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炒菜锅用防水散热组件、电磁炒菜锅及自动炒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91784发布日期:2022-04-09 09:43阅读:97来源:国知局
电磁炒菜锅用防水散热组件、电磁炒菜锅及自动炒菜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炒菜设备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电磁炒菜锅用防水散热组件。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电磁炒菜锅用防水散热组件的电磁炒菜锅。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电磁炒菜锅用防水散热组件的自动炒菜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餐饮行业为了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通常选择一种可以自动炒菜的自动炒菜装置进行炒菜,自动炒菜装置在食材放入炒菜锅后,通过驱动机构带动炒菜锅翻滚、摇摆和晃动,以完成食材的处理;因此,由于普通的加热装置不适用于自动炒菜装置,自动炒菜装置通常选择电磁加热装置对炒菜锅进行加热,且现有的电磁加热装置一般设置于炒菜锅的锅体和底座之间,但由于翻滚、摇摆和晃动运动过程等幅度较大,现有的炒菜锅的结构相对紧凑,导致其散热性较差,电磁加热装置的内部元器件容易受热损坏,因此往往会增设通风孔以对电磁加热装置进行通风散热,但这又会导致液体容易从通风孔进入,使得电磁加热装置触水爆炸而危及使用者身心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炒菜锅用防水散热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炒菜锅的电磁加热装置需要散热而导致炒菜锅的防水效果欠佳的技术问题。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磁炒菜锅用防水散热组件,包括用于盛装食材的锅体以及与锅体连接的用于支承锅体的底座,锅体与底座围合形成安装腔,安装腔内设有用于加热锅体的电磁加热装置和流经电磁加热装置的散热通道,底座的底部设有与散热通道相连通的进风口,底座的上部设有与散热通道相连通的出风孔以及与出风孔相连通的且开口朝下布设的防水风道。
5.进一步地,锅体的开口端的边缘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安装边,底座的支撑端的边缘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并与安装边贴合连接的支承台。
6.进一步地,支承台包括沿轴向凹陷形成的第一密封槽,安装边包括沿轴向凹陷形成且与第一密封槽对应设置的第二密封槽,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内设有用于密封的密封胶圈;和/或底座的支撑端的内侧壁包括沿径向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三密封槽,第三密封槽内设有用于密封的密封胶圈,密封胶圈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三密封槽的槽底和锅体弹性顶抵。
7.进一步地,还包括附着于密封胶圈表面的隔热层或者隔热环;和/或还包括布设于密封胶圈外侧的止水环条、止水环带或止水环槽。
8.进一步地,防水风道的开口端还设有用于防止外界液体进入防水风道内的挡水板。
9.进一步地,锅体的上部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安装部,防水风道布设于安装部内,安装部内设有用于抽取安装腔内气体的涡轮风机;通过涡轮风机驱动外界气体从进
风口(24)进入,并依次流经散热通道、电磁加热装置、出风孔和防水风道,进而从防水风道与外界连通的开口排出,以实现对电磁加热装置的散热降温。
10.进一步地,底座的底部还包括盖设于进风口上的遮挡板,遮挡板的中部开设有呈栏栅状分布的并与安装腔相连通的多个进风孔。
11.进一步地,底座还包括安装于遮挡板靠近锅体的端面的中部上的用于向安装腔内输送气体的抽风风机,抽风风机的风腔和进风孔相连通。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磁炒菜锅,其包括上述的电磁炒菜锅用防水散热组件。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自动炒菜装置,其包括上述的电磁炒菜锅。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炒菜锅用防水散热组件,由于气体从底座的底部的进风口流入,从底座的上部的出风孔流出,但液体受重力影响无法从底座底部的进风口进入安装腔内,且底座的上部的防水风道也相应的使得液体在重力影响下无法从底座的上部的出风孔进入安装腔内,进而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提高防水效果,从出风孔流出的气流还可以阻止油雾进入安装腔内,保持安装腔干净整洁,外界气体进入安装腔内,以吸收电磁加热装置的热量,并将加热后的气体从出风孔处排出,避免电磁加热装置的内部元器件损坏,且防水风道还能在倾倒锅体内物料以及清洗锅体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只要锅体的倾斜程度并未使得防水风道的开口与水平面平行或者朝上倾斜,即可有效防止液体从防水风道进入而通过出风孔进入散热通道内,进而提高防水效果。本方案通过散热通道、进风口、出风孔以及防水风道等多个结构的优化,在保证散热效果同时最大程度提高防水效果,避免电磁加热装置的内部元器件损坏,同时还避免了电磁加热装置触水爆炸危机使用者身心健康的风险,实用性强,适于广泛推广和应用。
