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架及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38630发布日期:2021-12-22 17:29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座椅架及座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座椅架及座椅。


背景技术:

2.零重力座椅是将零重力原理和座椅技术结合在一起设计而成,利用座椅的人体工学设计和零重力技术以使乘坐人员的小腿水平线高于心脏位置,进而处于自然状态,可抵制地球引力所带来的不适,同时将人体的重心放在臀部脂肪,其他身体部位不受压力,以使身体放松。
3.但是,目前市面上的零重力座椅的靠背打开角度不够大,舒适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架,能增大靠背打开的角度,实现零重力效果,舒适度更高。
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通过应用上述座椅架,提高了座椅舒适度。
6.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7.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座椅架,包括坐垫支架和设置于所述坐垫支架上的:
8.传动组件;
9.腰靠组件,枢接于所述传动组件的一端;
10.脚部凳榻组件,枢接于所述传动组件的另一端,所述脚部凳榻组件还与外部驱动装置连接,以使所述脚部凳榻组件能在所述外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收拢或展开并带动所述传动组件及所述腰靠组件收拢或展开;
11.所述腰靠组件包括腰靠支架和腰靠支撑杆组,所述腰靠支撑杆组包括支撑一杆、支撑二杆和支撑三杆,所述支撑三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坐垫支架枢接,第二端与所述腰靠支架枢接,所述支撑二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传动组件传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支撑三杆的第三端枢接,所述支撑一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二杆的第三端枢接,第二端与所述腰靠支架枢接;
12.当所述腰靠组件展开时,在所述支撑二杆的带动下,所述支撑一杆的第二端能以其第一端与所述支撑二杆的连接点为转动中心朝向所述脚部凳榻组件的方向摆动。
13.作为座椅架的优选方案,所述腰靠组件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坐垫支架枢接的腰靠传动杆组和腰靠连接杆组,所述腰靠传动杆组枢接于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腰靠连接杆组之间,所述腰靠连接杆组枢接于所述腰靠传动杆组与所述腰靠支撑杆组之间。
14.作为座椅架的优选方案,所述传动组件为一个转接传动杆,所述转接传动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腰靠传动杆组和所述脚部凳榻组件枢接。
15.作为座椅架的优选方案,所述腰靠传动杆组包括:
16.传动一杆,其与所述转接传动杆的第一端枢接;
17.传动二杆,其第一端与所述传动一杆的第一端枢接,第二端与所述坐垫支架枢接;
18.传动三杆,其第一端与所述传动一杆的第二端枢接,第二端与所述坐垫支架枢接。
19.作为座椅架的优选方案,所述腰靠连接杆组包括:
20.连接一杆,其第一端与所述支撑二杆枢接;
21.连接二杆,其第一端与所述连接一杆的第二端枢接;
22.连接三杆,其第一端与所述连接二杆的第二端枢接;
23.连接四杆,其第一端枢接于所述连接三杆上,第二端枢接于所述传动一杆上;
24.连接五杆,其第一端与所述连接三杆的第二端枢接;
25.连接六杆,其第一端与所述连接五杆的第二端枢接,第二端枢接于所述连接二杆上;
26.连接七杆,其第一端枢接于所述传动一杆上,第二端枢接于所述连接六杆上;
27.连接八杆,其第一端枢接于所述连接七杆上,第二端枢接于所述连接五杆上。
28.作为座椅架的优选方案,所述脚部凳榻组件包括:
29.脚部一杆,其第一端枢接于所述坐垫支架上,并与所述转接传动杆的第二端枢接;
30.脚部二杆,其第一端与所述脚部一杆的第二端枢接;
31.脚部三杆,其第一端与所述脚部二杆的第二端枢接;
32.脚部四杆,其第一端与所述脚部三杆的第二端枢接;
33.脚部五杆,其第一端与所述脚部四杆的第二端枢接,第二端枢接于所述坐垫支架上,所述脚部五杆通过转接件与外部驱动装置固定连接;
34.脚踏支架,其第一端枢接于所述脚部三杆上,第二端设有脚踏附接平台;
35.脚部六杆,其第一端与所述脚部四杆枢接,第二端枢接于所述脚踏支架上。
36.作为座椅架的优选方案,所述脚部三杆上设有中间凳榻附接平台。
37.作为座椅架的优选方案,所述坐垫支架的上端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6
°‑
28
°

