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睡眠舱

文档序号:29972795发布日期:2022-05-11 11:45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化睡眠舱

1.本发明涉及一种休憩舱,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化睡眠舱。


背景技术:

2.目前,由于城市里房价居高不下,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很难找到安身之处,即便是外出租房,出租房房价也是不菲;当然,有很多公司会有提供住宿的选择,但是在宿舍里会比较缺少自由的空间,尤其是当遇到工厂或是舍友发出噪音时,更容易会影响睡眠的质量;如何解决与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的安身问题,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一直都是个严峻的考验。
3.此外,在工地施工中,需要搭建临时的工人住房,但工人住房往往隔音效果较差,冷热温差大,影响工人的睡眠质量,故而也需要提供临时性的住宿环境,保证工人的睡眠质量。
4.而在车站等场所,经常出现旅客滞留的情况,而车站内空间有限,无法提供宽大的住宿条件,此时若能够提供良好的住宿环境,能够提高旅客在旅途中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智能化睡眠舱,能够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临时住宿空间。
6.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化睡眠舱,所述的智能化睡眠舱包括:左端盖与右端盖,所述左端盖与右端盖能够盖合;柔性筒状罩体,一端连接于所述左端盖,另一端连接于右端盖,从而使左端盖与右端盖之间形成舱内容腔;床板组件,设置于所述舱内容腔内,由多块依次铰接的板体组成,所述床板组件一端铰接于所述左端盖,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右端盖;支撑杆组件,设置于所述舱内容腔内,一端铰接于所述左端盖,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右端盖,且位于所述床板组件下方,当所述床板组件展开后,所述支撑杆组件能够抵接于所述床板组件下方,从而使多个所述板体保持于同一平面内。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床板组件由依次铰接的第一床板、第二床板、第三床板、第四床板组成,所述第一床板远离所述第二床板的一侧铰接于所述左端盖,所述第四床板远离所述第三床板的一侧铰接于所述右端盖。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化睡眠舱还具有罩体支撑机构,所述罩体支撑机构包括:升降架,滑动设置于所述左端盖上,并能够沿竖直方向滑动,所述升降架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齿条;驱动轮,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床板一侧,并与所述齿条啮合;气囊,设置于所述升降架上,当所述第一床板由竖直翻转至水平时,能够挤压所述气囊;储液箱,设置于所述左端板上,所述储液箱通过气管与所述气囊连通;至少一根液体支撑管,所述液体支撑管设置于所述柔性筒状罩体上,所述液体支撑管与所述储液箱连通,当所述气囊被压缩后,气体通过所述气管进入储液箱内使储液箱内的液体进入液体支撑管内,并形成高压,从而使所述液体支撑管能够保持刚性形态以支撑起所述柔性筒状罩体。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液箱内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能够对液体进行加热。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架包括水平板与竖直板,所述竖直板滑动设置于所述左端盖上,所述齿条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竖直板上,所述气囊设置于所述水平板上。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筒状罩体上设置有四根所述液体支撑管,且均与所述气囊连接,四根所述液体支撑管分别设置于所述柔性筒状罩体的上侧、下侧、左侧、右侧,且所述液体支撑管与所述柔性筒状罩体的轴线平行设置。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端盖上设置有门板。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门板中部旋转设置有窗板,所述窗板上设置有固定钩,所述第三床板上与所述第四床板铰接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当所述床板组件处于收拢状态时,关闭所述窗板,所述固定钩能够伸入所述连接槽内,从而固定所述第三床板。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组件由多根首尾铰接的支杆构成,且相邻两根支杆的铰接轴均呈竖直方向。
