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合结构及具有其的自移动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56487发布日期:2022-04-14 20:09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合结构及具有其的自移动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合结构及具有其的自移动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洗地机、拖地机等自移动清洁设备代替传统的拖把进行拖地擦地劳动。自移动清洁设备通常设有收集脏物的集尘盒、向待清洁面提供清洁溶液的第一盒体以及回收溶液的第二盒体。但是,现有的集尘盒、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排布不合理,导致设备结构尺寸大,空间利用率低。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合结构及具有其的自移动清洁设备,具有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的优点。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配合结构,包括集尘盒,适于可拆卸地设在自移动清洁设备的机身内,用于接收自移动清洁设备的第一清洁件清扫的脏物;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适于分别可拆卸地设在所述机身内,且分布在所述集尘盒的相对两侧壁外,所述第一盒体具有第一储液腔,所述第二盒体具有第二储液腔;所述第一盒体的第一储液腔适于与自移动清洁设备的第二清洁件所在的安装腔连通,用于向所述安装腔内提供清洁溶液;第二盒体的第二储液腔适于与所述安装腔连通,在第三抽吸力下,用于回收所述安装腔内的溶液。
5.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安装座,所述第一盒体、集尘盒及第二盒体分别可拆卸地设在所述安装座上。
6.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依次分布且间隔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所述第一盒体、集尘盒及第二盒体分别可拆卸地设在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内。
7.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设在所述安装座的顶部上;所述第一盒体、集尘盒及第二盒体沿竖向分别可拆卸安装在各自所在的凹槽内。
8.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盒体的底部设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进液口对接导通的第一进液接头和用于与所述第一出液口对接导通的第一出液接头。
9.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截流机构,设于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或所述第一出液口上,所述第一截流机构具有截断所述第一进液口和/ 或所述第一出液口的截断状态和打开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或所述第一出液口的开启状态;当所述第一盒体与所述安装座分离时,所述第一截流机构处于截断状态。
10.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盒体的底部设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
安装座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进液口对接导通的第二进液接头和用于与所述第二出液口对接导通的第二出液接头。
11.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截流机构,设于所述第二进液口和/或所述第二出液口上,所述第二截流机构具有截断所述第二进液口和/ 或所述第二出液口的截断状态和打开所述第二进液口和/或所述第二出液口的开启状态;当所述第二盒体与所述安装座分离时,所述第二截流机构处于截断状态。
12.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液位检测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储液腔内,所述第一储液腔在竖直方向上存在高度差;液位检测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储液腔的最低位置处用于检测最低液位的第一导电件和设于所述第一储液腔的最高位置处用于检测最高液位的的第二导电件,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电件配合的第一端子和用于与所述第二导电件配合的第二端子;其中,所述清洁溶液为导电介质,当所述第一盒体安装至所述安装座后,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一端子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第二端子连接;和/或满载检测结构,设于所述第二储液腔内,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盒体内的最高液位,所述满载检测结构包括浮子,浮杆及永磁体,所述浮子设于浮杆的一端,所述浮杆远离浮子的一端通过摆动轴可转动地设在第二盒体内,所述永磁体固定在所述浮子上,所述第二盒体内设有与所述永磁体配合的霍尔传感器;其中,所述浮子的密度小于所述第二盒体内的溶液的密度。
