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自动消毒功能的传递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90062发布日期:2022-08-03 02:09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备自动消毒功能的传递窗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备自动消毒功能的传递窗。


背景技术:

2.传递窗作为洁净室的一种辅助设备,主要用于洁净区与洁净区、非洁净区与洁净区之间的小件物品的传递,以减少洁净室的开门次数,最大限度的降低洁净区的污染。
3.申请公布号为cn10584006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传递窗,由一个两端相通的箱体和安装在箱体两端通口处的两门扇组成,所述门扇嵌入式安装在箱体上,且两门扇上设置有电磁锁装置与两门扇及互锁感应器形成互锁装置,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摄像头及控制器,所述两门扇设置有液晶显示屏及闪烁灯,所述显示屏、闪烁灯及摄像头均与控制器电连接。通过箱体内摄像头拍摄照片并由控制器结合送件方位置判断箱体内是否有物件,如有物件则接收方所在门扇上的闪烁灯进行提醒,工作人员可开启显示器观察物件状态,并开启门扇取出物件,受到互锁装置的限制,门扇只能一扇打开,从而实现避免传递窗两侧的柜门同时被打开并能够提醒工作人员取出物品。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以下技术缺陷:当将待传递的物品置于传递窗内时,需要采用人工的方式对待传递的物品擦拭过氧乙酸或碘伏以进行消毒,而采用人工擦拭的方式浪费了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节省人工擦拭过氧乙酸或碘伏的人力,本技术提供一种具备自动消毒功能的传递窗。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备自动消毒功能的传递窗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具备自动消毒功能的传递窗,包括传递窗的箱体,所述箱体的两侧均铰接设置有启闭门,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用于自动将消毒液涂抹在待传递物品上的自动涂抹机构,所述自动涂抹机构包括设置在箱体内且位于箱体底壁上的第一涂抹机构和设置在箱体内且位于箱体顶壁上的第二涂抹机构,所述第一涂抹机构和第二涂抹机构均包括板体和设置在板体一侧的涂抹件,所述涂抹件环向转动设置在板体上,所述板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涂抹件位于板体上环向移动的移动机构,所述板体上设置有用于对待传递物品固定的固定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涂抹机构和第二涂抹机构的涂抹件可将消毒液均匀的涂抹在待传递的物品上,从而无需人工进行涂抹,节省了人力;采用移动机构的设置便于带动涂抹件沿待传递物品的周向移动,从而使得消毒液可进一步被均匀的涂抹在待传递的物品上,提高了对待传递物品的消毒效果,固定件的设置可将待传递物品固定在板体上,从而防止在涂抹消毒液时导致待传递物品位于板体上掉落,进一步提高了对消毒液的涂抹效果。
8.可选的,所述涂抹件包括连接杆、弹性杆和海绵条,所述连接杆环向转动设置在板
体上,所述弹性杆设置在连接杆远离板体的端部,所述海绵条沿弹性杆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弹性杆上,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弹性杆弧度、以带动海绵条与待传递物品抵接的调节机构,所述弹性杆呈中空设置,中空的所述弹性杆朝向海绵条的面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一涂抹机构的弹性杆和第二涂抹机构的弹性杆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两个弹性杆连通的连接管,所述板体上设置有用于向连接管内输送消毒液的输液机构。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移动机构带动涂抹件环向移动时,输液机构可通过连接管将消毒液输送至弹性杆内,消毒液可沿着弹性杆上的通孔流出到海绵条上,调节机构可带动弹性杆弯曲,从而使得弯曲后的弹性杆可带动海绵条抵接至不同形状的待传递物品上,提高了海绵条的适用性,使得海绵条内吸附的消毒液可以涂抹在待传递的物品上,实现对不同形状物品的全面消毒。
10.可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铰接设置在连接杆上的调节电缸,所述调节电缸的驱动端铰接设置在弹性杆远离连接杆的端部。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电缸可带动弹性杆抵抗自身的弹力弯曲,从而使得弯曲后的弹性杆带动海绵条进一步贴合待传递物品,采用调节电缸的设置其结构简单,提高了对弹性杆的弯曲效果。
12.可选的,所述输液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连接杆上的输送箱,所述输送箱上与输送箱连通设置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上可拆卸连接有封盖,所述输送箱的底部与连接管之间设置有用于将输送箱与连接管连通的输送管,所述输送管上设置有输送泵。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泵可将输送箱内的消毒液通过输送管输送至连接管内,连接管内的液体可进入至中空的弹性杆内,沿着弹性杆通孔流动至海绵条上,从而实现了海绵条对待传递物品的消毒,采用输送箱和输送泵的设置其结构简单,提高了对消毒液的输送效果。
