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坐立躺多功能课桌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91236发布日期:2022-04-23 17:41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坐立躺多功能课桌椅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课桌椅,特别涉及一种坐立躺多功能课桌椅。


背景技术:

2.目前午休可躺课桌椅,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方案:
3.1、依靠升起桌面及桌斗,腾出空间将前排座椅靠背放倒后,放在后排桌斗的正下方,前排学生躺下时,学生头顶正上方很短的距离是后排桌斗及桌面。
4.这种结构的课桌椅的不足之处是:
5.a、下躺过程中有学生头部磕碰风险;
6.b、躺下时头部正上方有重物,有害怕跌落、压抑等不适感受;
7.c、由于国标课桌桌面高度最高为76cm,采用套管升降桌面及桌斗的方式,升降高度无论上下二个方向都有极限,满足不了较高身高中小学生的午休需求。
8.2、课椅为单靠背,靠连接在课椅立柱上的扶手为课椅靠背提供牵引力支撑。这种结构的不足之处是:
9.a、靠背短无法满足较高身高学生躺下后,放下整个腰部、后背及头部的需求;
10.b、较高身高学生躺在较短的靠背上,在其腰部会形成夹角空隙,既不舒服,长期使用也会影响孩子脊椎健康;
11.c、靠背做长了影响后排学生视线,影响座椅美观及教室整体美观;
12.d、扶手长度有局限,长了妨碍排内通过,短了牵引支撑力不足,稳定性、安全性差。
13.3、课桌的桌面、桌斗、桌腿为一体,这种结构的不足之处是:
14.a、桌面无法轻松提拉升降,转动倾斜;
15.b、手摇螺杆升降式课桌椅,多了四条升降系统(桌二条,椅二条),成本提高;手摇螺杆升降配件易损坏,后期维护成本高;
16.c、无论是升起桌斗还是降低桌斗,桌斗占用的空间位置都是黄金位置,与学生躺姿身体争空间,对身材较小学生的舒适度降低,对身材高大学生可用性降低;
17.d、牺牲桌斗的高度,只能设计狭小空间的桌斗,无法满足正常存放书包、课本、文具、午休毛毯等存储需求。
18.4、本排课桌、课椅结为连体,这种结构的不足之处是:
19.a、课椅椅背放倒后的稳定性,依靠本排课桌椅的重量维持,稳定性差,容易翻到;
20.b、课椅靠背放倒后,依靠课椅立柱与扶手组合为课椅靠背提供向上托举力量,力矩大,易损坏;
21.c、课桌椅生产出来排距即固定下来,无法根据教室实际空间大小,学生多少,调整排距满足课桌椅摆放需求;
22.d、本排课桌椅连体,本排内部为封闭空间,打扫卫生困难。
23.5、单靠课桌或单靠课椅实现午休功能的缺点是课桌或课椅其中一件在午休时需要占用过道位置,列间过道障碍物多,在意外事件出现,需要紧急撤离时会形成安全隐患
等。
24.6、排距固定课桌椅,座面相对位置无法调整,对不同身高及坐姿习惯的学生舒适度无法满足。


技术实现要素:

2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坐立躺多功能课桌椅,其将常见的课桌的桌面、桌斗、桌腿、椅面、椅腿、椅背功能进行了分拆组合,增加了折叠组合式腿托,形成了课桌椅的坐姿、躺姿、收立三种使用状态;满足不同身高学生对坐姿、躺姿的舒适空间需求,创新桌面收纳立起状态,提高学生排间通过舒适度。
26.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27.一种坐立躺多功能课桌椅,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固定有前后两组椅腿,所述的椅腿上方设置有可前后滑动的椅面,所述的椅面下方设置有可前后推拉的书斗,后方的椅腿上端铰接有折叠椅背组件,所述的后方的椅腿上部还铰接折叠桌面组件,所述的折叠桌面组件包括下端铰接在所述后方的椅腿上的桌椅连接杆,所述的桌椅连接杆的上端铰接在桌面下表面两侧,所述的桌椅连接杆的中部铰接桌面支撑柱的上端,所述的桌面支撑柱的下端滑嵌在椅腿和底座之间设置的弧形桌脚滑道内,所述的桌面底部设置有可调整桌面倾斜角度的手摇及推拉机构,所述的桌面支撑柱上铰接有腿托机构,所述的桌椅连接杆、桌面支撑柱与桌面在折叠组合后,共同为倾斜放倒的椅背提供稳定可靠的向上的托举力。
