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刷机构以及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76558发布日期:2022-11-15 17:43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刷机构以及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刷机构以及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清洁装置包括相连接的地刷机构以及机体机构,地刷机构上设置有用于初级过滤灰尘及杂物的集尘装置,机体机构上设置有用于次级过滤灰尘及杂物的储尘装置,清洁装置通过将集尘装置以及储尘装置分开设置,能够有效减小机体机构的体积以及质量,方便操作者手持机体机构对清洁装置进行操作。其中,集尘装置包括集尘盒以及过滤网,集尘盒上开设有进气口以及出气口,过滤网设置在集尘盒内部,从进气口进入的气体通过过滤网后从出气口排出。由于单一过滤网的过滤能力较差,很多体积较小的灰尘会越过过滤网进入到出气口,以造成出气口的堵塞,影响清洁装置的吸尘效果。此外,大颗粒和小颗粒的杂质会混在集尘盒内部,不便于集尘盒的清洁。
3.基于此,亟待发明一种集尘装置、地刷机构以及清洁装置,以解决不便于清洁集尘盒、集尘装置过滤能能力差、容易在出气口发生堵塞以及清洁装置吸尘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出地刷机构,能够实现对从进气口进入的气体进行多级过滤的效果,旋风机构能够实现对体积较小的灰尘的过滤,避免较多体积较小的灰尘在出气口处发生堵塞,保证清洁装置较好的清洁效果。
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地刷机构,包括集尘装置,所述集尘装置包括:
7.集尘盒,其上开设有进气口以及出气口;以及
8.两组过滤组件,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集尘盒内的滤网和旋风机构,从所述进气口进入的气体依次经过所述滤网和所述旋风机构后从所述出气口排出,两组所述过滤组件均对称设置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的两侧。
9.作为优选方案,两组所述过滤组件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两组所述过滤组件以及所述集尘盒共同形成第一集尘空间,所述进气口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两组所述过滤组件之间。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出气口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两组所述过滤组件之间,两组所述过滤组件对称分布在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两侧。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旋风机构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至少两个旋风锥组件,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集尘装置还包括:
13.第一隔板,相邻的所述旋风锥组件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隔板。
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集尘装置还包括:
15.风道,设置在所述集尘盒的上部,所述旋风锥组件以及所述出气口分别与所述风
道相连通,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风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中间位置。
1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旋风锥组件包括:
17.旋风锥,包括旋风锥本体和叶片,所述旋风锥本体由所述风道的下板向下延伸且与所述风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旋风锥本体的底端开设有第一进口,所述叶片设置在所述旋风锥本体的外周且由上至下呈螺旋状排布;以及
18.集尘罩,其上端开设有开口,所述集尘罩罩设在所述旋风锥本体的外周且与所述旋风锥本体间隔设置,所述集尘罩的上端与所述旋风锥本体形成第二进口。
1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叶片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叶片沿所述旋风锥本体的周向等间距间隔排布,相邻的所述叶片形成旋风通道。
2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旋风锥本体的最大外径与所述集尘罩的最大外径之比为1/3~2/3。
2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旋风锥本体的最大外径与所述旋风锥本体的高度之比为1/3~1/2。
22.作为优选方案,集尘罩的底部开设有出灰口。
2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旋风机构包括两个旋风锥组件,两个所述旋风锥组件的所述出灰口相背离。
