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制透光率的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50108发布日期:2023-03-29 07:33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控制透光率的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百叶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控制透光率的百叶窗。


背景技术:

2.百叶窗是以多块窗叶组合构成的窗户,通常分为横条窗叶和竖条窗叶,百叶窗常用于室内和室外的遮阳、通风与隐私保护,材质包括木材、玻璃和铝合金等,由于其冬暖夏凉、外观的特殊、现场快速安装和节省视觉窗户的空间等特点,在建筑领域广受消费者欢迎,市场上的百叶窗多种多样,但仍存在一些缺点;
3.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百叶窗,调节百叶窗窗叶的角度操作不便,结构复杂,长时间使用后零件容易受损,损坏率高,检修不便,使用寿命受限,且百叶窗窗叶的透光率固定,并且百叶窗的防火、防水和防腐蚀性能不够好,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的百叶窗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制透光率的百叶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百叶窗,调节角度操作不便,结构复杂,长时间使用后零件容易受损,损坏率高,检修不便,使用寿命受限,且百叶窗窗叶的透光率固定,并且百叶窗的防火、防水和防腐蚀性能不够好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控制透光率的百叶窗,包括:
6.上边框,所述上边框安装在建筑内,且上边框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侧边框;
7.下边框,所述下边框固定在侧边框的内侧下方;
8.还包括:
9.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安装在侧边框的内部,且连接机构由第一连接轮、第二连接轮、安装限位块和第一连接杆组合构成;
10.横向半透明窗叶,所述横向半透明窗叶安装在侧边框的内侧,且横向半透明窗叶的外侧设置有覆盖机构,其中包括缠绕安装辊、防紫外线遮光布和安装磁条。
11.优选的,所述侧边框的内部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轮,且第一连接轮的上方啮合连接有第二连接轮;
12.所述第一连接轮的前侧卡槽连接有安装限位块,且安装限位块的前侧焊接有第一连接杆,并且第一连接杆的外侧缠绕有支撑弹簧。
13.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卡槽连接在侧边框的前侧,且第一连接杆的外侧卡槽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纵截面呈“n”字形结构。
14.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后侧一体化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的横截面呈“t”字形结构,且第二限位块滑动连接在侧边框内。
15.优选的,所述侧边框的内部等间距转动连接有侧连接板,且侧连接板左右对称设置,所述侧连接板的内侧一体化设置有横向半透明窗叶。
16.优选的,所述横向半透明窗叶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杆,且横向半透明窗叶在第三连接杆上等间距分布,所述第三连接杆左右对称设置。
17.优选的,所述横向半透明窗叶的上方固定有铝合金安装盒,且铝合金安装盒的内部通过缠绕安装辊转动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外侧缠绕有防紫外线遮光布。
18.优选的,所述防紫外线遮光布的下侧固定有安装磁条,且安装磁条的下侧磁性连接有安装铁条,所述安装铁条一体化设置在横向半透明窗叶的前侧下方;
19.所述安装磁条的横截面长度大于安装铁条的横截面长度。
20.优选的,所述横向半透明窗叶由窗叶底板、环氧树脂防腐蚀层、氯氧化镁防火层和纳米疏油防水层组合构成,所述窗叶底板的前侧一体化设置有环氧树脂防腐蚀层,且环氧树脂防腐蚀层的前侧设置有氯氧化镁防火层,所述氯氧化镁防火层的前侧设置有纳米疏油防水层。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可控制透光率的百叶窗,能够稳定调节百叶窗窗叶的角度,方便锁定角度和解除锁定,结构简单可靠,操作快速,减少损坏率,避免调节角度后保证稳定性,避免松脱导致角度自行改变,延长使用寿命,且方便调节百叶窗窗叶的透光率,操作简便,结构稳定,实现半透光和全遮光,并且能够保证百叶窗的防火、防水和防腐蚀性能;
22.1、设置有横向半透明窗叶、第三连接杆和第二连接轮,通过横向半透明窗叶等间距转动连接在第三连接杆后侧,横向半透明窗叶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侧连接板,侧连接板转动连接在侧边框内侧,能够稳定调节百叶窗窗叶的角度,方便锁定角度和解除锁定,结构简单可靠,操作快速,减少损坏率;