38.作为座椅架的优选方案,所述腰靠支架包括用于支撑腰部的腰靠段,所述腰靠段与所述坐垫支架的上端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35
°‑
150
°

39.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座椅,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架。
4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41.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架,包括坐垫支架和设置于坐垫支架上的传动组件、腰靠组件和脚部凳榻组件,腰靠组件枢接于传动组件的一端;脚部凳榻组件枢接于传动组件的另一端,脚部凳榻组件还与外部驱动装置连接,以使脚部凳榻组件能在外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收拢或展开并带动传动组件及腰靠组件收拢或展开;腰靠组件包括腰靠支架和腰靠支撑杆组,腰靠传动杆组包括支撑一杆、支撑二杆和支撑三杆,支撑三杆的第一端与坐垫支架枢接,第二端与腰靠支架枢接,支撑二杆的第一端与传动组件传动连接,第二端与支撑三杆的第三端枢接,支撑一杆的第一端与支撑二杆的第三端枢接,第二端与腰靠支架枢接;当腰靠组件展开时,在支撑二杆的带动下,支撑一杆的第二端能以其第一端与支撑二杆的连接点为转动中心朝向脚部凳榻组件的方向摆动。利用腰靠组件对人体腰背进行支撑,利用脚部凳榻组件对人体腿部及脚部进行支撑,同时当腰靠组件展开时,在支撑二杆的带动下,支撑一杆的第二端能以其第一端与支撑二杆的连接点为转动中心朝向脚部凳榻组件的方向摆
动,以增大腰靠支架与坐垫支架之间的夹角,即增大了靠背打开的角度,实现零重力效果。
42.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通过应用上述座椅架,提高了座椅舒适度。
附图说明
4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座椅架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4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腰靠支撑杆组的结构示意图;
4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腰靠连接杆组的结构示意图;
4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个视角的腰靠连接杆组与坐垫支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4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个视角的腰靠连接杆组与坐垫支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4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座椅架收拢时的结构示意图。
49.附图标记:
50.1、坐垫支架;
51.2、传动组件;
52.3、腰靠组件;
53.31、腰靠支架;311、腰靠段;
54.32、腰靠支撑杆组;321、支撑一杆;322、支撑二杆;323、支撑三杆;
55.33、腰靠传动杆组;331、传动一杆;332、传动二杆;333、传动三杆;
56.34、腰靠连接杆组;341、连接一杆;342、连接二杆;343、连接三杆;344、连接四杆;345、连接五杆;346、连接六杆;347、连接七杆;348、连接八杆;
57.4、脚部凳榻组件;41、脚部一杆;42、脚部二杆;43、脚部三杆;431、中间凳榻附接平台;44、脚部四杆;45、脚部五杆;46、脚踏支架;461、脚踏附接平台;47、脚部六杆。
具体实施方式
5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59.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6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6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6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6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6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65.如图1

6所示,本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座椅架,包括坐垫支架1和设置于坐垫支架1上的传动组件2、腰靠组件3和脚部凳榻组件4,腰靠组件3枢接于传动组件2的一端;脚部凳榻组件4枢接于传动组件2的另一端,脚部凳榻组件4还与外部驱动装置连接,以使脚部凳榻组件4能在外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收拢或展开并带动传动组件2及腰靠组件3收拢或展开;腰靠组件3包括腰靠支架31和腰靠支撑杆组32,如图2结合图1所示,腰靠支撑杆组32包括支撑一杆321、支撑二杆322和支撑三杆323,支撑三杆323的第一端与坐垫支架1枢接,第二端与腰靠支架31枢接,支撑二杆322的第一端与传动组件2传动连接,第二端与支撑三杆323的第三端枢接,支撑一杆321的第一端与支撑二杆322的第三端枢接,第二端与腰靠支架31枢接;当腰靠组件3展开时,在支撑二杆322的带动下,支撑一杆321的第二端能以其第一端与支撑二杆322的连接点为转动中心朝向脚部凳榻组件4的方向摆动。
66.可选地,坐垫支架1的上端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6
°‑
28
°