16.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1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电磁炒菜锅用防水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电磁炒菜锅用防水散热组件的剖视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电磁炒菜锅用防水散热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电磁炒菜锅用防水散热组件的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22.图例说明:
23.1、锅体;11、安装边;111、第一连接孔;112、第一连接柱;2、底座;21、安装部;22、出风孔;23、防水风道;24、进风口;25、支承台;251、第二连接孔;252、第二连接柱;26、第三密封槽;27、涡轮风机;28、遮挡板;29、抽风风机;3、电磁加热装置;4、安装腔。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电磁炒菜锅用防水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电磁炒菜锅用防水散热组件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电磁炒菜锅用防水散热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电磁炒菜锅用防水散热组件的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26.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磁炒菜锅用防水散热组件,包括用于盛装食材的锅体1以及与锅体1连接的用于支承锅体1的底座2,锅体1与底座2围合形成安装腔4,安装腔4内设有用于加热锅体1的电磁加热装置3和流经电磁加热装置3的散热通道,底座2的底部设有与散热通道相连通的进风口24,底座2的上部设有与散热通道相连通的出风孔22以及与出风孔22相连通的且开口朝下布设的防水风道23。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炒菜锅用防水散热组件,由于气体从底座2的底部的进风口24流入,从底座2的上部的出风孔22流出,但液体受重力影响无法从底座2底部的进风口24进入安装腔4内,且底座2的上部的防水风道23也相应的使得液体在重力影响下无法从底座2的上部的出风孔22进入安装腔4内,进而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提高防水效果,从出风孔22流出的气流还可以阻止油雾进入安装腔4内,保持安装腔4干净整洁,外界气体进入安装腔4内,以吸收电磁加热装置3的热量,并将加热后的气体从出风孔22处排出,避免电磁加热装置3的内部元器件损坏,且防水风道23还能在倾倒锅体1内物料以及清洗锅体1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锅体1的倾斜程度并未使得防水风道23的开口与水平面平行或者朝上倾斜时,即可有效防止液体从防水风道23进入而通过出风孔22进入散热通道内,进而提高防水效果。本方案通过散热通道、进风口24、出风孔22以及防水风道23等多个结构的优化,在保证散热效果同时最大程度提高防水效果,避免电磁加热装置3的内部元器件损坏,同时还避免了电磁加热装置3触水爆炸危机使用者身心健康的风险,实用性强,适于广泛推广和应用。
27.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锅体1的开口端的边缘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安装边11,底座2的支撑端的边缘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并与安装边11贴合连接的支承台25。具体地,锅体1和底座2通过延伸形成的安装边11和支承台25贴合连接,增大了相互之间的连接面面积,进而提高了锅体1和底座2连接的可靠性和密封性,相应的提高了防水效果。
28.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安装边11设有沿轴向贯穿形成的第一连接孔111,支承台25设有沿轴向贯穿形成的并与第一连接孔111对应设置的第二连接孔251,电磁炒菜锅还包括与第一连接孔111连接的第一连接柱112以及与第二连接孔251连接的第二连接柱252,第一连接柱112和第二连接柱252螺纹连接。具体地,支承台25和安装边11通过第一连接柱112和第二连接柱252螺纹连接,以提高连接后的可靠性,进而提高密封性能和防水效果,同时螺纹连接也便于拆装,从而提高装配效率,且通过第一连接柱112和第二连接柱252防止液体从第一连接孔111或者第二连接孔251内渗入支承台23和安装边11之间的贴合面内,进一步地提高密封性能和防水效果。
