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笼及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12236发布日期:2022-05-06 01:45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笼及蒸锅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笼及蒸锅。


背景技术:

2.蒸笼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厨具,常用于蒸包子、馒头和菜品等。
3.现有中的蒸笼主要为平面结构或者带有食材容腔的凹形结构,但无论是平面结构还是凹形结构,大都采用一体式设计,虽然一体式设计方便了加工,但使用不够灵活,例如,一体式蒸笼上形成的食材容腔始终是不变的,且整个结构在锅体上的放置位置也是无法改变的,一旦锅体内的水位偏高,蒸笼的底部就很容易浸泡在水中,进而造成食材被水泡而影响口感,而且蒸笼的使用寿命在经过热水蒸煮后使用寿命会有所降低,尤其是耐热性较低的非金属制蒸笼(如塑料蒸笼、木制蒸笼等),被水煮之后容易发生损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改善蒸笼结构,现有中还有的蒸笼采用蒸格和蒸片组合搭配使用的结构,具体地,在呈筒状结构的蒸格上设置用于放置蒸片的翻边结构,但该种方式仍存在蒸格在锅体上取放不方便、加热效率低、蒸制时间延长等缺陷,而且,同一蒸格只能使用尺型一致的蒸片,蒸制空间、用水空间的调整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蒸笼及蒸锅,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蒸笼,所述蒸笼包括主蒸格和副蒸格,所述主蒸格具有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所述主蒸格内设有多个位置高度不同的支撑位;所述副蒸格设有第一食物承载面,所述副蒸格能够承载于不同的所述支撑位处;所述主蒸格套设于所述副蒸格外,所述副蒸格可正反放置于任一一个所述的支撑位处。
7.本技术中的蒸笼还具有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8.所述副蒸格外设有多个导向凸块,所述主蒸格内沿所述主蒸格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导向凸块适配的纵向导槽。
9.所述主蒸格内沿所述主蒸格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分别与所述纵向导槽连通的周向导槽,多个所述周向导槽构成多个所述支撑位的至少部分,所述导向凸块能够承载于所述周向导槽。
10.所述主蒸格的下部设有向内凸出的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构成其中一个所述支撑位,所述副蒸格包括底壁及与底壁固连且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设有向外弯折形成的外翻边,所述外翻边能够承载于所述支撑凸台。
11.所述蒸笼还包括蒸片,所述蒸片设有第二食物承载面和若干个第一蒸汽通孔,所述蒸片的外边缘能够承载于所述外翻边的上表面或所述主蒸格。
12.所述主蒸格的底部开口为内径自上而下依次减小的缩口结构,所述蒸笼包括多个外径不同的所述蒸片,所述外径不同的蒸片能够分别承载于所述缩口结构的不同位置处或
所述支撑凸台。
13.所述副蒸格还包括与所述外翻边的外边缘固连且向上延伸的导向定位壁,所述导向定位壁的外侧设有多个导向凸块,所述主蒸格内沿所述主蒸格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导向凸块适配的纵向导槽,且所述主蒸格内设有与所述纵向导槽连通的周向导槽,所述周向导槽构成多个所述支撑位的部分,所述导向凸块能够承载于所述周向导槽。
14.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均设有多个第二蒸汽通孔。
15.所述蒸笼具有存储构型,在所述存储构型中,所述副蒸格倒置于所述主蒸格,所述侧壁的上边沿支撑于所述支撑凸台。
16.本技术所公开的一种蒸锅,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蒸锅还包括如上所述的蒸笼,所述锅盖、所述主蒸格和所述锅体自上而下依次叠放。
