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98577发布日期:2022-06-14 21:39阅读:63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电器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已有的诸如电饭煲等烹饪器具,其通常包括盖体和煲体,盖体可枢接至煲体。在盖体打开的过程中,由于盖体与煲体的连接处的弹簧弹性势能的释放,会发生煲体抖动或不稳甚至整机开盖跳动的现象,同时还会产生噪音。
3.这使得需要在盖体与煲体的连接处设置开盖阻尼结构。然而已有的开盖阻尼结构,其通常包括一个方形的阻尼块,该阻尼块的侧表面在盖体打开的过程中能够与煲体的向上凸出的连接部接触,并且受挤压而产生形变,从而提供开盖缓冲力。这种开盖阻尼结构仅能在侧表面处产生缓冲,仍易出现整机开盖跳动的现象,不能平稳开盖。并且阻尼块在其侧表面处产生的阻尼力通常很大,这会导致无法完全开盖。
4.因此,需要一种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6.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
7.煲体,所述煲体设置有枢接部,所述枢接部设置有抵接面和凸出于所述抵接面的阻尼壁;
8.盖体,所述盖体围绕枢转轴线枢接至所述枢接部;以及
9.阻尼件,所述阻尼件设置于所述盖体并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阻尼件设置有阻尼面和从所述阻尼面凹陷的阻尼槽,所述阻尼槽与所述阻尼壁的位置相对应,
10.其中,在所述盖体开盖的过程中,所述阻尼面与所述抵接面抵接以使所述阻尼件形变,所述阻尼壁接收于所述阻尼槽内并且所述阻尼件因形变而挤压所述阻尼壁。
11.根据本方案,不仅阻尼面与抵接面之间的相对运动以及阻尼件在阻尼面处产生的形变可以产生阻碍盖体朝向打开位置移动的摩擦力和压力,而且阻尼槽与阻尼壁之间的相对运动以及阻尼壁因阻尼件的形变在阻尼槽处受到的挤压也可以产生阻碍盖体朝向打开位置移动的摩擦力和压力。这能够实现对盖体开盖动作的双重减速,减速效果更佳,开盖缓冲作用更明显,从而有效避免整机开盖跳动现象的产生,更平稳开盖。并且可以将阻尼件在阻尼面处的阻尼设计成较小,从而可以避免无法完全开盖的现象。
12.可选地,所述阻尼槽具有朝向彼此的槽面,所述阻尼壁具有背向彼此的壁面,在所述盖体开盖的过程中,所述壁面与面对其的所述槽面抵接。
13.根据本方案,槽面与壁面之间的相对运动可以产生阻碍盖体朝向打开位置移动的
摩擦力,以及阻尼件在槽面处挤压阻尼壁从而产生阻碍盖体朝向打开位置移动的压力,由于压力在平行于枢转轴线的方向上,使得更显著有效地使盖体的开盖动作减速,从而更加有效避免整机开盖跳动现象的产生,更加能够实现平稳开盖。
14.可选地,所述阻尼壁在垂直于所述枢转轴线的方向上延伸,所述阻尼槽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枢转轴线。
15.根据本方案,阻尼件能够容易地沿着开盖方向移动,使阻尼壁在阻尼槽内的相对运动更易产生。
16.可选地,所述阻尼槽具有槽宽w,所述阻尼壁在平行于所述枢转轴线的方向上具有壁厚t,其中w≥t。
17.根据本方案,当槽宽大于壁厚时,阻尼壁能够容易地进入阻尼槽内,有效避免因安装而产生位置偏差使开盖动作受阻;当槽宽等于壁厚时,可以提供较大的摩擦力和压力,有利于平稳开盖。
18.可选地,所述阻尼槽的所述槽宽沿槽深方向不变或逐渐减小,所述阻尼壁的所述壁厚在垂直于所述枢转轴线的方向上不变。
19.根据本方案,当槽宽不变时,可以提供较大的摩擦力和压力,有利于平稳开盖。当槽宽逐渐减小时,阻尼壁能够容易地进入阻尼槽内,有效避免因安装而产生位置偏差使开盖动作受阻。
20.可选地,所述阻尼槽设置有一个并且位于所述阻尼块的中央;或者
