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设备的排气歧管及吸尘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67775发布日期:2022-07-15 23:24阅读:81来源:国知局
吸尘设备的排气歧管及吸尘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作面清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尘设备的排气歧管及吸尘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吸尘设备的排气歧管是由单一流体管路构成,其入口端与出口端的位置相对应、且位于同一个轴线上。由于吸尘设备的排气歧管的数量与吸尘设备内部锥体的数量相同,当锥体的数量较多时,也势必会增加吸尘设备的排气歧管的数量,既增加流体风道结构的复杂性,还会增加吸尘设备的体积。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吸尘设备的排气歧管及吸尘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流体风道结构复杂、吸尘设备的体积较大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尘设备的排气歧管,包括至少一组管路组件,管路组件包括一个出口管以及与出口管的进气口连接的至少两个入口管,出口管的出气口朝向与入口管的进气口朝向不同。
6.进一步地,上述入口管的数量为两个,包括第一入口管和第二入口管,也就是说,第一入口管和第二入口管公用一个出口管,第一入口管和第二入口管的出气口与出口管的入气口连通。
7.进一步地,上述入口管的部分或全部为弧形段。
8.进一步地,入口管的部分为弧形段,弧形段位于靠近出口管的一端。
9.进一步地,上述出口管的部分或全部为弧形段。
10.进一步地,出口管的部分为弧形段,弧形段位于靠近入口管的一端。
11.进一步地,上述入口管与出口管之间设有汇流区,入口管的出气口通过汇流区与出口管连通。
12.进一步地,每个管路组件中,多个入口管共用一个汇流区,也可以入口管与汇流区一一对应。
13.进一步地,汇流区的进气口直径大于汇流区的出气口直径。
14.进一步地,从入口管至出口管方向,汇流区包括依次设置的导入段、稳流段和导出段,其中,导入段的进气口直径大于导入段的出气口直径,稳流段的直径保持不变,稳流段的进气口直径等于稳流段的出气口直径,导出段的进气口直径小于导出段的出气口直径,并且,导入段的进气口直径大于导出段的出气口直径。进一步地,出口管的进气口直径大于出口管的出气口直径。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吸尘设备,包括壳体、锥体部、电机(例如,负压电机)、电机罩以及上述排气歧管,锥体部位于壳体内,锥体部的出气口与入口管的进气口连通,电机
位于电机罩内,锥体部位于电机的前端壳体的后端扣设于电机罩的前端,两者重叠部分的间隙作为流体通道,出口管的出气口通过流体通道与电机连通。
16.进一步地,锥体部包括多个沿吸尘设备周向布置的锥体以及扣设于锥体出气口的盖体,入口管通过盖体与锥体内部连通。
17.进一步地,上述吸尘设备还包括围绕锥体部设置的导流罩。
18.进一步地,锥体部、导流罩和排气歧管的至少一部分构成壳体的一部分。
19.进一步地,上述电机罩的外壁面设有用于容纳部分或全部出口管的凹槽,出口管的部分或全部置于凹槽内。
20.进一步地,上述吸尘设备还包括锥体部远离电机一端的过滤网罩,电机具有反转逆吹模式和正转集尘模式;电机处于反转逆吹模式,流经过滤网罩的流体流动方向为从过滤网罩内侧至过滤网罩外侧,电机处于正转集尘模式,流经过滤网罩的流体流动方向为从过滤网罩外侧至过滤网罩内侧。
21.进一步地,吸尘设备还包括设于过滤网罩和电机之间的过滤层。
22.进一步地,过滤层为过滤棉。
23.进一步地,过滤层包括沿轴向依次设置的正面层、正面翻转层、中间层、反面翻转层和反面层,正面层和反面层的厚度小于中间层的厚度,正面翻转层位于正面层与中间层之间的正面空腔内,反面翻转层位于反面层与中间层之间的反面空腔内。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25.a)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设备的排气歧管,一个出口管对应至少两个入口管,从而能够大大减少出口管的数量,简化排气歧管和流体风道的结构,进而减小吸尘设备的体积。