29.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柱112套设于第二连接柱252上,第一连接柱112的内侧壁设有第一内螺纹,第二连接柱252的外侧壁设有与第一内螺纹螺纹连接的第
二外螺纹。具体地,第一连接柱112和第二连接柱252直接螺纹连接,结构紧凑,可靠性高。可选地,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分别与第一连接柱112和第二连接柱252螺纹连接的第三连接柱。第一连接柱112和第二连接柱252通过第三连接柱间接连接,无需考虑第一连接柱112套设于第二连接柱252上的装配精度,进而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且通过第一连接柱112和第二连接柱252防止液体从第一连接孔111或者第二连接孔251内渗入支承台23和安装边11之间的贴合面内,进一步地提高密封性能和防水效果。
30.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柱252套设于第一连接柱112上,第二连接柱252的内侧壁设有第二内螺纹,第一连接柱112的外侧壁设有与第二内螺纹螺纹连接的第一外螺纹。具体地,通过第一连接柱112和第二连接柱252直接螺纹连接,在保证装配精度的情况下,结构紧凑,可靠性高,且通过第一连接柱112和第二连接柱252防止液体从第一连接孔111或者第二连接孔251内渗入支承台23和安装边11之间的贴合面内,进一步地提高密封性能和防水效果。
31.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安装边11背向支承台25的端面设有沿轴向凹陷形成的并与第一连接孔111同轴布设的第一方形槽,第一连接柱112远离支承台25的一端设有与第一方形槽相适配的第一方形头,第一方形头的厚度等于第一方形槽的槽深。具体地,安装边11与第一连接柱112通过第一方形槽和第一方形头连接,方形槽和方形头配合的结构防止第一连接柱112与第二连接柱252通过旋转螺纹连接时第一连接柱112周向转动,便于施力,降低连接难度,同时,由于第一方形头的厚度等于第一方形槽的槽深,使得第一连接柱112和安装边11的端面平齐,以避免磕碰带来的损伤,进而提高连接后的可靠性,并防止留有空隙而沉积灰尘油污。
32.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承台25背向安装边11的端面设有轴向凹陷形成的并与第二连接孔251同轴布设的第二方形槽,第二连接柱252远离安装边11的一端设有与第二方形槽相适配的第二方形头,第二方形头的厚度等于第二方形槽的槽深。具体地,支承台25与第二连接柱252通过第二方形槽和第二方形头连接,防止第二连接柱252与第一连接柱112通过旋转螺纹连接时第二连接柱252周向转动,便于施力,降低连接难度,同时,由于第二方形头的厚度等于第二方形槽的槽深,使得第二连接柱252和支承台25的端面齐平水平,以避免磕碰带来的损伤,进而提高连接后的可靠性,并防止留有空隙而沉积灰尘油污。
33.本实施例中,支承台25包括沿轴向凹陷形成的第一密封槽,安装边11包括沿轴向凹陷形成且与第一密封槽对应设置的第二密封槽,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内设有用于密封的密封胶圈。具体地,密封胶圈安装于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密封胶圈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于第一密封槽的槽底和第二密封槽的槽底弹性顶抵,确保紧密贴合,进而提高密封性能和防水效果。
34.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底座2的支撑端的内侧壁包括沿径向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三密封槽26,第三密封槽26内设有用于密封的密封胶圈,密封胶圈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三密封槽26的槽底和锅体1弹性顶抵。具体地,密封胶圈粘贴于第三密封槽26的侧壁,然后密封胶圈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三密封槽26的槽底和锅体1弹性顶抵,确保紧密贴合,进而提高密封性能和防水效果。
35.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附着于(或者贴合于)密封胶圈表面的隔热层或者隔热环;具体地,密封胶圈通过隔热环或者隔热层隔绝锅体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避免密封胶圈受热变
形而导致液体渗入,以延长密封胶圈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密封性能。
36.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布设于密封胶圈外侧的止水环条、止水环带或止水环槽。具体地,通过止水环条、止水环带或止水环槽防止液体进一步地渗透,以与密封胶圈形成双重防护,进一步地提高密封性能和防水效果。
37.本实施例中,密封胶圈的断面形状为t形、l形、o形或者i形。应当理解的是,通过不同端面形状的密封胶圈可适配于不同形状的锅体1和底座2,确保达到密封胶圈同时与底座2和锅体1紧密贴合,最大程度的提高密封性能和防水效果。
