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清洁机器人的拖擦件及具有其的清洁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79993发布日期:2022-04-02 08:17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清洁机器人的拖擦件及具有其的清洁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用于清洁机器人的拖擦件及具有其的清洁机器人。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清洁机器人利用驱动轮在待清洁表面上进行自移动,在自移动过程中,底部的拖擦件与待清洁表面接触并对待清洁表面进行拖擦。然而,由于现有的拖擦件结构设计不合理而导致拖擦件的污物承载量较小,进而导致清洁效果和清洗效率低。并且现有的大部分清洁机器人在进行清洁工作时,拖擦件主要是由靠近中部的区域承受清洁机器人的压力,一方面,拖擦件边缘受压较小导致其与待清洁表面接触效果不好,另一方面,拖擦件靠近中部的区域压力较大还可能导致边缘翘起,使得拖擦件边缘部分与待清洁表面的接触效果更加不好,致使拖擦件的实际有效清洁区域相比于拖擦件的尺寸面积会减少,导致清洁机器人按规划路径走完一次后还是容易残留脏污,影响清洁机器人的清洁效果和清洁效率,特别是对于正中间承受清洁机器人压力的清洁转盘来说,问题更加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清洁机器人的一次清洁后容易残留脏污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清洁机器人的拖擦件,所述拖擦件包括用于拖擦待清洁表面的拖擦主体和设置在所述拖擦主体边沿且用于清扫待清洁表面的清扫件,所述清扫件的厚度大于所述拖擦主体的厚度,以使得所述拖擦件中部的柔软性大于边缘的柔软性,用以提升所述拖擦主体的污物承载量。
4.可选地,所述清扫件的清扫毛的密度小于所述拖擦主体的拖擦毛的密度。
5.可选地,所述清扫毛的直径不小于所述拖擦毛的直径。
6.可选地,所述清扫件的径向宽度为l1,所述拖擦主体的径向宽度为l2,5.5l1≤l2≤10.5l1。
7.可选地,所述拖擦主体包括第一清洁部和第二清洁部,所述第二清洁部位于所述第一清洁部与清扫件之间,所述第二清洁部的面积小于第一清洁部的面积。
8.可选地,所述拖擦主体远离待清洁表面的一侧设有用于引导安装于清洁机器人的定位结构。
9.可选地,所述拖擦主体包括清洁层和设置于清洁层一侧表面的吸水层,所述清洁层远离所述吸水层一侧设有拖擦毛。
10.可选地,所述拖擦毛包括拖擦硬毛和拖擦软毛,所述拖擦硬毛与所述拖擦软毛间隔设置。
11.可选地,所述拖擦硬毛呈波浪状结构设置,和/或所述拖擦硬毛的面积小于所述拖擦软毛的面积。
12.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机体、设于机体底部两侧的驱动轮及设于
机体底部的上述拖擦件,所述拖擦件在所述机体左右方向上的有效长度不小于所述驱动轮之间的距离,所述拖擦件设置为所述驱动轮行进时所述拖擦件与待清洁表面柔性接触。
13.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技术前述的拖擦件及具有其的清洁机器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通过在拖擦件设置拖擦主体以及位于拖擦主体边沿的清扫件,并使清扫件的厚度大于拖擦主体的厚度,以使得所述拖擦件中部的柔软性大于边缘的柔软性,用以提升所述拖擦主体的污物承载量,同时能够保证清扫件(即拖擦件边缘)与待清洁表面接触的效果,使拖擦件的有效清洁面积最大限度的接近实际尺寸面积,从而能够提高拖擦件整体的清洁效果,有效地减少了清洁机器人在按规划路径进行一次清洁后的脏污残留。而且,随着清洁机器人清洁工作的进行,厚度较大的清扫件部分会逐渐被压实,此时,待清洁表面上的脏污已经主要由拖擦主体所吸附,清扫件能够形成一个围绕拖擦主体的较为封闭的空间将脏污围挡在内,从而防止拖擦主体吸附的脏污再次残留在待清洁表面上。
15.2、通过使清扫件清扫毛的密度小于拖擦主体拖擦毛的密度,如果清扫毛密度大于拖擦毛的密度,会导致清扫件被压实后的厚度还大于拖擦主体,容易影响拖擦主体与待清洁表面的接触效果,所以使清扫毛的密度小于拖擦毛的密度,在保证清扫件与待清洁表面接触效果的前提下,能够防止清扫件影响拖擦主体与待清洁表面的接触效果。