2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滤网和所述集尘盒形成用于放置所述旋风锥组件的容置腔体,所述地刷机构还包括:
25.第二隔板,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体中且将所述容置腔体分成相互独立的进风空间和第二集尘空间,所述进风空间与所述滤网正对,所述第二进口位于所述进风空间内,所述出灰口位于所述第二集尘空间内。
2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滤网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滤网之间的夹角为30
°
~150
°

2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集尘盒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为l1,沿所述第一方向正对的两组所述旋风锥组件的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为l2,所述旋风锥组件的直径最大值为r,其中,l2/l1为0.7~0.9,r/l1为0.04~0.08。
2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集尘盒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为l3,每组所述过滤组件的两端的两个所述旋风锥组件的轴线沿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距离为l4,其中,l3/l4为0.7~0.9,r/l1为0.25~0.45。
2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集尘盒包括尘杯,所述尘杯包括:
30.尘杯本体,其上开设有位于其下部的下敞口;
31.下尘杯盖体,所述下尘杯盖体相对所述尘杯本体至少具有封堵所述下敞口的第一位置和敞开所述下敞口的第二位置;以及
32.第一锁定组件,通过触发第一锁定组件,能使所述下尘杯盖体从所述第一位置切换到所述第二位置。
3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尘杯盖体与所述尘杯本体枢接,所述下尘杯盖体包括第一锁定部,所述第一锁定组件包括:
34.第一按钮,与所述尘杯本体枢接且包括第二锁定部;以及
35.第二弹性件,能使所述第一锁定部和所述第二锁定部锁定,通过按压所述第一按
钮使所述第一锁定部和所述第二锁定部解锁。
3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地刷机构还包括:
37.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集尘盒设置在所述容置槽中,所述下尘杯盖体与所述容置槽的内壁相抵接。
3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集尘盒还包括第二锁定组件,所述第二锁定组件包括:
39.锁定件,设置在所述尘杯上;
40.第一弹性件,分别与所述锁定件和所述尘杯相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能驱动所述锁定件与所述壳体插接。
4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锁定组件还包括:
42.第二按钮,设置在所述尘杯上,触发所述第二按钮能驱动所述锁定件压缩所述第一弹性件以使所述锁定件与所述壳体分离。
4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地刷机构还包括滚刷,所述滚刷包括:
44.第一电机,包括同轴设置的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与所述壳体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
45.刷毛,包覆在所述转子的外周。
46.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清洁装置,具有较好的吸尘效果。
47.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48.一种清洁装置,包括连接杆,包括如上所述的地刷机构,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地刷机构相连通。
4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储尘装置,所述储尘装置包括手持尘杯以及第二电机,所述手持尘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地刷机构的一端相连接。
5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5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刷机构,从进气口进入的气体依次经过滤网和旋风机构后从出气口排出,能够实现对从进气口进入的气体进行多级过滤的效果,旋风机构能够实现对体积较小的灰尘的过滤,避免较多体积较小的灰尘在出气口处发生堵塞,保证清洁装置较好的清洁效果。
5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洁装置,通过应用上述地刷机构,能够达到较好的清洁效果。
附图说明