1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18.1. 本技术所提供的蒸笼中,在所述主蒸格内设置有多个位置高度不同的支撑位,而所述副蒸格能够承载于不同的所述支撑位处,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待蒸制食材的多少和/或锅体内需要放入的水量改变所述副蒸格在所述主蒸格内的位置,调整性较高,在蒸制时,可以使副蒸格位于一个上方蒸制空间能够满足待蒸制食材量且下方能够为锅体留出足够用水空间的合适的支撑位处,避免了副蒸格以及第一食物承载面上的待蒸制食材被水浸泡,保证了食物的口感和蒸笼的使用寿命。
19.2.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在所述副蒸格外设有多个导向凸块,所述主蒸格内沿所述主蒸格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导向凸块适配的纵向导槽,所述导向凸块与所述纵向导槽的配合不仅方便了所述副蒸格在不同所述支撑位的调整切换,还使得当将所述主蒸格和所述副蒸格一起从锅体上取下后,在外力作用下,所述副蒸格可沿所述纵向导槽顶升,避免发生偏斜而导致其卡顿,方便用户自第一食物承载面处拿取食物。
20.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在所述主蒸格内沿所述主蒸格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分别与所述纵向导槽连通的周向导槽,多个所述周向导槽构成多个所述支撑位的至少部分,所述导向凸块能够承载于所述周向导槽,将所述周向导槽作为所述支撑位,简化了所述主蒸格和所述副蒸格的结构设计,且便于所述副蒸格经所述纵向导槽向所述周向导槽的旋转安装以及在所述周向导槽向所述纵向导槽的旋转后顶升脱出(只要所述导向凸块位于所述纵向导槽内,所述副蒸格在外力作用下即可顺利顶升)。
2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所述副蒸格包括底壁和向上延伸的侧壁,形成一种具有凹腔的凹形结构,扩大了所述第一食物承载面上的蒸制空间,对于不同的食材量的兼容性更高。此外,在所述主蒸格的下部设有向内凸出的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构成其中一个所述支撑位,并在所述副蒸格的侧壁上设置所述外翻边承载于所述支撑凸台,使得在锅体内用水量允许的情况下,所述副蒸格承载在所述支撑凸台上,整个所述副蒸格位于所述主蒸格的下部,位置更靠近锅体内的最高水位面,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锅体内产生的高热量蒸汽,尤其可以蒸制不易熟的食材,加快蒸熟的效率。
22.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使所述蒸笼还包括蒸片,所述蒸片设有第二食物承载面和若干个第一蒸汽通孔,所述蒸片的外边缘能够承载于所述外翻边的上表面或所述主蒸格,使得在蒸制食材时,用户可以选择性地将所述主蒸格和所述蒸片或者所述主蒸格和所述副蒸格搭配使用,当然,还可以将所述主蒸格、所述副蒸格以及所述蒸片一
起搭配使用,从而获得不同大小的蒸制空间。
23.进一步地,通过使所述主蒸格的底部开口为内径自上而下依次减小的缩口结构,所述蒸笼包括多个外径不同的所述蒸片,所述外径不同的蒸片能够分别承载于所述缩口结构的不同位置处或所述支撑凸台,进一步提升了所述主蒸格的兼容性,使所述主蒸格能够匹配不同的蒸片,以使蒸制空间的大小具有更多的选择性。
24.6.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蒸笼的所述存储构型中,所述副蒸格倒置于所述主蒸格,所述侧壁的上边沿支撑于所述支撑凸台,使得所述副蒸格倒置存储于主蒸格内并可进行沥水,且其整体结构仍均位于所述主蒸格的内部,节约了所述蒸笼的收纳空间,避免空间浪费。且倒置的副蒸格使得蒸笼内置空间发生变化,倒置后的副蒸格的底面的水平位置相对于正放更高,此时可将食物放置于副蒸格底面外侧,加之主蒸格内具有多个位置高度不同的用于放置副蒸格的支撑位,进一步丰富了放于副蒸格上的食物的烹饪高度选择,可根据不同食物或者不同的烹饪技巧而调整其不同的烹饪高度,以烹饪出更加美味的食物。
25.7.本技术提供的蒸锅,包括锅体、锅盖及如上所述的蒸笼,所述锅盖、所述主蒸格和所述锅体自上而下依次叠放,使得主蒸格的至少部分区域能够外露于锅体,方便用户取放主蒸格,而副蒸格承载于主蒸格,因此取放主蒸格时能够同步取放副蒸格,操作方便快捷,主、副蒸格取出后便于取食锅体内的汤食,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2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7.图1为本技术中实施例所提供的蒸笼的爆炸图;
28.图2为本技术中实施例所提供的蒸锅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技术中实施例所提供的蒸锅的剖视图一;