16.进一步地,通过使清扫毛的直径不小于拖擦毛的直径,在清扫毛密度小于拖擦毛密度的基础上,清扫毛具有更大的直径,一方面使得清扫毛之间更容易接触,以保证清扫件的压实效果,即与待清洁表面的接触效果,另一方面使得清扫毛自身具有较大的可变形余量,使得清扫毛之间接触后,清扫毛自身还能进行压缩,从而在保证清扫件与待清洁表面接触效果的前提下,防止压实后的清扫件影响拖擦主体与待清洁表面的接触效果。
17.3、通过使拖擦主体的径向宽度l2大于等于5.5倍的清扫件径向宽度l1,小于等于10.5倍的清扫件径向宽度l1,一方面防止整个拖擦件的实际面积过小,从而保证清洁机器人的拖擦效率,另一方面如果l2大于10.5倍的l1,会使得整个拖擦件过大,影响边缘与待清洁表面的接触效果,同时,也会增大清洁机器人的行进阻力。
18.进一步地,通过在拖擦主体设置第一清洁部和第二清洁部,使得位于第一清洁部和清扫件之间的第二清洁部能够起到一定的断层缓冲作用,有效地减弱因拖擦主体中部受力太大导致边缘翘起的现象,从而提高边缘与待清洁表面的接触效果。通过使第二清洁部的面积小于第一清洁部的面积,能够保证拖擦主体对待清洁面的清洁效果。
19.4、通过在拖擦主体远离待清洁表面的一侧设置定位结构,使得拖擦件的安装更为方便,便于对拖擦件进行更换。
20.5、通过在拖擦主体设置清洁层和吸水层,使得吸水层与待清洁表面之间隔着清洁层,待清洁面上的污水被吸水层所吸收时需要透过清洁层,即需要经过一定的距离,增大了污水被拖擦件吸收时需要流动距离,从而借助污水流动产生的流动力能够将待清洁表面上的污物带至清洁层以使清洁层进行吸附,提高了清洁效果。同时,使得污水被储存在远离待清洁表面的一侧,一方面防止吸水层与待清洁表面直接接触而导致污水被挤出,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拖擦主体贴合待清洁表面的一侧在长时间的工作下对固体脏污保持良好的吸附效果。
21.6、通过在拖擦主体设置间隔分布的拖擦硬毛和拖擦软毛,拖擦主体对待清洁表面
进行清洁时,拖擦硬毛能够对待清洁表面进行刮擦,以将待清洁表面上的顽固污渍刮除,拖擦软毛更容易吸附液体以及污物,从而使得拖擦主体能顾应对多用类型的脏污,提高拖擦主体的清洁效果。
22.进一步地,通过使拖擦硬毛呈波浪状结构,能够方便拖擦主体的编织加工,也能够增加拖擦硬毛的覆盖区域,提高刮擦效果。而通过使拖擦硬毛的面积小于拖擦软毛的面积,能够减小拖擦硬毛对待清洁表面的划伤,同时保证拖擦主体整体对脏污的吸附能力。
23.7、通过使拖擦件在机体左右方向上的有效长度不小于驱动轮之间的距离,并将拖擦件设置为与待清洁表面柔性接触,保证了拖擦件的有效清洁面积,使得拖擦件在左右方向上的有效清洁范围能够覆盖驱动轮驶过的范围,在清洁机器人的前进过程中,拖擦件能够紧接着经过驱动轮驶过的待清洁表面,继而将驱动轮留在待清洁表面的脏污擦走,有效地减少了经过清洁后的家庭地板上的脏污残留,提高了清洁效果和清洁效率,而且拖擦件与待清洁表面柔性接触有助于减小摩擦,同时提高对驱动轮残留痕迹的清洁效果。
附图说明
24.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附图中:
25.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拖擦件的仰视图;
27.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拖擦件的俯视图;
28.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部分拖擦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拖擦件与驱动轮的位置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1、机体;12、拖擦件;121、拖擦主体;1211、拖擦毛;1212、第一清洁部;1213、第二清洁部;1214、清洁层;1215、吸水层;1216、拖擦硬毛;1217、拖擦软毛;122、清扫件;1221、清扫毛;123、定位结构;13、驱动轮;14、吸尘口。
具体实施方式
32.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该一部分实施例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基于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其它所有实施例,仍应落入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3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顶部”“底部”、“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4.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
