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煎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75017发布日期:2022-02-08 09:34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煎烤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特别是一种煎烤机。


背景技术:

2.为满足不同厚度的食材的煎烤要求,煎烤机普遍设置有悬浮结构。市面上通用的悬浮结构,一般是提供了上烤盘上浮的空间,并且是一个被动上浮的过程,即通过食材将上烤盘顶起来,例如食材在煎烤过程中体积膨胀而将上烤盘顶起或者食材刚放入煎烤机时的厚度已经超过上烤盘原先的高度而将上烤盘顶起,都会要求食材在煎烤过程中承受整个上盖组件的重量。而上盖组件的重量就会导致原本可以做得蓬松可口的食材,变得又实又硬难以下咽,最终难道被丢弃的命运,不仅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而且造成食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煎烤机,可以主动调节上烤盘的位置以适应不同食材所需要的煎烤空间,有效避免上盖组件压在食材上影响制作效果。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煎烤机,包括上盖组件和底座组件,上盖组件包括上盖和上烤盘,底座组件包括底座和下烤盘,上盖组件可扣盖于底座组件上,使上烤盘与下烤盘之间形成加工食材的加工腔,煎烤机还包括用于调节加工腔高度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驱动件和顶推件,驱动件旋转以带动顶推件运动使上盖组件相对底座组件上升来增加加工腔高度,顶推件设有将驱动件的旋转运动转化成其自身升降运动的受力面,受力面由低到高倾斜设置。
5.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设于底座组件,底座设有引导顶推件升降的第一导向孔,顶推件穿过第一导向孔抵于上盖来驱动上盖组件上升。
6.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与顶推件之间设有使顶推件保持下降趋势的弹性复位件。
7.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具有供用户操作的把手,把手露出底座。
8.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设于上盖组件,上盖设有引导顶推件升降的第二导向孔,顶推件穿过第二导向孔并抵于底座来驱动上盖组件上升。
9.进一步的,所述受力面由低到高的倾斜角度为5
°
~30
°

