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22448发布日期:2023-03-11 00:14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自动烹饪灶或炒菜机,通常为单热源加热,即在烹饪锅体底部设置厚膜加热模块,然而厚膜加热模块的加热功率往往较低,无法满足爆炒需求,且这类自动烹饪灶,需要配置专用烹饪锅体,用户家中的普通烹饪锅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既能满足专用烹饪锅体的爆炒需求、同时还能适用于用户自家的普通金属锅体的自动烹饪设备。
4.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烹饪设备,包括机体,设置在机体上的专用烹饪锅体,专用烹饪锅体内设有作为第一加热源的锅体加热模块,专用烹饪锅体上设有与第一加热源电连接的上取电结构,机体上设有能与上取电结构配合连接的下取电结构,机体内设有电源板和控制板,控制板与电源板电连接,其下取电结构与电源板电连接,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内设有作为第二加热源的电磁加热模块,电磁加热模块同时与所电源板和控制板电连接,所述专用烹饪锅体内设有与所述电磁加热模块配套设置的导磁元件,当电磁加热模块开启后,所述导磁元件能进行磁感发热。
5.作为改进,所述锅体加热模块包括设置在专用烹饪锅体底部的采用导磁金属制成的盘体,以及印制在盘体底面上的发热元件,所述盘体即为与所述电磁加热模块配套设置的导磁元件。
6.再改进,所述专用烹饪锅体底部设有用于测量盘体温度的感温元件,该感温元件与所述控制板通信连接,控制板可利用感温元件测量的实时温度,对两个加热源的工作进行控制,满足不同烹饪需求。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取电结构为固定在专用烹饪锅体底部的上耦合器,所述下取电结构为固定在机体表面的下耦合器。
8.为了方便户使用普通金属锅体进行烹饪,所述下耦合器的上表面与机体表面齐平。
9.再改进,所述控制板根据上取电结构和下取电结构是否耦合连接来判断设置在机体上的锅体为专用烹饪锅体还是普通金属锅体,当上取电结构与下取电结构耦合连接,所述控制板认为设置在机体上的锅体为专用烹饪锅体,此时通过控制第一加热源和第二加热源的工作状态,对专用烹饪锅体内的食物进行加热;如果下取电结构未检测到上取电装置,则认为设置在机体上的锅体为普通金属锅体,此时通过控制第二加热源的工作状态,对普通金属锅体内的食物进行加热。
10.再改进,所述专用烹饪锅体上设有对锅体进行测温的测温元件,该感温元件与所述控制板通信连接;当设置在机体上的锅体为专用烹饪锅体时,控制板根据测温元件获取
专用烹饪锅体的实时温度,并根据实时温度来确定第一加热源和第二加热源的开启和关闭。
11.当使用专用烹饪锅体进行食物烹饪时,如果专用烹饪锅体的实时温度小于预设温度t时,控制板控制第一加热源开启,控制第二加热源关闭;如果专用烹饪锅体的实时温度小于预设温度t,且专用烹饪锅体的实时温度突然下降或者需要高功率爆炒时,控制板控制第一加热源和第二加热源同时开启;当专用烹饪锅体的实时温度大于等于预设温度t时,控制板控制第一加热源和第二加热源同时关闭。
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加热源中包括多个独立设置的电磁加热模块;每个独立的电磁加热模块分别与控制板电连接,控制板能对多个独立的电磁加热模块进行分别控制。
13.作为优选方案的补充,所述专用烹饪锅体底部设有多个测温元件,每个测温元件分别与不同位置的一个电磁加热模块上下对应设置;当设置在机体上的锅体为专用烹饪锅体,控制板根据各测温元件获取专用烹饪锅体底部不同位置的实时温度,当所有位置的实时温度小于预设温度t时,控制板控制第一加热源开启,控制第二加热源关闭;如果所有位置的实时温度小于预设温度t,且某一处位置的实时温度突然下降,控制板控制第一加热源和与该位置对应的电磁加热模块同时开启;当所有位置的实时温度小于预设温度t,且需要高功率爆炒时,控制板控制第一加热源和所有位置的电磁加热模块第二加热源同时开启;当所有位置实时温度大于等于预设温度t时,控制板控制第一加热源和所有位置的电磁加热模块同时关闭。
14.再改进,所述机体表面设有面板,面板上设有操作控制模块,该操作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在机体内设置电磁加热模块,当使用专用烹饪锅体进行烹饪时,可结合第一加热源和第二加热源对专用烹饪锅体内的食物进行烹饪,可解决爆炒需求;而当用户使用普通金属锅体时,可以利用第二加热源对普通金属锅体内的食物进行烹饪,适应性更强。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自动烹饪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自动烹饪设备的立体分解图。
