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及清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91931发布日期:2022-06-22 02:10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及清洁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庭清洁工具领域,具体属于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及清洁机。


背景技术:

2.随着家庭清洁技术的发展,家庭清洁设备逐渐多样化,越来越多的清洁设备走入了千家万户。传统的吸尘器具有一定的使用限制,其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和密封性只能满足干环境的使用场景,而不能用于湿环境;当处于湿环境中,吸尘气流所携带的污水不可避免的会在负压的作用下渗透到电机处,一旦水经由电机处壳体的缝隙进入到电机内部,很容易导致电机失效损毁。
3.显然,仅能吸尘却不能吸水的清洁机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为此一部分企业研发了在干湿两种环境下均能使用的洗地机,尤其是对洗地机的集尘桶部分做了一定的改进,使干湿垃圾得到较好的分离,从而避免水气向负压源流动。
4.虽然与上述工作模式相类似的清洁机解决了干湿两用的问题,但是在地刷部分仍然采用传统的滚刷进行地面清理,即使一部分清洁机针对干湿两用的场景改变滚刷外附件的材质,也不能很好的适应湿环境下的洗地需求,对于顽固污渍的清洁力消除效果一般;专利号为cn201410794982.6《一种吸尘器的地刷装置》就公开了另外一种刷头的具体形式,采用齿轮联动对刷头的转动进行驱动,其滚刷的转动姿态与传统滚刷有所区别,从而实现了对地面的重度清洁,但是一方面其仅应用在吸尘器中,没有针对湿环境进行优化改进,对于地面上的水渍不能起到很好的洗刷作用,另一方面,其传动部分与刷头部分没有分离设置,在仅有干环境下尚能满足使用需求,但是一旦进入到湿环境中,污水裹挟的灰尘颗粒很容易在各个传动部件的间隙停留,导致传动失效。除此之外,当灰尘或者颗粒在内部积存时,该地刷装置与传统的地刷类似,仅能采用拆卸单个刷头的形式进行处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内部的清洁,但是显然效率较低,消费者使用产品时,直接处理长久以来积存的灰尘污渍,使用体验大大降低。
5.此外,对于现有的清洁机而言,刷件位于负压的腔室内,由于刷子本身具有一定的高度,在清洁时需要满足刷子对气流的增益,就要使其置于流体的流动路径上,为了不影响流体的输出,排风的位置设置在吸尘筒的上端,而为了方便吸尘,进风的位置又在吸尘筒的下端,导致在设计时吸尘筒的内部腔室需要具有一定的纵向深度,即形成了立体的气旋,裹挟着灰尘颗粒的负压流体被吸入吸尘筒后,需要在竖向上进行较长距离的位移。这样一来有多种弊端,比较明显的方面是:
6.1、由于流体在清洁时的流动方向是自前向后,与清洁机移动方向一致,在进入吸尘筒内后,大部分污物进入和排出至少需要两次转向,流体以及裹挟的固体颗粒转向时撞击在吸尘筒内壁上,大大的增加了噪音分贝;
7.2、吸尘筒内为了安装刷子等部件需要,形成不规则壳体部分,在干湿两种环境的加持下,如此长距离的导流使这些位置成为藏污纳垢之处且极难清理,使用体验有待提升;
8.3、流体移动路径较长,负压源吸力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刷头模块方便拆卸的用于清洁机的地刷。
10.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避免流体在流道内竖向流动的用于清洁机的地刷。
1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刷件增加气流流速的用于清洁机的地刷。
12.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地刷的清洁机。
13.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包括:
14.刷头模块,包括驱动机构和用来扫刷待清洁表面的刷件,所述驱动机构具有竖向延伸、且能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转轴,所述刷件安装在转轴上;
15.基座,顶部具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上开设有用来容置刷件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下沿与待清洁地面之间留有间隔形成前后延伸的流道,所述安装孔竖向贯通布置以使安装槽和流道连通,且所述刷头模块被布置成相对所述安装槽上下移动,从而能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且在所述刷头模块安装于安装槽内的状态下,所述刷件局部位于所述安装孔之下。