14.可选的,所述连接杆设置为可伸缩结构,可伸缩结构包括固定杆和插接且滑动连接在固定杆内的移动杆,所述固定杆环向滑动设置在板体上,所述弹性杆、调节电缸和输送箱均设置在移动杆上,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移动杆位于固定杆内移动的驱动机构。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机构可带动移动杆位于固定杆内移动,从而调节连接杆的长度,调节后的连接杆可带动弹性杆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待传递物品,进一步提高了传递窗的适用性。
16.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固定杆上的驱动电缸,所述移动杆远离板体的端部设置有驱动板,所述驱动电缸的驱动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驱动板上。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电缸带动驱动板移动,使得驱动板带动移动杆位于固定杆内移动,从而调节连接杆的长度,采用驱动电缸的设置其结构简单,提高了对连接杆长度的调节效果。
18.可选的,所述板体的边缘环向开设有有滑槽,所述固定杆靠近板体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滑动连接在滑槽内的滑块,所述连接杆通过滑槽和滑块滑动设置在板体上,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齿环、移动齿轮和移动电机,所述移动齿环环向固定设置在板体上,所述移动齿轮固定设置在移动电机的驱动端上且与移动齿环啮合,所述移动电机固定设置在固定杆上。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移动电机带动移动齿轮转动,使得移动齿轮位于移动齿环上移动,从而使得移动齿轮带动固定杆环向移动,使得固定杆带动海绵条沿待传递物品环向移动,采用移动齿环和移动齿轮的设置其结构简单,提高了带动海绵条环向移动的效果。
20.可选的所述移动杆上且位于弹性杆和调节电缸所在的位置设置有转动杆,所述弹性杆和调节电缸均设置在所述转动杆上,所述移动杆上固定设置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驱动端穿设且转动连接在移动杆上,所述转动杆固定设置在转动电机的驱动端上。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电机带动转动杆转动,使得转动杆带动海绵条转动至朝向箱体的内壁,使得海绵条同样可完成对箱体内壁的清理和消毒,进一步节省了操作人员人工清理和消毒箱体的人力。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第一涂抹机构和第二涂抹机构的涂抹件可将消毒液均匀的涂抹在待传递的物品上,从而无需人工进行涂抹,节省了人力;采用移动机构的设置便于带动涂抹件沿待传递物品的周向移动,从而使得消毒液可进一步被均匀的涂抹在待传递的物品上,提高了对待传递物品的消毒效果,固定件的设置可将待传递物品固定在板体上,从而防止在涂抹消毒液时导致待传递物品位于板体上掉落,进一步提高了对消毒液的涂抹效果;当移动机构带动涂抹件环向移动时,输液机构可通过连接管将消毒液输送至弹性杆内,消毒液可沿着弹性杆上的通孔流出到海绵条上,调节机构可带动弹性杆弯曲,从而使得弯曲后的弹性杆可带动海绵条抵接至不同形状的待传递物品上,提高了海绵条的适用性,使得海绵条内吸附的消毒液可以涂抹在待传递的物品上,实现对不同形状物品的全面消毒;驱动机构可带动移动杆位于固定杆内移动,从而调节连接杆的长度,调节后的连接杆可带动弹性杆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待传递物品,进一步提高了传递窗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展示第一涂抹机构和第二涂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展示第一涂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11、启闭门;12、板体;121、支撑杆;122、连接杆;123、弹性杆;124、海绵条;13、调节电缸;14、连接管;141、输送箱;142、进液管;143、封盖;144、输送管;145、输送泵;15、固定杆;151、移动杆;152、驱动电缸;153、驱动板;16、滑槽;161、滑块;162、移动齿环;163、移动齿轮;164、移动电机;17、转动杆;171、转动电机;18、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具备自动消毒功能的传递窗。参照图1,一种具备自动消毒功能的传递窗,包括传递窗的箱体1,箱体1的两侧均铰接设置有启闭门11。
27.结合图1和图2,箱体1内设置有用于自动将消毒液涂抹在待传递物品上的自动涂抹机构,自动涂抹机构包括设置在箱体1内且位于箱体1底壁上的第一涂抹机构和设置在箱
体1内且位于箱体1顶壁上的第二涂抹机构。
28.结合图2和图3,第一涂抹机构和第二涂抹机构均包括板体12和设置在板体12一侧的涂抹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涂抹机构和第二涂膜机构的板体12上均设置有支撑杆121,支撑杆121远离板体12的端部固定设置在箱体1的内壁上,涂抹件包括连接杆122、弹性杆123和海绵条124,连接杆122环向转动设置在板体12上,连接杆122沿平行于板体12所在的平面设置,弹性杆123设置在连接杆122远离板体12的端部,弹性杆123处于自然状态时,弹性杆123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连接杆122设置,海绵条124沿弹性杆123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弹性杆123上。