13.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自移动自移动清洁设备,包括机身;以及配合结构,设于所述机身内;其中,所述配合结构为前述所述的配合结构。
14.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合结构及具有其的自移动清洁设备,其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分别可拆卸地分布在集尘盒的相对两侧外,通过合理分布集尘盒、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之间的位置,有效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使得自移动清洁设备的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自移动清洁设备的立体图。
17.图2是图1中的装饰盖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18.图3是本发明提出的自移动清洁设备在仰视方向上的示意图。
19.图4是图3中第二清洁件与安装腔之间的分解示意图。
20.图5是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图5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7是图1中机身和测距机构之间的分解示意图。
23.图8是本发明的循环系统的示意图。
24.图9是图8中第一盒体、第二盒体、补液截流机构以及排污截流机构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25.图10是图9在仰视方向上的示意图。
26.图11是本发明中撞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2是图11的分解示意图。
28.图13是本发明中第二清洁件与驱动器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29.图14是本发明中第二清洁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0.图15是图14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1.图16是图15中侧抽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7是图13中侧壁敞开口与第一连接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33.图18是图17中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4.图19是图1中第一清洁件和集尘盒之间的剖面示意图。
35.图20是本发明中安装座、集尘盒、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36.图21是图20的分解示意图。
37.图22是本发明中集尘盒的立体图。
38.图23是本发明中集尘盒的上盖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39.图24是本发明中集尘盒的提手提起时的示意图。
40.图25是本发明中过滤单元的分解示意图。
41.图26是本发明中集尘盒的剖示意图。
42.图27是本发明中第一盒体的示意图。
43.图28是图27的分解示意图。
44.图29是本发明中第二盒体的示意图。
45.图30是图29的分解示意图。
46.图31是本发明中第二盒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7.图32是本发明中安装座在俯视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48.图33是本发明中安装座在仰视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49.图34是本发明中补液截流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1.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2.请参阅图1至图3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移动清洁设备,包括:机身100,其底部上设有第一吸尘口f和安装腔z;驱动轮组,设于机身100的底部,用于驱使机身100前进或是后退;万向轮,可转动设于机身100的底部,用于辅助机身100前进或是后退;第一清洁件200,可转动设于第一吸尘口f内,用于清扫待清洁表面;第二清洁件300,可转动设于机身100的底部上,用于湿拖待清洁表面,第二清洁件300较第一清洁件200处于机身100 前进方向的后方;集尘盒400,设于机身100内,集尘盒400具有与第一吸尘口f连通的集尘腔,在第一抽吸力作用下,用于收集由第一清洁件200清扫的脏物。其中,集尘盒400较第一清洁件