38.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锅体1的上部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安装部21,防水风道23布设于安装部21内,安装部21内设有用于抽取安装腔4内气体的涡轮风机27;通过涡轮风机27驱动外界气体从进风口24进入,并依次流经散热通道、电磁加热装置3、出风孔22和防水风道23,进而从防水风道23与外界连通的开口排出,以实现对电磁加热装置3的散热降温。具体地,在炒菜锅工作时,涡轮风机27启动以将外界气体通过进风口24抽入散热通道内,然后从出风孔22和防水风道23流出,并在带走电磁加热装置3的热量,避免电磁加热装置3的内部元件受高温而损坏。同时,在从防水风道23向外流通的气流的作用下,进一步降低液体进入防水风道23的可能性,从而在提高散热效果的同时提高防水效果。
39.本实施例中,防水风道23的开口端还设有用于防止外界液体进入防水风道23内的挡水板。具体地,通过挡水板进一步防止液体进入防水风道23内,提高防水效果,同时,在倾倒锅体1和清洗锅体1的过程中,即使锅体1的倾斜使得防水风道23的开口朝上,挡水板也可以尽可能的防止液体进入防水风道23内,进而提高防水效果。
40.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底座2的底部还包括盖设于进风口24上的遮挡板28,遮挡板28的中部开设有呈栏栅状分布的并与安装腔4相连通的多个进风孔。具体地,通过遮挡板28防止杂物进入安装腔4内,影响电磁加热装置3工作,再通过多个进风孔进风,保证散热效果。
41.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底座2的底部背向锅体1的端面设有轴向凹陷形成的用于连接遮挡板28的连接槽,底座2的底部朝向锅体1的端面设有朝靠近锅体1的方向沿轴向延伸形成的多个定位柱,定位柱设有沿轴向凹陷形成的与连接槽相连通的第一定位孔,遮挡板28背向锅体1的端面开设有沿径向向内延伸并沿轴向延伸形成的与第一定位孔对应布设的第二定位孔,底座2还设有穿过第二定位孔与第一定位孔螺纹连接的连接螺栓。具体地,遮挡板28通过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和连接螺栓安装于连接槽内,结构紧凑,连接稳固,可靠性高。
42.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底座2还包括安装于遮挡板28上方的用于通过进风孔向安装腔4内输送气体的抽风风机29。具体地,通过抽风风机29将外界气体抽入安装腔4内,以对电磁加热装置3进行散热降温,防止电磁加热装置3的内部元件受热损坏,保证电磁加热装置3正常工作。
43.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电磁加热装置3包括与锅体1保持第一预设距离并与底座2保持第二预设距离的电磁炉线盘,第一预设距离的取值范围为2mm-12mm,第二预设距离的取值范围为30mm-120mm。具体地,电磁加热装置3通过电磁炉线盘31加热锅体1,电磁炉线盘31将电能转换为磁能,在磁能的作用下,电磁炉线盘31使得锅体1的表面产生涡流以对锅体1进行加热,但磁能的传递往往受到距离的影响;通过电磁炉线盘31与锅体1保持第一预设
距离,且第一预设距离为2mm-12mm,使得电磁炉线盘31在保证对锅体1的最佳加热效果的同时,避免电磁炉线盘31因过于靠近锅体1而导致内部元件因高温而损坏;而当第一预设距离小于2mm时,集热效果降低,并使得电磁炉线盘31过于靠近锅体1而迅速升温,进而导致电磁炉线盘31的内部温度长时间处于过高温状态而导致元器件损坏;当第一预设距离大于12mm时,电磁炉线盘31对锅体1加热效率低,锅体1升温速度慢,进而导致食材处理时间长,而影响工作效率。电磁炉线盘31与底座2保持第二预设距离,且第二预设距离为30mm-120mm,使得电磁炉线盘31无法对底座2产生有效的加热,进而使得用于制造底座2的材料不受限制,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保证了外界进入的冷气流在对电磁炉线盘31进行散热降温的同时,避免了气流对锅体1进行散热降温。而当第二预设距离小于30mm,底座2受电磁炉线盘31影响而温度升高,导致底座2需要提高耐热性能,而耐热性能的提高不管是从改进工艺还是优化材料出发,都需要提升生产成本,经济效益低,同时,由于间距过小,外界进入的冷气流会经过电磁炉线盘31而作用于锅体1上,而导致锅体1热能损失,影响到正常的炒菜功能;当第二预设距离大于120mm时,底座2的材料用量大大增加,增大了体积,不易移动,还提高了生产成本,经济效益低,同时,由于间距过大,外界进入的冷气流无法及时对电磁炉线盘31进行散热降温,使得电磁炉线盘31存在因高温而导致内部元器件损坏的风险。可选地,第一预设距离的取值范围为5mm-10mm,第二预设距离的取值范围为40mm-100mm,通过电磁炉线盘31与锅体1保持第一预设距离,且第一预设距离为5mm-10mm,使得电磁炉线盘31在保证对锅体1的最佳加热效果的同时,避免电磁炉线盘31因过于靠近锅体1而导致内部元件因高温而损坏;而当第一预设距离小于5mm时,集热效果降低,并使得电磁炉线盘31过于靠近锅体1而迅速升温,进而导致电磁炉线盘31的内部温度长时间处于过高温状态而导致元器件损坏;当第一预设距离大于10mm时,电磁炉线盘31对锅体1加热效率低,锅体1升温速度慢,进而导致食材处理时间长,而影响工作效率。