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00163发布日期:2022-08-12 19:25阅读:50来源:国知局
饮品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饮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饮品设备。


背景技术:

2.饮品设备指的是能够为用户提供诸如奶茶、咖啡或果茶等饮品的机器,常应用于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奶茶机、咖啡机、果汁机或豆浆机等。由于单次冲泡所需热水量较小,且考虑设备的制造成本,现有的饮品设备,其设置在热水箱内的加热器通常选用较小的功率,这导致当用户突发需要用到大量热水时,例如有多个用户在排队等待热饮的情况下,饮品设备由于无法为用户持续地提供大量符合预设温度的热水,导致用户等待热饮时间长,并引发用户抱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饮品设备,旨在使饮品设备能够为用户持续提供大量热水。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饮品设备包括:
5.机壳、及均设于所述机壳上的功能模块,所述功能模块包括:
6.饮品制备腔;
7.主水箱,与所述饮品制备腔连通;
8.副水箱,与所述主水箱连通;
9.冷水箱,与所述饮品制备腔连通;以及
10.制冷系统,具有冷端和热端,所述冷端设于所述冷水箱,所述热端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副水箱以形成预热结构。
11.可选地,所述预热结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副水箱内设置。
12.可选地,所述制冷系统包括相连接的冷凝器、压缩机及蒸发器,所述冷端包括所述蒸发器,所述预热结构包括所述冷凝器的伸入所述副水箱内的至少部分换热管段。
13.可选地,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节流元件,所述节流元件设于所述副水箱内,所述预热结构还包括所述节流元件。
14.可选地,所述预热结构还包括所述冷凝器的贴附于所述副水箱的外侧面的部分换热管段。
15.可选地,所述冷凝器的换热管具有主换热管段和辅助换热管段,所述辅助换热管段伸入所述副水箱,所述冷凝器对应所述主换热管段设有散热风扇,所述机壳具有安装腔,所述主换热管段与所述副水箱设于所述安装腔的同一侧。
16.可选地,所述主换热管段和/或所述散热风扇位于所述副水箱的下方设置。
17.可选地,所述机壳内固设有承托件,所述副水箱安装于所述承托件上,所述主换热管段和/或所述散热风扇位于所述承托件的下侧设置。
18.可选地,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冷端包括连接于所述半导体制冷
片的制冷侧的导冷件,所述热端包括连接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散热侧的散热件,所述散热件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副水箱以形成所述预热结构,所述导冷件设于所述冷水箱。
19.可选地,所述副水箱至少部分高于所述主水箱。
2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利用预热结构对副水腔内水体进行预加热,例如预加热至45℃或65℃,则这些温水进入主水腔后只需要经过更短的加热时间就能达到预设水温(例如95℃),从而能够为用户持续地提供大量符合预设温度的热水,良好地满足用户急需大量热水的使用需求,进而提高用户体验。其次,冷水箱用于向饮品制备腔提供冷水,冷端用于制冷冷水腔内的水,热端用于散热以使冷端能保持良好的热交换性能。如此,利用副水箱及箱内的水体,吸收制冷系统的热端所散发出的热量,不仅能够实现能量回收以使副水腔内的水体得到预加热效果,还能够为制冷系统的热端提供良好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饮品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中饮品设备内部结构的一示意图;
24.图3为图2中饮品设备内部结构的另一示意图;
25.图4为图2中饮品设备内部结构的再一示意图。
26.附图标号说明:
27.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机壳30d第二泄压孔10a第一腔体31第二出水管10b第二腔体41泄压管10c机壳正面42第一出水管11饮品制备腔50冷水箱11a第三进水口60制冷系统12承托件61冷凝器13隔板611主换热管段14放置位612辅助换热管段141感应开关613散热风扇15触摸屏显示器62压缩机20主水箱71供料机构20b第一进水口711物料盒20c第一出水口712推料组件20d第一泄压孔72混合出料机构21加热器721搅拌组件30副水箱722饮品出口