15.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6.(1)通过设置柔性筒装罩体,使得睡眠舱能够进行折叠,以缩小体积,便于存放与运输,展开后能够容纳体型较大的人进行休息;
17.(2)床板能够通过折叠收纳,通过设置支撑杆组件,使得床板能够支撑于支撑杆组件上,从而提高床板展开后的稳定性;
18.(3)通过设置罩体支撑机构,以支撑柔性筒装罩体,从而防止其变形压缩舱内空间,且罩体支撑机构与床板联动,在左端盖与右端盖分离后,带动第一床板向下翻转,从而自动将液体压入液体支撑管内,并保持液体的高压状态,从而能够有效支撑柔性筒装罩体,且当左端盖与右端盖合拢时,随着第一床板向上翻转,液体能够自动回流至储液箱内,从而使柔性筒装罩体能够收拢于左端盖与右端盖之间;
19.(4)通过设置升降架,在第一床板向下翻折使,升降架能够上升,从而挤压气囊,从而提高了第一床板挤压气囊的有效行程,且在后续床板对气囊的小幅度挤压中,能够扩大挤压幅度。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化睡眠舱的立体图,其中左端盖与右端盖处于合拢状态;
21.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化睡眠舱另一状态下的立体图,其中左端盖与右端盖处于打开状态;
22.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根据图2的另一视角下的立体图;
23.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化睡眠舱内部结构的立体图,主要展示了床板组件与支撑杆组件,其中床板组件处于打开状态;
24.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根据图4的另一视角下的立体图;
25.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化睡眠舱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其中床板组件处于合拢状态;
26.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一种智能化睡眠舱的主视图;
27.图8为本发明根据图7的a-a方向下的剖视图;
28.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根据图8的另一工作状态下的剖视图,其中窗板处于开启状态。
29.图中,左端盖1、门板11、窗板12、固定钩13、右端盖2、柔性筒状罩体3、舱内容腔31、第一床板41、第二床板42、第三床板43、连接槽431、第四床板44、支撑杆组件5、支杆51、升降架61、齿条611、水平板612、竖直板613、驱动轮62、气囊63、储液箱64、液体支撑管65。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1.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3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3.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化睡眠舱,结合图1至图4所示,所述的智能化睡眠舱包括:左端盖1与右端盖2,所述左端盖1与右端盖2能够盖合;柔性筒状罩体3,一端连接于所述左端盖1,另一端连接于右端盖2,从而使左端盖1与右端盖2之间形成舱内容腔31;床板组件,设置于所述舱内容腔31内,由多块依次铰接的板体组成,所述床板组件一端铰接于所述左端盖1,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右端盖2;支撑杆组件5,设置于所述舱内容腔31内,一端铰接于所述左端盖1,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右端盖2,且位于所述床板组件下方,当所述床板组件展开后,所述支撑杆组件5能够抵接于所述床板组件下方,从而使多个所述板体保持于同一平面内。
34.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所示为左端盖1与右端盖2合拢状态,此时智能化睡眠舱体积较小,便于运输,且结构坚固,不易在运输中损坏。如图2所示为左端盖1与右端盖2分离状态,床板组件展开,且支撑杆组件5支撑于床板组件的下方,从而保持床板组件的水平状态,柔性筒状罩体3展开,使睡眠舱内形成足够的舱内容腔31,便于人员进入休息。
35.优选的,结合图4和图5所示,所述床板组件由依次铰接的第一床板41、第二床板42、第三床板43、第四床板44组成,所述第一床板41远离所述第二床板42的一侧铰接于所述左端盖1,所述第四床板44远离所述第三床板43的一侧铰接于所述右端盖2。
36.需要说明的是,床板组件顺次铰接,在折叠时,如图6所示,第一床板41及第三床板43向上翻转,第二床板42及第四床板44向下翻转,从而完成折叠。
