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转换为游戏床或睡床形态的围床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51660发布日期:2022-07-06 00:05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转换为游戏床或睡床形态的围床骨架的制作方法
一种可转换为游戏床或睡床形态的围床骨架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婴童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转换为游戏床或睡床形态的围床骨架。


背景技术:

2.传统的围床仅具有睡床的功能,由于功能单一,并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后来出现了深度可调的围床,具有充当游戏床或睡床的功能。但是该围床通常以外加深度较浅的睡床的方式进行深度调节,睡床与围床是分体式的,围床收折时需要将睡床拆下,导致使用不便,且睡床容易丢失。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转换为游戏床或睡床形态的围床骨架。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可转换为游戏床或睡床形态的围床骨架,具有展开状态和收折状态,其特征在于,包括:
6.垂直支杆,多个所述垂直支杆可相互远离移动至展开位置上,或相互靠拢移动至收折位置上;
7.上围组,其与所述垂直支杆上侧连接,并随所述垂直支杆移动至展开位置或收折位置上;
8.底架组,其与所述垂直支杆组接,并可相对所述垂直支杆移动至使所述围床骨架形成游戏床骨架形态的第一支撑位置,或移动至使所述围床骨架形成睡床骨架形态的第二支撑位置;
9.所述底架组处于第一支撑位置或第二支撑位置上时,均可联动所述垂直支杆及所述上围组移动至展开位置或收折位置,以使所述围床骨架处于展开状态或收折状态;
10.第一支撑位置和第二支撑位置自所述垂直支杆下侧往上侧依次分布。
11.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转换为游戏床或睡床形态的围床骨架,所述垂直支杆与所述底架组滑动配合,以供所述底架组在第一支撑位置与第二支撑位置之间滑动。
12.如上或所述的一种可转换为游戏床或睡床形态的围床骨架,所述底架组包括多个底支撑杆,所述底支撑杆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其中所述垂直支杆与所述第一端连接,多个所述底支撑杆的所述第二端相互转动连接。
13.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转换为游戏床或睡床形态的围床骨架,所述底架组包括
14.滑动座,其设于所述垂直支杆与所述第一端之间,且与所述垂直支杆滑动配合,和与所述第一端枢接。
15.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转换为游戏床或睡床形态的围床骨架,所述底架组包括
16.中央座组;
17.所述底支撑杆,其枢接于所述中央座组与所述滑动座之间;
18.所述中央座组通过所述滑动座沿所述垂直支杆滑动从而升降至第一支撑位置或第二支撑位置上时,所述中央座组可联动多个所述底支撑杆聚拢或展开,以使所述垂直支杆在收折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移动。
19.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转换为游戏床或睡床形态的围床骨架,所述滑动座与所述垂直支杆之间设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用于使所述底架组定位于第一支撑位置或第二支撑位置上。
20.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转换为游戏床或睡床形态的围床骨架,所述中央座组与所述底支撑杆之间设有锁定机构,以使所述围床骨架保持展开状态。
21.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转换为游戏床或睡床形态的围床骨架,所述底架组与所述垂直支杆之间设有联动机构,以供所述底架组升降至第一支撑位置或第二支撑位置上。
22.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转换为游戏床或睡床形态的围床骨架,
23.所述底架组包括
24.活动支撑架组,其包括多个底撑杆;
25.所述联动机构包括
26.滑动件,其滑动套设于所述底撑杆上;
27.转动件,其枢接于所述垂直支杆与所述滑动件之间;
28.所述滑动件沿所述底撑杆往靠近或远离所述垂直支杆方向移动时,所述转动件支撑所述活动支撑架组上升至第二支撑位置或下降至第一支撑位置上。
29.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转换为游戏床或睡床形态的围床骨架,
30.所述底架组包括
31.活动支撑架组,其包括多个底撑杆;
32.所述联动机构包括
33.第二连杆,其与所述垂直支杆枢接,并可移动至靠近所述垂直支杆的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上;
34.第一连杆,其枢接于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底撑杆之间,并可相对所述底撑杆展开或收折;
35.所述第一连杆相对所述底撑杆收折,以供所述底架组随所述第二连杆向下翻转至第一位置或向上翻转至第二位置而移动后,所述第一连杆相对所述底撑杆展开,以使所述底架组保持位于第一支撑位置或第二支撑位置上。