16.由于基座的顶部具有安装槽,刷头模块中的驱动机构和刷件能够以整体的形式相对安装槽实现拆卸和安装,这样的整体式拆装相比于传统的安装模式,优势明显:其一是整体拆卸对整个刷头模块进行模块化处理,简化了拆卸的步骤,避免因为单个拆卸导致的零部件琐碎、繁多的情况,有效降低清洁刷头模块的拆装难度,减少拆装时间;其二是安装孔的竖向贯通,使基座顶部的安装槽和底部的流道能够通过安装孔连通起来,在刷头模块安装时,刷件能自上方伸入到安装槽下方的流道内,而驱动机构则留在安装槽内,即通过安装孔的设计完成了驱动部分和刷件在工作时的相互隔离,从而避免了携带有灰尘颗粒的流体与驱动传动部分过多的接触,降低了积累灰尘的概率;其三是安装孔的竖向贯通布置还能确保整个拆装过程,能够借助于刷头模块上下移动来实现,如此,一方面在刷件竖向脱离安装孔的过程中,部分留在刷件上的杂物能被安装孔下沿进行初步阻拦而留在流道内;另一方面,竖向的拆装形式无需翻动清洁机的机身,仅需要操作刷头模块就能将驱动机构和其上的刷件一起取下,通过将整个模块置于水流中直接冲洗等直接的方式就能完成清洁,十分方便,省心省力,更加符合家庭使用场景。
17.优选地,该地刷还包括有壳体,所述基座成型在所述壳体前侧且顶部留有缺口形成所述的安装槽。
18.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基座的底部具有用来吸尘的进风口以及与清洁机风机模块连通的出风口,沿着流体的流动路径,所述流道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且流体在流道内的流动方向与安装孔的延伸方向相交叉,所述刷件伸入至所述流道内。由于壳体前侧安装孔与待清洁地面之间形成的流道,清洁机风机模块作为负压源所形成的吸力,能够直接传递至流道处,使流体裹挟着灰尘从进风口进入流道并从出风口排出,由于流道前后延伸且流体在流道内的流动方向与安装孔
的延伸方向相交叉,流体在流道内的流动就会完全约束在流道所形成的平面区域内,避免了流体在竖向上的移动;相比于传统的带有腔室的地刷而言,不仅避免了吸力损失,还能有效的防止颗粒在大体积的吸尘腔室内聚集;此外,刷件伸入流道内布置的形式,在流体裹挟颗粒被吸取的过程中,在兼顾洗刷效果的基础上,还能极大的提升气流在流道内的流速,进而形成平面气旋,使得流体的去污能力大大提升。
19.优选地,所述流道成组设置,相邻两个流道形成一组,相邻两组流道内的刷件转动方向相反。这样刷件的布置形式,在刷件伸入之流道内的基础上,通过刷件成组的转动,有效的对流道内的气流形成扰动,使气流随着刷件的转动同步产生气旋,在多个刷件的加持下,气流产生汇流并最终相互影响,大大的增加了气流的流速,对负压源产生的吸力进行增益,取得了更好的清洁效果。
20.为了进一步确保整个风路的走向始终限制在流道内,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底壁在对应安装孔下沿的外围具有环壁,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均开设在所述环壁上。
21.环壁可以是单独设置的部件,为了确保壳体的平整性,避免积尘,优选地,所述环壁由所述壳体的底壁向下延伸形成。
22.为了覆盖足够的清洁面积,优选地,所述流道至少有两个且在上述壳体前侧间隔布置,每个流道内都对应设置有一个刷件。
23.优选地,所述刷头模块还包括有箱体,所述箱体内部中空形成装配腔,所述转轴穿设在所述箱体的底壁上且下端伸出至装配腔之外。
24.为了方便动力的传递,优选地,所述装配腔内还具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具有与所述传动轮相连接驱动轴。
25.为了确保动力传递,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还设置有主动轮,所述转轴通过主动轮和驱动轴的驱动而与传动轮联动。
26.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传动轮至少有两个且成对布置,每两个传动轮形成一组传动组件,所述装配腔内设置有至少一组传动组件,且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有依次绕设在两个传动轮上的第一传动带,同一组传动组件中的两个传动轮通过该第一传动带联动。
27.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有两组且并排布置,从而使各个传动轮呈一字型排布,两组传动组件之间留有间隔形成驱动间隙,所述驱动间隙内设置有齿轮组,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通过驱动齿轮组从而使两组传动组件联动,且两组传动组件的转动方向相反。
28.优选地,各所述传动组件均在邻近驱动间隙的传动轮上同轴设置有从动轮,所述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分动齿轮和第二分动齿轮,所述第一分动齿轮和第二分动齿轮分别与各自对应的从动轮相邻近布置且相互啮合。
29.具体地,所述主动轮设置在驱动间隙内且与驱动轴同轴布置,并且,所述主动轮与第一分动齿轮和第二分动齿轮中的其中一个啮合,进而驱动两组传动组件联动。