23.2、设置有第一连接轮、安装限位块和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轮和第二连接轮啮合连接,第一连接轮前侧卡槽连接有安装限位块,第一连接杆外侧缠绕的支撑弹簧推动安装限位块移动,避免调节角度后保证稳定性,避免松脱导致角度自行改变,延长使用寿命;
24.3、设置有防紫外线遮光布、安装磁条和安装铁条,防紫外线遮光布下侧固定的安装磁条和安装铁条磁性连接,防紫外线遮光布缠绕在缠绕安装辊外侧,缠绕安装辊通过复位弹簧转动连接在铝合金安装盒内,方便调节百叶窗窗叶的透光率,操作简便,结构稳定,实现半透光和全遮光;
25.4、设置有窗叶底板、环氧树脂防腐蚀层和氯氧化镁防火层,窗叶底板、环氧树脂防腐蚀层、氯氧化镁防火层和纳米疏油防水层组合构成横向半透明窗叶,窗叶底板的前侧设置有环氧树脂防腐蚀层,环氧树脂防腐蚀层的前侧设置有氯氧化镁防火层,氯氧化镁防火层的前侧设置有纳米疏油防水层,能够保证百叶窗的防火、防水和防腐蚀性能。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正视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发明横向半透明窗叶和侧连接板连接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发明连接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发明第一连接杆和限位板连接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发明侧边框和横向半透明窗叶连接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发明横向半透明窗叶和第三连接杆连接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本发明缠绕安装辊和复位弹簧连接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33.图8为本发明横向半透明窗叶和铝合金安装盒连接整体结构示意图;
34.图9为本发明横向半透明窗叶整体结构示意图。
35.图中:1、上边框;2、侧边框;3、下边框;4、连接机构;5、第一连接轮;6、第二连接轮;7、安装限位块;8、第一连接杆;9、支撑弹簧;10、限位板;11、第二限位块;12、侧连接板;13、横向半透明窗叶;14、第三连接杆;15、铝合金安装盒;16、缠绕安装辊;17、复位弹簧;18、防紫外线遮光布;19、安装磁条;20、安装铁条;21、窗叶底板;22、环氧树脂防腐蚀层;23、氯氧化镁防火层;24、纳米疏油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7.请参阅图1-9,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控制透光率的百叶窗,包括:
38.上边框1,上边框1安装在建筑内,且上边框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侧边框2;
39.下边框3,下边框3固定在侧边框2的内侧下方;
40.还包括:
41.连接机构4,连接机构4安装在侧边框2的内部,且连接机构4由第一连接轮5、第二连接轮6、安装限位块7和第一连接杆8组合构成;
42.横向半透明窗叶13,横向半透明窗叶13安装在侧边框2的内侧,且横向半透明窗叶13的外侧设置有覆盖机构,其中包括缠绕安装辊16、防紫外线遮光布18和安装磁条19。
4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稳定调节百叶窗横向半透明窗叶13的角度,方便锁定角度和解除锁定,结构简单可靠,操作快速,减少损坏率,避免调节角度后保证稳定性,避免松脱导致角度自行改变,延长使用寿命,且方便调节百叶窗横向半透明窗叶13的透光率,操作简便,结构稳定,实现半透光和全遮光,并且能够保证百叶窗的防火、防水和防腐蚀性能。
44.如附图2和附图3中所示,侧边框2的内部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轮5,且第一连接轮5的上方啮合连接有第二连接轮6;
45.第一连接轮5的前侧卡槽连接有安装限位块7,且安装限位块7的前侧焊接有第一连接杆8,并且第一连接杆8的外侧缠绕有支撑弹簧9。
4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连接轮5和第二连接轮6相互啮合连接,第一连接轮5和安装限位块7卡槽连接,方便限位第一连接轮5,保证稳定性。
47.如附图1和附图4中所示,第一连接杆8卡槽连接在侧边框2的前侧,且第一连接杆8的外侧卡槽连接有限位板10,限位板10的纵截面呈“n”字形结构。
4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纵截面呈“n”字形结构的限位板10和第一连接杆8卡槽连接,对第一连接杆8起到限位作用,方便调节。
49.如附图4中所示,限位板10的后侧一体化设置有第二限位块11,第二限位块11的横截面呈“t”字形结构,且第二限位块11滑动连接在侧边框2内。
5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截面呈“t”字形结构的第二限位块11滑动连接在侧边框2
内,对限位板10起到限位作用,保证稳定性。
51.如附图4、附图5和附图6中所示,侧边框2的内部等间距转动连接有侧连接板12,且侧连接板12左右对称设置,侧连接板12的内侧一体化设置有横向半透明窗叶13。