26.b)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设备的排气歧管,一个出口管对应至少两个入口管,在入口管与出口管的连接处,势必会影响流体的流动,造成流体阻力增大,将入口管的全部设置为弧形段,或者,入口管靠近出口管的一端设置为弧形段,能够对流体进行适当的导向,使得流体有入口管流向出口管时更加顺畅,减少流体的流动阻力,进而能够减少负压吸力的损失,同时,还能够起到降噪的效果。
27.c)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设备的排气歧管,汇流区的设置,防止入口管排出的多股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相互干扰,从而能够避免出现流体乱流的现象。
28.d)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设备的排气歧管,汇流区的进气口直径大于汇流区的出气口直径,这样,从多个入口管流出的气流能够流畅地进入汇流区,并在汇流区的汇流作用下逐渐汇流为一股流体,从而更利于流体进入汇流区中。
29.e)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设备,通过在壳体与电机罩之间预留一定的间隙,通过该间隙内的空间作为流体通道,能够省略流体通道的设置,不仅能够降低原材料的使用量,还能够有效简化吸尘设备的整体结构。
30.f)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设备,由于电机具有反转逆吹模式,通过电机反转,能够将吸尘设备外的空气引入吸尘设备内,使得流经过滤网罩的流体流动方向为从过滤网罩内侧至过滤网罩外侧,从而能够去除附着在过滤网罩外壁面上的絮状污物,避免絮状污物对过滤网罩的使用造成影响。此外,絮状污物在反向流体的作用下从过滤网罩脱落后能够进入集尘杯的集尘区域中,也便于对絮状污物进行收集。
31.g)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设备,当电机从反转逆吹模式切换至正转集尘模式,正面翻转层的反面与中间层接触,反面翻转层的反面与反面层接触,从过滤网罩流出的流体内的灰尘基本上能够穿过正面层,停留在正面翻转层的正面或进入正面翻转层和中间层内,位于反面翻转层反面的灰尘被夹持在反面翻转层和反面层之间;当电机从正转集尘模式切换至反向逆吹模式,正面翻转层的正面与正面层接触,反面翻转层的正面与中间层接触,从电机罩流出的流体内的灰尘基本上能够穿过反面层,停留在反面翻转层的反面或进入反面翻转层和中间层内,位于正面翻转层正面的灰尘夹持在正面翻转层和正面层之间,不会再次吹回至过滤网罩内。
32.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的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33.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3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吸尘设备的排气歧管的右视图;
3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吸尘设备的排气歧管的左视图;
3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吸尘设备的排气歧管的仰视图;
3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吸尘设备的排气歧管的剖视图;
3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吸尘设备的排气歧管另一截面的剖视图;
3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吸尘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4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吸尘设备的径向剖视图;
41.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吸尘设备的轴向剖视图;
42.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吸尘设备中过滤层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机处于正转集尘模式;