200处于机身100前进方向的后方,驱动轮组较第二清洁件300处于机身100前进方向的后方,万向轮较第一清洁件200处于机身100前进方向的前方,第一清洁件200和第二清洁件300呈清洁辊状,第一清洁件200和第二清洁件300的外圆周面为用于清洁待清洁表面的清洁面,第一清洁件200的清洁面与待清洁表面接触而实现清尘目的,第二清洁件300的清洁面与待清洁表面接触而实现湿拖目的。
53.上述自移动清洁设备为能够在没有人为引导的环境中执行所需清洁操作的机器人,在本发明中,上述自移动清洁设备为同时具备扫地和拖地功能的洗地机器人,或是单独具备拖地功能的洗地机器人,单独具备拖地功能是指机身底部只设有旋转的拖布,通过拖布的旋转实现地面的清洁,上述洗地机器人以下简称为洗地机。第一清洁件200用于清扫待清洁表面,第一清洁件200在转动过程中能够使得粘附于待清洁表面上的脏物松脱,并使得待清洁表面处的灰尘扬起,以利于吸尘。洗地机在工作时,其机身100 内产生第一抽吸力,在第一抽吸力的作用下待清洁表面上的脏物通过第一吸尘口f进入集尘盒400的集尘腔。集尘腔包括能够使尘气进入集尘腔的进尘口410和能够使干净气流流出集尘腔的出风口420,进尘口410位于第一清洁件200的上方,第一清洁件200与进尘口410之间设有用于供尘气流通的尘气通道v,尘气通道v连通第一清洁件200与集尘腔的进尘口410,尘气通道 v呈弧形或是倾斜直线形或是任何利于尘气流动的形状。集尘腔的顶部可拆卸设有过滤单元430,集尘腔吸入的尘气在经由过滤单元430过滤后产生的干净气体通过出风口420排出集尘盒400,灰尘则收集于集尘盒400内。考虑到洗地机洗地机上的集尘盒400在装满垃圾之后,需及时进行清理,若不及时进行清理会影响洗地机的清洁效果。由此,上述集尘腔的底部设有导风单元h,用于与外部设备对接进行排尘。
54.本发明中,机身100上设有尘盒组件,所述尘盒组件包括上述集尘盒 400、上述尘气通道v和导风单元h,第一清洁件200设于尘盒组件的底部前方,第二清洁件300设于尘盒组件的底部。导风单元h包括能够使外部设备产生的抽吸气流进入集尘腔的进风口460和能够使集尘腔内的脏物排出集尘盒400的排尘口470,进风口460和排尘口470均与集尘盒400的集尘腔连通。在洗地机与外部设备配合后,排尘口470和进风口460适于与外部设备的第一回收箱连通。进风口460和排尘口470较第二清洁件300,位于机身100 前进方向的后方;进风口460和排尘口470均设在集尘盒400的底部上,机身 100底部上设有与进风口460对应的进风接口1123、与排尘口470对应的排尘接口1124。在洗地机的排尘接口1124、进风接口1123与外部设备配合时,迫使集尘腔与第一回收箱连通。当洗地机与外部设备配合后,外部设备上产生的第二抽吸力使得集尘盒400内形成抽吸气流,用于将集尘腔内的脏物转移至第一回收箱内。由此,通过集尘盒400的导风单元h可实现集尘盒400 的自动排灰作业,避免用户手动倒灰,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55.为了避免集尘腔内的脏物在吸尘状态下通过进风口460和排尘口470 散落至外部环境中。进风口460处设有第一阀门单元,排尘口470处设有第二阀门单元;第一阀门单元具有关闭进风口460的关闭状态和打开进风口460的敞开状态;第二阀门单元具有关闭排尘口470的关闭状态和打开排尘口470的敞开状态。当集尘盒400与外部设备对接时,第一阀门单元和第二阀门单元分别响应于抽吸气流的作用而使得进风口460和排尘口 470由关闭状态切换至敞开状态,以使集尘盒400能够与外部设备对接实现自动排尘。在上述过程中,第二抽吸力驱使第一阀门单元和第二阀门单元均开启以使集尘腔与第一回收箱连通。
56.具体地,第一阀门单元包括第一挡板461,第一挡板461位于集尘腔内,第一挡板461选用弹性材料制成,优选为橡胶材料。第一挡板461的顶部边沿固定设于集尘腔的腔壁上,第一挡板461的其他边沿为自由边沿,上述自由边沿是指:与集尘腔之间无连接关系。由此,当第一挡板461受第二抽吸力的作用时,能够朝向集尘腔的内部方向打开,集尘腔内的脏物在第一挡板461的作用下具有朝向内侧运动的趋势,能够防止在第一挡板 461处于敞开状态时集尘腔内的脏物通过进风口460散落至外界环境中。第二阀门单元包括第二挡板471,第二挡板471枢接于排尘口470处,枢接轴位于第二挡板471的顶部。第二挡板471位于集尘腔外侧,第二挡板 471受第二抽吸力的作用朝向集尘腔的外侧打开,这样设置的用意是:能够避免第二挡板471在打开时将集尘腔内的脏物拨出集尘腔,同样是为了避免集尘腔内的脏物散落至外界环境中。
57.为了避免机身100在与障碍物发生碰撞时,第二挡板471在外力的作用下偏离排尘口470,排尘口470处还设有吸附结构,吸附结构的作用是:当机身100未与外部设备配合时,防止第二挡板471在外力作用下偏离排尘口470而导致的脏物外漏。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吸附结构包括第一磁性件472和第二磁性件473,第一磁性件472和第二磁性件473的磁力相反。第二磁性件473设于第二挡板471的底部,第一磁性件472设于集尘腔的腔底。第二挡板471在第一磁性件472和第二磁性件473的磁性作用下紧紧抵靠于排尘口470处,能够有效防止洗地机在执行清洁任务过程中集尘腔内的脏物外漏。可以理解地,第一磁性件472和第二磁性件473产生的磁性吸附力小于第二抽吸力,由此,在进行排尘作业时,第二挡板471能够在第二抽吸力的作用下顺利打开。当然,吸附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结构,还可以为其他具有吸附功能的结构,在此不做一一赘述。
