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壮族文化特色的悬空阻燃式熏香炉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熏香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壮族文化特色的悬空阻燃式熏香炉。
背景技术:2.目前,驱赶蚊虫、清新空气或者举行仪式时,通常都会进行焚香操作,传统焚香一般是放在熏香炉中,也有通过金属绳、架将燃香悬挂起来进行焚香,这样容易造成香灰到处洒落,产生清洁垃圾;并且放在传统熏香炉,由于盘香是平放在香炉的托盘上的,很难固定在插在熏香炉中,平放在熏香炉中的灰烬也会将焚烧的盘香火熄灭,需要经常清理才能保证燃香正常燃烧,同时现有的熏香炉多为一体式,只有香炉盖可以打开,不能隔离火源,阻燃性差,如果出现燃香燃烧剧烈不能及时灭掉,则会存在火灾危险;现有熏香炉的香炉盖通常没有固定方式,只要熏香炉倾斜或晃动,熏香炉的盖子便会晃动甚至掉落,所以将熏香炉吊起之后,如何保证熏香炉整体的稳定性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因此,本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具有壮族文化特色的悬空阻燃式熏香炉,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壮族文化特色的悬空阻燃式熏香炉,以解决现有燃香时存在香灰到处洒落;现有熏香炉阻燃性差,造成火灾危险系数大和熏香炉整体稳定性差等问题。
5.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具有壮族文化特色的悬空阻燃式熏香炉,包括香炉体,所述香炉体呈铜鼓状,所述香炉体又分为上炉体和下炉体,所述上炉体为喇叭状的圆筒,所述上炉体的顶部设有一圈挡圈,所述挡圈的内壁上设有一圈凸圈,所述上炉体的中下部的内壁上设有两处第一通槽,所述上炉体的底部设有连接边,所述上炉体的凸圈上设有香炉盖,所述香炉盖侧壁设有两处对称的u形口,所述香炉盖上开设有一圈圆弧沉槽,所述上炉体的下方设有下炉体,所述下炉体由圆筒环和喇叭状的第二圆筒组成,所述圆筒环的内壁上开设有两处第二通槽,所述圆筒环的外壁上设有一对对称分布的香炉耳,所述圆筒环侧壁上的通槽延伸至香炉耳和圆筒环连接的轴心处,所述圆筒环的第二通槽内设有托盘,一对所述的香炉耳上分别设有一个转动环,所述圆筒环底部的第二圆筒内设有香灰压平杆,香灰压平杆由转动轴和压平杆组成,所述第二圆筒的底部设有底托。
7.进一步地,所述上炉体的连接边上开设有外螺纹。
8.进一步地,两处所述的上炉体的第一通槽对称分布在上炉体内壁的中下部,两处所述的下炉体的圆筒环上的第二通槽对称分布在圆筒环的内壁上,相应的,所述上炉体内壁上的第一通槽和下炉体的圆筒环内壁上的第二通槽一一对应,形成暂时性连通的连通槽。
9.进一步地,所述所述香炉耳的一端带有折弯,所述香炉耳的折弯处位于香炉盖的圆弧沉槽中。
10.进一步地,所述圆筒环的底部设有半圈凸缘,所述圆筒环中上部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
11.进一步地,所述圆筒环侧壁的第二通槽向圆筒环的外壁凸出,所述香炉耳和第二通槽凸出的连接处开设有矩形贯穿口。
12.进一步地,所述托盘的侧壁上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圆柱形的直角把,所述直角把位于圆筒环的第二通槽内。
13.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环上开设有卡口,所述卡口卡住托盘侧壁上的直角把。
14.进一步地,所述圆筒环底部的第二圆筒侧壁上设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上设有玻璃挡块。
15.进一步地,所述圆筒环底部的第二圆筒侧壁上开设有一个圆孔,所述圆孔内设有转动轴,所述第二圆筒中下部的内壁上设有两个固定耳,两个所述固的定耳之间设有压平杆,所述转动轴穿过压平杆上方的固定耳和压平杆的顶面连接。
16.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熏香炉的放置燃香的托盘能够随着香炉耳上的转动环转动而转动,可将托盘上的香灰抖落至熏香炉底部的底托上,防止香灰到处洒落,且本熏香炉的香炉体上设有香灰压平杆,可以将香灰摊平,压平,压缩香灰的体积,能够有效的将香灰收集起来。
18.(2)本熏香炉整体为铜鼓状,燃香放置在本熏香炉的腰部位置,对燃香的阻燃效果好,同时,燃香的燃烧程度大时,也可转动转动环,将燃香倒进底托上,然后用香灰压平杆往复地将燃香压进香灰中,减少燃香和空气的接触,进而使燃香熄灭,避免火灾的发生。
19.(3)本熏香炉的上炉体和下炉体为可拆装式,拆卸上炉体可更换托盘,当安装好托盘和上炉体之后,放上燃香,盖上香炉盖,香炉耳上的折弯置于香炉盖上的圆弧沉槽中,对香炉盖进行固定,且能够防止上炉体的松动,将本熏香炉挂起时,稳定性好。