30b第二出水口73电磁阀30c溢流孔
ꢀꢀ
28.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1.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2.饮品设备指的是能够为用户提供诸如奶茶、咖啡或果茶等饮品的机器,常应用于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奶茶机、咖啡机、果汁机或豆浆机等。由于单次冲泡所需热水量较小,且考虑设备的制造成本,现有的饮品设备,其设置在热水箱内的加热器通常选用较小的功率,这导致当用户突发需要用到大量热水时,例如有多个用户在排队等待热饮的情况下,饮品设备由于无法为用户持续地提供大量符合预设温度的热水,导致用户等待热饮时间长,并引发用户抱怨。
33.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饮品设备,参照图1至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饮品设备包括:
34.机壳10、及均设于所述机壳上的功能模块,所述功能模块包括:
35.饮品制备腔11;
36.主水箱20,内设有与所述饮品制备腔11连通的主水腔(未示出);
37.副水箱30,内设有与所述主水箱20连通的副水腔(未示出);
38.冷水箱50,内设有与所述饮品制备腔11连通的冷水腔(未示出);以及
39.制冷系统60,具有冷端(未示出)和热端,所述冷端设于所述冷水箱,所述热端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副水箱以形成预热结构(请参照图2中的612)。
4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利用预热结构对副水腔内水体进行预加热,例如预加热至45℃或65℃,则这些温水进入主水腔后只需要经过更短的加热时间就能达到预设水温(例如95℃),从而能够为用户持续地提供大量符合预设温度的热水,良好地满足用户急需大量热水的使用需求,进而提高用户体验。冷水箱50用于向饮品制备腔11提供冷水,冷端用
于制冷冷水腔内的水,热端用于散热以使冷端能保持良好的热交换性能。如此,利用副水箱30及箱内的水体,吸收制冷系统60的热端所散发出的热量,不仅能够实现能量回收以使副水腔内的水体得到预加热效果,还能够为制冷系统60的热端提供良好的散热效果。如此,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预热结构为设于副水腔的加热器。
41.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可选地,预热结构(请参照图2中的612)至少部分位于副水腔设置。如此,能够提高换热效率,也即,提高热端对副水腔内水体预加热的效率,并且还能提高对热量回收利用的利用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预热结构贴附于副水箱的外侧面。
42.具体而言,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制冷系统60包括相连接的冷凝器61、压缩机62及蒸发器(未示出),冷端包括蒸发器,预热结构包括冷凝器61的伸入副水腔的至少部分换热管段(请参照图2中的612)。如此,本实施例中的制冷系统60具有技术成熟、工作稳定、换热效率高等优势,从而保证饮品设备的冷热水供应稳定性及效率。另外,将冷凝器61的换热管伸入副水腔,能够提高对制冷系统60散热能量回收的利用率。然本设计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预热结构还包括冷凝器的贴附于副水箱的外侧面的部分换热管段。在又一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制冷系统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冷端包括连接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侧的导冷件,热端包括连接于半导体制冷片的散热侧的散热件,散热件至少部分设于副水箱以形成预热结构,导冷件设于冷水箱。
43.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制冷系统60还包括连接于冷凝器61与蒸发器之间的节流元件(未示出),节流元件设于副水腔,预热结构还包括节流元件。具体而言,节流元件可以是节流毛细管或膨胀阀,节流元件是对冷凝器61出来的中温高压的液态冷媒进行节流降压,实现液态冷媒温度和压力的双降低,而这一过程也会释放热量,所以将节流元件作为预热结构设置在副水腔,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制冷系统60散热能量的利用率。