5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5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5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5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滚刷的剖视图;
5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尘装置的爆炸图;
58.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风锥的结构示意图;
59.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尘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60.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尘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61.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尘装置的剖视图;
62.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尘装置的局部剖视图一;
63.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尘装置(不包括上尘杯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64.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65.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66.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尘装置的局部剖视图二;
67.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锁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68.图中标记如下:
69.1000-地刷机构;2000-机体机构;2001-连接杆;2002-储尘装置;20021-手持尘杯;20022-第二电机;
70.100-集尘装置;200-壳体;201-容置槽;300-滚刷;301-第一电机;3011
‑ꢀ
定子;3012-转子;302-刷毛;
71.1-集尘盒;11-尘杯本体;111-进气口;112-出气口;113-第一集尘空间; 114-容置腔体;1141-进风空间;1142-第二集尘空间;115-下敞口;116-上敞口;12-下尘杯盖体;121-第一锁定部;13-第一锁定组件;131-第一按钮;1311-第二锁定部;132-第二弹性件;14-第二锁定组件;141-第二按钮;1411
‑ꢀ
第一斜面;142-锁定件;1421-第二斜面;1422-第二导向槽;143-第一弹性件; 144-第一导向机构;1441-导向块;1442-第一导向槽;145-第二导向机构;15
‑ꢀ
上尘杯盖体;2-过滤组件;21-滤网;22-旋风锥组件;221-旋风锥;2211-旋风锥本体;22111-第一进口;22112-出口;2212-叶片;2213-旋风通道;222-集尘罩;2221-开口;2222-出灰口;223-第二进口;3-第二隔板;4-风道;41-风道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7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7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7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75.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
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7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装置,清洁装置可以为吸尘器、洗地机、扫地机器人等,清洁装置可以用于对地面上的脏污或者垃圾进行清洁。其中,清洁装置包括地刷机构1000和机体机构2000,机体机构2000包括连接杆 2001和储尘装置2002,地刷机构1000设置在连杆2001的下端且与连杆2001 相连通,储尘装置2002设置在连杆2001的上端且与连杆2001相连通,地刷机构1000能够实现将地面上的灰尘或者杂物扬起,储尘装置2002能够提供负压并使灰尘或者杂物依次通过地刷机构1000和连杆2001后在储尘装置2002内贮存。
77.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储尘装置2002包括手持尘杯20021以及第二电机 20022,手持尘杯20021分别与第二电机20022和连接杆2001远离地刷机构 1000的一端相连接,第二电机20022工作便能够使手持尘杯20021处产生负压,从地刷机构1000处吸入的灰尘以及杂质能够由于负压吸入手持尘杯20021 中。此外,如图1所示,第二电机20022与手持尘杯20021可拆装连接,便于操作者将集满灰尘以及杂质的手持尘杯20021从储尘装置2002上拆下后进行清洁。
78.如图2所示,地刷机构1000包括壳体200、集尘装置100以及滚刷300,集尘装置100设置在壳体200上,如图3所示,滚刷300包括第一电机301和刷毛302,第一电机301的轴线沿x方向(第一方向)延伸,第一电机301包括同轴设置的定子3011和转子3012,定子3011与壳体200相连接,刷毛302 包覆在转子3012的外周,滚刷300采用第一电机301内置的方式,可以极大的提高地刷机构1000的储灰空间。
