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防蒸汽出水口的富氢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68706发布日期:2022-04-22 11:18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防蒸汽出水口的富氢水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富氢水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有防蒸汽出水口的富氢水机。


背景技术:

2.富氢水是指含有氢气的水,氢分子是作用较好的抗氧化剂,其强渗透力、扩散力、溶解力、代谢力容易达成细胞内外水的交换,能有效选择性清除人体细胞内的恶性自由基,提高免疫力,改善亚健康体质。现有的富氢水机通常不具有加热功能。而现有的热水机在其出水口处的位置上密封性能差,虽然可以有效的避免水渗透,但是却对于水蒸气没有很好的防护措施,一旦水蒸气渗透到设备内部,则容易引起热水机内部电路的短路。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防蒸汽出水口的富氢水机,来解决现有的净水机出水口位置处的防水蒸气能力弱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有防蒸汽出水口的富氢水机,包括:前面板;所述前面板上设有出水装置,所述出水装置的输入端与富氢水机的储水箱相连通;所述出水装置的底部设有输出端;所述出水装置的内部还设有用于排除水蒸气的蒸汽排出装置。
5.可选的,所述出水装置包括:外护壳体,所述外护壳体的内部设有用于使水流出的出水斗,所述出水斗的顶部开口处盖设有密封盖,所述出水斗的侧壁设有与富氢水机的储水箱相连通的进水口;所述出水斗的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蒸汽排出装置设置在外护壳体内。
6.可选的,所述蒸汽排出装置包括:至少一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固定在所述出水斗的内部侧壁上,所述排气管的顶端延伸到所述出水斗的顶部,所述排气管的底端穿过所述出水斗的侧壁后与出水斗的外部相连通。
7.可选的,所述蒸汽排出装置还包括:冷凝水收集壳;所述冷凝水收集壳固定设置在出水斗的底部、且与出水斗的底部密封连接;所述冷凝水收集壳的底部设有用于供冷凝水流出的通孔;所述排气管的底端纳置在所述冷凝水收集壳的内部。
8.可选的,所述冷凝水收集壳还套设在所述出水口的周围,且所述冷凝水收集壳的侧壁的外侧与所述外护壳体密闭连接。
9.可选的,所述冷凝水收集壳的侧壁与所述外护壳体之间还设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内侧与所述冷凝水收集壳的侧壁密封连接,所述密封环的外侧与所述外护壳体密封连接;在所述密封环与冷凝水收集壳之间还设有橡胶密封圈。
10.可选的,所述密封盖上设有用于降低热水流速的限流板,所述限流板由所述密封盖的底面向下延伸到进水口处。
11.可选的,所述外护壳体中还设有用于感应水温的温度检测装置,所述外护壳体的
外侧还设有液晶显示屏;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液晶显示屏电连接。
1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防蒸汽出水口的富氢水机,包括:前面板;所述前面板上设有出水装置,所述出水装置的输入端与富氢水机的储水箱相连通;所述出水装置的底部设有输出端;所述出水装置的内部还设有用于排除水蒸气的蒸汽排出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净水机的出水口位置处设置蒸汽排出装置,并在出水口位置处设置密封圈,避免了热水在流出的时候,其产生的水蒸气渗透缝隙,进入水机内部,引发短路而给使用者造成危险,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出水装置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出水装置爆炸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出水装置剖视图;