58.进一步地,过滤单元430包括过滤件431和硬质镂空件432,硬质镂空件432和过滤件431固设以形成一整体;其中,硬质镂空件432位于过滤单元430 靠近集尘腔内部的一面,硬质镂空件432用于防止集尘腔内尘气中的尖锐颗粒损伤过滤件431。上述过滤件431为海帕,上述硬质镂空件432为钢丝网。可以理解地,过滤件431和硬质镂空件432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形式,还可以是其他具有相同功用的物件。
59.为了便于更换过滤单元430,集尘盒400的顶部枢接有上盖440,上盖440 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当上盖440处于打开状态时,过滤件431裸露于集尘盒400的顶部;当上盖440处于关闭状态时,过滤件431被封设于集尘盒 400内。上盖440靠近过滤件431侧的面体上设有限位块441,当上盖440处于关闭状态时,限位块441抵设于过滤件431的顶部,限位块441对过滤件431 具有安装限位的功用,避免洗地机在遇到振动时,过滤单元430松脱,由此,过滤单元430具有连接稳定可靠,安装效果好的优点。
60.在本发明中,机身100上设有清洁件组件,清洁件组件包括上述第二清洁件300和转动设于第二清洁件300一端的侧抽端盖单元310,第二清洁件 300通过侧抽端盖单元310与机身100可拆卸地连接。第二清洁件300的另一端与设于机身100内的驱动器900传动连接,且受驱动器900的驱动而转动。第二清洁件300具有转动轴线,第二清洁件300沿其转动轴线的方向可拆卸设于安装腔z内,第二清洁件300的转动轴线与洗地机的前进方向垂直。安装腔z设在机身100的底部的外壁面上,安装腔z为底部及侧壁呈敞开口的安装凹槽,第二清洁件300从侧壁敞开口1125可拆卸地设在安装腔z内,安装腔的侧壁敞开口1125位于机身100的侧壁上。
61.进一步地,侧抽端盖单元310包括侧抽端盖311,侧抽端盖311通过轴承 312和转轴313转动设于第二清洁件300的一端,第二清洁件300通过侧抽端盖311与机身100可拆卸连接。第二清洁件300包括呈中空圆柱体的第二清洁件主体3001、设于第二清洁件主体3001相对两端部上的一从动端盖3002和一主动端盖3003,从动端盖3002上转动设有侧抽端盖311,主动端盖3003 与驱动器900传动连接。其中,从动端盖3002内固定设有轴承312,转轴313 沿第二清洁件300的转动轴线方向贯穿从动端盖3002,转轴313的一端位于从动端盖3002外侧且与侧抽端盖311固定连接,转轴313的另一端位于从动端盖3002内与轴承312连接。驱动器900连接有输出端910,第二清洁件300 的主动端盖3003与输出端910抵接,在第二清洁件300安装至机身100的安装腔z内后,侧抽端盖311和输出端910形成了第二清洁件300的端部支撑。由此,具有安装方便,支撑稳定可靠的优点。
62.进一步地,侧抽端盖311与侧壁敞开口1125配合,侧壁敞开口1125处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1126,侧抽端盖311上设有与第一连接部1126配合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3111,侧抽端盖310通过第一连接部1126和第二连接部 3111之间的配合连接于机身100上。第一连接部1126和第二连接部3111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式:在一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126为沿第二清洁件300的圆周方向分布的旋扣,第二连接部3111为沿第二清洁件300 的圆周方向分布的卡接块;在另一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126为设于侧壁敞开口1125处的第一螺纹,第二连接部3111为设于侧抽端盖310外圆周面上的第二螺纹,其中,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相配合。
63.为了防止侧抽端盖311在洗地机工作时发生松脱,侧抽端盖311和机身 100之间设有周向限位结构。周向限位结构包括沿第二清洁件300的转动轴线方向分布的凹槽3112和凸棱1127,凹槽3112和凸棱1127相卡合;其中,第二连接部3111和机身100其中一者上设有凹槽3112,其中另一者上设有凸棱1127。
64.在本发明中,机身100内设有用于向第二清洁件300提供清洁溶液并回收第二清洁件300上的污水溶液的循环系统,上述循环系统包括:第一盒体 500,具有第一储液腔,及与第一储液腔连通的第一进液口510和第一出液口520,第一储液腔内存储有清洁溶液;第二盒体600,具有第二储液腔,及与第二储液腔连通的第二进液口610和第二出液口620,第二盒体600用于存储第二清洁件300上的污水溶液,并且在第三抽吸力作用下经第二进液口 610回收安装腔z内的污水溶液;安装腔z,安装腔z用于供第二清洁件300 可转动地安装,安装腔z设于机身100的底部,机身100可看作为用于安装第二清洁件300的安装件。其中,在洗地机与外部设备配合时,第一进液口510 适于与外部设备的补液箱的补液腔连通;第一出液口520与安装腔z连通,由此,第一盒体500内的清洁溶液通过第一出液口520输送至安装腔z进而润湿第二清洁件300,以便于第二清洁件300湿拖待清洁表面。在洗地机与外部设备配合时,第二出液口620适于与外部设备的第二回收箱的回收腔连通,第二进液口610与安装腔z连通。
