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休闲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16396发布日期:2022-02-23 21:47阅读:62来源:国知局
自动休闲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休闲椅。


背景技术:

2.休闲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使用到的物品。随着社会的发展,除了具有传统的休闲椅作用外,人们对于休闲椅的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现在人们在休息的时候,希望躺到舒适的休闲椅上休息一下。
3.休闲椅的结构呈多样化,例如,cn110226850a公开了一种电动老人休闲椅,其包括靠背组件、坐垫组件、脚踏组件,所述靠背组件与坐垫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脚踏组件与坐垫组件可折叠转动连接,所述电动老人休闲椅设有用于调节坐垫组件转动和升降的第一升降机构。
4.上述结构的休闲椅,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第一升降机构驱动坐垫组件使坐垫组件升降,以便于使用者坐在坐垫组件上,或者便于使用者从坐垫组件上下来。上述结构的休闲椅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5.第1,由于脚踏组件结构复杂,加上支撑组件的设计不合理,在坐垫组件下方与支撑组件之间的空间几乎均用来安装了脚踏组件和驱动器,脚踏组件和驱动器与坐垫组件之间的间距非常小,从外部看也非常拥挤,而坐垫组件的一部分由弹簧组件的,当承载人体后,弹簧组件变形后,造成弹簧组件压在脚踏组件上,从而导致脚踏组件和驱动器在打开或收拢时受到压迫力而无法实现。
6.第2,靠背组件的功能比较单一,需要调节头枕与靠背架之间的角度时,需要手动调节。
7.第3,脚踏组件在打开或收拢时,坐垫组件受脚踏组件驱动力的作用,使坐垫组件的位置发生变化,对于使用者来说,当前适应的习惯的坐姿或躺姿也随之改变,这让使用者会产生不舒服的结果。
8.第四,靠背组件与坐垫组件通过固定,导致靠背组件与坐垫组件无法拆卸,在包装时只能以成品的方式进行包装,从而导致产品的体积大,运输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较大收纳空间的自动休闲椅。
10.自动休闲椅,包括坐垫组件、脚踏组件、第二驱动器、支撑组件,脚踏组件位于坐垫组件下方且与坐垫组件铰接,第二驱动器位于坐垫组件下方,第二驱动器与脚踏组件连接以驱动脚踏组件展开并伸出到坐垫组件外侧或者使展开的脚踏组件收拢到坐垫组件的下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与坐垫组件和支撑组件固定的隔离架,隔离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坐垫组件与支撑组件之间,在隔离架与坐垫组件之间形成收纳空间,所述第二驱动器位于所述收纳空间中。
11.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中间连接部和弯曲部的作用,使得在隔离架与坐垫组件之间
形成收纳空间,该收纳空间便于收纳例如驱动器之类的部件,由于收纳空间的体积大,从而驱动器与坐垫组件之间的间距大,即使坐垫组件在承受压力时使该坐垫组件中的弹簧组件发生形变,也不会导致弹簧组件压在驱动器上,从而避免了对驱动器产生干涉。
附图说明
12.图1为第一种休闲椅展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13.图2为第一种休闲椅收拢状态时的示意图;
14.图3为第二种休闲椅展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15.图4为第二种休闲椅收拢状态时的示意图;
16.图5为第三种休闲椅展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17.图6为第三种休闲椅收拢状态时的示意图;
18.图7为第四种休闲椅展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19.图8为第四种休闲椅收拢状态时的示意图;
20.图9为第五种休闲椅展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21.图10为第五种休闲椅收拢状态时的示意图;
22.图11为第六种休闲椅收拢状态时的示意图;