21.所述阻尼槽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阻尼槽均匀分散设置或相对于所述阻尼块的中心对称设置。
22.根据本方案,盖体在开盖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受力均衡,使开盖动作顺利进行。
23.可选地,所述阻尼件具有顶表面和底表面,所述阻尼槽从所述顶表面延伸至所述底表面;
24.根据本方案,可以使阻尼壁容易地经由阻尼槽的上端进入,并且移动经过阻尼槽的下端,这使得盖体的开盖动作能够顺利进行。
25.并且/或者所述阻尼件构造成长形块状构件,所述长形块状构件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枢转轴线。
26.根据本方案,阻尼面在平行于枢转轴线的方向上能够与抵接面均匀抵接,这有利于开盖。
27.可选地,所述抵接面包括抵接缓冲面和抵接制动面,所述抵接缓冲面位于所述抵接制动面的所述煲体中心所在侧,所述阻尼面包括阻尼缓冲面和阻尼制动面,所述阻尼缓冲面设置于所述阻尼件的顶角部并且位于所述阻尼制动面的上侧,所述阻尼缓冲面用于与所述抵接缓冲面抵接,所述阻尼制动面用于与所述抵接制动面抵接。
28.根据本方案,在盖体开盖的过程中,阻尼缓冲面与抵接缓冲面挤压摩擦,阻尼件产生形变,并且产生阻碍盖体朝向打开位置移动的摩擦力和压力,盖体的开盖动作能够减速;当枢转至打开位置时,阻尼制动面与抵接制动面挤压摩擦,直到阻尼制动面无法被挤压,与抵接制动面完全卡住,此时盖体停止动作。
29.可选地,所述抵接缓冲面构造成弧面或斜面,所述阻尼缓冲面构造成弧面或斜面;
30.根据本方案,不仅能够提供阻尼缓冲力,并且使开盖动作更容易进行。
31.并且/或者所述阻尼件的底角部也设置有所述阻尼缓冲面。
32.根据本方案,在将阻尼件安装至盖体时可以不用辨别阻尼件的安装正反面,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33.可选地,所述阻尼件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盖体中心所在侧,所述盖体设置有底壁和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底壁上方并且两者间隔开,所述定位部设置有凸扣,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且所述阻尼件夹于所述凸扣和所述底壁之间。
34.根据本方案,可以将阻尼件可拆卸地安装至盖体,安装过程简单易操作,安装结构简单,方便盖体的生产制造。
附图说明
35.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36.附图中:
37.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后端部分的立体图,其中移除了盖体的面盖,盖体位于盖合位置;
38.图2为图1中所示的阻尼件的立体图;
39.图3为图1中所示的阻尼件的侧视图;
40.图4为图1中所示的内衬的后端部分的局部图;
41.图5为图1中所示的煲体的中板的立体图;
42.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
43.图7为图1中所示的烹饪器具的后端部分沿平行于枢转轴线的剖视线所截的局部截面图;
44.图8为图7中b部分的放大图;
45.图9为图1中所示的烹饪器具的后端部分沿垂直于枢转轴线的剖视线所截的局部截面图,其中盖体位于盖合位置;
46.图10为图1中所示的烹饪器具的后端部分沿垂直于枢转轴线的另一个剖视线所截的局部截面图,其中盖体位于盖合位置;
47.图11为类似于图9的烹饪器具的后端部分的局部截面图,其中盖体枢转一定角度且未到达打开位置;
48.图12为类似于图11的烹饪器具的后端部分的局部截面图,其中盖体枢转一定角度且未到达打开位置;