36.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转换为游戏床或睡床形态的围床骨架,所述第一连杆或所述第二连杆或所述底撑杆为伸缩杆,并以通过伸缩收折的方式为所述第二连杆的翻转提供让位空间。
37.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转换为游戏床或睡床形态的围床骨架,所述上围组包括
38.上角座,其与所述垂直支杆上端连接;
39.上支撑架组,其分别枢接于两相邻的所述上角座之间;
40.所述上支撑架组展开时使所述上围组呈框架状;
41.所述上支撑架组收折时连动所述垂直支杆相互靠拢。
42.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转换为游戏床或睡床形态的围床骨架,还包括座布,所述座布
包括对应所述围床骨架四侧面设置的侧面座布,及对应所述底架组设置的底撑座布,所述围床骨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围床骨架与所述座布形成用于容置婴童的限制空间,且所述底撑座布随所述底架组在第一支撑位置与第二支撑位置之间移动。
43.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转换为游戏床或睡床形态的围床骨架,所述底架组可拆接于第一支撑位置或第二支撑位置。
44.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转换为游戏床或睡床形态的围床骨架,所述底架组包括
45.第一支撑座,其固定设置于所述垂直支杆下端;
46.第二支撑座,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座上方,且与所述第一支撑座间隔设置;
47.底支撑架组,其构成支撑平面,可组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座上,以处于第一支撑位置上,或组接于所述第二支撑座上,以处于第二支撑位置上。
48.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转换为游戏床或睡床形态的围床骨架,所述底架组位于第二支撑位置且所述围床骨架处于收折状态时,所述底架组收折后的顶端高于所述垂直支杆上端。
49.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转换为游戏床或睡床形态的围床骨架,所述定位机构解除对所述底架组的定位,以使所述底架组可相对所述垂直支杆移动,所述底架组收折后的顶端与所述垂直支杆上端的高度一致或低于所述垂直支杆上端。
5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如下优点:
5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转换为游戏床或睡床形态的围床骨架,垂直支杆、上围组和底架组形成具有展开和收折状态的围床骨架。底架组在位于第一支撑位置时,围床骨架形成游戏床骨架形态,充当游戏床使用。底架组在位于第二支撑位置时,围床骨架形成睡床骨架形态,充当睡床使用。通过调整底架组的位置,即可切换围床骨架的功能,无需进行拆卸安装,避免了零件丢失的风险。底架组处于第一支撑位置或第二支撑位置上时,均可联动垂直支杆及上围组移动至展开位置或收折位置,以使围床骨架处于展开状态或收折状态。无论底架组处于第一支撑位置或第二支撑位置上,围床骨架均可以收折展开,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5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53.图1是实施例一中底架组位于第一支撑位置的展开示意图;
54.图2是图1的收折示意图;
55.图3是实施例一中底架组位于第二支撑位置的展开示意图;
56.图4是图3的半收折状态示意图;
57.图5是图3的收折状态示意图;
58.图6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59.图7是实施例二中底架组位于第一支撑位置的展开示意图一;
60.图8是实施例二中底架组位于第二支撑位置的展开示意图一;
61.图9是图8的半收折状态示意图;
62.图10是图8的收折状态示意图;
63.图11是实施例二中底架组位于第一支撑位置的展开示意图二;
64.图12是实施例二中底架组位于第二支撑位置的展开示意图二;
65.图13是实施例三中底支撑架组位于第一支撑位置的展开示意图;
66.图14是实施例三中底支撑架组位于第二支撑位置的展开示意图;
67.图15是底架组的处于锁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68.图16是图15的a-a处剖视图;
69.图17是图16的解锁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7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71.实施例一:如图1-6所示,一种可转换为游戏床或睡床形态的围床骨架,具有展开状态和收折状态,包括:
72.垂直支杆1,多个所述垂直支杆1可相互远离移动至展开位置上,或相互靠拢移动至收折位置上;本实施例中,四个垂直支杆置于四角时为展开位置,相互靠拢时往四个垂直支杆的中心处靠拢,收折位置接近上述中心处。
73.上围组2,其与所述垂直支杆1上侧连接,并随所述垂直支杆1移动至展开位置或收折位置上;
74.底架组3,其与所述垂直支杆1组接,并可相对所述垂直支杆1移动至使所述围床骨架形成游戏床骨架形态的第一支撑位置,或移动至使所述围床骨架形成睡床骨架形态的第二支撑位置;
75.所述底架组3处于第一支撑位置或第二支撑位置上时,均可联动所述垂直支杆1及所述上围组2移动至展开位置或收折位置,以使所述围床骨架处于展开状态或收折状态;