1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自动烹饪设备的剖视图。
19.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自动烹饪设备的立体分解图。
20.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自动烹饪设备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2.实施例一
23.如图1~3所示的自动烹饪设备,包括由底壳11和面板12组装而成的机体1,机体1内部设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设置电源板2和控制板3,面板12上设有与控制板3电连接的操作控制模块4,面板12上设有烹饪区域,烹饪区域内设有下耦合器5,下耦合器5与电源板2
电连接;面板12与烹饪区域对应的下侧设有作为第二加热源的电磁加热模块6,电磁加热模块6同时与所电源板2和控制板3电连接,所述专用烹饪锅体内设有与所述电磁加热模块配套设置的导磁元件,当电磁加热模块开启后,所述导磁元件能进行磁感发热。
24.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烹饪设备,需配置专用烹饪锅体7,专用烹饪锅体7内设有作为第一加热源的锅体加热模块,专用烹饪锅体7上设有与锅体加热模块电连接的上耦合器9,上耦合器9能下耦合器5配合连接,以为锅体加热模块取电。本实施例中,专用烹饪锅体7为双层锅体,包括内锅71和外锅72,锅体加热模块直接作为内锅的底盘,其包括采用导磁金属制成的盘体8,以及印制在盘体8底面上的发热膜10,盘体即为与电磁加热模块6配套的导磁元件,内锅和外锅的底部直接设有间隙,该间隙内设有用于测量盘体8温度的测温元件13,上耦合器9固定在外锅的底部;内锅可以采样不锈钢制成,外锅可以采用金属或塑料制成;测温元件13通过上耦合器9上的测温插脚与控制板3通信连接。
25.下耦合器5的上表面与面板12表面齐平,当用户没有使用专用烹饪锅体7,而是使用普通金属锅体时,可直接将普通金属锅体放置于面板12上设有烹饪区域,利用电磁加热模块6给普通金属锅体加热。
26.所述控制板3根据下耦合器5是否检测到上耦合器9,判断设置在机体上的锅体为专用烹饪锅体还是普通金属锅体,当下耦合器5检测到上耦合器9时,认为设置在机体上的锅体为专用烹饪锅体7,此时控制板3根据测温元件13获取专用烹饪锅体底盘的实时温度,当实时温度小于预设温度t时,控制板控制第一加热源开启,控制第二加热源关闭;如果实时温度小于预设温度t,且实时温度突然下降或者需要高功率爆炒时,控制板控制第一加热源和第二加热源同时开启;当实时温度大于等于预设温度t时,控制板控制第一加热源和第二加热源同时关闭;如果下耦合器5未检测到上耦合器9,而电磁加热模块6检测到金属锅体,则认为设置在机体上的锅体为普通金属锅体,此时控制板3通过控制第二加热源的工作状态,对普通金属锅体内的食物进行加热,具体控制方式可以根据操作控制模块4输入的加热功率或烹饪程序对第二加热源进行控制,该控制方式可使用现有电磁炉的控制逻辑。
27.本实施例中的自动烹饪设备,当使用专用烹饪锅体进行烹饪时,可以同时利用第一加热源的控温精准及第二加热源加热快速两个特点,即可以利用厚膜第一加热源进行温度精准控制,保证菜谱一致性,又可以利用第二加热源的快速加热弥补第一加热源加热功率低的特点,解决爆炒问题;同时,还能够适用用户家中的普通金属锅体。
28.实施例二
29.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第二加热源中的电磁加热模块6设有多个,且多个独立设置的电磁加热模块均设置在面板12的烹饪区域下方,并大致围成一个圆形,每个独立的电磁加热模块分别与控制板电连接,控制板能对多个独立的电磁加热模块进行分别控制,参见图4、5所示。
30.专用烹饪锅体7底部的测温元件13设有多个,每个测温元件13分别与不同位置的一个电磁加热模块6上下对应设置;当设置在机体上的锅体为专用烹饪锅体,控制板根据各测温元件获取专用烹饪锅体底部不同位置的实时温度,当所有位置的实时温度小于预设温度t时,控制板控制第一加热源开启,控制所有电磁加热模块6关闭;如果所有位置的实时温度小于预设温度t,且某一处位置的实时温度突然下降,控制板控制第一加热源和与该位置对应的电磁加热模块同时开启;当所有位置的实时温度小于预设温度t,且需要高功率爆炒
时,控制板控制第一加热源和所有位置的电磁加热模块第二加热源同时开启;当所有位置实时温度大于等于预设温度t时,控制板控制第一加热源和所有位置的电磁加热模块同时关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