49.图13为类似于图9的烹饪器具的后端部分的局部截面图,其中盖体位于打开位置;
50.图14为类似于图11的烹饪器具的后端部分的局部截面图,其中盖体位于打开位置。
51.附图标记说明:
52.110煲体
ꢀꢀꢀꢀꢀꢀꢀꢀꢀꢀꢀꢀꢀꢀꢀꢀꢀꢀꢀꢀ
111枢接部
53.112枢转轴
ꢀꢀꢀꢀꢀꢀꢀꢀꢀꢀꢀꢀꢀꢀꢀꢀꢀꢀ
113偏置元件
54.114阻尼壁
ꢀꢀꢀꢀꢀꢀꢀꢀꢀꢀꢀꢀꢀꢀꢀꢀꢀꢀ
115中板
55.120盖体
ꢀꢀꢀꢀꢀꢀꢀꢀꢀꢀꢀꢀꢀꢀꢀꢀꢀꢀꢀꢀ
121内衬
56.122底壁
ꢀꢀꢀꢀꢀꢀꢀꢀꢀꢀꢀꢀꢀꢀꢀꢀꢀꢀꢀꢀ
123定位部
57.124凸扣
ꢀꢀꢀꢀꢀꢀꢀꢀꢀꢀꢀꢀꢀꢀꢀꢀꢀꢀꢀꢀ
125连接壁
58.126固定壁
ꢀꢀꢀꢀꢀꢀꢀꢀꢀꢀꢀꢀꢀꢀꢀꢀꢀꢀ
127固定扣
59.130阻尼件
ꢀꢀꢀꢀꢀꢀꢀꢀꢀꢀꢀꢀꢀꢀꢀꢀꢀꢀ
131安装槽
60.132连接槽
ꢀꢀꢀꢀꢀꢀꢀꢀꢀꢀꢀꢀꢀꢀꢀꢀꢀꢀ
133阻尼槽
具体实施方式
61.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62.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63.应予以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64.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65.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非限制。
66.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6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煲体110和盖体120。煲体110具有圆筒形状的内锅收纳部。内锅可以固定设置于内锅收纳部处,或者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收纳部或者从内锅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内锅的清洗。内锅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且上表面具有圆形开口,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材料,诸如米、汤等。煲体110中包括用于加热内锅的加热装置,例如发热盘,以对内锅进行加热。
68.可以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他的烹饪器具,且烹饪器具除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等各种功能。
69.盖体120具有与煲体110基本上对应的形状。如图1所示,煲体110可以设置有向上凸出的枢接部111。盖体120围绕枢转轴线枢接至枢接部111。具体地,盖体120通过枢转轴112枢接至煲体110的枢接部111,并能够绕枢转轴112所在的枢转轴线在相对于煲体110的
盖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自由枢转,以方便对煲体110进行盖合和打开。当盖体120盖合在煲体110上时,其覆盖在内锅之上,和内锅之间构成烹饪空间。枢转轴112可以设置有偏置元件113,例如扭簧。偏置元件113能够使盖体120朝向打开位置偏置,以便自动开盖。