28.二组椅腿间安装有可前后推拉滑动的上下二个书斗,满足学生对课本、作业本、书包、毛毯等大容量储物需求,在躺姿状态,将上下二个书斗推拉至腿托下方,为后排学生让出腿部、脚部放置空间;在坐姿状态,将椅面及上下二个书斗往后推,可增加本排学生腿部前后活动空间,方便学生站立发言。
29.优选地,椅腿上端设置椅腿横撑,所述的椅腿横撑上固定有椅面滑道,所述的椅面滑道内滑嵌有椅面支撑滑块,所述的椅面支撑滑块上方连接椅面横撑,所述的椅面横撑上固定所述的椅面。椅面可以沿椅面滑道相对滑动,可满足不同身高学生坐姿、躺姿时对椅面使用长度的不同需求,学生在排间通过时,可后推椅面,增加排间净空,提高排间通过舒适度。
30.优选地,椅面下方两侧设置有多个挂钩和立书斗。立书斗方便学生快速抽取或存放书籍、文具,多个挂钩,可挂置水杯、垃圾袋等杂物。
31.优选地,手摇及推拉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桌面底部的手摇升降轮,所述的手摇升降轮上缠绕有拉绳,所述的拉绳一端固定在桌面底部,另一端绕过桌面下方设置的桌面支撑滑杆后,经桌面底部后方一侧设置的第一定位件绕向所述的手摇升降轮,经过在手摇升降轮的一圈缠绕后,经桌面底部后方另一侧设置的第二定位件,向前方经桌面底部前方设置的第三定位件后,向后连接在所述的桌面支撑滑杆上,所述的桌面支撑滑杆的左右两端连接桌面角度支撑杆的上端,所述的二条桌面角度支撑杆的中部连接桌面角度调节杆,下端与所述桌面支撑柱以及桌椅连接杆同轴铰接,且两根所述的桌面支撑柱上部之间还固定连接有桌腿连接杆,所述的桌面下表面设置桌面支撑滑轨,所述的桌面支撑滑杆滑嵌在所述的桌面支撑滑轨内。摇动手摇升降轮,手摇升降轮牵动拉绳,拉绳拉动或放松桌面支撑滑杆(或直接推拉桌面角度调节杆),实现桌面支撑滑杆在桌面支撑滑轨内滑动,带动桌面围
绕桌椅连接杆顶端转动,满足书写、制图、绘画等不同学习场景对桌面倾角的要求。
32.优选地,桌面下方还设置有小滑轮,所述的小滑轮上设置有桌面调节拉线,所述的桌面调节拉线一端连接所述的桌面支撑滑杆,另一端经过小滑轮和第四定位件后,伸出桌面外部。前排学生也可拉动桌面调节拉线实现桌面收纳立起,独立完成躺姿操作。
33.优选地,腿托机构包括设置于桌面支撑柱上的腿托套管,所述的腿托套管上各铰接有一组折叠腿托,所述的折叠腿托包括相互铰接的内腿托和外腿托,所述的外腿托上设置有升降杆,所述的升降杆一端托住所述的内腿托,另一端与设置于桌面支撑柱上的腿托卡槽配合卡嵌,实现腿托使用时的定位。二条桌面支撑柱上分别套接有可围绕桌面支撑柱水平旋转的二组腿托,可将腿托调整至各种姿态下最合适位置;二组外腿托分别铰接在腿托套管上,腿托在垂直方向可旋转调节角度,满足学生躺姿时腿托对学生腿部最舒适的支撑角度;二组腿托设计为折叠结构,在二组腿托之间形成净空,满足学生腿部自由前后、上下移动需求;用小腿向外拨动腿托升降杆放入腿托卡槽,可推动内腿托由垂直状态沿各自转轴升起,使二组共四片托腿板在同一平面贴合,形成一片完整腿托,提高腿托支撑舒适度;用小腿再次拨动腿托升降杆,腿托在重力作用下分离、下垂,方便小腿从腿托间进出,腿托在坐姿、收立姿时收纳隐藏,降低腿托在不同场景下对水平及垂直空间的占用。
34.优选地,折叠椅背组件包括下端铰接在椅腿上方的下椅背,所述的下椅背上端铰接有上椅背,所述的上椅背与椅腿之间设置有椅背限位插销。上下椅背为可折叠、可展开结构,满足较高身高学生在躺姿时对椅背长度的需求。
35.优选地,桌脚滑道内设置有不同的卡点,从高到低分别为第一立姿卡点,第二立姿卡点,坐姿卡点,第一躺姿卡点和第二躺姿卡点,所述的桌面支撑柱下端的滑轴卡嵌在不同的卡点内,实现不同的桌椅形态。在躺姿时,上下椅背平放在倾斜的桌面上与桌椅连接杆、桌面支撑柱组合为躺姿学生腰部、背部及头部提供稳定可靠的托举力量;提拉桌面支撑柱,带动滑轴落入桌脚滑道内不同卡点位置,可以调整学生躺姿时不同的椅背倾角,满足不同排距时,学生躺姿时椅背的最佳倾斜角度;收起折叠上下椅背,在椅子坐姿状态时,提拉桌面支撑柱,带动滑轴落入桌脚滑道第二立姿卡点位置,桌面收纳立起,增加排间净空,提高排间通过舒适度;若将已折叠靠背向前放倒在椅面上,提拉桌面支撑柱,带动滑轴落入第一立姿卡点位置,可以提供更舒适的排间净空。