44.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冷凝器61的换热管具有主换热管段611和辅助换热管段612,辅助换热管段612伸入副水腔,冷凝器61对应主换热管段611设有散热风扇613,机壳10具有安装腔,主换热管段611与副水箱30设于安装腔的同一侧。考虑到蒸发器及冷凝器61的热交换效率太高,单靠副水腔的水无法完全消耗掉冷凝器61散热能量的情况,本实施例的饮品设备设置了散热风扇613,针对主管热管段进行高效的风冷降温,从而使饮品设备能够适用于更多的使用场景,并保持冷水和热水供应的稳定性。另外,将主换热管段611与副水箱30设于安装腔的同一侧,能够缩短主换热管段611与副换热管段之间的连接管长度,且方便冷凝器61在机壳10上的安装,从而提高饮品设备的装配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将制冷系统工作功率设置为较低,并把冷凝器的换热管均伸入副水腔。
45.参照图2和3,本实施例中,可选地,主换热管段611和/或散热风扇613位于副水箱30的下方设置。需要说明的是,下方指的是副水箱30底壁的离地高度高于主换热管段611和散热风扇613的顶端的离地高度,并非特指主换热管段611和散热风扇613位于副主水箱20的正下方区域,也即,副水箱30与主换热管段611或散热风扇613在地面上的投影可以相互间隔。如此,能够较降低冷凝器61和散热风扇613的整体重心,从而降低饮品设备的整体重心,进而提高饮品设备运输过程中及安装使用时的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主换热管段和散热风扇在纵向上与副水箱呈平齐设置,或者是位于副水箱的上方设置。
46.参照图2至4,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机壳10内固设有承托件12,副水箱30安装于
承托件12上,主换热管段611和/或散热风扇613位于承托件12的下侧设置。如此,承托件12既能够为副水箱30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又能够提高机壳10整体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另外,还能够将副水箱30与主换热管段611、散热风扇613分隔开,避免副水箱30妨碍主换热管段611的热交换,进而保证制冷系统60的热交换效能。
47.参照图2至4,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承托件12呈板状设置,机壳10具有安装腔,机壳10的底壁朝向承托件12延伸有隔板13,隔板13连接于承托件12,并与承托件12共同将安装腔分隔成第一腔体10a和第二腔体10b,第一腔体10a位于承托件12的下侧,压缩机62、主换热管段611和散热风扇613位于第一腔体10a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腔体10a设置在远离机壳正面10c的一侧,机壳正面10c指的是饮品设备在使用时朝向用户,并向用户提供用于置放杯体的放置位14的机壳10一侧。如此,将主换热管段611、散热风扇613和压缩机62安置在第一腔体10a内以保护起来,并且还能阻挡这三者运行时所产生的噪音传递,从而降低饮品设备的工作噪音,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48.本实施例中,承托件12与隔板13一体冲压成型。如此,能够提高承托件12与隔板13的整体结构强度,从而提高机壳10的整体结构强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承托件与隔板分体设置,并互相之间焊接固定。
49.参照图2和3,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主水箱20具有与主水腔均连通的第一进水口20b和第一出水口20c,第一出水口20c与第一进水口20b分设于主水腔的上下两端,第一出水口20c与饮品制备腔11连通,主水箱20内设有加热器21;副水箱30具有与副水腔连通的第二出水口30b,副水腔至少部分高于主水腔,第二出水口30b与第一进水口20b连通。如此,通过将副水腔设置得比主水腔高,使副水腔装满水后其内水位必然高于主水腔内的水位,从而使副水腔内的水面与第一出水口20c之间形成有静水压差,进而使主水腔内的水经第一出水口20c流出后,副水腔能够依靠该静水压差立刻向主水腔补充水。可以理解地,只要副水腔内的水面与第一出水口20c之间保持有静水压差,副水腔就能及时地源源不断地向主水腔补充水,并驱使水经由第一出水口20c流出主水箱20,而无需借助水泵将水泵出主水箱20。其次,主水箱20内设置的加热器21用于加热主水腔内的水体,从而使主水箱20能够经由第一出水口20c向饮品制备腔11提供热水,而副水箱30内的水体温度较主水箱20内的水体温度较低,副水箱30用于向主水箱20补充常温水或温水。