79.结合图2和图4所示,集尘装置100包括集尘盒1以及过滤组件2,集尘盒1上开设有进气口111以及出气口112,过滤组件2包括设置在集尘盒1内的滤网21和旋风机构,从进气口111进入的气体依次经过滤网21和旋风机构后从出气口112排出,能够实现对从进气口111进入的气体进行二级过滤的效果,旋风机构能够实现对体积较小的灰尘的过滤,减少操作者清理手持尘杯 20021的次数,保证清洁装置较好的清洁效果。
80.作为优选方案,如图4所示,过滤组件2设置为两组,两组过滤组件2沿 x方向间隔排布,两组过滤组件2以及集尘盒1共同形成第一集尘空间113,进气口111沿x方向位于两组过滤组件2之间。从进气口111进入的带有灰尘和杂物的气体受到两个过滤组件2的合吸附力,所以带有灰尘和杂物的气体会有朝向两个过滤组件2之间空间方向运动的趋势,灰尘和杂物由于有一定的重力,所以待过滤的气体中很大一部分的灰尘以及杂物会沉积到第一集尘空间 113中,仅有少量的灰尘以及杂物冲击到过滤组件2上,能够有效避免过滤组件2发生堵塞,降低了操作者对集尘装置100的清洁频率,能较好地提高操作者的用户体验感。
81.作为优选方案,如图4所示,出气口112沿x方向位于两组过滤组件2之间,两组过滤组件2对称分布在进气口111和出气口112两侧,两路流道的吸力均衡,避免一路流道吸力过大,单侧过滤组件2由于总气流量过大而导致的单侧过滤组件2发生的堵塞问题。
82.作为优选方案,如图4所示,旋风机构包括沿y方向(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两个旋风锥组件22,一组旋风机构内的两个旋风锥组件22到出气口之间的距离能差不多相同,能够保证一组旋风机构内每个旋风锥组件22的吸力基本相同,避免单个或者其中几个旋风锥组件22发生堵塞。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旋风锥组件22还可以设置为三个、四个或更多
个,设置的旋风锥组件22的数量越多,旋风机构的清洁效果越好。
83.作为优选方案,集尘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隔板,相邻的旋风锥组件22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避免旋风锥组件22之间相互干扰,提高旋风机构整体的旋风过滤效果,保证集尘装置100较好的过滤效果。
84.作为优选方案,如图4所示,集尘装置100还包括风道4,风道4设置在集尘盒1的上部,旋风锥组件22以及出气口112分别与风道4相连通,出气口 112位于风道4沿x方向的中间位置,能够实现不同旋风锥组件22与出气口 112的连通汇总,能够实现不同流道的过滤后的气体汇总到出气口112后排到连接杆2001。
85.结合图4和图5对旋风锥组件22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4和图5所示,旋风锥组件22包括旋风锥221和集尘罩222,旋风锥221包括旋风锥本体2211 和叶片2212,旋风锥本体2211由风道4的下板向下延伸且与风道4的内部相连通,旋风锥本体2211的底端开设有第一进口22111,叶片2212设置在旋风锥本体2211的外周且由上至下呈螺旋状排布,集尘罩222的上端开设有开口 2221,集尘罩222罩设在旋风锥本体2211的外周且与旋风锥本体2211间隔设置,集尘罩222的上端与旋风锥本体2211形成第二进口223。通过滤网21的气体从第二进口223进入,接着沿叶片2212由上至下流动进行旋风分离,分离出的清洁气体依次通过如图5所示的第一进口22111、旋风锥本体2211的内部以及旋风锥本体2211的上端后排到风道4中,旋风分离作用分离出来的灰尘受重力作用沉积在如图4所示的集尘罩222中,集尘罩222能够实现对灰尘较好的回收作用。作为优选方案,如图4所示,集尘罩222与旋风锥本体2211可拆装连接,从而能够实现集尘罩222从旋风锥本体2211的快速拆卸,便于操作者对集尘罩222内灰尘的快速清洁,实现集尘罩222多次反复利用。
86.作为优选方案,如图4和图5所示,旋风锥本体2211上开设有与风道4相连通的出口22112,第二进口223以及出口22112均设置在旋风锥本体2211的上方,出口22112位于第二进口223的中间位置,经过滤网21的气体依次经过第二进口223和出口22112后从出气口112排出,从进气口111进入的气体能在旋风锥组件22中走过较长的路径,能够实现对气体进行充分的旋风分离效果,使得从旋风锥组件22排出的气体更洁净。
87.作为优选方案,如图5所示,叶片2212设置为多个,多个叶片2212沿旋风锥本体2211的周向等间距间隔排布,相邻的叶片2212形成旋风通道2213,多个叶片2212形成多组并联的旋风通道2213,能够提高旋风锥组件22对灰尘的过滤效率,旋风锥组件22单位时间通过气体体积大,清洁装置的吸力大。作为优选方案,如图4所示,旋风锥本体2211的最大外径与集尘罩222的最大外径之比为1/3~1/2,旋风锥本体2211的最大外径与旋风锥本体2211的高度之比为1/3~2/3,通过合理的尺寸设计,旋风锥组件22在体积适中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较好的旋风分离效果。
88.作为优选方案,如图6所示,集尘罩222的底部开设有出灰口2222,经过旋风分离后的灰尘能够从出灰口2222排到集尘盒1内部,从而实现对较多灰尘的收纳和贮存。作为优选方案,如图6~图8所示,旋风机构包括两个旋风锥组件22,两个旋风锥组件22的出灰口2222相背离,避免旋风能力强的旋风锥组件22在出灰口2222处形成风墙而影响旋风能力弱的旋风锥组件22,保证每个旋风锥组件22都有较好的灰尘过滤效果。
89.作为优选方案,如图4、图6和图7所示,滤网21和集尘盒1形成用于放置旋风锥组件22的容置腔体114,地刷机构1000还包括第二隔板3,第二隔板 3设置在容置腔体114中且将