23.图12为第六种休闲椅展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24.图13为第七种休闲椅展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25.图14为第七种休闲椅收拢状态时的示意图;
26.图15为第八种休闲椅展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27.图16为第八种休闲椅收拢状态时的示意图;
28.图17为第九种休闲椅展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29.图18为第九种休闲椅收拢状态时的示意图;
30.附图中的标记:
31.座框单元1,铰接座2,限位部件3,支撑组件4,第一驱动器5,中间连接部6,弯曲部7,收纳空间8,连接板9,靠背本体10,头枕组件11,铰接部件12,第一连杆13,插接部件14,片状部件14a,弯折部14b,卡接孔14c,结合槽14d;
32.第二驱动器15,主传动部件16,第一铰接座17,第一传动部件18,第二传动部件19,第三传动部件20,第四传动部件21,第一支撑板22,第五传动部件23,第六传动部件24,弯折板25;
33.第一活动架26,第二活动架27,横向连接部件27a,第三活动架28,导杆29,套管30,第一支座31,第一铰接部件32,第二铰接部件33,第二支座34,第三铰接部件35,让位凹口35a,第四铰接部件36,第五铰接部件37,第六铰接部件38。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5.本实用新型的休闲椅,包括坐垫组件、支撑组件、隔离架,下面对每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36.坐垫组件包括座框单元1、铰接座2、限位部件3,铰接座2与座框单元1固定,铰接座
2可以采用螺栓与座框单元1固定,这样便于拆卸和安装,在运输过程中将铰接座2与座框单元1分离,有助于进行包装。限位部件3的一端与铰接座2固定,限位部件3为一轴类部件,限位部件3的另一端沿座框单元1的横向延伸。当在坐垫组件上安装上靠背组件之后,当靠背组件在旋转过程中与限位部件3形成配合时限位部件3限制靠背组件继续转动。
37.支撑组件4包括各种形式的支撑脚、圆盘和安装座,支撑组件4一方面用于与地面结合,另一方向用于支撑起隔离架和坐垫组件等单元。根据需要,支撑组件4还可以包含升降部件,升降部件可以采用例如气弹簧,升降部件安装在支撑脚和安装座之间。
38.本实施例中,隔离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坐垫组件与支撑组件4之间,隔离架包括主支撑部件,该主支撑部件包括中间连接部6以及设置在中间连接部6两端的弯曲部7,中间连接部6与支撑组件4固定,弯曲部7的一端向坐垫组件所在方向延伸并与坐垫组件固定后,在隔离架与坐垫组件之间形成收纳空间8。
39.由于中间连接部6和弯曲部7的作用,使得在隔离架与坐垫组件之间形成收纳空间8,该收纳空间8便于收纳例如第一驱动器5之类的部件,由于收纳空间8的体积大,从而第一驱动器5与坐垫组件之间的间距大,即使坐垫组件在承受压力时使该坐垫组件中的弹簧组件发生形变,也不会导致弹簧组件压在第一驱动器5上,从而避免了对第一驱动器5产生干涉。
40.隔离架还包括连接板9,所述主支撑部件至少为两个且间隔布置,连接板9位于主支撑部件的一端与坐垫组件之间,连接板9分别与主支撑部件的一端以及坐垫组件固定,连接板9与弯曲部7焊接,连接板9与座框单元1采用螺栓固定,这种连接方式,便于将隔离架和座框单元1拆卸,从而便于包装和运输。
41.本实施例还包括靠背组件以及驱动靠背组件旋转的第一驱动器5,第一驱动器5与支撑组件或者隔离架连接,所述靠背组件与坐垫组件铰接,靠背组件与第一驱动器连接。第一驱动器5与隔离架连接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收纳空间8内。
42.第一驱动器5与中间连接部6固定,第一驱动器5优先采用的结构为:包括电机、涡轮涡杆传动机构、直线传动机构,电机的输出端与涡轮涡杆传动机构连接,涡轮涡杆传动机构与直线传动机构连接,直线传动机构与靠背组件连接。第一驱动器5也可以采用其他机构,例如气弹簧、气缸、液压缸、电动丝杆等。
43.所述靠背组件包括靠背架、铰接架,靠背架与第一驱动器5连接,靠背架与坐垫组件铰接,靠背架与铰接架铰接,铰接架与坐垫组件铰接。所述靠背架包括靠背本体10、头枕组件11,所述铰接架包括铰接部件12,靠背本体10与第一驱动器5连接,靠背本体10还与坐垫组件铰接,靠背本体10与坐垫组件中的铰接座2铰接,头枕组件11的一端与靠背本体10的一端铰接,头枕组件11的一端还与铰接部件12的一端铰接,铰接部件12的另一端与坐垫组件铰接。铰接部件12的另一端与铰接座2铰接。
44.当靠背组件处于收拢状态时,靠背本体10与座框单元1之间的夹角基本呈90
°