可以理解地,若主水腔内的水体无外界作用力干扰,水温较高的水体会上升而分布于主水腔的上端,水温较低的水体会下沉而分布于主水腔的下端,导致主水腔内的水体的水温在空间上呈分布显著不均匀的状态。由于第一出水口20c与第一进水口20b分设于主水腔的上下两端,所以副水腔内的水在静水压差作用下进入主水腔后具有向上涌的趋势,从而使主水腔内的水能够产生循环运动,避免其中一部分区域的水温偏高,而另一部分区域的水温偏低的问题。也即,使主水腔内水体的水温在空间上分布更均匀,且均保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进而能够为用户持续地提供大量符合预设温度的热水,良好地满足用户急需大量热水的使用需求,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50.需要说明的是,副水腔的上端通常还设有溢流孔30c,副水箱30装满水指的是水面与溢流孔30c的下边缘齐平状态,此时副水腔内的水面高于主水腔内的水面,从而形成静水压差。
51.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副水箱30整体位于主水箱20的上方。具体而言,副水箱30设有朝下延伸的第二出水管31,第二出水管31连接于第二出水口30b与第一进水口
20b之间。如此,能够增大副水腔内水位与第一出水口20c之间的静水压差,从而为主水箱20提供更强劲有力的补水动能,且副水腔内的水位即使降低到接近副水箱30底壁的位置,也仍能持续为主水箱20补水,也即,强化副水箱30的补水功能。需要说明的是,上方指的是副水箱30底壁的离地高度高于主水箱20顶壁的离地高度,并非特指副水箱30位于主水箱20的正上方区域,也即,副水箱30与主水箱20在地面上的投影可以相互间隔。本实施例中,副水箱30部分位于主水箱20的正上方区域,如此,能够有效利用饮品设备的纵向尺寸空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副水箱与主水箱在纵向上呈错位分布设置;或者是副水箱的底壁朝向主水箱凸设有与副水腔相连通的出水接头,主水箱对应出水接头设有与主水腔相连通的接头安装孔,出水接头插设于接头安装孔内。
52.参照图2和3,为了使副水腔的水能够更顺畅流入地流入主水腔,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主水腔的上端设有第一泄压孔20d,副水腔的上端设有第二泄压孔30d,第二泄压孔30d的位置高于第一泄压孔20d的位置,饮品设备还包括连接于第一泄压孔20d与第二泄压孔30d之间的泄压管41。泄压管41主要用于将主水箱20内的空气排至副水箱30内,从而避免主水箱20的封闭空间内积郁有压强高于大气压强的气体,导致副水箱30无法依靠静水压差将主水箱20内的水位补满的问题。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主水箱的顶壁设有与外界空气连通的第一泄压孔,第一出水口设于主水箱的侧壁。
53.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溢流孔30c的位置低于第二泄压孔30d的位置。如此是,使泄压管41的上端保持与外界空气连通,从而使副水箱30能够更稳定地利用静水压差向主水箱20补水。并能避免副水箱30内的水经由泄压管41流入主水箱20,导致扰乱主水箱20内水体循环运动及加热的节奏。特别的,避免副水箱30内水温不达标的水直接经泄压管41流入第一泄压孔20d,并流入第一出水口20c,导致饮品设备出水温度不达标的问题。
54.参照图2和4,本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泄压孔20d设于主水箱20的顶壁。如此,使泄压管41的走势更加平顺,从而降低泄压管41打结而使泄压功能失效的风险。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一泄压孔设于主水箱的一侧壁,第一出水口设于主水箱的另一侧壁,第一泄压孔的位置高于第一出水口的位置。
55.参照图2和3,为了提高加热器21对来自副水腔的水的加热效率,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加热器21位于主水腔的下端。如此,来自副水腔内的温度较低的水经由第一进水口20b流入主水腔的下端,会先流经加热器21再向上翻涌,并在流经加热器21时被快速加热升温,从而能够携带更多热量进行循环运动,从而使主水腔内水体温度在空间分布上更容易达到动态均匀。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加热器还可以设置在主水腔的中部或上端,或靠近第一进水口设置,或靠近第一出水口设置。