30.图4为本技术中实施例所提供的蒸锅的剖视图二;
31.图5为图4中a处结构的局部放大视图;
32.图6为本技术中实施例所提供的蒸锅的爆炸图;
33.图7为本技术中实施例所提供的蒸锅的剖视图三;
34.图8为本技术中实施例所提供的上副蒸格在主蒸格内被顶升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35.图9为本技术中实施例所提供的主蒸格与蒸片的装配示意图;
36.图10为本技术中实施例所提供的主蒸格的截面图;
37.图11为本技术中实施例所提供的主蒸格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2为本技术中实施例所提供的副蒸格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3为本技术中实施例所提供的蒸片的结构示意图。
40.附图标记:
41.1蒸笼,11主蒸格,111纵向导槽,112周向导槽,113支撑凸台,114下翻边,12副蒸格,121导向凸块,122底壁,123侧壁,124外翻边,125导向定位壁,13蒸片;
42.2锅体;
43.3锅盖;
44.4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技术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46.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7.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
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0.本技术中,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蒸笼1和如图2所示的一种蒸锅,所述蒸锅包括锅体2、锅盖3以及所述蒸笼1,为便于说明和理解,本技术所提供的下述内容,均是在图示产品结构基础上进行的阐述。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结构仅作为一种具体的示例和示意性的说明,并不能构成对于本技术所提供技术方案的具体限定。
51.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蒸笼1包括主蒸格11和副蒸格12,所述主蒸格11具有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所述主蒸格11内设有多个位置高度不同的支撑位;所述副蒸格12设有第一食物承载面,所述副蒸格12能够承载于不同的所述支撑位处。所述主蒸格11套设于所述副蒸格12外,所述副蒸格12可正反放置于任一一个所述的支撑位处。
52.首先,本技术所提供的蒸笼1中,在所述主蒸格11内设置有多个位置高度不同的支撑位,而所述副蒸格12能够承载于不同的所述支撑位处,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待蒸制食材的多少和/或锅体2内需要放入的水量改变所述副蒸格12在所述主蒸格11内的位置,调整性较高,在蒸制时,可以使副蒸格12位于一个上方蒸制空间能够满足待蒸制食材量且下方能够为锅体2内留出足够用水空间的合适的支撑位处,避免了副蒸格12以及第一食物承载面上的待蒸制食材被水浸泡,保证了食物的口感和蒸笼1的使用寿命。
53.其次,相较于现有中一体式蒸笼,本技术所提供的蒸笼1中,所述副蒸格12在所述
主蒸格11内的活动式设计更容易实现所述主蒸格11与所述副蒸格12的拆分,而所述主蒸格11与所述副蒸格12的拆分之后,一方面方便了二者的清洗过程,另一方面,所述副蒸格12作为承载待蒸制食材的主要部分,在长时间使用之后,相较于所述主蒸格11,其发生变形、老化或者损坏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可以将所述副蒸格12单独进行换新,而不需要将整个蒸笼1报废,降低了换新成本。
54.作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一,如图4、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副蒸格12外设有多个导向凸块121,所述主蒸格11内沿所述主蒸格11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导向凸块121适配的纵向导槽111。
55.所述导向凸块121与所述纵向导槽111的配合不仅方便了所述副蒸格12在不同所述支撑位的调整切换,还使得当将所述主蒸格11和所述副蒸格12一起从锅体2上取下后,在外力作用下,所述副蒸格12可沿所述纵向导槽111顶升,避免发生偏斜而导致其卡顿,尤其在图4中所示的主蒸格11和副蒸格12搭配后副蒸格12凸出于主蒸格11底部的情况下,将主蒸格11和副蒸格12一起取下后放置在台桌面时,台桌面可以将副蒸格12向上自动顶升,省时省力,如图8所示,为所述副蒸格12在所述主蒸格11内被顶升后的状态。
