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墙面清理工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墙面清灰装置。
背景技术:2.墙面上的灰尘,一定时间内就容易出现,如果不及时的清理,就会有许多的灰尘集聚成网状的,造成环境的不卫生,使墙面不够美观,因此定期就需要对墙面进行清灰。
3.使用墙面清理装置时,需要使用者握持装置的把手,传统的墙面清灰装置,在对房屋屋顶的墙面进行清理时,使用者在握持把手后需翻转手腕、调节胳膊的角度,以使清理装置的清理刷与屋顶的墙面平行后才能对墙面进行清理,长时间使用后会使使用者的胳膊与手腕感觉到不适,使使用者比较疲劳,从而可能造成清理效果不理想,使墙面清理不够彻底,同时在对墙面进行清理时,墙面的角落处的部分位置可能清理不到,造成墙面的角落处清理不够彻底,使墙面在清理后仍然存在一定的灰尘,使清理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墙面清灰装置,它可以减轻使用者在使用清灰装置一段时间后的不适感,减缓使用者使用时的疲劳感,从而提升装置的清灰效果,同时使装置在清灰时能够清理到墙面的角落处,从而进一步提升装置的清灰效果。
6.2.技术方案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墙面清灰装置,包括安装杆,所述安装杆外壁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握把,所述安装杆外壁靠近中间的位置处螺纹连接有内螺纹套管,所述内螺纹套管顶部靠近外壁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安装杆外壁位于内螺纹套管的上方活动套接有安装套管,所述安装套管的外壁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安装杆外壁靠近顶部的位置处铰接有铰接块,所述铰接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安装仓,所述安装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安装仓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清扫盘,所述清扫盘的左侧设置有第二清扫刷。
9.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套管的底部开设有环形滑轨,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延伸至环形滑轨的内部并与环形滑轨滑动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呈“l”形结构,一个所述限位杆的顶部与铰接块的底部相接触,两个所述限位杆之间的距离与铰接块的宽度相适配。
11.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杆的外壁对称开设有卡块,所述安装套管的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卡槽,所述卡块与卡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卡块与卡槽相互适配,且卡槽相对应的一端延伸至卡块的内部。
12.进一步的,所述清扫盘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呈“l”形结
构,所述连接块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清扫环。
13.进一步的,所述清扫环位于第二清扫刷的外侧,所述清扫环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清扫刷,所述第一清扫刷上设置有长刷毛,所述清扫环的左侧与内侧均设置有清理棉层,所述清理棉层的内侧与第二清扫刷的外侧相接触,所述清理棉层的左侧与第二清扫刷的左侧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14.3.有益效果
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6.(1)使用时,使用者握持住装置的把手,启动电机,使电机带动清扫盘转动,清扫盘带动第二清扫刷转动,此时使第二清扫刷与墙面接触,从而对墙面进行清理,同时转动的清扫盘通过连接块带动清扫环转动,清扫环带动第一清扫刷转动,当清理至墙的拐角处时,转动的第一清扫刷对墙面的角落进行清理,防止在清理时墙面的角落处未清理彻底,从而提升装置的清理效果。
17.(2)当需要清理屋顶的墙面时,转动内螺纹套管,使内螺纹套管沿安装杆向上运动,此时内螺纹套管带动支撑块转动,支撑块的顶部在环形滑轨内部滑动,当内螺纹套管向上运动时,内螺纹套管通过支撑块带动安装套管沿安装杆向上运动,此时卡槽在卡块内滑动,在安装套管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安装套管带动限位杆向上运动,由于铰接块铰接于安装杆上,随着限位杆向上运动,铰接块带动安装仓与清扫盘逐渐向竖直方向翻转,当限位杆向上运动到一定位置后,铰接块处于竖直方向,此时限位杆位于铰接块的两侧,对铰接块进行限位,防止铰接块发生倾斜,此时由于铰接块处于竖直状态,铰接块处于安装杆的正上方,使该装置便于对室内的屋顶进行清理,当对屋顶进行清理时,使用者无需翻转手腕、调节使用时胳膊的角度,使该装置使用起来更加轻松方便,防止使用一段时间后使用者产生不适感,减缓使用者使用该装置的疲劳感,从而使使用者使用该装置清理时,清理的更加干净,使墙面被清理的更加彻底,进一步提高装置的清理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标号说明:
23.1、安装杆;2、内螺纹套管;3、支撑块;4、安装套管;5、限位杆;6、铰接块;7、安装仓;8、电机;9、清扫盘;10、连接块;11、清扫环;12、第一清扫刷;13、第二清扫刷;14、环形滑轨;15、卡槽;16、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 /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实施例1:
28.请参阅图1-4,一种墙面清灰装置,包括安装杆1,安装杆1外壁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握把,安装杆1外壁靠近中间的位置处螺纹连接有内螺纹套管2,内螺纹套管 2顶部靠近外壁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支撑块3,安装杆1外壁位于内螺纹套管2的上方活动套接有安装套管4,安装套管4的外壁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杆5,安装杆1外壁靠近顶部的位置处铰接有铰接块6,铰接块6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安装仓7,安装仓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8,电机8的输出端延伸至安装仓7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清扫盘9,清扫盘9的左侧设置有第二清扫刷13。
29.在图1中,限位杆5呈“l”形结构,一个限位杆5的顶部与铰接块6的底部相接触,两个限位杆5之间的距离与铰接块6的宽度相适配,铰接块6处于竖直方向时,此时限位杆5位于铰接块6的两侧,对铰接块6进行限位,防止铰接块6发生倾斜
30.在图1与3中,安装套管4的底部开设有环形滑轨14,支撑块3的顶部延伸至环形滑轨14的内部并与环形滑轨14滑动连接,当内螺纹套管2沿安装杆1向上运动,此时内螺纹套管2带动支撑块3转动,支撑块3的顶部在环形滑轨14内部滑动,从使支撑块3带动安装套管4随内螺纹套管2一起运动。
31.在图3中,安装杆1的外壁对称开设有卡块16,安装套管4的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卡槽15,卡块16与卡槽15的位置相对应,卡块16与卡槽15相互适配,且卡槽15相对应的一端延伸至卡块16的内部,当支撑块3转动时,卡块16与卡槽15相互卡固,从而通过卡块16与卡槽15的配合对安装套管4的位置进行限制,防止安装套管4转动。
32.在图4中,清扫盘9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0,连接块10呈“l”形结构,连接块10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清扫环11,清扫环11位于第二清扫刷13的外侧,清扫环11 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清扫刷12,第一清扫刷12上设置有长刷毛,清扫环11的左侧与内侧均设置有清理棉层,清理棉层的内侧与第二清扫刷13的外侧相接触,清理棉层的左侧与第二清扫刷13的左侧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转动的清扫盘9通过连接块10带动清扫环11转动,清扫环11带动第一清扫刷12转动,当清理至墙的拐角处时,转动的第一清扫刷12 对墙面的角落进行清理,防止在清理时墙面的角落处未清理彻底,从而提升装置的清理效果。
33.当第一清扫刷(12)转动时,第一清扫刷(12)上的长刷毛能够与墙壁之间的角落处相接触。
34.工作原理:使用时使用者握持住装置的把手,启动电机8,使电机8带动清扫盘9转
动,清扫盘9带动第二清扫刷13转动,此时使第二清扫刷13与墙面接触,从而对墙面进行清理,同时转动的清扫盘9通过连接块10带动清扫环11转动,清扫环11带动第一清扫刷12转动,当清理至墙的拐角处时,转动的第一清扫刷12对墙面的角落进行清理,当需要清理屋顶的墙面时,转动内螺纹套管2,使内螺纹套管2沿安装杆1向上运动,此时内螺纹套管2带动支撑块3转动,支撑块3的顶部在环形滑轨14内部滑动,当内螺纹套管2向上运动时,内螺纹套管2通过支撑块3带动安装套管4沿安装杆1向上运动,此时卡槽15在卡块16内滑动,在安装套管4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安装套管4带动限位杆5向上运动,由于铰接块6铰接于安装杆1上,随着限位杆5向上运动,铰接块6带动安装仓 7与清扫盘9逐渐向竖直方向翻转,当限位杆5向上运动到一定位置后,铰接块6处于竖直方向,此时限位杆5位于铰接块6的两侧,对铰接块6进行限位,防止铰接块6发生倾斜,此时由于铰接块6处于竖直状态,铰接块6处于安装杆1的正上方,使该装置便于对室内的屋顶进行清理。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