36.优选地,底座前方设置单桌组件。教室第一排课桌椅的课桌设计为单体结构,将连体课桌椅的课椅功能及结构去掉,将后椅腿变窄变为前桌面支撑立柱为桌椅连接杆提供固定支撑作用;教室最后一排课桌椅仍保持连体结构,将桌面功能、腿托功能及其结构去掉,仅保留桌椅连接杆,桌面支撑柱、桌腿连接杆,将桌椅连接杆变为可折叠式,躺姿时展开,非躺姿时折叠收起,在桌椅连接杆上增加上下二个支撑框,替代桌面对上下椅背的支撑功能。这种结构设计保持了教室课桌椅摆放整齐统一,便于批量生产,降低生产、安装、维保成本,节约国家教育经费开支。
37.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38.1、在学生坐姿学习状态时,使用桌面功能,在非学习状态时收纳立起隐藏桌面功能;
39.在坐姿学习状态时,通过手摇桌面下方手摇升降轮(或直接推拉桌面角度调节杆)带动桌面支撑滑杆前后移动,即可改变桌面角度,满足学生在书写、阅读、制图、绘画等不同
学习场景下对桌面倾角的使用需求。
40.2、扩充桌斗的容量,满足学生大储量储物空间、便捷存取需求,将桌斗与课椅组合,充分利用椅下空间,桌斗变抽屉式书斗,将左右二组椅腿之间空间充分利用,在二组椅腿外侧一侧设置立书斗便捷图书、文具存取,一侧设置多个挂钩,可挂置水杯、垃圾袋等。
41.书斗位置根据需要可前后推拉,在躺姿状态下,利用腿托下可用空间,前拉上下二个书斗让出座面下空间,为后排身材高大学生腾出脚部、腿部放置空间;在坐姿状态,将椅面及上下二个书斗往后推,可增加本排学生腿部前后活动空间,方便学生站立发言。
42.3、椅腿与桌腿结合,减少桌腿数量,减少桌腿占用空间,通过提拉桌面支撑柱位置实现收立、坐姿、躺姿三个状态下的课桌椅组合功能。
43.4、椅面可推拉,满足不同身高学生在坐姿、躺姿状态下对椅面长短的不同需求;从排间通过时,将椅面、上下书斗向后推进,增加排间通过舒适度。
44.5、通过折叠方式延长椅背长度,满足较高身高学生躺姿时对椅背长度的需求。将椅背平放在倾斜的桌面上,依靠桌椅连接杆、桌面支撑柱组合为椅背提供稳定可靠向上托举力量。
45.6、腿托设计为二组折叠结构与桌面支撑柱组合在一起,减少空间占用,方便收纳、为小腿自由进出腿托创造净空,腿托与椅面形成平缓夹角,在学生躺姿时,为学生腿部提供舒适支撑,在学生坐姿、立姿时收纳隐藏腿托。
46.7、即使最小排距80cm时,也能够为身高172cm(=椅背77cm+椅面39cm+腿托及椅下56cm的学生提供舒适的躺姿空间,甚至远超过了其他方案在排距1m时,躺姿时的最高学生身高;本发明方案在排距大于80cm时能够躺下学生身高更高,空间更舒适。
47.与其他午休解决方案相比,本发明的课桌椅更节省空间,满足不同班额对可躺课桌椅的需求;更低的生产成本,节约国家、社会教育经费开支;操作更便捷、更安全,无论是收立、坐姿还是躺姿时学生出入更舒适。
附图说明
4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9.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坐立躺多功能课桌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0.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坐立躺多功能课桌椅的可推拉椅面结构示意图;
51.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坐立躺多功能课桌椅的桌面角度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52.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坐立躺多功能课桌椅的腿托机构结构示意图;
53.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坐立躺多功能课桌椅的结构示意图(坐姿状态);
54.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坐立躺多功能课桌椅的结构示意图(躺姿状态);