30.为了确保驱动机构的动力传递到刷件上,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通过第二传动带与驱动轴联动。
31.为了避免转轴与刷件滑脱,优选地,所述转轴底部的外壁上设置有用来限制转轴与地刷的刷件发生相对转动的限位部。
32.优选地,所述刷件包括座体和呈柔性的刷板,所述刷板安装在座体的底部且位于
所述流道内。
33.所述刷板呈条状且至少有一个,安装在所述座体的底部且相对所述座体的中心呈辐射状布置。这样刷板的布置形式,能够更加高效的对不同位置的气流做整合处理,且由于刷板本身是条状的,对流体,即气流和液流的混合物有着较好的驱赶作用。
34.具体地,所述座体的底部在对应刷板的位置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刷板能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定位槽内。
35.刷板与座体可以是不同的安装形式,优选地,所述座体底部向下延伸有安装座,所述定位槽开设在该安装座上,所述定位槽在邻近座体外沿的侧壁上开设有插口,所述刷板自插口插配在所述定位槽内。
36.为了避免刷板竖向脱落,优选地,所述插口的口径自上而下逐渐收缩。
37.具体地,所述定位槽的侧壁向内延伸形成挡沿,对应所述刷板的两侧均具有侧向延伸的挡边,在所述刷板插设在定位槽内的状态下,所述挡沿位于所述挡边的上方,以使所述刷板竖向限位在定位槽内。
38.优选地,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罩盖,在所述刷头模块安装于安转槽内的状态下,所述罩盖罩扣在所述安装槽的外沿。
39.罩盖可以采用不同的打开形式,优选地,所述罩盖的前侧能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安装槽的前沿,以使其后侧相对安装槽上下摆动,在其向上摆动至极限的状态下形成供刷头模块脱离的通道。
40.为了确保在罩扣时,罩盖不会脱落,所述罩盖上设置有限位组件,对应在所述安装槽的后沿开设有限位槽,在所述罩盖罩扣在安装槽上的状态下,所述限位组件通过输出端的限位片勾挂在所述限位槽内,以限制刷头模块脱离所述安装槽。
41.为了确保罩盖两侧限位平衡,优选地,所述限位组件有两组且分布在罩盖后侧的壁板的两侧,对应在安装槽后沿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
42.为了方便拆卸罩盖,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有弹性件,所述限位片约束在罩盖后侧的壁板上,且所述弹性件作用在所述限位片,以使该限位片始终具有勾挂限位槽的趋势。
43.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第四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上述地刷的清洁机,还包括有用于分离流体的分离模块以及提供负压源的风机模块,所述地刷、分离模块和风机模块沿着流体的流动路径依次布置,所述分离模块的进口端与所述出风口流体连通,所述分离模块的出口端与所述风机模块的进口端流体连通。
4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用于清洁机的地刷中,由于基座的顶部具有安装槽,刷头模块中的驱动机构和刷件能够以整体的形式相对安装槽实现拆卸和安装,这样的整体式拆装相比于传统的安装模式,优势明显:
45.1、整体拆卸对整个刷头模块进行模块化处理,简化了拆卸的步骤,避免因为单个拆卸导致的零部件琐碎、繁多的情况,有效降低清洁刷头模块的拆装难度,减少拆装时间;
46.2、安装孔的竖向贯通,使基座顶部的安装槽和底部的流道能够通过安装孔连通起来,在刷头模块安装时,刷件能自上方伸入到安装槽下方的流道内,而驱动机构则留在安装槽内,即通过安装孔的设计完成了驱动部分和刷件在工作时的相互隔离,从而避免了携带有灰尘颗粒的流体与驱动传动部分过多的接触,降低了积累灰尘的概率;
47.3、安装孔的竖向贯通布置还能确保整个拆装过程,能够借助于刷头模块上下移动
来实现,如此,一方面在刷件竖向脱离安装孔的过程中,部分留在刷件上的杂物能被安装孔下沿进行初步阻拦而留在流道内;另一方面,竖向的拆装形式无需翻动清洁机的机身,仅需要操作刷头模块就能将驱动机构和其上的刷件一起取下,通过将整个模块置于水流中直接冲洗等直接的方式就能完成清洁,十分方便,省心省力,更加符合家庭使用场景。
附图说明
4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地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地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50.图3为图1省略刷头模块后的结构示意图;
5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刷头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52.图5为图4省略刷件后的整体示意图;