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5.本技术的拖擦件包括用于拖擦待清洁表面的拖擦主体和设置在拖擦主体边沿且用于清扫待清洁表面的清扫件,清扫件的厚度大于拖擦主体的厚度,本技术的清洁机器人包括机体、设于机体底部两侧的驱动轮及设于机体底部的拖擦件,拖擦件在机体左右方向上的有效长度不小于驱动轮之间的距离,拖擦件设置为驱动轮行进时拖擦件与待清洁表面柔性接触。
36.本技术通过在拖擦件设置拖擦主体以及位于拖擦主体边沿的清扫件,并使清扫件的厚度大于拖擦主体的厚度,以使得所述拖擦件中部的柔软性大于边缘的柔软性,用以提升所述拖擦主体的污物承载量,同时能够保证清扫件(即拖擦件边缘)与待清洁表面接触的效果,使拖擦件的有效清洁面积最大限度的接近实际尺寸面积,从而能够提高拖擦件整体的清洁效果,有效地减少了清洁机器人在按规划路径进行一次清洁后的脏污残留。并且,保证拖擦件有效清洁面积即保证了拖擦件在左右方向上的有效长度,然后通过使拖擦件在机体左右方向上的有效长度不小于驱动轮之间的距离,并将拖擦件设置为与待清洁表面柔性接触,保证了拖擦件的有效清洁面积,使得拖擦件在左右方向上的有效清洁范围能够覆盖驱动轮驶过的范围,在清洁机器人的前进过程中,拖擦件能够紧接着经过驱动轮驶过的待清洁表面,继而将驱动轮留在待清洁表面的脏污擦走,有效地减少了经过清洁后的家庭地板上的脏污残留,提高了清洁效果和清洁效率,而且拖擦件与待清洁表面柔性接触有助于减小摩擦,同时提高对驱动轮残留痕迹的清洁效果。而且,随着清洁机器人清洁工作的进行,厚度较大的清扫件部分会逐渐被压实,此时,待清洁表面上的脏污已经主要由拖擦主体所吸附,清扫件能够形成一个围绕拖擦主体的较为封闭的空间将脏污围挡在内,从而防止拖擦主体吸附的脏污再次残留在待清洁表面上。
37.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拖擦件及具有其的清洁机器人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38.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
3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清洁机器人包括机体11,拖擦件12、驱动轮13和吸尘口14。拖擦件12和驱动轮13设置在机体11底部并与待清洁表面接触,拖擦件12用于对待清洁表面进行拖擦,驱动轮13用于带动清洁机器人自移动。吸尘口14设置在机体11底部并位于拖擦件12前侧,用于吸取待清洁表面上的脏污。
40.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地,驱动轮13具有轮辋(图中未示出)和套设于轮辋外侧的轮胎(图中未标记),轮胎表面由凸部和凹部交替设置形成,拖擦件12为圆形的旋转拖擦件,并且清洁机器人设有两个拖擦件12,两个拖擦件12在机体11的底部沿清洁机器人的左右方向设置。在清洁机器人进行清洁工作的过程中,两个拖擦件12与待清洁表面转动接触,对待清洁表面进行拖擦。结合图2所示,以其中一个拖擦件12为例,拖擦件12包括拖擦主体121和设置在拖擦主体121边沿的清扫件122,换句话说,清扫件122为一个环形结构并围绕在圆形的拖擦主体121的边缘。参照图4所示,清扫件122的厚度b大于拖擦主体121的厚度b,即清扫件122原始状态的厚度b大于原始状态拖擦主体121的厚度b。
41.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在拖擦件12设置拖擦主体121以及位于拖擦主体边沿的清扫件122,并使清扫件122的厚度大于拖擦主体121的厚度,以使得所述拖擦件12中部的柔软性大于边缘的柔软性,用以提升所述拖擦主体121的污物承载量,同时使得清扫件122能够先与待清洁表面接触,能够保证清扫件122(即拖擦件12边缘)与待清洁表面接
触的效果,使拖擦件12的有效清洁面积最大限度的接近实际尺寸面积,从而能够提高拖擦件12整体的清洁效果,有效地减少了清洁机器人在按规划路径进行一次清洁后的脏污残留。