55.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坐立躺多功能课桌椅的结构示意图(立姿状态);
56.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坐立躺多功能课桌椅的结构示意图(第一第二排);
57.图9为本发明的一种坐立躺多功能课桌椅的结构示意图(最后一排)。
具体实施方式
58.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59.实施例一
60.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坐立躺多功能课桌椅,包括底座1,所述的底座1上固定有前后两组椅腿2,所述的椅腿2上方设置有可前后滑动的椅面3,所述的椅面3下方设置有可前后推拉的书斗4,后方的椅腿2上端铰接有折叠椅背组件,所述的后方的椅腿2上部还铰接折叠桌面组件,所述的折叠桌面组件包括下端铰接在所述后方的椅腿2上的两根桌椅连接杆5,所述的桌椅连接杆5的上端铰接在桌面6下表面两侧,所述的桌椅连接杆5的中部铰接桌面支撑柱7的上端,所述的桌面支撑柱7的下端滑嵌在椅腿2和底座1之间设置的弧形桌脚滑道8内,所述的桌面6底部设置有可调整桌面倾斜角度的手摇及推拉机构,所述的桌面支撑柱7上铰接有腿托机构。
61.如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椅腿2上端设置椅腿横撑9,所述的椅腿横撑9上固定有椅面滑道10,所述的椅面滑道10内滑嵌有椅面支撑滑块11,所述的椅面支撑滑块11上方连接椅面横撑12,所述的椅面横撑12上固定所述的椅面3。椅面3可以沿椅面滑道10相对滑动,可满足不同身高学生坐姿、躺姿时对椅面可用长度的不同需求,学生在排间通过时,可后推椅面,增加排间净空,提高排间通过舒适度。
62.本实施例的椅面3下方两侧设置有多个挂钩13和立书斗38。
63.如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手摇及推拉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桌面6底部的手摇升降轮14,所述的手摇升降轮14上缠绕有拉绳15,所述的拉绳15一端固定在桌面6底部,另一端绕过桌面下方设置的桌面支撑滑杆16后,经桌面6底部后方一侧设置的第一定位件17绕向所述的手摇升降轮14,经过在手摇升降轮14的一圈缠绕后,经桌面6底部后方另一侧设置的第二定位件18,向前方经桌面底部前方设置的第三定位件19后,向后连接在所述的桌面支撑滑杆16上,所述的桌面支撑滑杆16的左右两端连接桌面角度支撑杆20的上端,所述的二条桌面角度支撑杆20的中部与桌面角度调节杆37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桌面支撑柱7以及桌椅连接杆5同轴铰接,且两根所述的桌面支撑柱7上部之间还固定连接有桌腿连接杆21,所述的桌面6下方设置桌面支撑滑轨22,所述的桌面支撑滑杆16滑嵌在所述的桌面支撑滑轨22内。此外,桌面6下方还设置有小滑轮23,所述的小滑轮23上设置有桌面调节拉线24,所述的桌面调节拉线24一端连接所述的桌面支撑滑杆16,另一端经过小滑轮23和第四定位件25后,伸出桌面外部。摇动手摇升降轮14,手摇升降轮牵动拉绳15,拉绳拉15动或放松桌面支撑滑杆16(或直接推拉桌面角度调节杆37),实现桌面支撑滑杆16在桌面支撑滑轨22内滑动,带动桌面6围绕桌椅连接杆5顶端转动,满足书写、制图、绘画等不同学习场景对桌面倾角的要求;前排学生也可拉动桌面调节拉线24实现桌面收纳立起,独立操作后排桌面放至躺姿状态。
64.如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腿托机构包括设置于桌面支撑柱7上的腿托套管26,所述的腿托套管26上各铰接有一组折叠腿托,所述的折叠腿托包括相互铰接的外腿托27和内腿托28,所述的外腿托27上设置有腿托升降杆29,所述的腿托升降杆29一端托住所述的内腿托28,另一端与设置于桌面支撑柱7上的腿托卡槽30配合卡嵌,实现腿托使用时的定位。二条桌面支撑柱7上分别套接有可围绕桌面支撑柱7水平旋转的二组腿托,可将腿托调整至