65.在本发明中,机身100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一进液口510对应的补液接口 1122、与第二出液口610对应的排污接口1121。在洗地机通过补液接口1122 与外部设备配合时,迫使第一进液口510适于与外部设备的补液箱的补液腔连通;在洗地机通过排污接口1121与外部设备配合时,迫使第二出液口610 适于与外部设备的第二回收箱的回收腔连通。
66.为了避免在机身100与外部设备分离时,补液接口1122和排污接口1121 处发生漏
液的现象。补液接口1122上设有补液截流机构160,补液截流机构 160具有截断补液接口1122的截断状态和打开补液接口1122的开启状态;在开启状态下,补液接口1122与第一进液口510连通。同理,排污接口1121 上设有排污截流机构170,排污截流机构170具有截断排污接口1121的截断状态和打开排污接口1121的开启状态;在开启状态下,排污接口1121与第二出液口610连通。
67.在本发明中,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介质分配机构150和介质回收机构 140,上述介质回收机构140与第二盒体600连接,第二盒体600用于存储经由介质回收机构140收集的污水溶液。第二盒体600的第二进液口610通过进污管(图未示)与排液口1413连接。第二盒体600上还设有负压发生器,负压发生器用于使得第二盒体600内产生负压,这里的负压是指上述第三抽吸力,在第三抽吸力的作用下,第二清洁件300上的污水溶液通过介质回收机构140被吸入第二盒体600内。上述负压发生器的结构如下:包括设于第二盒体600上的抽真空口650、连接在抽真空口650上的软管652、设置在软管 652上的真空泵651。过滤件142是辅助收容腔1411内形成负压,促使污水溶液朝向排液口1413流动。
6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配合结构,配合结构包括上述集尘盒400、上述第一盒体500和上述第二盒体600,集尘盒400、第一盒体500以及第二盒体600 中的任意一个可拆卸地设在机身100内,且第一盒体500和第二盒体600分布在集尘盒400的相对两侧壁外。优选的,集尘盒400、第一盒体500以及第二盒体600均适于可拆卸地设在机身100内。所述配合结构还包括:收容于机身100内的安装座130,第一盒体500、集尘盒400及第二盒体600分别可拆卸地设在安装座130上,安装座130可拆卸设于机身100内。安装座130上设有依次分布且间隔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其中,第一盒体500、集尘盒400及第二盒体600分别可拆卸地设在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内。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设在安装座130的顶部上,第一盒体 500、集尘盒400及第二盒体600沿竖向分别可拆卸安装在各自所在的凹槽内。安装座130的底部上还设有向上凹陷的凹陷区域x;安装腔z对应于凹陷区域x处,以供第二清洁件300安装。
69.在本发明中,机身100上设有清洁组件,清洁组件包括上述尘盒组件、上述第一清洁件200、上述第二清洁件300、上述安装座130、上述第一盒体 500和上述第二盒体600,其中,第一盒体500和第二盒体600以轴对称的方式设于集尘盒400的两侧,尘盒组件设于安装座130内,安装座130的底部设有避让区k,以使进风口460与进风接口1123连通、排尘口470与排尘接口 1124连通。
70.为了能够识别安装座130上是否安装了第一盒体500、集尘盒400及第二盒体600,安装座130上设有第一装配检测件131,集尘盒400、第一盒体500 和第二盒体600上分别设有与第一装配检测件131配合的第二装配检测件 132;其中,第一装配检测件131可为霍尔传感器,第二装配检测件132为可磁铁,第一装配检测件131与第二装配检测件132一一对应设置。由此,能够通过霍尔传感器和磁铁之间的感应,判断第一盒体500、集尘盒400及第二盒体600是否安装到位。可以理解地,第一装配检测件131与第二装配检测件132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结构,还可以为其他可以互感的元件。
71.为了方便用户从安装座130上拆取集尘盒400,集尘盒400的顶部枢接有提手450,提手450与集尘盒400的枢接处设有凸部451。提手450具有初始状态和提拉状态;当提手450处于初始状态时,提手450大致呈平行于集尘盒上表面的状态,当提手450处于提拉状态时,
提手450大致呈垂直于集尘盒上表面的状态。在本发明中,凸部451被配置为响应于提手450在初始状态与提拉状态之间的改变而固定或是释放集尘盒400,从而实现集尘盒400与安装座13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安装座130上设有与凸部451配合的卡槽 1301;当提手450处于初始状态时,凸部451与卡槽1301卡接;当提手450 处于提拉状态时,凸部451从卡槽1301中脱离。提手450的边沿上还间隔设有卡块452,集尘盒400顶部上设有与卡块452配合的槽体480,槽体480位于集尘盒400与上盖440枢接的枢接处,当提手450处于水平状态时,上述卡块 452卡设于槽体480内;当用户拉动提手450时,卡块452与槽体480脱离。