70.为了平稳开盖,如图1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阻尼件130。阻尼件130设置于盖体120,具体是盖体120的后端。具体地,盖体120可以包括内衬121和位于内衬121上侧的面盖(未示出)。面盖可以通过卡扣连接、诸如螺钉等紧固件紧固等任何合适方式与内衬121连接。阻尼件130可以设置于内衬121的后端。阻尼件130能够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弹性材料包括诸如硅胶等橡胶。在盖体120开盖的过程中,阻尼件130能够抵接至枢接部111,并受枢接部111的挤压产生形变,从而产生阻碍盖体120朝向打开位置移动,实现平稳开盖。
71.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在描述烹饪器具的各个部件、部分等使用的方向性术语,诸如“上”、“下”、“上方”、“下方”、“向上”、“向下”、“朝上”、“朝下”等是相对于处于水平放置且正立状态下的烹饪器具而言的。并且“后端”是指烹饪器具在使用时远离使用者的一端。
72.如图2和图3所示,阻尼件130可以具有顶表面f131和底表面f132,并且设置有安装槽131和阻尼面f133。安装槽131从阻尼件130的顶表面f131向下延伸并且可以延伸至底表面f132。安装槽131的槽口朝向盖体120中心所在侧。阻尼面f133可以与顶表面f131相连,并且面向枢接部111所在侧。如图4所示,盖体120的内衬121可以设置有底壁122和定位部123。定位部123位于底壁122上方并且两者间隔开。定位部123可以设置有凸扣124。如图1所示,定位部123能够位于安装槽131内,并且阻尼件130能够夹于凸扣124和底壁122之间。阻尼件130的顶表面f131与凸扣124抵接,阻尼件130的底表面f132与底壁122抵接。
73.具体地,阻尼件130还可以设置有连接槽132。连接槽132能够与安装槽131连通,连接槽132的槽口朝向盖体120中心所在侧。类似地,连接槽132也从阻尼件130的顶表面f131向下延伸并且可以延伸至底表面f132。内衬121可以设置有连接壁125。安装部通过连接壁125与底壁122相连。连接壁125能够位于连接槽132内。
74.可选地,内衬121可以间隔地设置有固定壁126。固定壁126与底壁122相连。阻尼件130位于相邻的固定壁126之间。相邻的固定壁126朝向彼此的表面设置有固定扣127。固定扣127能够与阻尼件130的顶表面f131抵接(图1)。在图示实施方式中,阻尼件130设置有一个并且与枢接部111的中央位置相对应。当然,阻尼件130的数量不受限制,如果需要和/或期望,阻尼件130也可以间隔地设置有两个及以上。
75.枢接部111可以设置有抵接面f111。抵接面f111位于枢接部111的顶部。在盖体120开盖的过程中,阻尼件130的阻尼面f133能够与抵接面f111抵接以使阻尼件130形变。由此,阻尼面f133与抵接面f111之间的相对运动可以产生阻碍盖体120朝向打开位置移动的摩擦力,以及阻尼件130在阻尼面f133处产生形变从而产生阻碍盖体120朝向打开位置移动的压力,该摩擦力和压力共同作用能够使盖体120的开盖动作减速,达到很好的开盖缓冲效果,从而平稳开盖。
76.本实施方式的阻尼件130还可以设置有从阻尼面f133凹陷的阻尼槽133。进一步地,阻尼槽133的开口朝向枢接部111所在侧。相应地,如图5和图6所示,枢接部111可以设置有凸出于抵接面f111的阻尼壁114。具体地,煲体110可以包括中板115。枢接部111设置于中板115的后端并向上凸出于中板115的上表面。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盖体120枢转至一定角度但未到打开位置。如图7所示,阻尼槽133与阻尼壁114的位置相对应。在盖体120开盖的过程
中,阻尼壁114能够接收于阻尼槽133内并且阻尼件130因形变而挤压阻尼壁114。
77.以此实施方式,阻尼槽133与阻尼壁114之间的相对运动可以产生阻碍盖体120朝向打开位置移动的摩擦力,以及阻尼壁114因阻尼件130的形变在阻尼槽133处受到挤压从而产生阻碍盖体120朝向打开位置移动的压力,该摩擦力和压力共同作用能够使盖体120的开盖动作减速,从而平稳开盖。本实施方式提供的阻尼件130能够实现对盖体120开盖动作的双重减速,减速效果更佳,开盖缓冲作用更明显,从而有效避免整机开盖跳动现象的产生,更平稳开盖。并且可以将阻尼件130在阻尼面f133处的阻尼设计成较小,从而可以避免无法完全开盖的现象。