,此时,靠背本体10与头枕组件11处于平行状态。基于上述靠背本体10、头枕组件11、铰接部件12、铰接座2相互之间的铰接结构,靠背本体10、头枕组件11、铰接部件12、铰接座2形成了铰链四杆机构,当靠背组件由收拢状态向座框单元1外侧转动时,即第一驱动器5驱动靠背本体10向坐在座框单元1上的使用者的后下方转动,此时通过铰链四杆机构的作用,使头枕组件11自动旋转,本实施例中,优选使头枕组件11向坐在座框单元1上的使用者的前方转动,
由此使头枕组件11与靠背本体10形成夹角,此时,使用者躺在靠背组件上,头能舒服地枕在头枕组件11上。
45.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的铰链四杆机构,使得头枕组件11能自动地旋转,在收拢状态或展开状态下,实现了自动适应使用者的需要的特点。
46.由于第一驱动器5驱动靠背架旋转,当靠背架中的在旋转过程中与限位部件3形成配合时,限位部件3限制靠背架继续转动。优选地,靠背本体10上设有与限位部件3配合的配合槽,当靠背架在旋转过程中,靠背本体10上的配合槽与限位部件3形成配合时,限位部件3限制靠背架继续转动,此时,靠背本体10与座框单元1之间的夹角达到最大值。
47.靠背组件除了上述结构,还可以采用如下结构:
48.靠背组件包括靠背架(本实施例中的靠背架未示出)、铰接架,其中,铰接架与第一驱动器5连接,铰接架与坐垫组件铰接,靠背架与铰接架配合。所述铰接架包括第一连杆13、插接部件14,第一连杆13与第一驱动器5连接,第一连杆13与第一驱动器5优先采用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杆13的两端分别设有插接部件14,插接部件14与第一连杆13优先采用固定连接,插接部件14与坐垫组件铰接,插接部件14优先与铰接座2铰接,所述靠背架与插接部件14以插拔的方式连接。
49.所述插接部件14包括片状部件14a,该片状部件14a的一端设有与第一连杆连接的弯折部14b,片状部件14的另一端设有与靠背架配合的卡接孔14c,在靠背架的内孔中设有卡扣,当片状部件14插入到靠背架的内孔中时,卡扣卡入到卡接孔14c中,由此使靠背架与片状部件14形成可靠配合,以避免在使用时使用者的背产生的推力使片状部件14与靠背架分离,基于这种配合关系,在将片状部件14与靠背架分离时,需要使用较大的拉力,片状部件14面向坐垫组件的侧壁上设有铰接部以及结合槽14d。
50.当第一驱动器5工作时,第一驱动器5输出的动力提供给第一连杆13,第一连杆13将动力传递给插接部件14,由于插接部件14与铰接座2铰接,从而使铰接架转动,铰接架转时带动靠背架转动,由此使靠背组件收拢或展开,若靠背组件处于展开过程,当铰接架在旋转过程中与限位部件3形成配合时,限位部件3限制铰接架继续转动。即铰接架中的插接部件14上的结合槽14d与限位部件3结合时,插接部件14受到限位部件3的限制而不能继续转动。
51.这种靠背组件的优点在于,通过第一驱动器5驱使靠背组件实现转动,达到调节靠背组件与座框单元1之间夹角的目的,同时,由于插接部件14与靠背架的插拔连接关系,使得插接部件14与靠背架之间的连接具有方便以及快速装拆的特点。
52.为使上述结构的休闲椅进一步提升使用者的舒适度以及自动化程度,使其成为自动休闲椅,该自动休闲椅除了包含上述任意一种实施例的结构,还包括脚踏组件、第二驱动器15,脚踏组件位于坐垫组件下方且与坐垫组件铰接,第二驱动器15位于坐垫组件下方,第二驱动器15与脚踏组件连接以驱动脚踏组件展开并伸出到坐垫组件外侧或者使展开的脚踏组件收拢到坐垫组件的下方,所述第二驱动器15位于所述收纳空间8中,第二驱动器15与隔离架固定。
53.将第二驱动器15布置在收纳空间8中,一方面可以防止坐垫组件在承受压力时使该坐垫组件中的弹簧组件发生形变压在第二驱动器15上,避免了对第二驱动器15产生干涉,另一方面可以使第二驱动器15与脚踏组件的布局合理,避免脚踏组件展开或收拢时与
其他部件产生干涉,从而提升脚踏组件的机动性。
54.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驱动器15可以采用多种结构的驱动器,优选的结构为:第二驱动器15包括电机、涡轮涡杆传动机构、直线传动机构,电机的输出端与涡轮涡杆传动机构连接,涡轮涡杆传动机构与直线传动机构连接,直线传动机构与靠背组件连接。第二驱动器15还可以采用其他机构,例如气弹簧、气缸、液压缸、电动丝杆等。
55.脚踏组件也可以采用多种结构,本实施例中列举以下两种结构形式,其中第一种为:
56.脚踏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坐垫组件左右侧的传动机构以及连接左右侧传动机构的主传动部件16,主传动部件16为杆状部件,主传动部件16与第二驱动器15连接,当第二驱动器15工作时,通过一个主传动部件16将动力传递到左右侧的传动机构,从而使传动机构展开或收拢。
