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无烟烤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17502发布日期:2022-04-06 21:55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无烟烤盘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无烟烤盘,适用于烹饪设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无烟烤盘类产品,受限于油烟流道的设计,发热元件多是直接裸露置于烹饪盘下方,油脂很容易附着于发热元件上,高温加热会额外产生油烟。而排烟装置多是在侧方增加离心风轮,体积较大,其从一侧进风,经过底部环绕后从对侧出风,热量损失较大,且装配缝隙较多,也更加容易堆积油污,不易清洗,降低了用户体验。例如,中国专利申请202020063983.4公开了一种无烟烤盘,包括有外壳和顶盖,外壳内设有隔热盘,隔热盘内设有烤盘,烤盘连接有加热组件,隔热盘两侧设有隔热盘通孔,外壳内在隔热盘一侧设有用于抽取油烟的离心扇,离心扇下方设有导风槽,导风槽连接有用于溶解油烟的水盘,外壳底部一侧设有开口,水盘为抽屉式结构,水盘可自外壳的开口处拉出,离心扇上方和导风槽一侧分别设置有置物架,置物架可拆卸设置有过滤网。
3.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能够减少油烟聚集,尤其是聚集在发热元件上,且拆装不便而导致不易清洗的烤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多功能无烟烤盘,其采用循环对流方式的风道,拆装便捷且易于清洗,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油烟集中过大、溢出的油污容易浸入缝隙堆积,不易清洗的不足。
5.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无烟烤盘,包括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座内壳和底座外壳,所述底座组件设置有风道组件和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下方设有隔热盘;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发热件和发热盘,所述发热盘放置在所述发热件的上方,所述发热盘两端设置有通风对流孔,所述发热盘上方设有烹饪盘,所述烹饪盘两端设置有通风对流孔,所述烹饪盘的通风对流孔与所述发热盘的通风对流孔连通;所述风道组件包括风道板,所述风道板设于所述隔热盘上并与所述隔热盘之间形成风道腔,所述风道腔与所述发热盘的通风对流孔连通。
6.其中,所述隔热盘可以设有斜凹面,所述发热盘的边缘与所述隔热盘的斜凹面固定贴合形成溢水槽;所述隔热盘可以与所述底座内壳的形状相匹配,所述隔热盘的边缘与所述底座内壳的边缘搭扣连接;所述发热件可以内置固定于与所述发热盘一体成型的管槽内;所述发热盘的下方可以设置热反射件。
7.其中,所述底座组件还可以包括底壳,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扇叶和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底座内壳、所述底座外壳和所述底壳围成的容置腔内并固定在所述底壳上,所述电机的电机轴穿过所述底座内壳和所述隔热盘,所述扇叶置于所述风道腔内,所述扇叶与所述电机轴固定连接;所述隔热盘的中部可以设有容纳所述扇叶的凹槽;所述底座外壳可以与所述底座内壳接合连接,也可以所述底座外壳与所述底座内壳一体成型
8.其中,所述底座组件内可以设置有与所述烹饪盘联动的防护开关,所述防护开关固定于所述底座内壳且穿过所述底座内壳和所述隔热盘;所述防护开关可以包括感应凸台、活动销、开关支架和微动开关,所述感应凸台与所述活动销接合连接,所述感应凸台、所述活动销和所述微动开关均设置在所述开关支架上。
9.本技术的多功能无烟烤盘采用一种新风道热对流循环方式,减少油烟聚集尤其是在加热元件上的聚集,使得食品烹饪效果好,能够满足多种烹饪方式的需求;同时减少了产品的装配间隙,使得烹饪区完整一体,能有效防止烹饪溢水浸入产品内部,具有清洗简单且便捷拆卸的特点。
附图说明
10.图1显示本技术的多功能无烟烤盘的立体示意图。
11.图2显示本技术的多功能无烟烤盘的截面剖视图。
12.图3显示本技术的多功能无烟烤盘的爆炸图。
13.图4显示本技术的多功能无烟烤盘的部分剖视图。
14.图5显示本技术的多功能无烟烤盘的防护开关的示意图。
15.图6显示本技术的多功能无烟烤盘内部空气流动示意图。
