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链折叠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00482发布日期:2023-03-08 16:23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铰链折叠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户外用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铰链折叠支架。


背景技术:

2.随着现在经济发展,都市人群为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缓解工作压力,放松心情,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出家门,享受户外生活,例如垂钓,户外露营,聚会,因此,人们都会选择易折收且便携的户外桌、户外椅外出进行户外生活。
3.产品的结构可参照中国专利文献cn114052420a中所公开的见图1-9所示,为一种折叠架,该折叠架100包括基座1、若干铰接于该基座1周围的支腿2、与支腿2铰接并可相对支腿2收叠的伸缩支撑杆3,在使用时,将支腿2相对基座1向外打开以支撑基座1,并且将伸缩支撑杆3相对支腿2打开并伸长以实现支撑;在需要折叠收纳时,该伸缩支撑杆3能够缩回,以实现收叠功能;同时,该伸缩支撑杆3相对支腿2收叠,且支腿2由下向上相对基座1折叠,以此使折叠后的产品体积变得更小,携带起来更加方便,令本发明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4.所述锁扣模组4包括有安装于该基座1中并可上下移动的拉杆座41、套设于该拉杆座41外围并与基座1抵触的弹簧42、若干铰接于该基座1内部并与拉杆座41上端外围活动连接的锁块43,且该拉杆座41在弹簧42的弹力作用下向上顶起,以驱使锁块43端部卡入该支腿2上端的锁槽21内,即保证支腿2稳定定位于基座1外围,使相对基座1打开的支腿2形成固定支撑;该拉杆座41下端伸出于基座1下端面外,向下拉动该拉杆座41以驱使锁块43端部离开该支腿2上端的锁槽21以实现解锁,此时,能够将支腿2能够相对基座1折叠,该折叠架的展开和收叠均十分简易,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5.上述结构中由于支腿在展开时需要使支腿旋转90度以上之后才会被锁扣模块锁住位置进行固定,这样一开锁扣模块的作用便是放置支腿进行复位,所以采用了插入式的方式将支腿卡柱,避免其复位而起到稳固的支撑,锁扣模块成本高,提高整个产品的造价。并且支腿旋转90度以上需要很大的旋转空间,多个支腿通过齿轮连接的方式同步旋转,那么没有经验的人在使用时需要一只手握住支腿,一只手扶住基座,扶住基座的手容易被伸缩支撑杆和支腿夹住;由于支腿旋转90度以上,那么支腿旋转到指定位置时也会很容易夹住使用者的手,造成使用的体验感很差。
6.提供一种使用过程更加安全的折叠椅。


技术实现要素:

7.本技术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8.为了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铰链折叠支架,包括:基座;支腿,具有若干个,设于基座周围且均与基座铰接于第一铰接点;
伸缩支撑杆,与支腿铰接且具有相对支腿展开的状态和收缩的状态;所述铰链折叠支架还包括:移动座,活动安装于基座以使移动座相对基座具有第一移动位置和第二移动位置;传动件,用于在移动座和支腿之间构成传动以使支腿相对基座至少具有展开的第一传动位置和收缩的第二传动位置;其中,移动座位于第一移动位置时,驱动传动件运动使支腿运动至第一传动位置;移动座位于第二位置时,驱动传动件运动使支腿运动至第二传动位置;基座上形成有抵接部,抵接部通过限制移动座上滑,以限制支腿的展开角度。
9.使用时,首先将合拢在一起的多个支腿向四周展开,支脚在展开过程会通过传动件带动移动座上移,移动座上移至移动座的顶端与基座底端抵接时移动座无法继续上移,抵接部为基座底端的端面部分,支腿无法继续展开,进而限制支腿展开的角度,这时支脚的展开角度小于90度,同时可以对支腿进行支撑,使支腿展开后可以更佳稳固的对基座以及伸缩支撑杆上的重力进行支撑,并且在展开支腿时,展开角度小,不会由于展开角度大于90度后夹住使用者的手部,使用的安全性高。支脚在展开的过程中,支脚靠近基座的一端不会与基座发生接触,进而避免支脚展开时发生夹手的情况。
10.进一步地,传动件的一端与移动座铰接于第二铰接点另一端与支腿铰接于第三铰接点;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和第三铰接点围成三角形。
11.进一步地,所述铰链折叠支架还包括:自锁件,连接至支腿和伸缩支撑杆,以使伸缩支撑杆在展开状态锁住位置。
