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湿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29116发布日期:2022-08-13 04:51阅读:67来源:国知局
恒湿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空气恒温恒湿技术领域,具体为恒湿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中的众多领域里,对环境的温湿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如航天航空、医药、电子产品加工、文物档案保护、特殊材料实验室等等,都需要有相应的温湿度环境,特别是对出土的文物,保存的环境就又有更高的要求,由于文物在地下被埋藏了有千百年的历史,在地下土壤中不同的酸碱环境及杂散电流的作用下,特别是不同的温湿度下,得以保存了下来,亦属非常不易,为了能很好的保存这些文物,我们需要模拟文物在出土前的地下环境,这样才能保存这些文物,留给我们的子孙万代。
3.目前文物展柜在人工智能环境再造方面只是针对大型展柜采用了压缩机制冷与电辅助加热方式来实现的,但在小型展柜中应用较少,其原因是,采用了压缩机制冷与电辅助加热方式体积大,噪音高能源利用率较低,不能安装到小型展柜中,而因种类质地和出土时间的差异文物需要在不同环境下保存与展出,这样就给小空间环境再造提出了要求和市场需求,且现有的小型独立展柜主要采用半导体制冷的恒湿设备,而采用压缩机制冷的设备存在噪音大、体积大、能源利用率低的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恒湿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恒湿设备,包括底座框,所述底座框顶部设置有恒湿机构,所述底座框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延伸出底座框外部。
6.所述恒湿机构包括底壳,所述底壳设置于底座框顶部,所述底壳内部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顶部固定连接有机组托盘,所述机组托盘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冷凝器总成,所述底壳外部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第一冷凝器总成设置于外壳内部,所述第一冷凝器总成一侧固定连接有冷凝风机本体,所述冷凝风机本体一侧与外壳内腔一侧壁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外壳后侧壁开设有第一孔槽,所述外壳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孔槽,所述机组托盘顶部固定连接有压缩机本体,所述压缩机本体设置于第一冷凝器总成一侧,所述水箱前侧、底壳前侧和外壳前侧均开设有补水口,三个所述补水口相连通,所述外壳顶部固定连接有触摸屏,所述外壳顶部开设有进线孔,进线孔便于外部线缆进行接入。
8.优选的,所述机组托盘外部固定连接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外侧表面与外壳内侧和底壳顶部相贴合,所述水箱内部固定连接有溢流隔板,所述溢流隔板一侧固定连接有溢流管,密封条可以避免水箱内部的水通过机组托盘向外界漏出。
9.优选的,所述外壳内腔前侧壁固定连接有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所述出风管道设置于进风管道顶部,所述机组托盘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冷凝器总成,所述机组托盘顶部还固定连接有蒸发器本体,所述第二冷凝器总成底部固定连接有接水管,且接水管贯穿机组
托盘并延伸入水箱内部,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有利于对外界空气进行吸取和排出。
10.优选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于底壳底部,所述安装板贯穿底座框顶部,所述底座框内部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底座框内腔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底座框内部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设置于滑槽内部并与滑槽相匹配,所述底座框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伸缩杆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拉板,所述推拉板贯穿底座框顶部,且推拉板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环,拉环更有利于使用者上手操作,进行拉动。
11.优选的,所述竖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侧与移动板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延伸入安装板内部,第二弹簧为移动板提供拉力。
12.优选的,所述移动板一侧设置有斜杆,所述斜杆一侧与移动板一侧通过活动铰座活动连接,所述斜杆另一侧与推拉板一侧通过活动铰座活动连接,通过斜杆可以控制移动板进行移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恒湿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恒湿设备,通过恒湿机构的设计,整个系统控制方便简洁、紧凑小巧可适应不同大小的展柜,通过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将展柜和上述设备的进出风接口连接就构成一个可对展柜内空气独立处理的恒温恒湿系统,操作过程简单便捷。
