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尘器集尘杯多抛尘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64508发布日期:2022-01-12 07:38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尘器集尘杯多抛尘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吸尘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尘器集尘杯多抛尘口结构。


背景技术:

2.吸尘器使用时,吸风电机会产生负压吸力,通过地刷和/或直管将含尘气体吸入尘杯中,以通过过滤组件进行过滤。含尘气体经吸尘器的过滤组件过滤后,分离出的灰尘颗粒会落入并滞留在集尘杯内部。在负压吸力作用下,集尘杯中滞留的灰尘颗粒会螺旋向上传导,可能会传导到过滤组件再次进行过滤,降低过滤效率,并且加重了过滤组件的过滤压力。
3.同时导致尘杯的灰尘分离效果差,导致尘杯中的集尘量小,需要经常倾倒灰尘,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吸尘器中的尘杯结构导致灰尘被反复过滤,增加过滤组件的压力,同时尘杯对灰尘的分离效果差,导致尘杯集尘量小需要经常倾倒灰尘影响人们的使用体验感而提出的一种吸尘器集尘杯多抛尘口结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尘器集尘杯多抛尘口结构,包括尘杯顶盖、旋风锥组件、集尘杯和集尘杯底盖组件,所述旋风锥组件包括旋风锥和过滤网,所述旋风锥连接在所述尘杯顶盖上,所述过滤网套设在所述旋风锥上,所述尘杯顶盖内设置有安装槽,电机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尘杯顶盖卡接在所述集尘杯内侧,所述集尘杯上设置有第一集尘室和第二集尘室,所述旋风锥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集尘室内,所述第一集尘室底部设置有第一抛尘口和第二抛尘口,所述第一抛尘口和所述第二抛尘口和所述第二集尘室相通,所述集尘杯上还设置有进风口,所述集尘杯底部设置有挡尘片,所述集尘杯底盖组件包括底盖、密封条和连接件,所述挡尘片卡接在所述底盖上,所述密封条连接在连接在所述集尘杯和所述底盖之间上。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第一抛尘口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抛尘口面积。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第一抛尘口和所述第二抛尘口对立布置在所述第一集尘室的底部。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第一抛尘口和所述第二抛尘口底部周长之和是所述第一集尘室底部周长的四分之一。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第一集尘室的底部高度高于所述第二集尘室底部的高度。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底盖上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卡接块,所述挡尘片上设置有连
接体,所述连接体上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上设置有卡接口,所述连接杆连接在所述连接槽内,所述卡接块卡接在所述卡接口内。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7.所述底盖上还设置有连接耳,所述集尘杯底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卡接在所述连接耳上,所述连接件依次穿设所述连接耳和所述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耳上。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9.所述底盖上还设置有s形卡接板,所述s形卡接板卡接在所述集尘杯上,所述集尘杯上设置有滑动槽和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套设有弹簧,倒灰钮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槽内,且所述倒灰钮一端抵接在所述弹簧上,相对的另一侧抵接在所述s形卡接板上。
20.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1.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将集尘杯设置成两层结构,其中包括第一集尘室和第二集尘室,第一集尘室底部设置有第一抛尘口和第二抛尘口,当电机进行运转时,吸力马达产生真空源吸力,灰尘随着气流高速切向进入集尘杯沿着集尘杯内腔壁旋转,在抛尘口处甩出灰尘,使得灰尘进入第二集尘室,避免灰尘向上传导,增加旋风锥组件的压力,影响集尘杯中的灰尘分离效果,提高集尘量。
22.2、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抛尘口和第二抛尘口对立布置,且第一抛尘口面积小于第二抛尘口面积,且其底部的周长之和为第一集尘室底部周侧的四分之一,此结构的设置方便第一集尘室底部两侧形成气压差,方便灰尘更好地被抛出第一集尘室进入第二集尘室,提高集尘杯的集尘量。
