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损伤患者使用防呛咳恒温水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96195发布日期:2022-03-23 16:1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椎损伤患者使用防呛咳恒温水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杯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颈椎损伤患者使用防呛咳恒温水杯。


背景技术:

2.水杯是一种大多数情况下用来盛载液体的器皿。通常用塑胶、玻璃、陶瓷或不锈钢制造。而针对于颈椎损伤患者而言,喝水的方式不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由于其颈椎损伤进而在喝水的过程中,并不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将头抬起进行饮用,多数都是采用吸管吸水的方式饮水,但是在饮水的过程中,不能够对单次饮水的量进行控制可能会存在呛咳,而由于患者颈椎损伤,因此在康复饮水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呛咳的情况出现,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颈椎损伤患者使用防呛咳恒温水杯。


技术实现要素:

3.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颈椎损伤患者使用防呛咳恒温水杯,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颈椎损伤患者由于其颈椎损伤进而在喝水的过程中,并不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将头抬起进行饮用,多数都是采用吸管吸水的方式饮水,但是在饮水的过程中,不能够对单次饮水的量进行控制可能会存在呛咳,而由于患者颈椎损伤,因此在康复饮水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呛咳的情况出现的问题。
5.技术方案
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颈椎损伤患者使用防呛咳恒温水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杯体的中部开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内部设有加热环,所述杯体的上侧设有盖体,所述盖体顶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吸嘴,所述吸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块,所述橡胶块下端通过连接管连接有吸管;
8.所述连接管的内部上侧连接有多个叶瓣,所述连接管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滚珠,所述滚珠的内部贯穿开设有多个通孔。
9.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为不锈钢材质,且所述底座的底面中部设置有连接插头,所述连接插头与加热环内部的加热丝之间电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盖体的外壁上呈环形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杯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壁与盖体底面螺纹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吸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的中部开设有与吸管连通的流水槽。
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为上端收缩的瓶状结构,且所述连接管的下侧内壁上设有油膜层,所述滚珠与油膜层之间滑动配合,且所述连接管设置有油膜层的位置的水平剖面直径要大于滚珠的水平剖面直径,所述橡胶块的中部开设有饮水孔,所述饮水孔与开设在
连接管内部的通槽连通。
13.进一步地,所述叶瓣为扇形结构,且多个所述叶瓣呈环形等间距粘接在通槽的内壁上,并且多个所述叶瓣的中部留有通孔。
14.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连接管,以及活动连接在连接管内部的滚珠,配合连接在连接管内部呈环形等间距的多个叶瓣,当颈椎损伤患者饮水过程中,能够对其饮水的量进行适当的控制,而有效的防止其在饮水过程中发生呛咳的情况。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恒温水杯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盖体与杯体分离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杯体与加热环分离时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杯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盖体内部连接管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杯体;101、保温层;2、底座;201、连接插头;3、连接块;4、加热环;5、盖体;501、固定块;6、吸嘴;601、橡胶块;602、饮水孔;7、吸管;8、配重块;9、连接管;901、通槽;10、叶瓣;11、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26.实施例:一种颈椎损伤患者使用防呛咳恒温水杯,包括杯体1,杯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座2,底座2为不锈钢材质,且底座2的底面中部设置有连接插头201,杯体1的中部开设有保温层101,保温层101的内部设有加热环4,连接插头201与加热环4内部的加热丝之间电连接,设置的该恒温水杯,能够对放置于杯体1内部的水进行保温的处理,杯体1的中部开设有保温层101,且该保温层101的内部设有加热环4,设置的该加热环4在通电后,能够对杯体1内部的水进行加热处理,特别的,该恒温水杯放置过程中设置在底座2上的连接插头201与外部的电源电连接,并且结合设置的该连接插头201与加热环4之间电连接,进而在存放的过程中,设置的加热环4能够对放置在杯体1中部的水加热而保证其温度的恒定,并且设置的加热环4呈环状结构固定连接在保温层101的内部位置,该保温层101呈环型结构开设
在杯体1的内部位置,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实现对杯体1中部水的均匀加热。
27.杯体1的上侧设有盖体5,盖体5的外壁上呈环形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01,杯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连接块3的外壁与盖体5底面螺纹连接,盖体5顶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吸嘴6,吸嘴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块601,橡胶块601下端通过连接管9连接有吸管7,吸管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配重块8,配重块8的中部开设有与吸管7连通的流水槽,设置的盖体5能够对杯体1的上端开口处进行密封处理,在密封处理后,能够保证杯体1内部的水处于相对密封的环境中,进而在通过设置的加热环4进行加热过程中,提高其保温的效果,而设置在盖体5上侧位置的吸嘴6方便患者的正常饮水,具体的,设置的吸嘴6的下端通过连接管9连接有吸管7,而吸管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配重块8,并且该配重块8的中部开设有与吸管7内部连通的流水槽,能够对杯体1内部的水进行饮用。
28.连接管9的内部上侧连接有多个叶瓣10,叶瓣10为扇形结构,且多个叶瓣10呈环形等间距粘接在通槽901的内壁上,并且多个叶瓣10的中部留有通孔,设置的该连接管9,能够对患者饮用的水的量进行适当的控制,设置的叶瓣10粘接在连接管9的内壁上,在实际的饮用过程中,当水从设置的吸管7从下至上被吸附向上流动时,此时水会与设置的呈环状等间距分布的多个叶瓣10的底面外壁接触,并首先通过多个叶瓣10中部通孔向上流动被患者饮用,当患者而在持续的吸附时,此时叶瓣10下侧水流的压力会使得叶瓣10向上发生弯曲形变,使得中部通孔的口径变大,而这需要患者以一个较大的吸附力进行吸附饮水,值得说明的是,在此过程中,活动连接在连接管9中部位置的滚珠11会逐步的从下向上进行移动,并最终停止在连接管9口径变化处,在患者吸附饮水过程中,保持位置的固定。
29.连接管9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滚珠11,滚珠11的内部贯穿开设有多个通孔,连接管9为上端收缩的瓶状结构,且连接管9的下侧内壁上设有油膜层,滚珠11与油膜层之间滑动配合,且连接管9设置有油膜层的位置的水平剖面直径要大于滚珠11的水平剖面直径,橡胶块601的中部开设有饮水孔602,饮水孔602与开设在连接管9内部的通槽901连通,设置在连接管9中的滚珠11在患者饮水过程中,能够随着患者的吸附力的大小在竖直方向上进行位置的调整,当患者在饮水过程中,首先设置的滚珠11由于其自身的重力作用会位于连接管9的下侧位置,在吸附饮水过程中,活动连接在连接管9中部的滚珠11会在水流的带动下向上移动,值得说明的是,设置的该滚珠11的直径要小于连接管9下侧位置的直径,并且大于吸管7直径以及连接管9上侧位置的直径,当其向上移动后,此时吸管7的上端与连接管9的连接处,会因为滚珠11位置的调整而使得吸管7内部的水流能够从滚珠11的一侧向连接管9的上侧移动,在此过程中,患者能够饮用较多的水量,而当持续吸附饮水后,此时滚珠11会位于连接管9的上侧位置,并处于连接管9口径变化的位置,重新对连接管9内部的水流进行阻塞,虽然水流仍能够从开设在滚珠11内部的通孔向上移动供患者饮用,但是此时患者会受到自身肺活量的影响,而放弃饮水,实现单次饮水过程中,对患者饮水的量进行一定的控制,而防止其发生呛咳的情形。
30.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