12.进一步地,自锁件包含:第一自锁结构,形成于传动件的一端;第二自锁结构,位于伸缩支撑杆上和第一自锁结构配合锁定伸缩支撑杆的位置。
13.进一步地,第一自锁结构包含卡槽;第二自锁结构包含卡件;伸缩支撑杆位于展开状态时卡件插入卡槽以使伸缩支撑杆相对支腿锁定位置。
14.进一步地,第二自锁结构还包含:导向架,滑动安装于容纳腔中且用于安装卡件,以使卡件相对伸缩支撑杆向外伸出和向内收回;弹性件,设于容纳腔中且与导向架抵接用于使导向架受到向外伸出的作用力。
15.进一步地,伸缩支撑杆上形成有与卡件抵接的凸出部。
16.进一步地,基座中穿设螺杆;螺杆包含:螺纹部和光轴部;移动座滑动安装于光轴部的外壁;螺杆远离基座的一端安装螺纹套用于对移动座进行限位。
17.进一步地,移动座中开设避位槽;避位槽的内壁与螺纹套的外壁抵接并构成滑动连接;避位槽中安装阻尼件,以使移动座在螺杆的轴向上受力。
18.进一步地,伸缩支撑杆包含:外管和内管;内管可相对外管滑动;外管靠近内管的端部设有导轨管套;外管在与内管接近的位置设有卡口;内管中设有凸柱;凸柱上设有弹簧片;内管相对外管滑动使凸柱运动卡口处时弹簧片使凸柱移动插入至卡口内以使内管和外管相对固定;内管底端还设有一个止位塞,止位塞的尺寸大于内管以使凸柱插入至卡口时内管止位塞刚好抵接到外管的导轨管套末端。
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使用过程更加安全的折叠椅。
附图说明
20.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
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21.另外,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22.在附图中:
23.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24.图2是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了图1的剖视结构;
25.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26.图4是图3的b部放大图;
27.图5是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了伸缩支撑杆结构;
28.图6是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了导向架和卡件的结构;
29.图7是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了伸缩支撑杆内部的结构;
30.图8是本技术安装布料后的结构。
31.附图标记:
32.基座1、第一铰接点11、第二铰接点12、第三铰接点13;
33.支腿2、凹槽21;
34.伸缩支撑杆3、伸缩部31、铰接部32、容纳腔321、外管33、内管34、导轨管套35、凸柱36、弹簧片37、止位塞38;
35.移动座4;
36.传动件5;
37.抵接部6;
38.自锁件7、第一自锁结构71、第二自锁结构72、卡槽711、卡件721、导向架722、弹性件723、凸出部724;
39.螺杆8;
40.螺纹套9;
41.阻尼件10。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43.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4.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45.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46.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47.实施例一
48.参照图1,一种铰链折叠支架,包括:基座1。基座1的周围设有四个支腿2,支腿2与基座1铰接,铰接的位置为第一铰接点11(参照图3)。支腿2中开设凹槽21,凹槽21中设有伸缩支撑杆3,伸缩支撑杆3与支腿2铰接。伸缩支撑杆3可相对支腿 2旋转并具有相对支腿展开的状态和收缩的状态。伸缩支撑杆3位于收缩状态时完全嵌入在凹槽21中。
49.参照图2-3,铰链折叠支架,还包括:移动座4,移动座4滑动安装于基座1以使移动座4相对基座1具有向上移动至最上方的第一移动位置和向下移动至最下方的第二移动位置。移动座4上设有传动件5,传动件5被构造为板状结构,传动件5用于在移动座4 和支腿2之间构成传动,使支腿2相对基座1至少具有展开的第一传动位置和收缩的第二传动位置。传动件5与移动座4构成绕可动轴线旋转的转动连接以使移动座4位于第一移动位置时,驱动传动件5运动使支腿2运动至第一传动位置;移动座4位于第二位置时,驱动传动件5运动使支腿2运动至第二传动位置;基座1上形成有抵接部6,抵接部6通过限制移动座4上滑,以限制支腿2的展开角度。具体为,传动件5的一端与移动座4铰接于第二铰接点12另一端与支腿2铰接于第三铰接点13;第一铰接点11,第二铰接点12 和第三铰接点13围成三角形。