42.参照图4所示,拖擦主体121设有条状的拖擦毛1211,清扫件122设有条状的清扫毛1221,清扫件122的厚度大于拖擦主体121的厚度,也就是说,在不与待清洁表面接触的原始状态下伸展开的清扫毛1221占据的空间的厚度大于拖擦主体121整体占据的厚度。其中,清扫毛1221的密度小于拖擦毛1211的密度,换句话说,清扫毛1221更加稀疏,因为清扫件122的厚度大于拖擦主体121的厚度,如果清扫毛1221密度大于拖擦毛1211的密度,会导致清扫件122被压实后的厚度还大于拖擦主体121,容易影响拖擦主体121与待清洁表面的接触效果,所以使清扫毛1221的密度小于拖擦毛1211的密度,在保证清扫件122与待清洁表面接触效果的前提下,能够防止清扫件122影响拖擦主体121与待清洁表面的接触效果。另外,清扫毛1221的直径大于拖擦毛1211的直径,在清扫毛1221密度小于拖擦毛1211密度的基础上,清扫毛1221具有更大的直径,能够使得清扫毛1221之间更快的发生接触,以保证清扫件122的压实效果,即与待清洁表面的接触效果,同时,更大的直径也使得清扫毛1221自身具有较大的可变形余量,使得清扫毛1221之间接触后,清扫毛1221自身还能进行压缩,从而在保证清扫件122与待清洁表面接触效果的前提下,防止压实后的清扫件122影响拖擦主体与待清洁表面的接触效果。
43.需要说明的是,清扫毛直径也可以等于拖擦毛直径。
44.需要说明的是,清扫毛1221的结构可以是一根清扫毛对折且两端固定在清扫件122上,如图4所示,清扫毛122的结构也可以是一根清扫毛的一端直接固定在清扫件122上,该清扫毛122可以较少在清洁过程中清扫毛的沟边而导致的清洁效果不佳及擦地件的损坏等。
45.返回去参照图2所示,清扫件122的径向宽度为l1,拖擦主体121的径向宽度为l2,l2与l1之间的关系为5.5l1≤l2≤10.5l1,能够使拖擦件12具有合理的尺寸,一方面防止整个拖擦件12的实际面积过小,从而保证清洁机器人的拖擦效率,另一方面如果l2大于10.5倍的l1,会使得整个拖擦件12过大,影响边缘与待清洁表面的接触效果,同时,也会增大清洁机器人的行进阻力。
46.结合图2和图3所示,拖擦主体121具有第一清洁部1212和第二清洁部1213,其中,第二清洁部1213位于第一清洁部1212和清扫件122之间,换句话说,第二清洁部1213为环形结构,围绕在圆形的第一清洁部121外部,环形的清扫件122围绕在第二清洁部1213外部。第一清洁部1212和第二清洁部1213可以通过编织缝纫或粘结等方式固连在一起。另外,第二清洁部1213的面积小于第一清洁部1212的面积。
47.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在拖擦主体121设置第一清洁部1212和第二清洁部1213,能够在第一清洁部1212和清扫件122之间形成断层作用,从而使施加在第一清洁部1212的压力的作用效果无法在整个拖擦主体121进行传导,有效地减弱因拖擦主体121中部受力太大导致边缘翘起的现象,从而提高边缘与待清洁表面的接触效果。而通过使第二清洁部1213的面积小于第一清洁部1212的面积,能够保证拖擦主体121对待清洁面的清洁效果。
48.如图3所示,拖擦主体121背面(即远离待清洁表面的一侧)设有定位结构123,定位
结构123设置在第一清洁部1212的中部。具体地,定位结构123具有卡扣,清洁机器人上设有圆形的转盘,转盘上设有与卡扣对应的卡槽,卡扣与卡槽相互配合以实现定位。另外,转盘上还可以设置魔术贴对拖擦件12进行粘结。通过在拖擦主体121远离待清洁表面的一侧设置定位结构,使得拖擦件12的安装更为方便,便于对拖擦件12进行更换。
49.如图4所示,拖擦主体121包括清洁层1214和设置于清洁层1214一侧表面的吸水层1215,清洁层1214远离吸水层1215一侧设有拖擦毛1211,也就是说,清洁层1214与待清洁表面直接接触,并且是通过设有拖擦毛1211的一侧与待清洁表面接触,在清洁机器人的清洁过程中,因为吸水层1215与待清洁表面之间隔着清洁层1214,距离比较远,使得待清洁面上的污水被吸水层1215所吸收时需要透过清洁层1214,即经过一定的距离,期间污水被吸收而产生的流动力能够将待清洁表面上的污物带至清洁层1214以使清洁层1214进行吸附,提高了清洁效果。而且使得污水被储存在远离待清洁表面的一侧,防止吸水层1215与待清洁表面直接接触而导致污水被挤出,同时能够保证清洁层1214在长时间的工作下对固体脏污保持良好的吸附效果。
50.返回去参照图2所示,进一步地,拖擦主体121设有间隔分布的拖擦硬毛1216和拖擦软毛1217,在拖擦主体121对待清洁表面进行清洁时,拖擦硬毛1216能够对待清洁表面进行刮擦,以将待清洁表面上的顽固污渍刮除,拖擦软毛1217更容易吸附液体以及污物,从而使得拖擦主体121能顾应对多用类型的脏污,提高拖擦主体121的清洁效果。