43.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吸尘设备中过滤层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机处于反转逆吹模式。
44.其中,附图标记:
45.1-出口管;2-入口管;3-汇流区;4-壳体;5-锥体部;6-电机罩;7-过滤层;71-正面层;72-正面翻转层;73-中间层;74-反面翻转层;75-反面层;8-流体通道;9-导流罩;10-过滤网罩。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47.实施例一
4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尘设备的排气歧管,参见图1至图5,包括至少一组管路组件,管路组件包括一个出口管1以及与出口管1的进气口连接的至少两个入口管2,出口管1的出气口朝向与入口管2的进气口朝向不同。
49.实施时,从锥体部出气口排出的气体依次通过入口管2和出口管1后进入壳体4与电机罩6围成的流体通道中。
5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吸尘设备的排气歧管,一个出口管1对应至少两个入口管2,从而能够大大减少出口管1的数量,简化排气歧管和流体风道的结构,进而减小吸尘设备的体积。
51.示例性地,上述入口管2的数量为两个,包括第一入口管和第二入口管,也就是说,第一入口管和第二入口管公用一个出口管1,第一入口管和第二入口管的出气口与出口管1的入气口连通。
52.为了减少流体在上述排气歧管内的流动阻力,上述入口管2的部分或全部为弧形段。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入口管2的部分为弧形段的情况来说,弧形段位于靠近出口管1的一端。这是因为,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入口管2与出口管1一一对应,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气歧管,一个出口管1对应至少两个入口管2,在入口管2与出口管1的连接处,势必会影响流体的流动,造成流体阻力增大,将入口管2的全部设置为弧形段,或者,入口管2靠近出口管1的一端设置为弧形段,能够对流体进行适当的导向,使得流体有入口管2流向出口管1时更加顺畅,减少流体的流动阻力,进而能够减少负压吸力的损失,同时,还能够起到降噪的效果。
53.同样地,为了进一步减少流体在上述排气歧管内的流动阻力,上述出口管1的部分或全部为弧形段。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出口管1的部分为弧形段的情况来说,弧形段位于靠近入口管2的一端。
54.对于减少流体的流动阻力,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上述入口管2与出口管1之间设有汇流区3,入口管2的出气口通过汇流区3与出口管1连通,多个入口管2中的流体通过汇流区3汇聚为一股流体后进入出口管1,每个管路组件中,多个入口管2共用一个汇流区3,也可以入口管2与汇流区3一一对应。汇流区3的设置,防止入口管2排出的多股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相互干扰,从而能够避免出现流体乱流的现象。从结构简化的角度考虑,多个入口管2共用一个汇流区3,参见图5,图中三角形区域为汇流区3,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的三角形仅是为了示意汇流区3的位置,在实际应用中,汇流区3的纵截面形状可以为任意形状,也会随着入口管2和出口管1的形状、尺寸以及流体流量变化。为了便于将流体从入口管2导入出口管1,汇流区3的进气口直径大于汇流区3的出气口直径,这样,从多个入口管2流出的气流能够流畅地进入汇流区3,并在汇流区3的汇流作用下逐渐汇流为一股流体,从而更利于流体进入汇流区3中。
55.示例性地,从流体流动稳定性的角度考虑,从入口管2至出口管1方向,汇流区3包括依次设置的导入段、稳流段和导出段,其中,导入段的进气口直径大于导入段的出气口直径,稳流段的直径保持不变,稳流段的进气口直径等于稳流段的出气口直径,导出段的进气口直径小于导出段的出气口直径,并且,导入段的进气口直径大于导出段的出气口直径。
56.同样地,为了便于将汇流区3的流体导入出口管1,出口管1的进气口直径大于出口管1的出气口直径,也就是说,出口管1的形状为类似喇叭状。
57.实施例二