50.传动件为板状连杆结构,分别与移动座和支腿转动连接。传动件与移动座转动连接,而移动座可以上下运动,进而形成了可动轴线。
51.实施例二
52.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
53.铰链折叠支架还包括:自锁件7,自锁件7连接至支腿2和伸缩支撑杆3,以使伸缩支撑杆3在展开状态锁住位置。
54.参照图3-4,自锁件7包含:第一自锁结构71,第一自锁结构71形成于传动件的一端用于使传动件相对支腿2锁定位置。伸缩支撑杆3包含伸缩部31和铰接部32。伸缩部31 为可伸缩的多段伸缩杆结构。铰接部32铰接于支腿2。铰接部32中开设容纳腔321,容纳腔321中设有第二自锁结构72。第二自锁结构72使伸缩支撑杆3相对第二自锁结构72和第一自锁结构71锁定位置。第一自锁结构71包含卡槽711。第二自锁结构72包含卡件721,伸缩支撑杆3位于展开状态时卡件721插入至卡槽711以使伸缩支撑杆3相对支腿2锁定位置。卡件721位于容纳腔321内部的一端设有导向架722,导向架722滑动安装于容纳腔321中且用于安装卡件721,导向架722与卡件721固定连接。容纳腔321中设有弹性件723,弹性件723在本实施例中为弹簧,弹性件723的一端抵接导向架722另一端抵接容纳腔321的底面。弹性件723使卡件721相对伸缩支撑杆3向外伸出和向内收回,且使导向架722受到向外伸出的作用力。铰接部32上形成有与卡件721抵接的凸出部724,凸出部724用于支撑卡件721以提高卡件721的受力极限。具体为,卡件721与卡槽711抵接的部分为受力侧,卡件721与凸出部724抵接的部分背离受力侧。卡件被构造为杆状结构。
55.参照图3-4,基座1中穿设螺杆8。螺杆8包含:螺纹部和光轴部,移动座4滑动安装于光轴部的外壁,光轴部滑动安装在基座1上。螺杆8的螺纹部上安装螺纹套9用于对移动座4进行限位。移动座4中开设避位槽41,避位槽41的内壁与螺纹套9的外壁抵接并构成滑动连接。避位槽41中安装阻尼件10,阻尼件10在本实施例中为弹簧,阻尼件10 一端抵接螺纹套9另一端抵接避位槽41的顶面以使移动座4在螺杆8的轴向上受力,具体为使移动座受到向下的力。
56.参照图7,伸缩支撑杆包含:伸缩支撑杆包含:外管和内管;内管可相对外管滑动;
外管靠近内管的端部设有导轨管套,外管在与内管接近的位置设有卡口;内管中设有凸柱;凸柱上设有弹簧片;内管相对外管滑动使凸柱运动卡口处时弹簧片使凸柱移动插入至卡口内以使内管和外管相对固定。
57.在打开时定位支撑伸缩管的长度,内管底端还设有一个止位塞,止位塞的尺寸稍比内管大一些,这样内管在外管里伸缩时不仅起到协助滑动的导轨作用,还可以在内管拉伸刚好在弹簧片凸柱卡时外管卡口时,内管止位塞刚好抵接到外管的导轨管套末端,这样在拉伸内管时,就有效地防止力量过大将弹簧片凸柱脱离外管卡口的可能性。
58.工况和增益:
59.参照图2,需要进行使用时,首先需要将支腿2向外掰出,使支腿2相对基座1旋转,旋转一定角度后,移动座4会抵接到抵接部6,进而移动座4无法上移,移动座无法通过传动件5带动支腿2运动,进而支腿2无法继续旋转,这时支腿2处于展开状态。
60.支腿2在向外掰开的过程中,传动件5是会发生运动的,具体为,支腿2上的第三铰接点13发生运动,进而会带动第二铰接点12向上运动,使得移动座4向上运动,那么移动座4上所有的第二铰接点12均会向上运动,进而移动座4会通过传动件5带动其它的支腿2进行展开,使所有的支腿2均处于展开的状态,移动座4抵接到抵接部6会使对所有的支腿2进行限位,使支腿2无法继续展开,对其进行支撑。
61.本技术的支腿2展开的角度是在90
°
以内的,使用者只需要用手握住任意一个支腿2,之后再握住基座1,之后将支腿2向外掰开,即可实现多个支腿2的展开,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完成展开。并且手向外掰开的角度是小于90
°
的,而现有的技术中一般都是使支腿2 旋转大于90
°
的,并且是通过齿轮传动使多个支腿2同步运动的,那么现有的技术在没有经验的人使用时手不小心放在基座1附近时,便容易被伸缩支撑杆和支腿就夹手,使用体验不佳,本技术通过传动件5的实现方式不会出现夹手的现象。
62.参照图3-4,支腿2全部展开之后,需要逐一将伸缩支撑杆3进行旋转,使其与支腿2 成一定夹角,然后再将伸缩部31进行向外伸出,使其伸到一定长度。伸缩支撑杆3向外展开时,铰接部32也会进行旋转,铰接部32中的第二自锁结构72也会一起运动,之后卡件 721会抵接到卡槽711,之后卡槽711上有一个用于卡接住卡件721的卡接平面,卡槽711 上远离卡接平面的一侧上设有一个导向弧面。那么在旋转过程中,卡件721会首先抵接到导向弧面,之后沿着导向弧面运动,这时卡件721会被压缩,也就是弹性件723被压缩,当铰接部32展开后,卡件721运动到抵接平面的位置,之后卡件721在弹性件723的作用下向外伸出,与抵接平面抵接。
63.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