15.2、恒湿设备,通过安装机构的设计,确保本装置在进行使用过程中,在受到外界冲击时,不会轻易发生倾覆而引发危险,且整个安装和拆卸过程简单便捷,在保证了本装置更加稳固的同时,还降低了操作门槛,具有较强便利性。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结构剖视图;
19.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图;
20.图4为图2中的b处放大图。
21.图中:1、底座框;2、恒湿机构;21、底壳;22、水箱;23、机组托盘;24、第一冷凝器总成;25、外壳;26、冷凝风机本体;27、第一孔槽;28、第二孔槽;29、压缩机本体;291、补水口;292、触摸屏;293、密封条;294、溢流隔板;295、进风管道;296、出风管道;297、第二冷凝器总成;3、安装机构;31、安装板;32、竖板;33、移动板;34、滑块;35、第一弹簧;36、拉环;37、第二弹簧;38、限位板;39、斜杆;391、推拉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恒湿设备,包括底座框1,底座框1顶部设置有恒湿机构2,底座框1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机构3,安装机构3延伸出底座框1外部。
24.恒湿机构2包括底壳21,底壳21设置于底座框1顶部,底壳21内部固定连接有水箱22,水箱22顶部固定连接有机组托盘23,机组托盘23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冷凝器总成24,底壳21外部固定连接有外壳25,第一冷凝器总成24设置于外壳25内部,第一冷凝器总成24一侧固定连接有冷凝风机本体26,冷凝风机本体26一侧与外壳25内腔一侧壁固定连接,外壳25后侧壁开设有第一孔槽27,外壳25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孔槽28,机组托盘23顶部固定连接有压缩机本体29,压缩机本体29设置于第一冷凝器总成24一侧,水箱22前侧、底壳21前侧和外壳25前侧均开设有补水口291,三个补水口291相连通,外壳25顶部固定连接有触摸屏292,外壳25顶部开设有进线孔,机组托盘23外部固定连接有密封条293,密封条293外侧表面与外壳25内侧和底壳21顶部相贴合,水箱22内部固定连接有溢流隔板294,溢流隔板294一侧固定连接有溢流管,外壳25内腔前侧壁固定连接有进风管道295和出风管道296,出风管道296设置于进风管道295顶部,机组托盘23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冷凝器总成297,机组托盘23顶部还固定连接有蒸发器本体,第二冷凝器总成297底部固定连接有接水管,且接水管贯穿机组托盘23并延伸入水箱22内部。
25.安装机构3包括安装板31,安装板31固定连接于底壳21底部,安装板31贯穿底座框1顶部,底座框1内部固定连接有竖板32,底座框1内腔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槽,底座框1内部设置有移动板33,移动板33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34,滑块34设置于滑槽内部并与滑槽相匹配,底座框1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35,伸缩杆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拉板391,推拉板391贯穿底座框1顶部,且推拉板391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环36,竖板32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37,第二弹簧37一侧与移动板33一侧固定连接,移动板33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38,限位板38延伸入安装板31内部,移动板33一侧设置有斜杆39,斜杆39一侧与移动板33一侧通过活动铰座活动连接,斜杆39另一侧与推拉板391一侧通过活动铰座活动连接。
26.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此装置在展柜等物体中进行使用时,第一冷凝器总成24和第二冷凝器总成297将加湿后的空气引入到蒸发器本体表面除湿,由于制冷除湿导致空气的温度降低,在通过第二冷凝器换热给空气加热,从原理上来说相对湿度进一步降低,且空气温度基本回到展柜内空气温度一致,在通过冷凝风机本体26将处理后的空气送入展柜内与空气混合,而第一冷凝器总成24和第二冷凝器总成297散热上因为一部分热量被这展柜内空气吸收,所以外部冷凝风机本体26风量可以做小,导致噪音降低很多,散热量也可以降低排放到展厅内,整个系统控制方便简洁、紧凑小巧可适应不同大小的展柜,通过进风管道295和出风管道296将展柜和上述设备的进出风接口连接就构成一个可对展柜内空气独立处理的恒温恒湿系统,操作过程简单便捷;
27.为了确保本装置在进行使用过程中,在受到外界冲击时,不会轻易发生倾覆而引发危险,所以在进行放置时,首先将拉环36向上拉动,拉环36带动推拉板391移动,推拉板391带动第一弹簧35进行拉伸,推拉板391移动的同时带动斜杆39转动,斜杆39则将移动板33向一侧拉动,移动板33对第二弹簧37施加拉力,当移动板33带动限位板38移动至足够距离时,将底座框1底壳21向底座框1顶部放置,此时安装板31贯穿底座框1顶部并延伸入底座框1内部,随后停止拉动拉环36,则通过以上原理可知,此时第二弹簧37和第一弹簧35均提
供反向拉力,促使移动板33回到初始位置,则此时限位板38延伸入安装板31内部,完成对安装板31的定位,使本装置更加稳固。
2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