5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尘设备,参见图6至图10,包括壳体4、锥体部5、电机(例如,负压电机)、电机罩6以及实施例一提供的排气歧管,锥体部5位于壳体4内,锥体部的出气口与入口管2的进气口连通,电机位于电机罩6内,壳体4的后端扣设于电机罩6的前端,两者重
叠部分的间隙作为流体通道8,出口管1的出气口通过流体通道8与电机连通。
5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吸尘设备的有益效果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吸尘设备的排气歧管的有益效果基本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
60.此外,对于流体通道8的设置,本实施例的吸尘设备,通过在壳体4与电机罩6之间预留一定的间隙,通过该间隙内的空间作为流体通道8,能够省略流体通道8的设置,不仅能够降低原材料的使用量,还能够有效简化吸尘设备的整体结构。
61.对于锥体部5的结构,具体来说,其包括多个沿吸尘设备周向布置的锥体以及扣设于锥体出气口的盖体,入口管2通过盖体与锥体内部连通。
62.为了能够将流体导入主体部的进气口,上述吸尘设备还包括围绕锥体部5设置的导流罩9,通过导流罩9的设置,能够对过滤网罩10排出的流体进行导向,使其能够顺畅进入锥体部5内进行二次过滤。
63.为了进一步简化吸尘设备的整体结构,实际应用中,考虑到锥体部5、导流罩9和排气歧管的部分表面可以裸露在外,因此,锥体部5、导流罩9和排气歧管的至少一部分构成壳体4的一部分。这样,利用锥体部5、导流罩9和排气歧管的部分表面作为壳体4,可以减少单独设置壳体4的面积,有效利用原材料,简化吸尘设备的整体结构。
64.为了减小上述吸尘设备的整体体积,上述电机罩6的外壁面设有用于容纳部分或全部出口管1的凹槽,出口管1的部分或全部置于凹槽内。这样,通过凹槽的设置,能够利用电机罩6的空间容纳部分或全部出口管1,进而能够减小上述吸尘设备后端部的直径以及整体体积。
65.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吸尘设备的清洁功能,其还包括锥体部5远离电机一端的过滤网罩10,电机具有反转逆吹模式和正转集尘模式;电机处于反转逆吹模式,流经过滤网罩10的流体流动方向为从过滤网罩10内侧至过滤网罩10外侧,电机处于正转集尘模式,流经过滤网罩10的流体流动方向为从过滤网罩10外侧至过滤网罩10内侧。这样,由于电机具有反转逆吹模式,通过电机反转,能够将吸尘设备外的空气引入吸尘设备内,使得流经过滤网罩10的流体流动方向为从过滤网罩10内侧至过滤网罩10外侧,从而能够去除附着在过滤网罩10外壁面上的絮状污物,避免絮状污物对过滤网罩10的使用造成影响。此外,絮状污物在反向流体的作用下从过滤网罩10脱落后能够进入集尘杯的集尘区域中,也便于对絮状污物进行收集。
66.考虑到仅采用过滤网罩10对灰尘进行过滤和收集,无法有效彻底地对清洁面进行清洁,因此,上述吸尘设备采用多级过滤,还包括设于过滤网罩10和电机之间的过滤层7(例如,过滤棉),这样,过滤网罩10相当于一级过滤,锥体部5相当于二级过滤,过滤层7相当于三级过滤,通过多级过滤能够基本上实现灰尘的彻底过滤。
67.考虑到相比于原有的电机,本实施例的电机具有正转集尘模式和反转逆吹模式,当电机进行正转集尘时,灰尘会吸附在过滤层7正面(即朝向过滤网罩10的一面),当电机切换至反向逆吹模式时,位于过滤层7正面的灰尘会在流体的作用下再次吹回至过滤网罩10内,导致过滤网罩10内集尘过多,反之,当电机从反向逆吹模式切换至正向集尘模式时存在同样地问题,因此,过滤层7包括沿轴向依次设置的正面层71、正面翻转层72、中间层73、反面翻转层74和反面层75,正面层71和反面层75的厚度小于中间层73的厚度,正面翻转层72位于正面层71与中间层73之间的正面空腔内,反面翻转层74位于反面层75与中间层73之间
的反面空腔内。当电机从反转逆吹模式切换至正转集尘模式,正面翻转层72的反面与中间层73接触,反面翻转层74的反面与反面层75接触,从过滤网罩10流出的流体内的灰尘基本上能够穿过正面层71,停留在正面翻转层72的正面或进入正面翻转层72和中间层73内,位于反面翻转层74反面的灰尘被夹持在反面翻转层74和反面层75之间;当电机从正转集尘模式切换至反向逆吹模式,正面翻转层72的正面与正面层71接触,反面翻转层74的正面与中间层73接触,从电机罩64流出的流体内的灰尘基本上能够穿过反面层75,停留在反面翻转层74的反面或进入反面翻转层74和中间层73内,位于正面翻转层72正面的灰尘夹持在正面翻转层72和正面层71之间,不会再次吹回至过滤网罩10内。
6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