23.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倒灰钮,其中底盖通过连接耳转动连接在连接板上,底盖上的s形卡接板卡接在集尘杯的外侧,且s形卡接板与连接耳相对布置,倒灰钮滑动安装在滑动槽内,倒灰钮底部抵接在s形卡接板的顶部,当需要倒灰时,只需要将按动倒灰钮顶部,倒灰钮向下压缩弹簧,底部将s形卡接板抵出集尘杯的底部,挡尘片连同底盖被打开,即可完成集尘杯中灰尘的倾倒,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5.图1为一种吸尘器集尘杯多抛尘口结构的剖面图。
26.图2为一种吸尘器集尘杯多抛尘口结构的正视图。
27.图3为一种吸尘器集尘杯多抛尘口结构的爆炸图一。
28.图4为一种吸尘器集尘杯多抛尘口结构中第二抛尘口的细节图。
29.图5为一种吸尘器集尘杯多抛尘口结构中第一抛尘口的细节图。
30.图例说明:
31.1-尘杯顶盖;2-旋风锥组件;2a-旋风锥;2b-过滤网;3-集尘杯;4-集尘杯底盖组件;41-底盖;42-密封条;43-连接件;5-安装槽;6-电机;7-第一集尘室;8-第二集尘室;9-第
一抛尘口;10-第二抛尘口;11-进风口;12-挡尘片;13-连接杆;14-卡接块;15-连接体;16-连接槽;17-卡接口;18-连接耳;19-连接板;20-s形卡接板;21-滑动槽;22-连接柱;23-弹簧;24-倒灰钮。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4.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吸尘器集尘杯多抛尘口结构,包括尘杯顶盖1、旋风锥组件2、集尘杯3和集尘杯底盖组件4,所述旋风锥组件2包括旋风锥2a和过滤网2b,所述旋风锥2a连接在所述尘杯顶盖1上,所述过滤网2b套设在所述旋风锥2a上,所述尘杯顶盖1内设置有安装槽5,电机6安装在所述安装槽5内,所述尘杯顶盖1卡接在所述集尘杯3内侧,所述集尘杯3上设置有第一集尘室7和第二集尘室8,所述旋风锥组件2位于所述第一集尘室7内,所述第一集尘室7底部设置有第一抛尘口9和第二抛尘口10,所述第一抛尘口9和所述第二抛尘口10和所述第二集尘室8相通,所述集尘杯3上还设置有进风口11,所述集尘杯3底部设置有挡尘片12,所述集尘杯底盖组件4包括底盖41、密封条42和连接件43,所述挡尘片12卡接在所述底盖41上,所述密封条42连接在连接在所述集尘杯3和所述底盖41之间上。
39.所述第一抛尘口9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抛尘口10面积。所述第一抛尘口9和所述第二抛尘口10对立布置在所述第一集尘室7的底部。所述第一抛尘口9和所述第二抛尘口10底部周长之和是所述第一集尘室7底部周长的四分之一。使得第一集尘室底部两侧形成气压差,方便灰尘更好地被抛出第一集尘室进入第二集尘室,提高集尘杯的集尘量。
40.所述第一集尘室7的底部高度高于所述第二集尘室8底部的高度。提高集尘杯的集尘量。
41.所述底盖41上设置有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上设置有卡接块14,所述挡尘片12上设置有连接体15,所述连接体15上设置有连接槽16,所述连接槽16上设置有卡接口17,所述连接杆13连接在所述连接槽16内,所述卡接块14卡接在所述卡接口17内。提高挡尘片和底盖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42.所述底盖41上还设置有连接耳18,所述集尘杯3底部设置有连接板19,所述连接板19卡接在所述连接耳18上,所述连接件43依次穿设所述连接耳18和所述连接板19上,所述连接板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耳上。所述底盖上还设置有s形卡接板20,所述s形卡接板20卡接在所述集尘杯3上,所述集尘杯3上设置有滑动槽21和连接柱22,所述连接柱22上套设有弹簧23,倒灰钮24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槽21内,且所述倒灰钮24一端抵接在所述弹簧23上,相对的另一侧抵接在所述s形卡接板20上。其中底盖通过连接耳转动连接在连接板上,底盖上的s形卡接板卡接在集尘杯的外侧,且s形卡接板与连接耳相对布置,倒灰钮滑动安装在滑动槽内,倒灰钮底部抵接在s形卡接板的顶部,当需要倒灰时,只需要将按动倒灰钮顶部,倒灰钮向下压缩弹簧,底部将s形卡接板抵出集尘杯的底部,挡尘片连同底盖被打开,即可完成集尘杯中灰尘的倾倒,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43.工作原理:通过在将集尘杯设置成两层结构,其中包括第一集尘室和第二集尘室,第一集尘室底部设置有第一抛尘口和第二抛尘口,当电机进行运转时,吸力马达产生真空源吸力,灰尘从进风口进入,随着气流高速切向进入集尘杯沿着集尘杯内腔壁旋转,在抛尘口处甩出灰尘,使得灰尘进入第二集尘室,避免灰尘向上传导,增加旋风锥组件的压力,影响集尘杯中的灰尘分离效果,同时,第一抛尘口和第二抛尘口对立布置,且第一抛尘口面积小于第二抛尘口面积,且其底部的周长之和为第一集尘室底部周侧的四分之一,此结构的设置方便第一集尘室底部两侧形成气压差,方便灰尘更好地被抛出第一集尘室进入第二集尘室,提高集尘杯的集尘量。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