29.结合图2和图3,为了带动弹性杆123上的海绵条124贴合至被传递物品上,连接杆122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弹性杆123弧度、以带动海绵条124与待传递物品抵接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铰接设置在连接杆122上的调节电缸13,调节电缸13的驱动端铰接设置在弹性杆123远离连接杆122的端部;通过调节电缸13带动弹性杆123的端部移动,从而使得弹性杆123带动海绵条124贴合在被传递物品上。
30.结合图2和图3,弹性杆123呈中空设置,中空的弹性杆123朝向海绵条124的面上开设有多个通孔,第一涂抹机构的弹性杆123和第二涂抹机构的弹性杆123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两个弹性杆123连通的连接管14,连接管14的一端与第一涂抹机构的弹性杆123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涂抹机构的弹性杆123连通,连接管14设置为橡胶软管,板体12上设置有用于向连接管14内输送消毒液的输液机构。
31.结合图2和图3,输液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连接杆122上的输送箱141,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箱141设置有一个且位于第一涂抹机构的连接杆122上,输送箱141上与输送箱141连通设置有进液管142,进液管142上可拆卸连接有封盖143,封盖143套设且螺纹连接在进液管142上,输送箱141的底部与连接管14之间设置有用于将输送箱141与连接管14连通的输送管144,输送管144设置为橡胶软管,输送管144的一端与输送箱141连通,另一端与连接管14的中部连通,输送管144上设置有输送泵145,输送泵145位于靠近输送箱141的位置设置。
32.结合图2和图3,连接杆122设置为可伸缩结构,可伸缩结构包括固定杆15和插接且滑动连接在固定杆15内的移动杆151,固定杆15环向滑动设置在板体12上,弹性杆123、调节电缸13和输送箱141均设置在移动杆151上,固定杆15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移动杆151位于固定杆15内移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固定杆15上的驱动电缸152,移动杆151远离板体12的端部设置有驱动板153,驱动电缸152的驱动端固定设置在驱动板153上;通过驱动电缸152带动驱动板153移动,使得驱动板153带动移动杆151位于固定杆15内移动,从而调节连接杆122的长度,使得弹性杆123可抵接至不同大小的待传递物品的外壁上。
33.结合图2和图3,涂抹件环向转动设置在板体12上,板体12的边缘环向开设有有滑槽16,固定杆15靠近板体12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滑动连接在滑槽16内的滑块161,连接杆122通过滑槽16和滑块161滑动设置在板体12上,在本实施例中,滑槽16的横截面呈“t”形设置,滑块161与“t”形的滑槽16配合设置,板体1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涂抹件位于板体12上环向移动的移动机构。
34.结合图2和图3,移动机构包括移动齿环162、移动齿轮163和移动电机164,移动齿环162环向固定设置在板体12上,移动齿轮163固定设置在移动电机164的驱动端上且与移
动齿环162啮合,移动电机164固定设置在固定杆15上;通过移动电机164带动移动齿轮163转动,使得移动齿轮163位于移动齿环162上移动,移动齿轮163可带动移动电机164环向移动移动,从而带动弹性杆123和海绵条124沿待传递物品的周向移动。
35.结合图2和图3,为了防止海绵条124在涂抹消毒液时带动待传递物品位于板体12上掉落,板体12上设置有用于对待传递物品固定的固定件;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包括设置在板体12上的多个吸盘18,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板体12上均设置有4个吸盘18。
36.结合图2和图3,移动杆151上且位于弹性杆123和调节电缸13所在的位置设置有转动杆17,弹性杆123和调节电缸13均设置在转动杆17上,弹性杆123和调节电缸13通过转动杆17设置在移动杆151上,移动杆151上固定设置有转动电机171,转动电机171的驱动端穿设且转动连接在移动杆151上,转动杆17固定设置在转动电机171的驱动端上;通过转动电机171带动转动杆17转动,从而使得转动杆17带动弹性杆123上的海绵条124调节其朝向,使得海绵条124可朝向待传递物品也可朝向箱体1的内壁。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具备自动消毒功能的传递窗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对待传递物品涂抹消毒液时,操作人员将待传递物品置于板体12上,通过吸盘18待传递的物品吸附,此时通过驱动电缸152带动驱动板153移动,从而使得移动杆151位于固定杆15内移动,从而使得海绵条124抵接在待传递物品上,此时通过调节电缸13带动弹性杆123弯曲,使得弹性杆123进一步抵接在待传递的物品上,输送泵145可将消毒液输送至海绵条124内,通过移动电机164带动移动齿轮163转动,使得移动齿轮163位于移动齿环162上移动,移动齿轮163可带动海绵条124沿着待传递物品环向移动,从而使得海绵条124实现对待传递物品的全面消毒,无需热工涂抹,节省了人力。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