37.优选的,所述智能化睡眠舱还具有罩体支撑机构,结合图4和图6所示,所述罩体支撑机构包括:升降架61,滑动设置于所述左端盖1上,并能够沿竖直方向滑动,所述升降架61
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齿条611;驱动轮6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床板41一侧,并与所述齿条611啮合;气囊63,设置于所述升降架61上,当所述第一床板41由竖直翻转至水平时,能够挤压所述气囊63;储液箱64,设置于所述左端板上,所述储液箱64通过气管(图未示)与所述气囊63连通;至少一根液体支撑管65,所述液体支撑管65设置于所述柔性筒状罩体3上,所述液体支撑管65与所述储液箱64连通,当所述气囊63被压缩后,气体通过所述气管进入储液箱64内使储液箱64内的液体进入液体支撑管65内,并形成高压,从而使所述液体支撑管65能够保持刚性形态以支撑起所述柔性筒状罩体3。
38.值得一提的是,将左端盖1与右端盖2分离后,会使柔性筒状罩体3展开,从而获得更大的舱内容腔31容积,而由于柔性筒状罩体3呈柔性状态,容易出现下垂的问题,影响舱内容积,故而设置罩体支撑机构以对柔性筒状罩体3进行支撑。
39.优选的,所述储液箱64内设置有加热器(图未示),所述加热器能够对液体进行加热。
40.可以理解的是,在寒冷的冬天,通过加热储液箱64内的液体,并使液体进入液体支撑管65内,从而能够对舱内进行加热,使舱内保持舒适的温度,值得一提的是,气囊63设置于第一床板41下方,气囊63内设置有回复弹簧,在实际使用中,人在床板时,第一床板41会产生小幅度的抖动,从而会小幅度压缩第一气囊63,从而能够使储液箱64内的压强不断变化,使储液箱64内被加热后的液体进入液体支撑管65内,而液体支撑管65内冷却后的液体回流至储液箱64内。
41.需要说明的是,液体支撑管65与储液箱64的连接口设置于储液箱64底部,而气囊63与储液箱64连通的气管与储液箱64的连接口位于储液箱顶部,从而当气囊63内的空气进入储液箱64内时,能够将储液箱64内的液体压入液体支撑管65内,并使液体支撑管65内保持较高的液压。
42.优选的,所述升降架61包括水平板612与竖直板613,所述竖直板613滑动设置于所述左端盖1上,所述齿条611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竖直板613上,所述气囊63设置于所述水平板612上。
43.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床板41向下翻转时,通过驱动轮62带动升降架61上升,从而能够双向挤压气囊63,将气囊63内的气体挤入储液箱64内,且值得一提的是,如此设置,能够放大因第一床板41抖动而导致的气囊63体积的增减,从而能够加速液体支撑管65内液体的流动。
44.优选的,所述柔性筒状罩体3上设置有四根所述液体支撑管65,且均与所述气囊63连接,四根所述液体支撑管65分别设置于所述柔性筒状罩体3的上侧、下侧、左侧、右侧,且所述液体支撑管65与所述柔性筒状罩体3的轴线平行设置。
45.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筒状罩体3上设置有第一液体支撑管65与第二液体支撑管65,且第一液体支撑管65的一端与储液箱64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液体支撑管65的一端连接,第二液体支撑管65的另一端与储液箱64连通,从而形成环形流道。进一步的,通过在储液箱64内设置单向阀,使液体仅能够单向的进入环形流道,从而随着储液箱64内气体压力的变化,液体能够单向的在第一液体支撑管65与第二液体支撑管65内循环。
46.优选的,所述左端盖1上设置有门板11,所述门板11铰接于所述左端盖1上。
47.优选的,结合图7至图9所示,所述门板11中部旋转设置有窗板12,所述窗板12上设
置有固定钩13,所述第三床板43上与所述第四床板44铰接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431,当所述床板组件处于收拢状态时,关闭所述窗板12,所述固定钩13能够伸入所述连接槽431内,从而固定所述第三床板43。
48.值得一提的是,当固定钩13与第三床板43连接后,第三床板43与左端盖1固定连接,使得左端盖1与右端盖2也无法分离,从而同步实现了门板11的固定、床板的固定、左端盖1及右端盖2的固定。
49.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杆组件5由多根首尾铰接的支杆51构成,且相邻两根支杆51之间的铰接轴均呈竖直方向。
50.如此设置,使得支撑杆组件5能够在水平面内展开或者折叠,从而能够支撑于床板组件的下方。
51.优选的,所述左端盖1上设置有排风扇7,能够进行换气通风。通过控制排风扇7的工作状态,能够控制舱内空气的流通,从而使舱内空气保持清新。
52.优选的,睡眠舱内设置有温度检测器,通过检测舱内温度,以控制加热器的功率,温度偏低时,增大加热器的功率,温度较高时减小加热器的功率,从而能够保持舱内温度处于较舒适的状态。
53.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