53.图6为刷头模块省略外部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54.图7为图6省略从动轮后的示意图;
55.图8为图3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56.图9为图8另一角度的剖视图示意图(省略内部部件);
57.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孔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58.图11为刷件的整体示意图;
59.图12为图11另一角度的整体示意图;
60.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罩盖处于向上移动状态下的示意图;
61.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罩盖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62.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清洁机的整体示意图;
63.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气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64.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65.如图1至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用于清洁机的地刷包括壳体1、刷头模块3和基座102,其中刷头模块3包括驱动机构32和用来扫刷待清洁表面的刷件5,驱动机构32具有竖向延伸、且能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转轴14,刷件5安装在转轴14上,而为了保证对刷头模块3的装配,上述基座102的顶部具有安装槽101,安装槽101的底壁上开设有用来容置刷件5的安装孔17,安装孔17的下沿与待清洁地面之间留有间隔形成前后延伸的流道100,安装孔17竖向贯通布置以使安装槽101和流道100连通,且刷头模块3被布置成相对安装槽101上下移动,从而能拆卸地安装在安装槽101内,且在刷头模块3安装于安装槽101内的状态下,刷件5局部位于安装孔17之下。且上述的基座102成型在壳体1前侧且顶部留有缺口形成的安装槽101。
66.当然,这里提到刷头模块3的上下移动是包括竖向和与竖向成角度的拆装方向,即拆装时,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朝向竖向方向的前、后、左、右等方向略微倾斜,只要满足大致方向满足上下拆装即可。
67.本实施例中的基座102的底部具有用来吸尘的进风口1b以及与清洁机风机模块连通的出风口1d,沿着流体的流动路径,上述的流道100位于进风口1b和出风口1d之间,且流
体在流道100内的流动方向与安装孔17的延伸方向相交叉,刷件5伸入至流道100内。正是由于壳体前侧安装孔与待清洁地面之间形成的流道,清洁机风机模块作为负压源所形成的吸力,能够直接传递至流道处,使流体裹挟着灰尘从进风口进入流道并从出风口排出,由于流道前后延伸且流体在流道内的流动方向与安装孔的延伸方向相交叉,流体在流道内的流动就会完全约束在流道所形成的平面区域内,避免了流体在竖向上的移动;相比于传统的带有腔室的地刷而言,不仅避免了吸力损失,还能有效的防止颗粒在大体积的吸尘腔室内聚集;此外,刷件伸入流道内布置的形式,在流体裹挟颗粒被吸取的过程中,在兼顾洗刷效果的基础上,还能极大的提升气流在流道内的流速,进而形成平面气旋,使得流体的去污能力大大提升。
68.当然,流道100可以是不同的形成形式,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底壁在对应安装孔17下沿的外围具有环壁18,进风口1b和出风口1d均开设在环壁18上。具体地,环壁18由壳体1的底壁向下延伸形成。且上述的流道100至少有两个且在上述壳体1前侧间隔布置,每个流道100内都对应设置有一个刷件5。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提到的地刷适用于清洁机中,该清洁机还包括有用于分离流体的分离模块02以及提供负压源的风机模块03,地刷01、分离模块02和风机模块03沿着流体的流动路径依次布置,分离模块02的进口端与出风口1d流体连通,分离模块02的出口端与风机模块03的进口端流体连通。