57.每个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铰接座17、第一传动部件18、第二传动部件19、第三传动部件20、第四传动部件21、搁脚板安装组件;第一铰接座17与坐垫组件固定;第一铰接座17与坐垫组件中的座框单元1固定,第一传动部件18的一端与第一铰接座17铰接,第二传动部件19的一端与第一铰接座17铰接,第三传动部件20的一端与第一传动部件18的另一端铰接,第三传动部件20还与第二传动部件19中部铰接;第四传动部件21的一端与第二传动部件19的另一端铰接,籍此,当脚踏组件展开后,第一传动部件18、第二传动部件19、第三传动部件20、第四传动部件21根据上述铰接后形成剪刀状的结构,并且在左右侧传动机构不需要加装其他传动机构来驱动搁脚板(图中未示出),因此,这种剪刀状的传动机构具有容易收纳、占用空间小的优点。
58.搁脚板安装组件分别与第三传动部件19和第四传动部件20铰接,搁脚板安装组件包括安装搁脚板的第一支撑板22、第五传动部件23、第六传动部件24,第一支撑板22分别与第三传动部件20和第四传动部件20铰接,第五传动部件22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22铰接,第六传动部件23的一端与第四传动部件21铰接,第六传动部件24的中部与第五传动部件22铰接,第六传动部件24上设有安装搁脚板的弯折板25,将搁脚板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传动机构中的第一支撑板22和弯折板25固定,当传动机构展开后,使用者可将脚放在搁脚板上。
59.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种脚踏组件包括第一铰接组件、第一活动架26、第二活动架27,第三活动架28、第二铰接组件、第三铰接组件,第一铰接组件与坐垫组件铰接,第一铰接组件与坐垫组件中的座框单元1固定,第一活动架26与第二驱动器15连接,第一活动架26的中部与第一铰接组件铰接。第二活动架27的一端与第一铰接组件铰接,第二活动架27的一端还与第一活动架26的一端铰接。第三活动架28与第二活动架27滑动配合,第二铰接组件的一端与第一活动架26固定。第三铰接组件与第二铰接组件的另一端铰接,第三铰接组件与第二活动架27和第三活动架28铰接。
60.以展开脚踏组件为例:当第二驱动器15驱动脚踏组件展开时,第二驱动器15将动力传递给第一活动架26,第一活动架26转动,从而使与第一活动架26铰接的第一铰接组件和第二活动架27转动,使第二活动架27展开,同时第二铰接组件展开对第三活动架28提供动力,第二铰接组件推动第三活动架28沿第二活动架27滑动,使第三活动架28展开,由于搁脚板安装在第三活动架28上,因此,第三活动架28展开后,使用者即可将脚放在搁脚板上。
61.脚踏组件还包括导向组件,导向组件包括导杆29、套管30,导杆29的一端与第一活动架26的另一端铰接,导杆29与套管30间隙配合,套管30与隔离架或者支撑组件固定,本实施例中,套管30优先与隔离架中的中间连接部6固定。通过导向组件与第一活动架26铰接,导向组件对第一活动架26形成了支撑作用,当第一活动架26收拢或展开时,导向组件对第一活动架26形成了导向和限制第一活动架26旋转角度的作用。
62.第一铰接组件包括第一支座31、第一铰接部件32、第二铰接部件33,第一支座31与坐垫组件铰接固定第一支座31优先与座框单元1固定,第一铰接部件32的一端与第一支座31铰接,第一铰接部件32的另一端与第一活动架26铰接,第二铰接部件33的一端与第一支座31铰接,第二铰接部件33的一端与第二活动架27铰接。
63.第二铰接组件包括第二支座34、第三铰接部件35、第四铰接部件36,第二支座34与第一活动架26固定,第三铰接部件35的一端与第二支座34铰接,第三铰接部件35相对第二支座34可以收拢或展开,第三铰接部件35的另一端设有脚踏组件在展开时用于避让第二活动架27一部分的让位凹口35a,第四铰接部件36的一端与第三铰接部件35固定,第四铰接部件36的另一端与第三铰接组件铰接。
64.当第三铰接部件35受第一活动架的推力由收拢状态向展开状态工作时,第三铰接部件35以与第二支座34的铰接部位旋转而展开,第三铰接部件35在展开过程中,由于第二活动架27中的横向连接部件27a对第三铰接部件35形成阻挡,因此,通过让位凹口35a避让第二活动架27中的横向连接部件27a,并且在位于第二活动架27中的横向连接部件27a上方安装第四铰接部件36,通过第四铰接部件36将展开的动力提供给第三铰接组件,由第三铰接组件推动第三活动架28沿第二活动架27滑动,使第三活动架28展开。
65.第三铰接组件包括第五铰接部件37、第六铰接部件38,第五铰接部件37的一端分别与第二活动架27铰接以及第二铰接组件铰接,第五铰接部件37的一端优先与第二活动架27中的横向连接部件27a铰接,以及第五铰接部件37与第二铰接组件中的第四铰接部件36铰接,第六铰接部件38的一端与第五铰接部件37的另一端铰接,第六铰接部件38的另一端与第三活动架28铰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