10.进一步的,所述受力面为倾斜设置的平面;或者,受力面为倾斜设置的弧面。
11.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上设有与受力面相抵的凸柱。
12.进一步的,所述凸柱为球头结构;或者,所述凸柱设有滚轮并通过滚轮与受力面相抵。
13.进一步的,所述顶推件包括n个顶杆和n+1个受力面,n为正整数,两个相邻的受力面之间设置一个顶杆,驱动件同时支撑所有受力面使顶杆保持平衡。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顶推件利用受力面将驱动件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自身的升降运动,顶推件保持在单一的垂直方向上运动,容易获得较高的
制造精度,不容易在运动过程中卡死,用户操作更流畅,可以让用户获得较好地操作体验,由于可以预先调节上盖组件相对底座组件的高度,让加工腔的高度适应即将制作的食材,因此不会出现食材因加热膨胀而顶到上烤盘的情况,确保食材加工过程更加自然,口感更好,有效避免食材浪费。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煎烤机的结构示意图(上盖组件打开状态);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煎烤机的结构示意图(上盖组件扣盖状态);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底座下方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底座组件内部的剖视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驱动件与顶推件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实施例一:
2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煎烤机,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上盖组件1和底座组件2,上盖组件1包括上盖11和上烤盘12,底座组件2包括底座21和下烤盘22,上盖组件1可扣盖于底座组件2上,使上烤盘12与下烤盘22之间形成加工食材的加工腔,煎烤机还包括用于调节加工腔高度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驱动件3和顶推件4,驱动件3旋转以带动顶推件4运动使上盖组件1相对底座组件2上升来增加加工腔高度,顶推件4设有将驱动件3的旋转运动转化成其自身升降运动的受力面41,受力面41由低到高倾斜设置。
23.在本实用新型中,顶推件4利用受力面41将驱动件3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自身的升降运动,顶推件4保持在单一的垂直方向上运动,容易获得较高的制造精度,不容易在运动过程中卡死,用户操作更流畅,可以让用户获得较好地操作体验,由于可以预先调节上盖组件1相对底座组件2的高度,让加工腔的高度适应即将制作的食材,因此不会出现食材因加热膨胀而顶到上烤盘12的情况,确保食材加工过程更加自然,口感更好,有效避免食材浪费。
24.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设于底座组件2,底座21设有引导顶推件4升降的第一导向孔210,顶推件4穿过第一导向孔210抵于上盖11来驱动上盖组件1上升。为了更好地引导顶推件4上下运动,可以将第一导向孔210的长度设计得长一些,以增加导向的稳定性。
25.顶推件4可以通过重力自动复位或者利用上盖组件1下压来复位,而为了确保顶推件4复位的可靠性,可以在底座21与顶推件4之间设有使顶推件4保持下降趋势的弹性复位件5。弹性复位件5一般采用弹簧、弹簧等常见零件即可。
26.由于本实施例中采用手动方式来旋转驱动件3,而为了方便用户操作,可以设计驱动件3具有供用户操作的把手31,把手31露出底座21。可以理解的,如果采用电动的方式来带动驱动件3也是可行的。
27.为了确保用户操作时的流畅程度,受力面41由低到高的倾斜角度为5
°
~30
°
,例如图4所示的7
°
。这个倾斜角度是以受力面41的低点与高点的连线相对水平面来确定的,受力面41可以是图4所示倾斜设置的平面,也可以是倾斜设置的光滑曲面,例如倾斜设置的弧面。受力面41的倾斜角度不宜过小,因为倾斜角度过小,就会需要驱动件3旋转足够大的角
度才能有实现一定高度的位置变化,而底座组件2内部的空间本来有限,会给结构设计带来不利影响,所以一般不小于5
°
;受力面41的倾斜角度也不宜过大,同样由于底座组件2内的空间有限,导轨的长度不能设计得过长,如果受力面41的倾斜角度超过30
°
,会增加用户操作上的难度,容易出现驱动件3卡死的情况。
28.驱动件3可以与受力面41通过面接触来传递作用力,但是摩擦力较大,因此为降低摩擦力,可以选择在驱动件3上设有与受力面41相抵的凸柱32,降低与受力面41的接触面积。而进一步的,也可以选择让驱动件3与受力面41为线接触或点接触。例如可以选择凸柱32为球头结构。为使摩擦力更小,可以将滑动接触改变为滚动接触,例如在凸柱32设有滚轮并通过滚轮与受力面41相抵。
29.实施例二:
30.考虑到一个顶推件4相对一个受力面41几乎是点与面的关系,而在驱动件3旋转的过程中,如果受力面41仅与驱动件3存在一个接触位置,那么顶推件4受到驱动件3的作用力的位置会存在相对第一导向孔210偏移的情况,导致顶推件4在垂直于升降方向上受到分力作用,除非顶推件4与第一导向孔210之间的配合关系非常顺滑,前述分力作用使顶推件4与第一导向孔210之间产生的摩擦力非常小,这就会因为对加工精度要求更高而增加成本,否则容易出现顶推件4运动卡滞的情况,给用户带来不良的操作体验。为确保用户有良好的操作体验,并且不至于增加过多的生产成本,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设计顶推件4包括一个顶杆42和两个受力面41,两个相邻的受力面41之间设置一个顶杆42,驱动件3相应设置两个凸柱32同时支撑所有受力面41使顶杆42保持平衡,这就可以确保顶杆42受到的分力基本稳定在其升降方向,因为位于顶杆42两侧的受力面41在垂直于顶杆42升降方向上的分力能够相互抵消。换成通用型的表达,即顶推件4包括n个顶杆42和n+1个受力面41,n为正整数,两个相邻的受力面41之间设置一个顶杆42,驱动件3设置n+1个凸柱分别同时支撑所有受力面41使顶杆42保持平衡。
31.本实施例未描述的其他内容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32.实施例三:
33.可以理解的,可以将调节机构设于上盖组件1,上盖11设有引导顶推件4升降的第二导向孔,顶推件4穿过第二导向孔并抵于底座21来驱动上盖组件1上升。为方便理解,可以将图3倒置,将底座21理解成上盖11。
34.本实施例未描述的其他内容可以参考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
35.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