72.为了能够实时掌握第一盒体500内的液位情况,第一盒体500的第一储液腔内设有液位检测结构,在本发明中,第一储液腔在竖直方向上存在高度差,液位检测结构包括设于第一储液腔的最低位置处用于检测最低液位的第一导电件530和设于第一储液腔的最高位置处用于检测最高液位的第二导电件540,安装座130的第一凹槽内设有用于与第一导电件530配合的第一端子133和用于与第二导电件540配合的第二端子134。其中,清洁溶液为导电介质,当第一盒体500安装至安装座130的第一凹槽后,第一导电件530 与第一端子133抵接,第二导电件540与第二端子134抵接。在本发明中,第一导电件530和第二导电件540是具有正负极的金属片,第一导电件530和第二导电件540裸露于第一盒体的底部,第一端子133和第二端子134是浮动设于安装座130的第一凹槽内的顶针,上述浮动是指第一端子133和第二端子 134通过弹簧设于安装座130上。在将第一盒体500安装至安装座130上后,第一端子133和第二端子134分别与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相抵靠,以检测最低为例,当第一储液腔的最低位置处有清洁溶液时,第一导电件530 的正极和负极被导通,从而形成电连接;当第一储液腔的最低位置处没有清洁溶液时,第一导电件530的正极和负极无法导通,即使第一导电件530 与第一端子133抵接也不会形成电连接。
73.同样的,为了掌握第二盒体600内的液位情况,第二盒体600的第二储液腔内设有满载检测结构640,用于检测第二盒体600内的最高液位。第二盒体600与第一盒体500的不同之处在于:只需检测最高液位,无需关注最低液位。满载检测结构640包括浮子641,浮杆642及永磁体(图未示),浮子641设于浮杆642的一端,浮杆642远离浮子641的一端通过摆动轴643可转动地设在第二盒体600内,永磁体固定在浮子641上,第二盒体600内设有与永磁体配合的霍尔传感器644,其中,浮子641的密度小于第二盒体内的污水溶液的密度。
74.进一步地,安装座130上设有用于与第一进液口510对接导通的第一进液接头135和用于与第一出液口520对接导通的第一出液接头136,其中,第一进液接头135和第一出液接头136位于第一凹槽的槽底。安装座130上设有用于与第二进液口610对接导通的第二进液接头137和用于与第二出液口 620对接导通的第二出液接头138,其中,第二进液接头137和第二出液接头 138位于第三凹槽的槽底。第一进液接头135连接有补液管1601,并通过补液管1601与补液截流机构160连接;第二出液接头138连接有排污管1701,并通过排污管1701与排污截流机构170连接。设置第一进液接头135、第一出液接头136、第二进液接头137和第二出液接头138的用意是:为了能够实现第一盒体500与安装座13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第二盒体600与安装座130 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若不设置上述第一进液接头135、第一出液接头136、第二进液接头137和第二出液接头138,那么第一进液口510、第一出液口 520、第二进液口610和第二出液口620会直接与管路连接,就不便于将第一盒体500和第二盒体600从安装座130上取下。
75.考虑到第一盒体500在从安装座130上取下后,存在漏液的问题,在本发明中,第一进液口510和/或第一出液口520上设有第一截流机构,第一截流机构具有截断第一进液口510和/或第一出液口520的截断状态和打开第一进液口510和/或第一出液口520的开启状态;当第一盒体500与安装座130 分离时,第一截流机构处于截断状态。具体地,第一截流机构的设置位置可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第一进液口510上设有第一截流机构,第一截流机构具有截断第一进液口510的截断状态和打开第一进液口510的开启状态;第二种,第一出液口520上设有第一截流机构,第一截流机构具有截断第一出液口520的截断状态和打开第一出液口520的开启状态;第三种,第一进液口510和第一出液口520上均设有第一截流机构,第一截流机构具有截断第一进液口510和第一出液口520的截断状态、打开第一进液口510和第一出液口520的开启状态。另外,还可通过在第一进液口510处设置中空延伸柱511解决第一进液口510处漏液问题,中空延伸柱511收容于第一储液腔内,中空延伸柱511为顶部和底部开口的细管状件,中空延伸柱511的顶部开口贴近第一储液腔的腔顶设置。由此,在拆下第一盒体500后,第一储液腔中的液体无法从第一进液口510处漏下。
76.同理,考虑到第二盒体600在从安装座130上取下后,存在漏液的问题,在本发明中,第二进液口610和/或第二出液口620上设有第二截流机构630,第二截流机构630具有截断第二进液口610和/或第二出液口620的截断状态和打开第二进液口610和/或第二出液口620的开启状态;当第二盒体600与安装座130分离时,第二截流机构630处于截断状态。具体地,第二截流机构630的设置位置可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第二进液口610上设有第二截流机构630,第二截流机构630具有截断第二进液口610的截断状态和打开第二进液口610的开启状态;第二种,第二出液口620上设有第二截流机构630,第二截流机构630具有截断第二出液口620的截断状态和打开第二出液口 620的开启状态;第三种,第二进液口610和第二出液口620上均设有第二截流机构630,第二截流机构630具有截断第二进液口610和第二出液口620的截断状态、打开第二进液口610和第二出液口620的开启状态。
77.在本发明中,第一截流机构、第二截流机构630、补液截流机构160以及排污截流机构170的结构相同。为了便于阐述,现以补液截流机构160为例进行阐述,所述补液截流机构160包括:
78.阀体161,具有流体通道及与流体通道连通的流出口1611、进入口1612;流体通道内具有沿其内壁一圈分布的第一密封面1613;密封座162,可滑动地设在流体通道内;密封座162具有与第一密封面1613正对的第二密封面 1614;密封体163,固定在第一密封面1613或第二密封面1614上;偏压件164,设在阀体161与密封座162之间,对密封座162施加朝向第一密封面1613的偏压力,使得密封座162抵靠在进入口1612上,以使补液截流机构160处于截断状态。在截断状态,受上述偏压力的作用,密封体163被夹持在第一密封面1613与第二密封面1614之间,密封第一密封面1613和第二密封面1614,在此状态,溶液无法在流体通道内流通。在开启状态,密封座162受外部顶出件的抵接力,而迫使第二密封面1614与第一密封面1613分离,在此状态下,流体通道内的溶液能够由进入口1612流向流出口1611。
79.具体地,密封座162包括活动设于流体通道内的阀芯1621,阀芯1621 上设有上述第二密封面1614,将阀芯1621设有上述第二密封面1614的面体定义为第一端面,与第一端面背向的面体定义为第二端面。其中,第一端面上还设有通过进入口1612延伸至阀体161外侧的第一杆部1622,第一杆部 1622用于与外部顶出件配合。第二端面上设有沿远离第一端
面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杆部1623,第二杆部1623位于流体通道内用于阀芯1621的运动导向。流体通道内还设有沿第二杆部1623的延伸方向分布的导向槽1615,第二杆部1623插设在导向槽1615内,以实现阀芯1621的运动导向。第一杆部1622 和第二杆部1623平行或是同轴分布。偏压件164优选为弹簧,偏压件164沿第一杆部1622和第二杆部1623的延伸方向分布,以使偏压件164提供的弹性力作用方向与阀芯1621的移动方向一致。密封体163为呈环状的密封圈,在一实施例中,密封体163固设于阀芯1621上,并且随阀芯1621一起运动,密封体163与第一密封面1613配合的面体上设有凸棱,用于改善密封性能。
80.在本发明中,第一进液接头135、第一出液接头136、第二进液接头137 和第二出液接头138上是否需要设置外部顶出件t,可根据其所对应的第一进液口510、第一出液口520、第二进液610以及第二出液口620上是否设置截流机构而定。补液接口1122上的补液截流机构160和排污接口1121上的排污截流机构170则由外部设备而触发。
81.上述已经充分描述了第一盒体500、第二盒体600、第二清洁件300、安装腔z、介质分配机构150以及介质回收机构之间的连接关系,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循环系统如下的工作过程:
82.为了便于阐述,限定如下情况:只有第二出液口620上设置了第二截流机构y,第二进液610、第一进液口510和第一出液口520未设置截流机构。原因如下:第一出液口520处连接有过滤器560,在第一盒体500与安装座130 分离时,第一储液腔内的液体不易通过第一出液口520外漏;第一进液口510 处可采用延伸柱511结构,在第一盒体500与安装座130分离时,第一进液口 510也不易漏液;同样,第二进液610也可采用如第一进液口510处的延伸柱 511结构,在第二盒体600与安装座130分离时,第二进液610也不易漏液。第二出液口620的第二截流机构y在第二盒体600安装至安装座130上后被触发处于开启状态,第二出液口620的第二截流机构y只有当第二盒体600 与安装座130分离时,才由开启状态改变为截断状态,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83.在洗地机未与外部设备配合时,洗地机处于执行清洁任务状态,第一出液口520通过出液管550向安装腔z内介质分配机构150输送清洁液体,介质分配机构150润湿第二清洁件300,第二清洁件300湿拖待清洁表面;在此同时,第二盒体600在真空泵651产生的第三抽吸力的作用下,通过安装腔z 内的介质回收机构和进污管将第二清洁件300上的污水溶液吸入第二储液腔内。当第一盒体500内的清洁溶液耗尽或是第二盒体600内存储的污水溶液满载时,洗地机与外部设备对接,用于补液或是排污。
84.在外部设备与洗地机配合后,补液接口1122上的补液截流机构160在外部设备的作用下处于开启状态,外部设备的补液箱内的清洁溶液依次通过补液接口1122
‑‑
补液截流机构160的进入口1612
‑‑
补液截流机构160的流出口1611
‑‑
补液管1601
‑‑
第一进液接头135
‑‑
第一进液口510后,向第一盒体500 补入清洁溶液,此为补液过程。
85.在外部设备与洗地机配合后,排污接口1121上的排污截流机构170在外部设备的作用下处于开启状态,第二盒体600内的污水溶液依次通过第二截流机构y的进入口
‑‑
第二截流机构y的流出口
‑‑
第二出液口620
‑‑
第二出液接头138
‑‑
排污管1701
‑‑
排污截流机构170的进入口
‑‑
排污截流机构170的流出口
‑‑‑‑
排污接口1121后,排入外部设备的第二回收箱,此为排污过程。
86.在本发明中,机身100包括机身本体110和浮动设于机身本体110前部的撞板组件,
撞板组件包括:撞板本体120,撞板本体120呈阶梯状覆盖于洗地机的机身本体110的前部;第二触发机构,与外部驱动电路连接,被配置为在撞板本体120受到碰撞而发生移位的情况下,触发并向洗地机发出停止运动信号;缓冲机构,被配置为在撞板本体120发生进一步移位的情况下,对撞板本体120进行弹力缓冲;恢复机构,被配置为在撞板本体120发生移位的情况下,对撞板本体120发生的移位情况进行弹性恢复,恢复至机身本体110前部的中央部位。通过上述方式,阶梯状的撞板本体120能够实现洗地机运行方向前部及侧部的碰撞触发,有效提高了洗地机的整体避障能力。当撞板本体120发生碰撞时,撞板本体120和障碍物之间会因碰撞而产生冲击力,在冲击力的作用下,洗地机会产生振动和噪音,缓冲机构能够对撞板本体120进行弹力缓冲,有效地减少振动和降低噪音,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感,并且提高了洗地机的抗振性能。考虑到撞板本体120在多次碰撞后会与机身本体110之间产生形位偏差,上述形位偏差是指与出厂状态相比撞板本体120与机身本体110之间在位置和形状上的差异,上述形位偏差会导致洗地机发生了碰撞而不触发的情形,还影响外形的美观度,在本发明中,通过恢复机构能够减小或是消除上述形位偏差,从而保障触发的灵敏性和外观的美观度。