16.图7显示本技术的多功能无烟烤盘内部溢水槽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技术的烹饪盘可以包括煎烤盘、汤盘等,以实现多种烹饪功能。
18.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多功能无烟烤盘,如图1-6所示,包括底座组件,底座组件上方设有顶盖1,底座组件和顶盖1盖合形成烹饪腔g,也可以根据需要不设置顶盖。底座组件包括底座内壳2、底座外壳3和底壳4,底座内壳2设有容纳加热组件22的凹腔,底座内壳2、底座外壳3和底壳4围成容纳电气部件等的容置腔。底壳4的内侧设有向上伸出的支撑件41,底座内壳2的底部设有支撑孔,底壳4的支撑件41插入底座内壳2底部的支撑孔内,以将底座内壳2固定支撑在底壳4上。底座外壳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底座内壳2和底壳4接合,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底座内壳和底座外壳形成整体式结构。顶盖1的外边缘可以包裹有硅胶密封件13,底座内壳2盖合顶盖1后实现烹饪腔的密封配合。本技术的多功能无烟烤盘还可以包括有电控调节组件20,电控调节组件20从底座内壳2的上方伸出,电控调节组件20可以设置在底座内壳2、底座外壳3和底壳4围成的容置腔内。
19.底座组件设置有风道组件21和加热组件22,风道组件21置于加热组件22下方,且风道组件21和加热组件22均与底座组件接合。风道组件21和加热组件22配合工作将热空气在烹饪腔g内循环流动,对食物进行空炸烹饪,同时可以带走油烟流动,减少油烟水汽的聚集。烹饪盘12设置在加热组件22上,能够活动设于烹饪腔g内,用于放置待烹制的食材。
20.底座内壳2内设有隔热盘5,隔热盘5与底座内壳2的形状相匹配,隔热盘5的周边边缘与底座内壳2的周边边缘通过例如搭扣组件搭扣连接。加热组件22包括发热件10和具有
导热功能的发热盘11,发热盘11放置在发热件10的上方,发热盘11两端设置有通风对流孔a、b。烹饪盘12放置于加热组件22的发热盘11上,烹饪盘12两端也设置有通风对流孔f,且与发热盘11的通风对流孔a、b和风道腔e连通。优选地,发热件10可以内置固定于与发热盘11一体成型的管槽内,且发热盘11下方可以设置热反射件9,用于将热量反射回到发热盘中。如图6-7所示,发热盘11的边缘与隔热盘5的斜凹面固定贴合,从而与隔热盘5形成一圈溢水槽c。此结构方式能有效储积烹饪过程中溢出的液体,避免液体溢出进入烤盘内部,而不增加多余的零件成本。
21.风道组件21包括风道板8、扇叶7和电机6,电机6设置在底座内壳2、底座外壳3和底壳4围成的容置腔内并固定在底壳4上。风道板8固定置于底座组件的隔热盘5上并与隔热盘5之间形成风道腔e,风道腔e与发热盘11的通风对流孔a、b相互连通。扇叶7置于风道腔e内,与电机6的电机轴固定连接,电机6的电机轴穿过底座内壳2和隔热盘5。优选地,隔热盘5的中部设有凹槽,用于与风道板8配合以增大容纳扇叶的空间。风道组件21内的电机6驱动扇叶7转动将热量通过风道腔e和发热盘11两端的通风对流孔a、b吹向烹饪腔g进行循环流动。风道腔e排出空气后会产生负压,将烹饪腔g内的热气经对流孔b吸入至风道腔e内,以实现烹饪腔g内的热气往复循环流动,使烹饪盘12均匀受热,同时通过上述流道的设计能够减少油烟在加热元件处的聚集,避免了清洗加热元件的麻烦。
22.其中,底座组件内侧可以设置烹饪盘12的防护开关d,烹饪盘12放置于发热盘11上时,防护开关感应接通,产品处于可加热工作状态;烹饪盘12离开发热盘11时,防护开关断开,产品处于不加热待机状态。如图4-5所示,防护开关d包括感应凸台14、活动销15、开关支架16和微动开关17,防护开关固定于底座内壳2且穿过底座内壳2和隔热盘5与烹饪盘12感应接触。感应凸台14与活动销15接合连接,感应凸台14、活动销15和微动开关17均设置在开关支架16上。烹饪盘12放置后会向下压防护开关的感应凸台14,感应凸台会推动活动销15后退,然后活动销再推动微动开关17凸点,产品接通工作。反之,烹饪盘12移走后,微动开关17自带的弹力会通过活动销15顶起感应凸台14复位,从而使产品断电处于待机状态,能防止烹饪盘拿出后,发热盘继续加热而产生意外的烫伤风险。
23.本技术的多功能无烟烤盘,其中的热空气循环可以使烹饪食物过程中产生的油烟水汽流动,带走食物表层的水分,使食物表层达到酥脆的效果。另外,流动的油烟水汽通过风道腔和发热盘两端的两排对流孔吹向烹饪腔进行循环流动,避免了在加热元件上的堆积和聚集。同时,发热盘与隔热盘之间形成溢水槽圈,能有效储积烹饪过程中溢出的液体,避免液体溢出进入烤盘内部,而不增加多余的零件成本;烤盘的整体结构设计易于拆卸,使得本技术的烤盘能够容易清洗,长期保持清洁。
24.虽然本技术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