67.可选地,腰靠支架31包括用于支撑腰部的腰靠段311,腰靠段311与坐垫支架1的上端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35
°‑
150
°
,增大了腰靠支架31的打开角度。
68.需要说明的是,利用腰靠组件3对人体腰背进行支撑,利用脚部凳榻组件4对人体腿部及脚部进行支撑,同时当腰靠组件3展开时,在支撑二杆322的带动下,支撑一杆321的第二端能以其第一端与支撑二杆322的连接点为转动中心朝向脚部凳榻组件4的方向摆动,以增大腰靠支架31与坐垫支架1之间的夹角,即增大了靠背打开的角度,实现零重力效果。
69.可选地,腰靠组件3还包括分别与坐垫支架1枢接的腰靠传动杆组33和腰靠连接杆组34,腰靠传动杆组33枢接于传动组件2与腰靠连接杆组34之间,腰靠连接杆组34枢接于腰靠传动杆组33与腰靠支撑杆组32之间。
70.可选地,传动组件2为一个转接传动杆,转接传动杆的两端分别与腰靠传动杆组33和脚部凳榻组件4枢接,外部驱动装置直接驱动脚部凳榻组件4动作,再通过转接传动杆传
递驱动力,驱动腰靠传动杆组33带动腰靠连接杆组34及腰靠支撑杆组32联动。
71.可选地,腰靠传动杆组33包括传动一杆331、传动二杆332和传动三杆333,传动一杆331与转接传动杆的第一端枢接;传动二杆332第一端与传动一杆331的第一端枢接,第二端与坐垫支架1枢接;传动三杆333第一端与传动一杆331的第二端枢接,第二端与坐垫支架1枢接。
72.可选地,如图3

5结合图1所示,腰靠连接杆组34包括连接一杆341、连接二杆342、连接三杆343、连接四杆344、连接五杆345、连接六杆346、连接七杆347和连接八杆348,连接一杆341的第一端与支撑二杆322枢接;连接二杆342的第一端与连接一杆341的第二端枢接;连接三杆343的第一端与连接二杆342的第二端枢接;连接四杆344的第一端枢接于连接三杆343的中部,第二端枢接于传动一杆331上;连接五杆345的第一端与连接三杆343的第二端枢接;连接六杆346的第一端与连接五杆345的第二端枢接,第二端枢接于连接二杆342的中部;连接七杆347的第一端枢接于传动一杆331上,第二端枢接于连接六杆346的中部;连接八杆348的第一端枢接于连接七杆347的中部,第二端枢接于连接五杆345的中部。连接七杆347为十字形结构,可以理解的是,连接八杆348连接于连接七杆347十字结构的第三端。
73.可选地,脚部凳榻组件4包括脚部一杆41、脚部二杆42、脚部三杆43、脚部四杆44、脚部五杆45、脚踏支架46和脚部六杆47,脚部一杆41的第一端枢接于坐垫支架1上,并与转接传动杆的第二端枢接;脚部二杆42的第一端与脚部一杆41的第二端枢接;脚部三杆43的第一端与脚部二杆42的第二端枢接;脚部四杆44的第一端与脚部三杆43的第二端枢接;脚部五杆45的第一端与脚部四杆44的第二端枢接,第二端枢接于坐垫支架1上,脚部五杆45通过转接件与外部驱动装置固定连接;脚踏支架46的第一端枢接于脚部三杆43上,第二端设有脚踏附接平台461,用于附接脚踏;脚部六杆47的第一端与脚部四杆44枢接,第二端枢接于脚踏支架46上。
74.可选地,脚部三杆43上设有中间凳榻附接平台431,用于附接中间凳榻。
75.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座椅,包括如上述的座椅架。通过应用上述座椅架,提高了座椅舒适度。
76.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