56.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4和图11所示,所述主蒸格11内沿所述主蒸格1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分别与所述纵向导槽111连通的周向导槽112,多个所述周向导槽112构成多个所述支撑位的至少部分,所述导向凸块121能够承载于所述周向导槽112。
57.通过将所述周向导槽112作为所述支撑位,简化了所述主蒸格11和所述副蒸格12的结构设计,且便于所述副蒸格12经所述纵向导槽111向所述周向导槽112的旋转安装以及在所述周向导槽112向所述纵向导槽111的旋转后顶升脱出(只要所述导向凸块121位于所述纵向导槽111内,所述副蒸格12在外力作用下即可顺利顶升)。
58.具体实施时,可以将所述纵向导槽111、所述周向导槽112一体成型于所述主蒸格11的侧部,所述纵向导槽111和所述周向导槽112既可以贯穿所述主蒸格11的侧部,也可以不贯穿所述主蒸格11的侧部,仅将所述主蒸格11的侧部向外凹陷形成所述纵向导槽111和所述周向导槽112即可。此外,多个所述周向导槽112构成多个所述支撑位的至少部分,换言之,多个所述周向导槽112既可以组成全部的支撑位,也可以仅为多个所述支撑位的一部分,即除了所述周向导槽112充当一部分支撑位外,还可以在所述主蒸格11的高度方向上设置其他合适的支撑结构作为额外的支撑位,以助于蒸制空间以及蒸制需求的多选择性。
59.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可以沿所述副蒸格12的周向均匀地间隔分布至少四个所述导向凸块121,使得在方便所述副蒸格12上下滑动的同时,还可以使所述副蒸格12搭靠在所述周向导槽112内并承载待蒸制食材时,所述副蒸格12能够均匀受力且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使用寿命更长。
60.作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二,如图5、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主蒸格11的下部设有向内凸出的支撑凸台113,所述支撑凸台113构成其中一个所述支撑位,如图12所示,所述副蒸格12包括底壁122及与底壁122固连且向上延伸的侧壁123,所述侧壁123设有向外弯折形成的外翻边124,所述外翻边124能够承载于所述支撑凸台113。
61.所述副蒸格12包括底壁122和向上延伸的侧壁123,形成一种具有凹腔的凹形结构,扩大了所述第一食物承载面上的蒸制空间,对于不同的食材量的兼容性更高。
62.此外,在所述主蒸格11的下部设有向内凸出的支撑凸台113,所述支撑凸台113构成其中一个所述支撑位,并在所述副蒸格12的侧壁123上设置所述外翻边124承载于所述支撑凸台113,使得在锅体2内用水量允许的情况下,所述副蒸格12承载在所述支撑凸台113上,如图4所示,此时整个所述副蒸格12位于所述主蒸格11的下部,所述底壁122作为所述第一食物承载面,其位置更靠近锅体2内的最高水位面,在水沸腾时,产生的蒸汽能够快速地经底壁122进入副蒸格12内,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锅体2内产生的高热量蒸汽,尤其可以蒸制不易熟的食材,加快蒸熟的效率。
63.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1和图13所示,所述蒸笼1还包括蒸片13,所述蒸片13设有第二食物承载面和若干个第一蒸汽通孔,所述蒸片13的外边缘能够承载于所述外翻边124的上表面或所述主蒸格11。
64.所述蒸片13的设置,使得在蒸制食材时,如图9所示,用户可以选择性地将所述主蒸格11和所述蒸片13,或者,还可以将所述主蒸格11和所述副蒸格12搭配使用,当然,还可以将所述主蒸格11、所述副蒸格12以及所述蒸片13一起搭配使用,从而获得不同大小的蒸制空间。
65.具体地,如图3和图6所示,以所述主蒸格11、所述副蒸格12以及所述蒸片13一起搭配使用为例,如图4和图5所示,选择性地将所述副蒸格12设置于所述支撑凸台113上,并将所述蒸片13设置于所述副蒸格12的外翻边124上,形成了位于所述第一食物承载面和所述蒸片13之间的下层食物蒸腔以及位于第二食物承载面上方的上层食物蒸腔。当然,还可以通过将所述蒸片13和/或所述副蒸格12调整至其他支撑位以实现上、下层食物蒸腔以及锅体2内用水空间的空间变化。
66.进一步地,所述主蒸格11的底部开口为内径自上而下依次减小的缩口结构,所述蒸笼1包括多个外径不同的所述蒸片13,所述外径不同的蒸片13能够分别承载于所述缩口结构的不同位置处或所述支撑凸台113。