电磁炉线盘31与底座2保持第二预设距离,且第二预设距离为40mm-100mm,使得电磁炉线盘31无法对底座2产生有效的加热,进而使得用于制造底座2的材料不受限制,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保证了外界进入的冷气流在对电磁炉线盘31进行散热降温的同时,避免了气流对锅体1进行散热降温。而当第二预设距离小于40mm,底座2受电磁炉线盘31影响而温度升高,导致底座2需要提高耐热性能,而耐热性能的提高不管是从改进工艺还是优化材料出发,都需要提升生产成本,经济效益低,同时,由于间距过小,外界进入的冷气流会经过电磁炉线盘31而作用于锅体1上,而导致锅体1热能损失,影响到正常的炒菜功能;当第二预设距离大于100mm时,底座2的材料用量大大增加,增大了体积,不易移动,还提高了生产成本,经济效益低,同时,由于间距过大,外界进入的冷气流无法及时对电磁炉线盘31进行散热降温,使得电磁炉线盘31存在因高温而导致内部元器件损坏的风险。
44.本实施例中,电磁加热装置3还包括分别与电磁炉线盘和锅体1贴合的隔热棉,隔热棉的厚度范围为2mm-12mm。具体地,通过隔热棉隔开电磁炉线盘和锅体1,避免电磁炉线盘对锅体1加热后,电磁炉线盘的内部元器件高温受损,且第一预设距离的大小通过隔热棉的厚度来保证,防止第一预设距离过大或者第一预设距离过小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电磁炉线盘对锅体1的加热效果最好。当隔热棉的厚度小于2mm时,隔热效果下降,导致锅体1的热量传递至电磁炉线盘31上,使得电磁炉线盘31的内部元器件受高温而损坏;当隔热棉的厚度大于12mm时,除隔热棉自身的用材增加,成本增加外,电磁炉线盘31对锅体1的加热效
果下降,进而影响到正常的炒菜功能。
45.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电磁炉线盘的边缘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支撑边,底座2上设有多个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朝向支撑边方向延伸布设,多个第一支撑柱沿支撑边的周向间隔排布,电磁加热装置3还包括与第一支撑柱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分别与支撑边和第一支撑柱连接。具体地,具体地,电磁炉线盘通过支撑边、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与底座2连接,由于电磁炉线盘位于底座2内,且需要周向间隔布设的多个第一支撑柱支撑,因此,电磁炉线盘无法使用周向转动的方式连接,而通过第二支撑柱分别连接支撑边和第一支撑柱,只需转动第二支撑柱即可,进而使得电磁炉线盘与底座2之间的连接方式方便快捷并保证电磁炉线盘31与底座2之间留有足够的气流流动空间,保证从进风口21流入并从出风孔22流出的气流流通顺畅。
46.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柱设有沿轴向凹陷形成的第一支撑孔,第二支撑柱设有沿轴向贯穿形成的第二支撑孔,支撑边设有与第二支撑柱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三支撑孔,电磁加热装置3还包括分别与第一支撑孔和第二支撑孔连接的第一连接销,电磁加热装置3还包括分别与第二支撑孔和第三支撑孔连接的第二连接销。具体地,第一支撑孔和第二支撑孔通过第一连接销连接,第二支撑孔和第三支撑孔通过第二连接销连接,使得安装边11通过多个部件与第一支撑柱连接,拆装灵活方便并保证电磁炉线盘31与底座2之间留有足够的气流流动空间,保证从进风口21流入并从出风孔22流出的气流流通顺畅。
47.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柱设有沿轴向凹陷形成的第一支撑孔,第二支撑柱设有沿轴向贯穿形成的并套设于第一支撑柱上的第二支撑孔,支撑边设有与第一支撑孔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三支撑孔,电磁加热装置3还包括穿过第二支撑孔并分别与第一支撑孔和第三支撑孔连接的第三连接销。具体地,支撑边和第二支撑柱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柱套设于第一支撑柱,以完成支撑边和第一支撑柱的准确对位,降低装配难度,再通过连接螺栓连接支撑边和第一支撑柱,确保电磁炉线盘和底座2连接稳固并保证电磁炉线盘31与底座2之间留有足够的气流流动空间,保证从进风口21流入并从出风孔22流出的气流流通顺畅。
48.本实施例的电磁炒菜锅,包括上述的电磁炒菜锅用防水散热组件。具体地,通过采用电磁炒菜锅用防水散热组件,通过进风口24、出风孔22和防水风道23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增强防水效果,进而保证电磁加热装置3正常工作的同时,避免其触水爆炸,大大提高了电磁炒菜锅安全性和实用性。
49.本实施例的自动炒菜装置,包括上述的电磁炒菜锅。具体地,通过采用具备电磁炒菜锅用防水散热组件的电磁炒菜锅,电磁炒菜锅用防水散热组件通过进风口24、出风孔22和防水风道23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增强防水效果,进而保证电磁加热装置3正常工作的同时,避免其触水爆炸,大大提高了自动炒菜装置安全性和实用性。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