87.在本发明中,机身本体110包括圆盘状的主体p和凸设于主体p前方的前凸部q,以形成前方后圆的形状;前凸部q的顶端面低于主体p的顶端面,以在机身本体110的前部形成一阶梯结构,撞板本体120覆盖于上述阶梯结构上。撞板本体120包括覆盖于前凸部q外周面的第一撞板121和自第一撞板121的顶部向主体p的顶端面延伸的第二撞板122,第二撞板122呈弧形状且覆盖于主体p上。
88.第一撞板121和第二撞板122的设置形式如下:第一种情况,第一撞板 121和第二撞板122一体设置;第二种情况,第一撞板121和第二撞板122上下分体设置。当第一撞板121和第二撞板122采用上下分体设置的形式时,第一撞板121和第二撞板122在安装时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安装缝隙,外界的灰尘、水汽能够通过安装缝隙进入洗地机内部,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在第一撞板121和第二撞板122的连接处设置橡胶密封件(图未示),通过设置上述橡胶密封件能够有效减小或是杜绝外部灰尘和水汽进入洗地机内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89.为了能够实现机身本体110前方全方位地识别障碍物,第二触发机构包括多个触发感应器124,触发感应器124的一端与撞板本体120抵接,多个触发感应器124分布于阶梯结构的前侧和阶梯结构的两侧,上述阶梯结构的两侧为洗地机前进方向的左右两侧。由此,在机身本体110向前运行的过程中,其前端和左右两端都能够实现碰撞触发,能够全方位地识别障碍物,可及时调整洗地机的运行状态。
90.具体地,分布于阶梯结构前侧面体上的多个触发感应器124分成上下两组设置,第一组设于主体p对应于第二撞板122的前向面体上,第二组设于前凸部q对应于第一撞板121的前侧面体上。由此,不管撞板本体120与障碍物的碰撞区位于撞板本体120的顶部、底部还是中部都能够顺利触发触发感应器124,具有触发灵敏度高的优点。上述多个触发感应器124为碰撞开关,当然可以理解地,上述多个触发感应器124包括但不限于碰撞开关,还可以为其他的能够实现碰撞触发器件和结构。
91.进一步地,缓冲机构包括设于前凸部q上用于第一撞板121碰撞缓冲的多个第一弹力缓冲元件125和设于主体p上用于第二撞板122碰撞缓冲的多个第二弹力缓冲元件126。其
中,第一弹力缓冲元件125和第二弹力缓冲元件126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上述弹性材料可以为橡胶、尼龙、海绵等。在撞板本体120与障碍物发生碰撞时,障碍物会对撞板本体120产生反作用力,撞板本体120上的反作用力能够驱使撞板本体120朝向机身本体110侧运动,上述运动造成撞板本体120发生进一步移位,第一弹力缓冲元件125和第二弹力缓冲元件126能够吸收部分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实现弹力缓冲。多个第一弹力缓冲元件125之间可以间隔分布,也可以是依次连接形成连续分布的设置方式。同理,多个第二弹力缓冲元件126可以间隔分布,也可以连续分布。在本发明中,第一弹力缓冲元件125和第二弹力缓冲元件126优选以可拆卸的方式设于机身本体110上,由此,能够方便地进行更换。
92.进一步地,恢复机构包括至少一弹性元件123,撞板本体120通过弹性元件123浮动设于机身本体110的前部,弹性元件123设于机身本体110上且与撞板本体120连接。弹性元件123优选为弹簧,弹性元件123的一端与机身本体110卡接,弹性元件123的另一端与撞板本体120卡接。为了使得撞板本体120回复位置并保持在机身本体110前部的中央位置,弹性元件123以轴对称的方式设于机身本体110上,且任意一对弹性元件123的前端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对弹性元件123的后端部之间的距离。
93.在本发明中,机身本体110包括底盖112和顶盖111,底盖112的底部设有第一吸尘口f、安装腔z、驱动轮组、万向轮、第一清洁件200和第二清洁件300,顶盖111的顶部枢接有装饰盖113。装饰盖113具有覆盖于集尘盒 400、第一盒体500和第二盒体600上方以使集尘盒400、第一盒体500和第二盒体600封闭于机身本体110内的关闭状态和绕枢接轴向上翻转使得集尘盒 400、第一盒体500和第二盒体600裸露于外部的打开状态。由此,能够方便的拆取集尘盒400、第一盒体500和第二盒体600,还能够方便的更换集尘盒 400上的海帕,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94.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其它基于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做出的任何改进都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