间形成孔二。
33.将数根玻璃纤维喂入加捻机中进行加捻,得到隔热纱线4,隔热纱线4从内层2的孔隙中穿入,隔热纱线4的一端固定在内层2上,隔热纱线4先穿过外层1的孔隙,之后翻折,再从另一外层1的孔隙中穿入,往复循环,直至完成交织,隔热纱线4的总体走向呈一条直线,在外层1与内层2之间形成中空的空气层3,空气层3的厚度为1到3毫米,当热量从外层1传递到空气层3,利用空气传热系数低的特点,确保该空气层3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
34.如图1所示,内层2由支数为40s的混合纱线梭织而成,内层2的密度为200*98,内层2的克重为170到175克/平方米,混合纱线由玻璃纤维和涤纶纤维捻成,涤纶纤维为普通截面涤纶纤维。
35.将玻璃纤维和涤纶纤维喂入加捻机中加捻,得到混合纱线,通过在混合纱线中设置导热系数低的玻璃纤维和涤纶纤维,增强了窗帘布的内层2的隔热能力,热量从空气层3传递到内层2时,内层2能够阻止大部分热量进入室内,内层2面料的支数为40s,属于高支面料,内层2面料的密度适中,内层2面料的厚度薄,重量轻,玻璃纤维和涤纶纤维吸水性能差,窗帘布浸水清洗后,窗帘布的重量不会增长过多。
36.当外界的光线照射在窗帘布的外层1,由于外层1由反光纱线5织成,大部分光线和热量被反射回室外,其余热量通过外层1向内传导,外层1与内层2之间通过玻璃纱线交织连接,形成均匀稳定的空气层3,空气层3和内层2的导热系数小,能够阻挡绝大部分热量进入室内,在确保窗帘布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的同时,窗帘布整体的重量轻、吸水性差,易于拆装和清洗。
3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