76.第一支撑位置和第二支撑位置自所述垂直支杆1下侧往上侧依次分布。第一支撑位置较第二支撑位置更为接近底面。
7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转换为游戏床或睡床形态的围床骨架,垂直支杆、上围组和底架组形成具有展开和收折状态的围床骨架。底架组在位于第一支撑位置时,围床骨架形成游戏床骨架形态,充当游戏床使用。底架组在位于第二支撑位置时,围床骨架形成睡床骨架形态,充当睡床使用。通过调整底架组的位置,即可切换围床骨架的功能,无需进行拆卸安装,避免了零件丢失的风险。底架组处于第一支撑位置或第二支撑位置上时,均可联动垂直支杆及上围组移动至展开位置或收折位置,以使围床骨架处于展开状态或收折状态。无论底架组处于第一支撑位置或第二支撑位置上,围床骨架均可以收折展开,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78.进一步地,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垂直支杆1与所述底架组3滑动配合,以供所述底架组3在第一支撑位置与第二支撑位置之间滑动。底架组通过滑动的形式进行移动至第一支撑位置或第二支撑位置上。
79.进一步地,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底架组3包括多个底支撑杆33,所述底支撑杆33具有第一端331及第二端332,其中所述垂直支杆1与所述第一端331连接,多个所述底支撑杆33的所述第二端332相互转动连接。
80.进一步地,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底架组3包括滑动座32,其设于所述垂直支杆1与所述第一端331之间,且与所述垂直支杆1滑动配合,和与所述第一端331枢接。
81.进一步地,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底架组3包括:
82.中央座组31;
83.所述底支撑杆33,其枢接于所述中央座组31与所述滑动座32之间;
84.所述中央座组31通过所述滑动座32沿所述垂直支杆1滑动从而升降至第一支撑位置或第二支撑位置上时,所述中央座组31可联动多个所述底支撑杆33聚拢或展开,以使所述垂直支杆1在收折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移动。如图1至图2所示,为底架组位于第一支撑位置从展开到收折的状态变化,如图3至图5所示,为底架组位于第二支撑位置从展开到半收折,再到收折的状态变化。如图1和图3所示,为底架组通过滑动沿垂直支杆往上滑动,从第一支撑位置到第二支撑位置的状态变化。
85.进一步地,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滑动座32与所述垂直支杆1之间设有定位机构4,所述定位机构4用于使所述底架组3定位于第一支撑位置或第二支撑位置上。当底架组滑动至第一支撑位置或第二支撑位置上时,定位机构用于使底架组保持在第一支撑位置或第二支撑位置上,以保持游戏床骨架形态或睡床骨架形态。定位机构包括分别对应第一支撑位置和第二支撑位置设置并设于垂直支杆内的弹片,以及设于滑动座上的定位孔。弹片凸出垂直支杆外,与滑动座上的定位卡接,从而进行定位。定位机构还可以采用除上述弹片卡接定位外的其他形式。
86.进一步地,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如图15-17所示,所述中央座组31与所述底支撑杆33之间设有锁定机构7,以使所述围床骨架保持展开状态。锁定机构用于限制底支撑杆相对中央座组转动,使得底架组保持展开状态,支撑垂直支杆保持处于展开位置上。底架组还包括下底座311,以及设于所述下底座311与所述底支撑杆33之间并分别与两者铰接的下底座杆312,锁定机构包括用于将所述中央座组31限制在所述下底座311上的锁定件72,以及用于解除中央座组与下底座之间的限制的解锁件71。拉动解锁件,锁定件脱离下底座,使得中央座组能够与下底座分离,此时下底座杆联动底支撑杆进行收折。相反锁定件进入下底座使得中央座组固定在下底座上,底支撑杆无法进行收折,达到使得底架组保持展开的效果。
87.进一步地,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上围组2包括:
88.上角座21,其与所述垂直支杆1上端连接;
89.上支撑架组22,其分别枢接于两相邻的所述上角座21之间;
90.所述上支撑架组22展开时使所述上围组2呈框架状;
91.所述上支撑架组22收折时连动所述垂直支杆1相互靠拢。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上角座分别置于四角位置,上支撑架组连接上角座,形成框架状,上支撑架组在框架的侧面上进行展开或收折,使得框架的口径扩大或缩小。上支撑架组包括上支撑组件221,靠接座222,套设于所述垂直支杆1上的收折座223,以及枢接于所述靠接座222与所述收折
座223之间的收折连杆224。所述上支撑组件221包括呈x状中部相互铰接的第一上支撑杆225及第二支撑杆226。所述上支撑组件一侧分别与上角座和靠接座枢接,即第一上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同侧的端部分别与上角座和靠接座枢接。至于上支撑组件的另一侧,同样与另一上角座和另一靠接座枢接,作为上围组的宽边。两上角座之间以根据需求,连接多组上支撑组件,以作为上围组的长边。上围组收折时,上支撑组件左右端部相互靠近,上围组展开时,上支撑组件上下端部相互靠近。
92.进一步地,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还包括座布5,所述座布5包括对应所述围床骨架四侧面设置的侧面座布51,及对应所述底架组3设置的底撑座布52,所述围床骨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围床骨架与所述座布5形成用于容置婴童的限制空间,且所述底撑座布52随所述底架组3在第一支撑位置与第二支撑位置之间移动。座布包围围床骨架的四侧面,形成限制婴童活动范围的限制空间,底撑座布随底架组移动调节限制空间的深度,适应婴童睡觉或游戏的需求。