51.继续参照图2所示,拖擦硬毛1216呈波浪状结构,并且拖擦硬毛1216总的面积小于拖擦软毛1217总的面积,通过使拖擦硬毛1216呈波浪状结构,能够方便拖擦主体121的编织加工,也能够增加拖擦硬毛1216的覆盖区域,提高刮擦效果。而通过使拖擦硬毛1216的面积小于拖擦软毛1217的面积,能够减小拖擦硬毛1216对待清洁表面的划伤,同时保证拖擦主体121整体对脏污的吸附能力。
52.如图5所示,擦地件12在清洁机器人左右方向上有效长度a大于驱动轮13之间的距离s,其中,擦地件12在清洁机器人左右方向上的有效长度a即擦地件12在左右方向上能够拖擦到待清洁表面的长度。同时,擦地件12与待清洁表面柔性接触,比如采用棉、麻、纱等材质。
53.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使擦地件12的有效长度a大于驱动轮之间的距离s,使得擦地件12在左右方向上的有效清洁范围能够覆盖驱动轮13驶过的范围,在清洁机器人的前进过程中,擦地件12能够紧接着经过驱动轮13驶过的待清洁表面,继而将驱动轮13留在待清洁表面的脏污擦走,使得清洁机器人经过被清洁后的表面时不会留下污痕,有效地减少了清洁后的家庭地板上的脏污残留,提高了清洁效果和清洁效率,而且擦地件12与清洁表面柔性接触有助于减小摩擦,同时提高对驱动轮13残留痕迹的清洁效果。
54.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清洁机器人进行清洁工作时,主要为前进姿态,吸尘口14位于擦地件12前侧,因此,吸尘口14先将待清洁表面上的一些脏污吸走,然后,转动的擦地件12对待清洁表面进行拖擦。在擦地件12的转动过程中,拖擦硬毛1211能够将待清洁表面上的顽固污渍刮擦下来,然后由拖擦软毛1212对脏污进行吸附。因为清扫件122比较厚,所以即使其所受压力很小,也能与待清洁表面保持有效的接触,保证了拖擦件12的有效清洁面积,从而保证拖擦件12在左右方向上的有效清洁长度,使得拖擦件12能够随着清洁机器人前进而将驱动轮13留下的脏污擦掉。而且,随着清洁机器人清洁工作的进行,厚度较
大的清扫件122部分会逐渐被压实,此时,待清洁表面上的脏污已经主要由拖擦主体121所吸附,清扫件122能够形成一个围绕拖擦主体121的较为封闭的空间将脏污围挡在内,从而防止拖擦主体吸附的脏污再次残留在待清洁表面上。
55.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在拖擦件12设置拖擦主体121以及位于拖擦主体121边沿的清扫件122,并使清扫件122的厚度大于拖擦主体121的厚度,能够保证清扫件122(即拖擦件12边缘)与待清洁表面接触的效果,使拖擦件12的有效清洁面积最大限度的接近实际尺寸面积,从而能够提高拖擦件12整体的清洁效果,有效地减少了清洁机器人在按规划路径进行一次清洁后的脏污残留。并且,保证拖擦件12有效清洁面积即保证了拖擦件12在左右方向上的有效长度,然后通过使拖擦件12在机体左右方向上的有效长度不小于驱动轮13之间的距离,并将拖擦件12设置为与待清洁表面柔性接触,使得拖擦件12在左右方向上的有效清洁范围能够覆盖驱动轮13驶过的范围,在清洁机器人的前进过程中,拖擦件12能够紧接着经过驱动轮13驶过的待清洁表面,继而将驱动轮13留在待清洁表面的脏污擦走,有效地减少了经过清洁后的家庭地板上的脏污残留,提高了清洁效果和清洁效率,而且拖擦件12与待清洁表面柔性接触有助于减小摩擦,同时提高对驱动轮13残留痕迹的清洁效果。
56.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
57.虽然图中未示出,但是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拖擦件为一整块的固定式的拖布,并且在清洁机器人左右方向上的有效长度大于驱动轮之间的距离。
58.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
59.虽然图中未示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清洁机器人不设吸尘组件,即只有拖地功能。
60.至此,已经结合前文的多个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这些具体实施例。在不偏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拆分和组合,也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凡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和/或技术原理之内所做的任何更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