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台式搅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14487发布日期:2022-04-16 18:22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台式搅拌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搅拌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台式搅拌器。


背景技术:

2.食品搅拌机是一种可以实现多种水果蔬菜的搅拌,从而榨出新鲜美味的果汁和蔬菜汁的小型机器,其是靠搅拌杯底部的刀片高速旋转,在水流的作用下把食物反复打碎。
3.现有技术中的台式搅拌器在工作时通常把食材一次性放入搅拌器中,这会导致食材搅拌打碎不均匀不彻底,无法充分满足用户需求。
4.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台式搅拌器。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台式搅拌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台式搅拌器在工作时通常把食材一次性放入搅拌器中,这会导致食材搅拌打碎不均匀不彻底,无法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台式搅拌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安装有搅拌杯体,所述底座内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上端伸进所述搅拌杯体内且连接有刀具;
9.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用所述驱动电机带动工作的辅助部件,所述搅拌杯体的上端位于开口的位置设置有进料部件,所述辅助部件的上端靠近所述进料部件;
10.所述进料部件包括安装板,所述搅拌杯体上端位于开口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安装板对称设置在所述搅拌杯体的外壁位于所述进料口两侧的位置,所述安装板上通过销钉转动连接有进料斗,所述搅拌杯体的外壁靠近所述进料斗内底面的位置设置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的下端面与所述进料斗的内底面相接触。
11.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外壁固定套接有转动辊,所述底座内在与所述转动辊平齐的位置设置有从动辊,所述从动辊与所述转动辊之间连接有传动带,所述底座内位于所述从动辊下端的位置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从动杆,所述从动杆从所述从动辊中间贯穿,所述从动杆的上端伸出至所述底座的上端靠近所述进料斗,所述从动杆的上端设置所述辅助部件。
12.优选的,所述辅助部件包括固定在所述从动杆上端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固定有底板,所述底板上端面的一端固定有第一伸缩筒,所述第一伸缩筒内滑动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与所述第一伸缩筒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一伸缩弹簧,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上端连接有橡胶球,所述橡胶球能够与所述进料斗的下端面相接触。
13.优选的,所述进料部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搅拌杯体外壁的第二伸缩筒,所述第二伸缩筒内滑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与所述第二伸缩筒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二
伸缩弹簧,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有滑动块;
14.所述进料斗的下端面设置有与所述滑动块相匹配的滑动槽,所述滑动块与所述滑动槽滑动连接。
15.优选的,所述进料斗的底端侧壁与所述搅拌杯体的外壁之间连接有辅助弹簧。
16.优选的,所述搅拌杯体的上端的开口处设置有上盖,所述上盖的上端通过连接带连接有与所述进料斗相匹配的塞盖。
17.(三)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台式搅拌器,其中设置有进料部件和辅助部件,两者之间相互配合,通过辅助部件工作,使得进料斗在进料口处进行震动,进而使得进料斗中的食材慢慢逐渐从进料斗通过进料口进入到搅拌杯体中,能够防止食材搅拌不均匀的问题出现。
19.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台式搅拌器,其中通过第二伸缩筒、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弹簧之间相互配合,滑动块与滑动槽之间相互配合,加之辅助弹簧的作用,使得进料斗在震动时有一定的缓冲,进而防止进料斗与搅拌杯体之间发生碰撞,又有利于使得食材逐渐进入到搅拌杯体内。