93.进一步地,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底架组3位于第二支撑位置且所述围床骨架处于收折状态时,所述底架组3收折后的顶端高于所述垂直支杆1上端。
94.进一步地,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定位机构4解除对所述底架组3的定位,以使所述底架组3可相对所述垂直支杆1移动,所述底架组3收折后的顶端与所述垂直支杆1上端的高度一致或低于所述垂直支杆1上端。
95.实施例二:如图7-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底架组3与所述垂直支杆1之间设有联动机构6,以供所述底架组3升降至第一支撑位置或第二支撑位置上。本实施例中联动机构可以滑动滑杆机构,连杆机构等常见的机械传动结构。
96.进一步地,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底架组3包括:
97.活动支撑架组34,其包括多个底撑杆341;
98.滑动件36,其滑动套设于所述底撑杆341上;
99.转动件37,其枢接于所述垂直支杆1与所述滑动件36之间;或枢接于所述垂直支杆1与所述滑动件36之间;
100.所述滑动件36沿所述底撑杆341往靠近或远离所述垂直支杆1方向移动时,所述转动件37支撑所述活动支撑架组34上升至第二支撑位置或下降至第一支撑位置上。具体地所述转动件37一端枢接与邻近第一支撑位置的所述下角座35,当需要将底架组从第一支撑位置上升至第二支撑位置时,提起底架组,底架组上升,滑动件往对应的垂直支杆方向移动,滑动件移动的同时联动转动件逐渐往竖直方向翻转,直至底架组处于第二支撑位置上;所述转动件37一端亦可变化地枢接于邻近的第二支撑位置的垂直支杆中段,当需要将底架组从第一支撑位置上升至第二支撑位置时,提起底架组,底架组上升,滑动件往对应的中央底座方向移动,滑动件移动的同时联动转动件逐渐往水平方向翻转,直至底架组处于第二支撑位置上。
101.所述滑动件36与所述底撑杆341之间或者所述垂直支杆与所述转动件之间设有定位机构,此机构并非本创作重点,在此不细述。
102.进一步地,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底架组3包括
103.活动支撑架组34,其包括多个底撑杆341;
104.所述联动机构6包括
105.第二连杆61,其与所述垂直支杆1枢接,并可移动至靠近所述垂直支杆1的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上;
106.第一连杆62,其枢接于所述第二连杆61与所述底撑杆341之间,并可相对所述底撑杆341展开或收折;
107.所述第一连杆62相对所述底撑杆341收折,以供所述底架组3随所述第二连杆61向下翻转至第一位置或向上翻转至第二位置而移动后,所述第一连杆62相对所述底撑杆341展开,以使所述底架组3保持位于第一支撑位置或第二支撑位置上。
108.进一步地,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第一连杆62或所述第二连杆61或所述底撑杆341为伸缩杆,并以通过伸缩收折的方式为所述第二连杆61的翻转提供让位空间。
109.实施例三:如图13-1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底架组3可拆接于第一支撑位置或第二支撑位置。
110.进一步地,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底架组3包括:
111.第一支撑座38,其固定设置于所述垂直支杆1下端;
112.第二支撑座39,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座38上方,且与所述第一支撑座38间隔设置;
113.底支撑架组310,其构成支撑平面,可组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座38上,以处于第一支撑位置上,或组接于所述第二支撑座39上,以处于第二支撑位置上。
114.进一步地,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底架组3位于第二支撑位置且所述围床骨架处于收折状态时,所述底架组3收折后的顶端高于所述垂直支杆1上端。
115.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11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转换为游戏床或睡床形态的围床骨架,垂直支杆、上围组和底架组形成具有展开和收折状态的围床骨架。底架组在位于第一支撑位置时,围床骨架形成游戏床骨架形态,充当游戏床使用。底架组在位于第二支撑位置时,围床骨架形成睡床骨架形态,充当睡床使用。通过调整底架组的位置,即可切换围床骨架的功能,无需进行拆卸安装,避免了零件丢失的风险。底架组处于第一支撑位置或第二支撑位置上时,均可联动垂直支杆及上围组移动至展开位置或收折位置,以使围床骨架处于展开状态或收折状态。无论底架组处于第一支撑位置或第二支撑位置上,围床骨架均可以收折展开,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117.如上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技术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技术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