20.(4)本熏香炉整体结构为壮族铜鼓状,壮乡文化特色气息强烈,外形大方美观,观赏性强。
【附图说明】
2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23.图2是图1a处的局部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28.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9.1、香炉耳;2、上炉体;2-1、挡圈;2-2、凸圈;2-3、第一通槽;2-4、连接边;3、香炉盖;4、圆筒环;4-1、半圆凸缘;4-2、第二通槽;5、第二圆筒;6、底托;7、玻璃挡块;8、转动环;9、托
盘;10、转动轴;11、压平杆。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3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其应用。
32.如图1-7所示,一种具有壮族文化特色的悬空阻燃式熏香炉,包括香炉体,香炉体整体为带有壮乡文化特色的铜鼓状,香炉体又分为上炉体2和下炉体,上炉体2为喇叭状的圆筒,上炉体2的顶部设有一圈挡圈2-1,挡圈2-1的内壁上设有一圈凸圈2-2,用来限制香炉盖3的位置,上炉体2的中下部的内壁上设有两处第一通槽2-3,如图1所示,第一通槽2-3从上炉体2的外侧看呈凸出状,上炉体2的底部设有连接边2-4,连接边2-4上开设有外螺纹。
33.上炉体1的凸圈2-2上设有香炉盖3,如图7所示,香炉盖3侧壁设有两处对称的u形口,香炉盖3上开设有一圈圆弧沉槽,上炉体2的下方设有下炉体,下炉体由圆筒环4和喇叭状的第二圆筒5组成,圆筒环4的内壁上开设有两处第二通槽4-2,圆筒环4侧壁的第二通槽向圆筒环4的外壁凸出,上炉体2上的两处第一通槽2-3对称分布在上炉体2的中下部,下炉体的圆筒环4上的两处第二通槽4-2对称分布在圆筒环4的内壁上,相应的,上炉体2内壁上的第一通槽2-3和下炉体的圆筒环4内壁上的第二通槽4-2一一对应,形成暂时性连通的连通槽。圆筒环4的底部设有半圈凸缘4-1,圆筒环4中上部的内壁上设有和连接边2-4配合的内螺纹。
34.圆筒环4的外壁上设有一对对称分布的香炉耳1,如图2所示,香炉耳1和第二通槽凸出的连接处开设有矩形贯穿口。如图3所示,香炉耳1的远离圆筒环4的一端带有折弯,两个香炉耳1的折弯处位于香炉盖3的圆弧沉槽中。圆筒环4侧壁上的通槽延伸至香炉耳1和圆筒环4连接的轴心处,圆筒环4内设有托盘9,托盘9的侧壁上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圆柱形的直角把,直角把位于圆筒环4的第二通槽4-2内。一对香炉耳1上分别设有一个转动环8,转动环8上开设有卡口,卡口卡住托盘9侧壁上的直角把,控制托盘9的转动,圆筒环4底部的第二圆筒5内设有香灰压平杆,香灰压平杆由转动轴和压平杆组成,第二圆筒5的底部设有底托6。如图1和图4所示,圆筒环4底部的第二圆筒5侧壁上开设有一个圆孔,圆孔内设有转动轴10,第二圆筒5中下部的内壁上设有两个固定耳(未示出),两个固定耳之间设有压平杆11,转动轴10穿过压平杆11上方的固定耳和压平杆11的顶面连接。
35.圆筒环4底部的第二圆筒5侧壁上设有观察口,观察口上设有玻璃挡块7。
36.香炉盖3顶面上设有桂花纹饰,上炉体2的外侧面上设有十二生肖纹饰,下炉体上设有壮乡民族舞蹈纹饰,本熏香炉具有浓厚的壮乡文化特色,本熏香炉的香炉耳1可以增设有一些壮乡纹饰,以提高熏香炉的观赏性。
37.使用过程:第一次使用时,先将托盘9侧面的直角把放置在下炉体的圆筒环4的第二通槽4-2内,在托盘9上摆放燃香,然后横向将上炉体2放置在下炉体的圆筒环4上,上炉体2底部的连接边2-4的外螺纹和圆筒环4内部的内螺纹相配合固定,随后盖上香炉盖3,香炉盖3通过自身开设的两个u形口,能够避开香炉耳1一端的折弯,和上炉体3的顶部接触,然后旋转香炉盖3,让香炉耳1一端的折弯卡进香炉盖3上的圆弧沉槽中,形成对香炉盖3的固定,同时还能压实上炉体2,使其不会任意松动;当燃香燃烧完毕之后,由于香炉耳1和第二通槽
4-2凸出的连接处开设有矩形贯穿口,所以托盘9的直角把能在该该贯穿口处摆动一定的角度,且香炉耳1上设有转动环8,转动环8上设有卡口,转动环8上的卡口刚好卡住托盘9侧部的直角把,且圆筒环4内设有半圆凸缘4-1,能够支撑托盘9使其不发生倾斜,通过双手旋转转动环8,当托盘9转动时,托盘9上的香灰从托盘9上掉落至底托6上,通过第二圆筒5的观察口观测香灰的厚度,使用香灰压平杆压平香灰,收集香灰。再次放入燃香时,只需打开上炉体2顶面的香炉盖3,便可将燃香放入本熏香炉中,如需更换托盘9,可直接将托盘9从本熏香炉中勾起拿出,也可以通过卸下上炉体2,用手将托盘取出。
38.当燃香的燃烧程度大时,可转动转动环8,将燃香倒进底托6上,然后用香灰压平杆往复地将燃香压进香灰中,减少燃香和空气的接触,进而使燃香熄灭,避免火灾的发生;本熏香炉结构稳定,将其挂起不会出现散架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