78.抵接面f111沿平行于枢转轴线的方向延伸。如图2和图6所示,抵接面f111可以包括抵接缓冲面f112和抵接制动面f113。抵接缓冲面f112位于抵接制动面f113的煲体110中心所在侧,并且面向阻尼件130所在侧。抵接制动面f113面向上方并可以与抵接缓冲面f112相连。相应地,阻尼面f133可以包括阻尼缓冲面f134和阻尼制动面f135。阻尼缓冲面f134可以设置于阻尼件130的顶角部并且位于阻尼制动面f135的上侧。阻尼制动面f135位于阻尼件130的侧面,该侧面设置有阻尼槽133。阻尼制动面f135可以与阻尼缓冲面f134相连。在盖体120开盖的过程中,阻尼缓冲面f134能够与抵接缓冲面f112抵接,阻尼制动面f135能够与抵接制动面f113抵接。
79.阻尼槽133可以具有朝向彼此的槽面f136。阻尼壁114具有背向彼此的壁面f114。如图8所示,在盖体120开盖的过程中,壁面f114能够与面对其的槽面f136抵接。在盖体120开盖的过程中,阻尼件130受枢接部111的挤压而使两个槽面f136均能够朝向阻尼槽133的中心形变。图8中示意性地用虚线示出了如果没有阻尼壁114,槽面f136的大致形变状态。槽面f136的形变可以挤压阻尼壁114。由此,槽面f136与壁面f114之间的相对运动可以产生阻碍盖体120朝向打开位置移动的摩擦力,以及阻尼件130在槽面f136处挤压阻尼壁114从而产生阻碍盖体120朝向打开位置移动的压力,由于压力在平行于枢转轴线的方向上,使得更显著有效地使盖体120的开盖动作减速,从而更加有效避免整机开盖跳动现象的产生,更加能够实现平稳开盖。
80.抵接缓冲面f112可以构造成弧面或斜面。阻尼缓冲面f134也可以构造成弧面或斜面。当然,阻尼缓冲面f134还可以是阻尼件130的顶表面f131和包括阻尼制动面f135的侧表面两者的一部分,即阻尼缓冲面f134是直壁面。在该实施方式中,阻尼件130的顶表面f131与侧表面垂直并直接连接。抵接制动面f113可以构造成弧面或平面。由此,不仅能够提供阻尼缓冲力,并且使开盖动作更容易进行。当抵接缓冲面f112和抵接制动面f113均为弧面时,抵接缓冲面f112的曲率大于抵接制动面f113的曲率。阻尼制动面f135可以构造成平面。
81.阻尼槽133能够从阻尼件130的顶表面f131延伸至底表面f132。也就是说,阻尼槽133的两端开放。由此,可以使阻尼壁114容易地经由阻尼槽133的上端进入,并且移动经过阻尼槽133的下端,这使得盖体120的开盖动作能够顺利进行。
82.阻尼槽133可以具有槽宽w。阻尼壁114在平行于枢转轴线的方向上可以具有壁厚t,其中w≥t。当槽宽大于壁厚时,阻尼壁114能够容易地进入阻尼槽133内,有效避免因安装而产生位置偏差使开盖动作受阻;当槽宽等于壁厚时,可以提供较大的摩擦力和压力,有利于平稳开盖。
83.在图示实施方式中,阻尼槽133的槽宽可以沿槽深方向不变。阻尼壁114的壁厚在
垂直于枢转轴线的方向上不变。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阻尼槽133的槽宽可以沿槽深方向逐渐减小。在该实施方式中,上述w≥t是指最小槽宽大于或等于最大壁厚。
84.阻尼槽133可以设置有一个并且位于阻尼件130的中央。具体地,对于图示实施方式,阻尼件130构造成长形块状构件,阻尼槽133位于长形块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如果需要和/或期望,阻尼槽133也可以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阻尼槽133均匀分散设置,具体是,至少两个阻尼槽133在长形块状构件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分散设置。或者至少两个阻尼槽133相对于阻尼件130的中心对称设置。阻尼槽133的上述设置,使得盖体120在开盖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受力均衡,使开盖动作顺利进行。