20.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台式搅拌器,其中正常状态下,橡胶球不与进料斗相接触时,受第一伸缩弹簧的作用,使得第一伸缩杆伸出较高的位置,当辅助部件转动到橡胶球与进料斗相接触时,受进料斗下端面的作用,使得橡胶球和第一伸缩杆一起对第一伸缩弹簧进行挤压,在辅助部件持续转动时,橡胶球在转动到过程中对进料斗的下端面进行敲打,进而使得进料斗进行震动,方便进料斗中的食材缓慢进入到搅拌杯体中。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23.其中:1底座、11转动辊、12从动辊、13传动带、14安装架、15从动杆、2搅拌杯体、21开口、22进料口、23上盖、24连接带、25塞盖、3驱动电机、4转轴、5刀具、6辅助部件、61安装座、62底板、63第一伸缩筒、64第一伸缩杆、65第一伸缩弹簧、66橡胶球、7进料部件、70辅助弹簧、71安装板、72销钉、73进料斗、74承接板、75第二伸缩筒、76第二伸缩杆、77第二伸缩弹簧、78滑动块、79滑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5.参阅图1-图2,一种多功能台式搅拌器,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端安装有搅拌杯体2,所述底座1内安装有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上端伸进所述搅拌杯体2内且连接有刀具5;
26.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用所述驱动电机3带动工作的辅助部件6,所述搅拌杯体2的上端位于开口21的位置设置有进料部件7,所述辅助部件6的上端靠近所述进料部件7;
27.参阅图2,所述进料部件7包括安装板71,所述搅拌杯体2上端位于开口21的一侧设
置有进料口22,所述安装板71对称设置在所述搅拌杯体2的外壁位于所述进料口22两侧的位置,所述安装板71上通过销钉72转动连接有进料斗73,所述搅拌杯体2的外壁靠近所述进料斗73内底面的位置设置有承接板74,所述承接板74的下端面与所述进料斗73的内底面相接触;其中,进料斗73的下端底部从外部朝向进料口22方向朝下倾斜设置,该结构有利于使得食材从进料斗73进入到搅拌杯体2中进行搅拌。
2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食材放置在进料斗73中,通过辅助部件6工作,使得进料斗73在进料口22处进行震动,进而使得进料斗73中的食材慢慢逐渐从进料斗73通过进料口22进入到搅拌杯体2中,其中,承接板74的设置有利于防止食材从进料斗73与搅拌杯体2之间的缝隙中掉落。
29.参阅图2,所述进料部件7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搅拌杯体2外壁的第二伸缩筒75,所述第二伸缩筒75内滑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杆76,所述第二伸缩杆76与所述第二伸缩筒75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二伸缩弹簧77,所述第二伸缩杆76的上端转动连接有滑动块78;
30.所述进料斗73的下端面设置有与所述滑动块78相匹配的滑动槽79,所述滑动块78与所述滑动槽79滑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二伸缩筒75倾斜设置在所述搅拌杯体2的外壁,使得第二伸缩筒75、第二伸缩杆76、第二伸缩弹簧77以及滑动块78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进料斗73进行支撑。
31.所述进料斗73的底端侧壁与所述搅拌杯体2的外壁之间连接有辅助弹簧70。
3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伸缩筒75、第二伸缩杆76、第二伸缩弹簧77之间相互配合,滑动块78与滑动槽79之间相互配合,加之辅助弹簧70的作用,使得进料斗73在震动时有一定的缓冲,进而防止进料斗73与搅拌杯体2之间发生碰撞,又有利于使得食材逐渐进入到搅拌杯体2内。
33.所述转轴4的外壁固定套接有转动辊11,所述底座1内在与所述转动辊11平齐的位置设置有从动辊12,所述从动辊12与所述转动辊11之间连接有传动带13,所述底座1内位于所述从动辊12下端的位置设置有安装架14,所述安装架14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从动杆15,所述从动杆15从所述从动辊12中间贯穿,所述从动杆15的上端伸出至所述底座1的上端靠近所述进料斗73,所述从动杆15的上端设置所述辅助部件6。
3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驱动电机3工作,使得转轴4转动,通过转动辊11、从动辊12和传动带13之间相互配合,使得从动杆15进行转动,进而使得辅助部件6进行转动。
35.所述辅助部件6包括固定在所述从动杆15上端的安装座61,所述安装座61上固定有底板62,所述底板62上端面的一端固定有第一伸缩筒63,所述第一伸缩筒63内滑动连接有第一伸缩杆64,所述第一伸缩杆64与所述第一伸缩筒63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一伸缩弹簧65,所述第一伸缩杆64的上端连接有橡胶球66,所述橡胶球66能够与所述进料斗73的下端面相接触。
3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正常状态下,橡胶球66不与进料斗73相接触时,受第一伸缩弹簧65的作用,使得第一伸缩杆64伸出较高的位置,当辅助部件6转动到橡胶球66与进料斗73相接触时,受进料斗73下端面的作用,使得橡胶球66和第一伸缩杆64一起对第一伸缩弹簧65进行挤压,在辅助部件6持续转动时,橡胶球66在转动到过程中对进料斗73的下端面进行敲打,进而使得进料斗73进行震动,方便进料斗73中的食材缓慢进入到搅拌杯体2中。
37.所述搅拌杯体2的上端的开口21处设置有上盖23,所述上盖23的上端通过连接带
24连接有与所述进料斗73相匹配的塞盖25。
3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搅拌杯体2上端的进料斗73方便将食材缓缓放入到搅拌杯体2中,开口21的设置方便将搅拌好的食材从搅拌杯体2中取出,当不使用搅拌器时,将上盖23和塞盖25分别将开口21与进料口22塞住,能够有效防止灰尘进入到搅拌杯体2内部。
39.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进料部件7和辅助部件6,两者之间相互配合,通过辅助部件6工作,使得进料斗73在进料口22处进行震动,进而使得进料斗73中的食材慢慢逐渐从进料斗73通过进料口22进入到搅拌杯体2中,能够防止食材搅拌不均匀的问题出现。
40.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