56.参照图2和3,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加热器21位于第一进水口20b的上方。如此,能够避免刚流入主水腔的水有一部分未经加热器21加热,就直接向上翻涌至第一出水口20c,若此时第一出水口20c恰好在向外供水,则这一股水温未达标的温水流会直接流出第一出水口20c,导致饮品设备出水温度不达标的问题。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加热器位于第一进水口的下方,或者是与第一进水口在纵向上呈齐平设置。
57.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加热器21包括加热模块、及连接加热模块的导热体,导热体沿第一进水口20b处的水流方向延伸设置。具体而言,若第一进水口20b的朝向为横向,则导热体沿横向延伸设置;若第一进水口20b的朝向为倾斜向上,则导热体沿远离第一进水口
20b的方向朝向上倾斜延伸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水口20b的朝向为横向,导热体沿横向延伸设置。如此,能够使水流动过程中有更长的时间与加热器21接触,从而延长新流入的水体被加热的时间,进而提高加热器21的加热效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体还可以是沿纵向延伸设置。
58.参照图3,为了使主水腔的热水能够顺畅地流向饮品制备腔11,本实施例中,可选地,饮品制备腔11设有与第一出水口20c连通的第三进水口11a,第一出水口20c的位置高于第三进水口11a的位置。如此,使流出第一出水口20c的热水能依靠副水腔内水位的静水压差及自重,流向第三进水口11a并进入饮品制备腔11内,从而无需在第一出水口20c与第三进水口11a之间额外设置水泵,进而简化饮品设备的结构,并降低饮品设备的制造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一出水口位置低于或者齐平于第三进水口的位置。
59.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饮品设备还包括连接于第一出水口20c与第三进水口11a之间的第一出水管42,第一出水管42沿靠近第三进水口11a的方向朝向下倾斜延伸设置。如此,能够避免第一出水管42在单次输送完热水后,管内残留有水分的问题,从而提高饮品设备供水的水量精准度,进而使饮品口感能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一出水口上设有出水接头,出水接头插设于第三进水口内。
60.请参照图2至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饮品设备还包括设于机壳上的用于供杯体置放的放置位14、用于感应置放于放置位14上的杯体的感应开关141、供水机构、供料机构71、混合出料机构72、及触摸屏显示器15,触摸屏显示器15与控制器电连接并用于提供人机交互界面,供料机构71包括用于储藏诸如奶茶粉或咖啡粉等物料的物料盒711、以及设于物料盒711内并用于将物料推出物料出口的推料组件712,混合出料机构72包括用于固液混合的饮品制备腔11、以及用于搅拌混合液的搅拌组件721,饮品制备腔11包括相连通的预混腔和搅拌腔,搅拌腔位于预混腔的下侧,搅拌组件721位于搅拌腔内,供水机构包括主水箱20、副水箱30、冷水箱50、以及连接于水箱的出水口与饮品制备腔11之间的电磁阀73,推料组件712、搅拌组件721、电磁阀73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能够发送控制信号以控制供水机构输送水源至预混腔,并控制供料机构71内的物料落入预混腔,以及控制搅拌组件721工作,而使在预混腔内经过预混合后的饮品(固液初步混合)进一步被搅拌混合充分,然后由搅拌腔下端的饮品出口722流出,从而实现饮品的快速制备及输出。如此,饮品设备可加工多种类型的饮品,且饮品制备过程自动化程度高,进而能提高饮品制备的效率,同时由于饮品制备过程无需用户参与操作,进而能提高用户体验。
61.具体而言,例如一情景中,用户将杯体置放在放置位14上,然后根据触摸屏显示器15提供的人机交互界面,输入一个热饮的茶饮料指令(可以包括茶粉的类型和用量、及热水的温度和水量等)。此时,放置位14上的感应开关141感应检测到杯体已放置到位,会发送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根据该信号及用户指令,控制供料机构71的推料组件712工作,以使装有茶粉的物料盒711内一定量的茶粉被推出物料盒711并落至预混腔,并控制供水机构上的电磁阀73开启,以向预混腔输送一定量的热水,此时热水和茶粉在预混腔自行进行混合。然后固液初步混合后的饮品在重力作用下流向搅拌腔,搅拌腔内的搅拌组件721会对饮品进一步搅拌,以使饮品混合充分(使茶粉完全融化在水中)。最后混合充分的热茶饮通过搅拌腔下端的饮品出口722输出,并流入放置位14上的杯体内。
6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