69.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箱体31内部中空形成装配腔30,转轴14穿设在箱体31的底壁上且下端伸出至装配腔30之外。为了实现动力的传递,在装配腔30内还具有传动轮33,传动轮33套设在转轴14上,驱动机构32的输出端具有与传动轮33相连接驱动轴321。上述的传动轮33至少有两个且成对布置,每两个传动轮33形成一组传动组件300,装配腔30内设置有至少一组传动组件300,且传动组件300还包括有依次绕设在两个传动轮33上的第一传动带34,同一组传动组件300中的两个传动轮33通过该第一传动带34联动。上述流道100成组设置,相邻两个流道100形成一组,相邻两组流道100内的刷件5转动方向相反。即传动组件300有两组且并排布置,从而使各个传动轮33呈一字型排布,这里提到的“一”字形指的是各个传动轮33排布的大致走向,相邻两个传动轮33可以略有错位,例如可以是波浪形排布等,只要整体上是呈“一”字形的走向即可。两组传动组件300之间留有间隔形成驱动间隙301,驱动间隙301内设置有齿轮组302,驱动机构32的输出端通过驱动齿轮组302从而使两组传动组件300联动,且两组传动组件300的转动方向相反。这样传动组件的布置形式,在刷件伸入之流道内的基础上,通过刷件成组的转动,有效的对流道内的气流形成扰动,使气流随着刷件的转动同步产生气旋,在多个刷件的加持下,气流产生汇流并最终相互影响,大大的增加了气流的流速,对负压源产生的吸力进行增益,取得了更好的清洁效果。
70.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各传动组件300均在邻近驱动间隙301的传动轮33上同轴设置有从动轮35,齿轮组302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分动齿轮303和第二分动齿轮304,第一分动齿轮303和第二分动齿轮304分别与各自对应的从动轮35相邻近布置且相互啮合。上述驱动间隙301内还设置有与驱动机构32的驱动轴321同轴布置的主动轮36,主动轮36与第一分动齿轮303和第二分动齿轮304中的其中一个啮合,进而驱动两组传动组件300联动。驱动机构32的输出轴323通过第二传动带324与驱动轴321联动。
71.为了避免刷件6与转轴14滑脱,在转轴14底部的外壁上设置有用来限制转轴14与地刷的刷件5发生相对转动的限位部140。
72.本实施例中的刷件5与传统的带有刷毛式的刷件6有所不同,该刷件5包括座体51和呈柔性的刷板52,其中座体51呈盘状,刷板52呈条状且至少有一个,安装在座体51的底部且相对座体51的中心呈辐射状布置。这样刷板的布置形式,能够更加高效的对不同位置的气流做整合处理,且由于刷板本身是条状的,对流体,即气流和液流的混合物有着较好的驱赶作用。具体而言,在座体51的底部在对应刷板52的位置设置有定位槽53,刷板52能拆卸地安装在定位槽53内。座体51底部向下延伸有安装座54,定位槽53开设在该安装座54上,定位槽53在邻近座体51外沿的侧壁上开设有插口55,刷板52自插口55插配在定位槽53内,且插口55的口径自上而下逐渐收缩。为了进一步确保对刷板52的竖向限位,避免刷板52脱落,在定位槽53的侧壁向内延伸形成挡沿531,对应刷板52的两侧均具有侧向延伸的挡边521,在刷板52插设在定位槽53内的状态下,挡沿531位于挡边521的上方,以使刷板52竖向限位在定位槽53内。当然,为了避免刷板52有脱落的风险,上述的刷板52也可以是在注塑时一体成型在座体51上,实际生产时,若不考虑成本方面的因素,一体成型的设计可以大大的减少刷件5自身的转动缺陷,例如装配时,可拆卸的设计会使部件晃动,产生噪音,还有可能在孔隙处积尘。因此优先选择一体成型设计。
73.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基座102上还设置有罩盖103,在刷头模块3安装于安转槽内的状态下,罩盖103罩扣在安装槽101的外沿。罩盖103的前侧能转动地连接在安装槽101的前沿,以使其后侧相对安装槽101上下摆动,在其向上摆动至极限的状态下形成供刷头模块3脱离的通道。罩盖103上设置有限位组件107,对应在安装槽101的后沿开设有限位槽104,在罩盖103罩扣在安装槽101上的状态下,限位组件107通过输出端的限位片105勾挂在限位槽104内,以限制刷头模块3脱离安装槽101。本实施例中的限位组件107有两组且分布在罩盖103后侧的壁板的两侧,对应在安装槽101后沿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104。此外,限位组件107还包括有弹性件106,限位片105约束在罩盖103后侧的壁板上,且弹性件106作用在限位片105,以使该限位片105始终具有勾挂限位槽104的趋势。
74.本实用新型所称的“流体连通”是指两个部件或部位(以下统一分别称为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流体(气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能从第一部位沿着流动路径流动或/和被运送到第二部位,可以是所述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直接相连通,也可以是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者间接连通,该第三者可以是诸如管道、通道、导管、导流件、孔、槽等流体通道、也可以是允许流体流过的腔室或以上组合。
75.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