17.图中:1、前面板;2、出水装置;21、外护壳体;22、出水斗;23、密封盖;24、进水口;25、出水口;26、限流板;3、储水箱;41、排气管;42、冷凝水收集壳;43、通孔;5、密封环;6、橡胶密封圈;7、温度检测装置; 8、液晶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
1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2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2.请一并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防蒸汽出水口25的富氢水机,包括:前面板1;所述前面板1上设有出水装置2,所述出水装置2 的输入端与富氢水机的储水
箱3相连通;所述出水装置2的底部设有输出端;所述出水装置2的内部还设有用于排除水蒸气的蒸汽排出装置。
23.具体来说,为了避免出水装置2中的水蒸气无处逸散而通过缝隙进入富氢水机的设备内部,进而由于冷凝水造成电路短路,本实用新型在出水装置 2中设置一个用于方便排出水蒸气的蒸汽排出装置,所述蒸汽排出装置通过贯穿出水装置2,将过多的水蒸气冷凝成为液态冷凝水后排出设备,避免了高气压将水蒸气挤出出水装置2而造成设备短路。
24.进一步的,所述出水装置2包括:外护壳体21,所述外护客体固定设置在前面板1上,所述外护壳体21的内部设有用于使水流出的出水斗22,所述出水斗22的顶部开口处盖设有密封盖23,所述出水斗22的侧壁设有与富氢水机的储水箱3相连通的进水口24;所述出水斗22的底部设有出水口25;所述蒸汽排出装置设置在外护壳体21内。
25.出水斗22的作用是将储水箱3和出水口25相互连通,使储水箱3中的水可以顺利的流出,出水斗22在出水的时候,其内部的热水会产生水蒸气,因此如果不将水蒸气及时排出,则可能会导致水蒸气由于气压过大而被挤出出水斗22,进入设备内部,一旦冷凝水造成设备短路,还可能危及人们的安全,因此,本技术在出水装置2的外护壳体21内部设置一个用于将水蒸气排出出水装置2的蒸汽排出装置,所述蒸汽排出装置可以将蒸汽以冷凝水的形式排出到出水装置2外,无论是落到杯子中或者落到下方的水槽中,均可以避免水蒸气挤入设备内部。
26.进一步的,所述蒸汽排出装置包括:至少一排气管41,所述排气管41固定在所述出水斗22的内部侧壁上,所述排气管41的顶端延伸到所述出水斗 22的顶部,所述排气管41的底端穿过所述出水斗22的侧壁后与出水斗22 的外部相连通。为了保证出水斗22的内部与外界气压相平衡,所述排气管41 向上延伸到出水斗22的顶部,一方面可以用于排出上升的水蒸气,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出水斗22的内外气压平衡,使水流均匀地流出出水斗22。
27.进一步的,所述蒸汽排出装置还包括:冷凝水收集壳42;所述冷凝水收集壳42固定设置在出水斗22的底部、且与出水斗22的底部密封连接;所述冷凝水收集壳42的底部设有用于供冷凝水流出的通孔43;所述排气管41的底端纳置在所述冷凝水收集壳42的内部。
28.进一步的,所述冷凝水收集壳42还套设在所述出水口25的周围,且所述冷凝水收集壳42的侧壁的外侧与所述外护壳体21密闭连接。
29.冷凝水收集壳42也呈漏斗状,冷凝水收集壳42的顶部固定在出水斗22 的底部并密封连接,且冷凝水收集壳42套设在所述出水斗22的出水口25的周围,并将排气管41与外界相连通的出口也包含在其中,因此,在放水的时候,蒸汽形成的冷凝水也会顺着通孔43的方向落到杯子中,避免了冷凝水到处流淌的情况发生。
30.进一步的,所述冷凝水收集壳42的侧壁与所述外护壳体21之间还设有密封环5,所述密封环5的内侧与所述冷凝水收集壳42的侧壁密封连接,所述密封环5的外侧与所述外护壳体21密封连接;在所述密封环5与冷凝水收集壳42之间还设有橡胶密封圈6。
31.密封环5的作用是将外护壳体21的底部与冷凝水收集壳42的侧壁蜜蜂链接,避免流出的热水产生的水蒸气回灌进入设备中而损坏设备。
32.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盖23上设有用于降低热水流速的限流板26,所述限流板26由所述密封盖23的底面向下延伸到进水口24处。限流板26用于降低水的流速,避免水流溅起过大的水花,流进排气管41并堵塞排气管41。
33.进一步的,所述外护壳体21中还设有用于感应水温的温度检测装置7,所述外护壳体21的外侧还设有液晶显示屏8;所述温度检测装置7与所述液晶显示屏8电连接。温度检测装置7可以对出水斗22中的热水温度进行检测,并通过液晶显示屏8实时显示出水温度。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