67.所述缩口结构的内径自上而下依次减小,使得在所述缩口结构的不同高度位置处可以放置直径具有一定差异的蒸片,例如直径较大的蒸片可以放置在所述缩口结构的高位位置处或者直接放置在所述支撑凸台113上,直径较小的蒸片可以放置在所述缩口结构的低位位置处。进一步提升了所述主蒸格11的兼容性,使所述主蒸格11能够匹配不同的蒸片,以使蒸制空间的大小具有更多的选择性。
68.具体实施时,如图5、图10和图11所示,通过将所述支撑凸台113的内边沿向下翻折形成下翻边114,所述下翻边114呈自上而下内径依次减小的圆台状结构,进而形成了呈缩口结构的所述底部开口。
69.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所述支撑凸台113形成的一个所述支撑位外,仍然可以借鉴前述实施方式一中在所述副蒸格12设置导向凸块121,并在所述主蒸格11设置纵向导槽111和多个周向导槽112形成额外的支撑位,以实现所述副蒸格12的在所述主蒸格11内的多处支撑位的取放。而实施方式一与实施方式二的本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实施方式一的支撑位全部为所述周向导槽112或者部分为所述周向导槽112、部分为如本实施方式所述的支撑凸台113,而实施方式一中的所述导向凸块121构成用于支撑所述副蒸格12的部件,以承载于所述周向导槽112或支撑凸台113;对于实施方式二的本实施例而言,所述副蒸格12能够通过所述外翻边124承载于所述支撑凸台113,亦
能通过所述导向凸块121支撑于所述周向导槽112。
70.具体地,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副蒸格12还包括与所述外翻边124的外边缘固连且向上延伸的导向定位壁125,所述导向定位壁125的外侧设有多个导向凸块121,所述主蒸格11内沿所述主蒸格11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导向凸块121适配的纵向导槽111,且所述主蒸格11内设有与所述纵向导槽111连通的周向导槽112,所述周向导槽112构成多个所述支撑位的部分,所述导向凸块121能够承载于所述周向导槽112。
71.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12所示,所述底壁122和所述侧壁123均设有多个第二蒸汽通孔。
72.相较于现有中仅在蒸笼底面设置蒸汽通孔的方式,本技术在所述副蒸格12的底壁122和侧壁123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二蒸汽通孔,使得蒸制时,蒸汽能够通过经底壁122和侧壁123进入副蒸格12内,加快对蒸汽的吸收利用,有助于提升加热效率,缩短蒸制耗时。
73.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7所示,本技术前述所有实施例均可进一步地使所述蒸笼1具有存储构型,在所述存储构型中,所述副蒸格12倒置于所述主蒸格11,所述侧壁123的上边沿支撑于所述支撑凸台113。所述副蒸格12倒置存放于所述主蒸格11,所述副蒸格12倒置存储于主蒸格11内并可进行沥水,且其整体结构仍均位于所述主蒸格11的内部,节约了所述蒸笼的收纳空间,避免空间浪费。
74.在所述蒸笼1的上述存储构型中,所述副蒸格12倒置于所述主蒸格11,所述侧壁123的上边沿支撑于所述支撑凸台113,使得所述副蒸格12的整体结构均位于所述主蒸格11的内部,节约了所述蒸笼1的收纳空间,避免空间浪费。
7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能够应用所述蒸笼1的锅具不作具体限定,其可以为压力锅、蒸炖锅等等,也可以为通过燃气灶等外界明火加热的无电式蒸锅等。
7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蒸锅中,所述锅盖3、所述主蒸格11和所述锅体2自上而下依次叠放。
77.所述锅盖3、所述主蒸格11和所述锅体2自上而下依次叠放,使得所述主蒸格11至少部分区域外露于所述锅体2,方便取放所述主蒸格11,所述副蒸格12支撑于所述主蒸格11,取放所述主蒸格11时同步取放所述副蒸格12,方便快捷,所述主蒸格11、副蒸格12取出后便于取食锅体2内的汤食,提升用户体验。
78.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还可以在所述主蒸格11和所述锅体2上设置把手4,以方便所述蒸笼1和整个蒸锅的取放。
79.本技术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80.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8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