各种姿态下最合适位置;二组外腿托分别铰接在腿托旋转套管上,腿托在垂直方向可旋转调节角度,满足学生躺姿时腿托对学生腿部最舒适的支撑角度;二组腿托设计为折叠结构,在二组腿托之间形成净空,满足学生腿部自由前后、上下移动需求;用小腿向外拨动腿托升降杆放入腿托卡槽,可推动内腿托由垂直状态沿各自转轴升起,使二组共四片托腿板在同一平面贴合,形成一片完整腿托,提高腿托支撑舒适度;用小腿再次拨动腿托升降杆,腿托在重力作用下分离、下垂,方便小腿从腿托间进出,腿托在坐姿、收立姿时收纳隐藏,降低腿托在不同场景下对水平及垂直空间的占用。
65.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折叠椅背组件包括下端铰接在椅腿2上方的下椅背32,所述的下椅背32上端铰接有上椅背31,所述的下椅背31与椅腿2之间设置有椅背限位插销33。
66.本实施例中,桌脚滑道8内设置有不同的卡点,从高到底分别为第一立姿卡点,第二立姿卡点,坐姿卡点,第一躺姿卡点和第二躺姿卡点,所述的桌面支撑柱7下端的滑轴卡嵌在不同的卡点内,实现不同的桌椅形态。上下椅背为可折叠、可展开结构,满足较高高学生在躺姿时对椅背长度的需求;在躺姿时,上下椅背平放在倾斜的桌面6上,与桌椅连接杆5、桌面支撑柱7组合为躺姿学生腰部、背部及头部提供稳定可靠的托举力量;提拉桌面支撑柱7,带动滑轴落入桌脚滑道8内不同卡点位置,可以调整学生躺姿时不同的椅背倾角,满足不同排距时,学生躺姿时椅背的最佳倾斜角度;收起折叠上下椅背,在椅子坐姿状态时,提拉桌面支撑柱7,带动滑轴落入桌脚滑道8第二立姿卡点位置,桌面收纳立起,增加排间净空,提高排间通过舒适度;若将已折叠靠背向前放倒在椅面3上,提拉桌面支撑柱7,带动滑轴落入第一立姿卡点位置,可以提供更舒适的排间净空。
67.如附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课桌椅的坐姿状态操作:
68.(1)水平桌面。提拉桌面6下方桌面支撑柱7带动滑轴落至桌脚滑道8坐姿卡点位置、摇动手摇升降轮14(或拉动桌面角度调节杆37),将桌面放置水平位置;
69.(2)0-30度桌面。摇动手摇升降轮14(或拉动桌面角度调节杆37),可将桌面6升至0-30度倾角位置;
70.(3)30-90度桌面。继续摇动手摇升降轮14(或拉动桌面角度调节杆37),可将桌面6升至30-90度倾角位置。
71.如附图6所示,为躺姿操作:
72.本排学生操作:摇动手摇升降轮14(或拉动桌面角度调节杆37)使桌面角度支撑杆20与桌椅连接杆5重合时,桌面6前沿自然下降并与桌椅连接杆5贴合;提拉桌面支撑柱7带动滑轴落入桌脚滑道8躺姿卡点。
73.前排学生操作:打开椅背限位插销33,将上下椅背(31、32)向前放倒至椅面3上,拉动桌面调节拉线24,将后排课桌桌面6收起,拉动后排桌面6带动后排桌面支撑柱7上滑轴落入桌脚滑道8的躺姿卡点;向上打开上椅背,将上下椅背(31、32)向后放倒至后排桌面6上。
74.如附图7所示,收立姿操作:
75.摇动手摇升降轮14(或拉动桌面角度调节杆37)使桌面角度支撑杆20与桌椅连接杆5重合,此时桌面6前沿下降,桌面6与桌椅连接杆5贴合,此时提拉桌面支撑柱7带动滑轴落入桌脚滑道8第二立姿卡点,此时桌面收纳立起,减少水平高空间占用,提高排间通过舒适度。
76.将已折叠靠背向前放倒在椅面上,提拉桌面支撑柱7,带动滑轴落入桌脚滑道8第一立姿卡点位置,可以进一步增加排间净空,提供更高排间通过舒适度。
77.实施例二
78.如附图8所示,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是,教室第一排课桌椅的课桌设计为单体结构,将连体课桌椅的课椅功能及结构去掉,以立柱35取代原后椅腿结构,作为桌椅连接杆5的支撑部分。
79.实施例三
80.如附图9所示,为教室最后一排课桌椅结构,仍保持连体结构,将桌面功能、腿托功能及其结构去掉,仅保留桌椅连接杆5、桌面支撑柱7,将桌椅连接杆变为可折叠式,躺姿时展开,非躺姿是折叠收起,在桌椅连接杆上增加上下二个支撑框36,替代桌面对上下椅背的支撑功能。
81.本发明的这种结构设计保持了教室课桌椅摆放整齐统一,便于批量生产,降低生产、安装、维保成本,节约国家教育经费开支。
8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