85.长形块状构件的长度方向能够平行于枢转轴线。由此,阻尼面f133可以沿阻尼件130的长度方向延伸,而抵接面f111沿平行于枢转轴线的方向延伸,从而阻尼面f133在平行于枢转轴线的方向上能够与抵接面f111均匀抵接,这有利于开盖。
86.可选地,如图3所示,阻尼件130的底角部也可以设置有阻尼缓冲面f134。因此,阻尼件130是对称件,这在将阻尼件130安装至盖体120时可以不用辨别阻尼件130的安装正反面,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87.图9和图10均示意性地示出了盖体120在盖合位置时的状态。其中,图9中的剖视线经过阻尼件130的不包括阻尼槽133的部分,图10中的剖视线经过阻尼槽133。如图9和图10所示,阻尼件130与枢接部111之间具有一定间距,阻尼面f133朝向枢接部111所在侧。阻尼壁114能够在垂直于由枢转轴112限定的枢转轴线的方向上延伸。阻尼槽133的延伸方向能够垂直于该枢转轴线。由此,阻尼件130能够容易地沿着开盖方向移动,使阻尼壁114在阻尼槽133内的相对运动更易产生。
88.图11和图12示意性地示出了盖体120在枢转至一定角度但未到达打开位置时的状态。其中,图11中的剖视线经过阻尼件130的不包括阻尼槽133的部分,图12中的剖视线经过阻尼槽133。如图11和图12所示,阻尼缓冲面f134与抵接缓冲面f112抵接并且阻尼件130因两者的抵接而产生形变;阻尼壁114进入至阻尼槽133内。返回参见图8,阻尼壁114的壁面f114与阻尼槽133的槽面f136抵接,并且因阻尼件130的形变,阻尼壁114的壁面f114受到挤压,从而产生阻碍盖体120朝向打开位置移动的压力。
89.图13和图14示意性地示出了盖体120在打开位置时的状态。其中,图13中的剖视线经过阻尼件130的不包括阻尼槽133的部分,图14中的剖视线经过阻尼槽133。如图13和图14所示,阻尼制动面f135位于抵接制动面f113的上方并与抵接制动面f113抵接。阻尼槽133已移动经过阻尼壁114。
90.参考图9至图14,本实施方式的开盖过程如下:
91.盖体120由盖合位置逐渐枢转至阻尼缓冲面f134刚与抵接缓冲面f112接触时的位置,此时阻尼件130未受枢接部111的挤压因而未产生形变,并且阻尼壁114开始进入阻尼槽133。
92.接着,盖体120继续朝向打开位置枢转但未到达打开位置的过程中,阻尼缓冲面f134与抵接缓冲面f112挤压摩擦,阻尼件130产生形变,并且产生阻碍盖体120朝向打开位置移动的摩擦力和压力,盖体120的开盖动作减速;同时,因阻尼件130的形变,阻尼壁114的两个壁面f114与阻尼槽133的两个槽面f136挤压摩擦,也产生阻碍盖体120朝向打开位置移动的摩擦力和压力,盖体120的开盖动作进一步减速。在此过程中,随着开盖角度在一定范
围内的增大,阻尼件130的形变程度逐渐增加,从而阻尼壁114的两个壁面f114与阻尼槽133的两个槽面f136挤压摩擦程度逐渐增加,这使得产生的摩擦力和压力逐渐增大,减速能力增加,起到良好的开盖缓冲效果。
93.最后,盖体120继续朝向打开位置枢转并最终枢转至打开位置的过程中,阻尼槽133移动经过阻尼壁114,阻尼缓冲面f134移动经过阻尼制动面f135,而后阻尼制动面f135与抵接制动面f113挤压摩擦,直到阻尼制动面f135无法被挤压,与抵接制动面f113完全卡住,此时盖体120停止动作,开盖完成。
9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95.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