容置腔体114分成相互独立的进风空间1141和第二集尘空间1142,进风空间1141与滤网21正对,第二进口223位于进风空间 1141内,出灰口2222位于第二集尘空间1142内。通过第二隔板3的设置,通过滤网21的气体无法对第二集尘空间1142内的灰尘扬起,避免第二集尘空间 1142中的灰尘再次进入到旋风锥组件22中。
90.作为优选方案,如图9所示,第二隔板3与滤网21沿x方向的距离由上至下逐渐减小,能保证从滤网21较大的进风面积,实现较多的气体能够从滤网21通过后进入旋风锥组件22中。作为优选方案,如图9所示,第二隔板3 与滤网21之间的夹角为30
°
~150
°

91.作为优选方案,如图10所示,集尘盒1沿x方向的尺寸为l1,沿x方向正对的两组旋风锥组件22的轴线沿x方向的距离为l2,旋风锥组件22的直径最大值为r,其中,l2/l1为0.7~0.9,r/l1为0.04~0.08。集尘盒1沿y 方向的尺寸为l3,每组过滤组件2的两端的两个旋风锥组件22的轴线沿y方向之间的距离为l4,其中,l3/l4为0.7~0.9,r/l1为0.25~0.45,能够实现旋风锥组件22的合理布置,实现旋风锥组件22的紧凑排布。
92.作为优选方案,如图4、图11和图12所示,集尘盒1包括尘杯,尘杯包括尘杯本体11、下尘杯盖体12以及第一锁定组件13,如图4所示,尘杯本体 11上开设有位于其下部的下敞口115,下尘杯盖体12相对尘杯本体11至少具有封堵下敞口115的第一位置和敞开下敞口115的第二位置,操作者操作第一锁定组件13以触发第一锁定组件13,能使下尘杯盖体12从第一位置切换到第二位置,从而能够实现尘杯的一键排灰效果,便于操作者操作,简单方便。
93.作为优选方案,如图11~图13所示,下尘杯盖体12与尘杯本体11枢接,下尘杯盖体12包括第一锁定部121,第一锁定组件13包括第一按钮131 和第二弹性件132,第一按钮131与尘杯本体11枢接且包括第二锁定部1311 第一按钮131,第二弹性件132能使第一锁定部121和第二锁定部1311锁定,通过按压第一按钮131使第一锁定部121和第二锁定部1311解锁,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实现下尘杯盖体12与尘杯本体11的快速上锁以及解锁动作。
94.作为优选方案,如图2所示,壳体200上开设有容置槽,集尘盒1设置在容置槽中,下尘杯盖体12与容置槽201的内壁相抵接,只有将集尘盒1从容置槽中取出再进行一键解锁动作,才能够实现下尘杯盖体12的打开,避免误触第一按钮131而导致的下尘杯盖体12的打开造成的灰尘散落在壳体200上的问题。
95.此外,如图2和图14所示,集尘盒1还包括第二锁定组件14,第二锁定组件14能够实现集尘装置100与壳体200的稳固锁定,避免集尘装置100在壳体200发生相对运动。作为优选方案,如图14所示,第二锁定组件14包括锁定件142以及第一弹性件143,锁定件142设置在尘杯上,第一弹性件143分别与锁定件142和尘杯相连接,第一弹性件143能驱动锁定件142与壳体200 插接,通过第一弹性件143的设置,能够实现锁定件142的自动上锁,从而可以达到尘杯与壳体200的稳固锁定的效果。具体而言,为了实现对锁定件142 较大的抵接力,第一弹性件143可以为弹力较大的弹簧。
96.作为优选方案,如图14所示,第二锁定组件14还包括第二按钮141,第二按钮141设置在尘杯上,触发第二按钮141能驱动锁定件142压缩第一弹性件143以使锁定件142与壳体200分离,操作者通过简单的触发动作变能够实现尘杯与壳体200的快速解锁动作。
97.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第二按钮141上设置有第一斜面1411,锁定件 142上设置有第二斜面1421,第一斜面1411与第二斜面1421相抵接且相互滑动,当第二按钮141能够相
对尘杯沿x方向滑动,通过第一斜面1411与第二斜面1421的相互配合能够驱动锁定件142沿y方向的运动,从而实现锁定件 142从壳体200中的脱离,从而实现尘杯与壳体200的快速解锁。作为优选方案,如图14所示,第二锁定组件14还包括第一导向机构144,第一导向机构 144能够实现对锁定件142沿x方向运动的导向作用,避免锁定件142沿x方向运动发生偏斜。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第一导向机构144包括两个沿y 方向排布的导向块1441,两个导向块1441之间形成沿x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1442,锁定件142设置在第一导向槽1442中且能沿第一导向槽1442滑动,两个导向块1441能够共同对锁定件142进行限位,保证锁定件142精准地沿x 方向滑动。
98.作为优选方案,如图14所示,锁定件142上开设有沿y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向槽1422,尘杯上设置有沿y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向机构145,第二导向机构 145插接在第二导向槽1422中且能沿第二导向槽1422滑动,通过第二导向机构145与第二导向槽1422的配合,能够实现对锁定件142沿y方向运动的导向作用,实现锁定件142较精准插接到壳体200的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在尘杯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槽1422,在锁定件142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机构 145,第二导向机构145插接在第二导向槽1422中,也能达到上述效果。
99.注意,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