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焖烧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19106发布日期:2022-06-07 21:59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焖烧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焖烧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焖烧壶。


背景技术:

2.焖烧壶是一种保热、保冷效果俱佳的新型保温器皿,可用于煮茶、煮粥、焖汤或做甜品等,无需外界加热,不会烧糊、烧焦,上班、外出旅游、运动时可随身携带,非常便利实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焖烧壶包括具有开口的真空保温瓶体和盖体。用户可从该开口处向真空保温瓶体内加入待焖熟的食物和开水,并将盖体密封盖紧在该开口上,形成密闭空间。真空保温瓶体可使开水的温度保持数个小时而不会有太大的下降,从而通过长时间的焖烧过程,使得食物被焖熟。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使用者需要额外携带碗筷等餐具,使用时较为不便,现有技术存在可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设备针对现有焖烧壶实用较为不便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焖烧壶。
4.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多功能焖烧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的壶体及扣合在壶体上端的上盖,所述壶体上端固定设置有一圈向上延伸的挡边,该挡边的外壁与壶体上端的外壁之间留有一定间隙,所述上盖包括套设在上述挡边外周的扣环及固定设置在该扣环上端的弧形板,该弧形板为半圆形,上述扣环的内壁与挡边的外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进行固定,所述挡边内设置有一个内塞,该内塞为圆台形,所述内塞的外壁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所述挡边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限位环,所述内塞的外壁上固定设置多个能够与上述多个限位环依次卡接的卡环,所述多个卡环朝向挡边的端面始终贴靠在挡边的内壁上,所述挡边内壁的下端固定设置有一圈向挡边中心方向延伸的底环,所述内塞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折叠勺子和筷子的凹槽,所述内塞上方设置有一个托板,所述托板的上端开设有与上述上盖上端面相配合的弧形槽,所述壶体的外周转动设置有一个提手。
5.作为优选,所述凹槽的底部开设有贯穿内塞并连通至壶体内部的气孔。
6.作为优选,所述内塞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一圈固定环,该固定环位于上述挡边的上方,上述托板卡接在该固定环内,所述托板的外壁与该固定环的内壁通过螺纹连接进行固定。
7.作为优选,所述托板的上端的外周固定设置有一圈凸沿,该凸沿位于上述固定环的上方,且该凸沿的直径与固定环的直径相同。
8.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贯穿固定环的开口,该开口位于固定环的上端。
9.作为优选,所述壶体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一个固定轴,上述提手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固定轴上,所述固定轴远离壶体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一个挡块。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开水倒入壶体内进行闷烧,通过卡接在挡边
内的内塞与设置在内塞上的托板对壶体内部进行密封,在使用时,通过取下上盖,将上盖倒置,使扣环位于弧形板的上方,通过扣环与弧形板即可用于盛放壶体内的食物,通过放置在内塞上凹槽内的折叠勺子与筷子即可方便的进行食用,避免需要额外携带勺子与筷子,且在食用时,通过将托板从内塞上取下,将弧形板远离扣环的一端放置在托板上的弧形槽内,即可完成上盖的固定,避免在进食过程中弧形的上盖出现倾倒的情况,使用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视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切视图;
14.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15.图中标记:1、壶体;2、上盖;3、挡边;4、扣环;5、弧形板;6、内塞; 7、限位环;8、卡环;9、底环;10、凹槽;11、托板;12、弧形槽;13、提手; 14、气孔;15、固定环;16、凸沿;17、开口;18、固定轴;19、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所表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4所示,一种多功能焖烧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的壶体1及扣合在壶体1上端的上盖2,所述壶体1上端固定设置有一圈向上延伸的挡边3,该挡边3的外壁与壶体1上端的外壁之间留有一定间隙,所述上盖2包括套设在上述挡边3外周的扣环4及固定设置在该扣环4上端的弧形板5,该弧形板5为半圆形,上述扣环 4的内壁与挡边3的外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进行固定,所述挡边3内设置有一个内塞6,该内塞6为圆台形,所述内塞6的外壁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所述挡边3 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限位环7,所述内塞6的外壁上固定设置多个能够与上述多个限位环7依次卡接的卡环8,所述多个卡环8朝向挡边3的端面始终贴靠在挡边3的内壁上,所述挡边3内壁的下端固定设置有一圈向挡边3中心方向延伸的底环9,所述内塞6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折叠勺子和筷子的凹槽10,所述内塞 6上方设置有一个托板11,所述托板11的上端开设有与上述上盖2上端面相配合的弧形槽12,所述壶体1的外周转动设置有一个提手13。所述凹槽10的底部开设有贯穿内塞6并连通至壶体1内部的气孔14。内塞6上的卡环8通过与挡边3内壁上过盈配合的限位环7完成对内塞6的固定,在取出或安装内塞6时直接拔出或压入内塞6即可,使用时较为方便,且通过挡边3内壁下端的底环9 完成对内塞6的限位,避免内塞6移动距离过长掉落进壶体1内。
17.通过将开水倒入壶体1内进行闷烧,通过卡接在挡边3内的内塞6与设置在内塞6上的托板11对壶体1内部进行密封,在使用时,通过取下上盖2,将上盖2倒置,使扣环4位于弧形板5的上方,通过扣环4与弧形板5即可用于盛放壶体1内的食物,通过放置在内塞6上凹槽10内的折叠勺子与筷子即可方便的进行食用,避免需要额外携带勺子与筷子,且在食用时,通过将托板11从内塞 6上取下,将弧形板5远离扣环4的一端放置在托板11上的弧形槽12内,即可完成上盖2的固定,避免在进食过程中弧形的上盖2出现倾倒的情况,使用较为方便,取下托板11后通过设置在凹槽10底部并贯穿内塞6的气孔14,对壶体1 内部进行放气,能够较为轻松的取下内塞6。
18.所述内塞6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一圈固定环15,该固定环15位于上述挡边3 的上方,上述托板11卡接在该固定环15内,所述托板11的外壁与该固定环15 的内壁通过螺纹连接进行固定。通过旋紧托板11即可完成托板11与内塞6之间的固定,且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能够有效保证托板11与内塞6之间的密封效果。
19.所述托板11的上端的外周固定设置有一圈凸沿16,该凸沿16位于上述固定环15的上方,且该凸沿16的直径与固定环15的直径相同。所述固定环15 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贯穿固定环15的开口17,该开口17位于固定环15的上端。通过固定环15的上的开口17能够方便的抓取托板11外周的凸沿16,并转动托板11即可完成托板11的取出或固定。
20.所述壶体1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一个固定轴18,上述提手13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固定轴18上,所述固定轴18远离壶体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一个挡块19。提手13能够方便的进行转动且通过设置的挡块19能够避免提手13与固定轴18脱离导致提手13掉落。
21.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