5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侧边框2的内部等间距转动连接有侧连接板12和侧连接板12内侧固定的横向半透明窗叶13,方便调节横向半透明窗叶13的角度。
53.如附图1和附图6中所示,横向半透明窗叶13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杆14,且横向半透明窗叶13在第三连接杆14上等间距分布,第三连接杆14左右对称设置。
5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横向半透明窗叶13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三连接杆14,通过第三连接杆14可快速调节横向半透明窗叶13的角度,操作简便。
55.如附图7和附图8中所示,横向半透明窗叶13的上方固定有铝合金安装盒15,且铝合金安装盒15的内部通过缠绕安装辊16转动连接有复位弹簧17,复位弹簧17的外侧缠绕有防紫外线遮光布18。
5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铝合金安装盒15的内部通过缠绕安装辊16转动连接有复位弹簧17,复位弹簧17的外侧缠绕有防紫外线遮光布18,方便调节防紫外线遮光布18的位置。
57.如附图8中所示,防紫外线遮光布18的下侧固定有安装磁条19,且安装磁条19的下侧磁性连接有安装铁条20,安装铁条20一体化设置在横向半透明窗叶13的前侧下方;
58.安装磁条19的横截面长度大于安装铁条20的横截面长度。
5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紫外线遮光布18的下侧固定有安装磁条19和安装铁条20磁性连接,方便固定防紫外线遮光布18,通过防紫外线遮光布18调节透光率。
60.如附图9中所示,横向半透明窗叶13由窗叶底板21、环氧树脂防腐蚀层22、氯氧化镁防火层23和纳米疏油防水层24组合构成,窗叶底板21的前侧一体化设置有环氧树脂防腐蚀层22,且环氧树脂防腐蚀层22的前侧设置有氯氧化镁防火层23,氯氧化镁防火层23的前侧设置有纳米疏油防水层24。
6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窗叶底板21、环氧树脂防腐蚀层22、氯氧化镁防火层23和纳米疏油防水层24组合构成的横向半透明窗叶13,可保证横向半透明窗叶13的防火、防水和防腐蚀性能。
62.首先如附图1中所示,将上边框1安装在窗户上,横向半透明窗叶13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侧连接板12,上方等间距分布的侧连接板12转动连接在侧边框2内侧,最下端的侧连接板12通过连接机构4安装在侧边框2内,调节横向半透明窗叶13的角度前和调节后,均可通过连接机构4进行限位;
63.如附图1、附图2、附图3和附图4中所示,向外拉动横截面呈“t”字形结构的第一连接杆8,使第一连接杆8在与之卡槽连接的侧边框2内滑动,第一连接杆8后端固定的安装限位块7挤压支撑弹簧9,使支撑弹簧9压缩,安装限位块7脱离和第一连接轮5的卡槽连接,然后在侧边框2上滑动限位板10,限位板10带动其后侧固定的第二限位块11移动,第二限位块11对限位板10起到限位作用,将限位板10滑动至与第一连接杆8卡槽连接,纵截面呈“n”字形结构的限位板10对第一连接杆8起到限位作用,将第一连接杆8后端一体化设置的安装限位块7固定在脱离与第一连接轮5卡槽连接的状态下;
64.然后如附图1、附图2、附图5和附图6中所示,拉动第三连接杆14,左右对称分布的
第三连接杆14带动其后侧安装的横向半透明窗叶13移动,等间距分布的横向半透明窗叶13在第三连接杆14后侧转动,抬起第三连接杆14,使横向半透明窗叶13在侧连接板12内侧转动,扩大横向半透明窗叶13之间的间隙,增加采光,向下拉动第三连接杆14,横向半透明窗叶13转动,等间距分布的侧连接板12首位相接,减少采光,通过第三连接杆14带动等间距分布的横向半透明窗叶13同时转动,保证稳定性;
65.如附图2、附图3和附图4中所示,当调节横向半透明窗叶13的角度时,最下端的横向半透明窗叶13带动左右两侧固定的侧连接板12转动,侧连接板12带动其外端固定的第二连接轮6在侧边框2内转动,第二连接轮6带动其下方啮合连接的第一连接轮5转动,调节完毕后,向上抬起限位板10,限位板10后侧固定的第二限位块11在侧边框2内滑动,横截面呈“t”字形结构的第二限位块11和侧边框2卡槽连接,对限位板10起到限位作用,使限位板10脱离和第一连接杆8的卡槽连接,支撑弹簧9的弹性作用推动安装限位块7复位,第一连接杆8复位,使安装限位块7和第一连接轮5卡槽连接,对第一连接轮5起到限位作用,将第一连接轮5和第二连接轮6固定;
66.如附图7和附图8中所示,向下拉动安装磁条19,安装磁条19带动其上方固定的防紫外线遮光布18移动,防紫外线遮光布18带动缠绕安装辊16在铝合金安装盒15内转动,压缩复位弹簧17,拉动安装磁条19至其与安装铁条20磁性连接,将防紫外线遮光布18固定,防紫外线遮光布18覆盖在横向半透明窗叶13的前侧,防紫外线遮光布18采用遮光率高的布料制作,使横向半透明窗叶13的透光率降至最低,当需要提高透光率时,向上抬起安装磁条19,使安装磁条19脱离和安装铁条20的磁性连接,复位弹簧17带动缠绕安装辊16反方向转动,收卷防紫外线遮光布18,使防紫外线遮光布18缠绕在缠绕安装辊16的外侧,铝合金安装盒15对安装磁条19起到保护作用,安装磁条19的横截面长度大于安装铁条20的横截面长度,方便调节安装磁条19的位置;
67.如附图9中所示,横向半透明窗叶13由窗叶底板21、环氧树脂防腐蚀层22、氯氧化镁防火层23和纳米疏油防水层24组合构成,窗叶底板21的前侧设置有环氧树脂防腐蚀层22,增加窗叶底板21的防腐蚀性能,环氧树脂防腐蚀层22的前侧设置有氯氧化镁防火层23,氯氧化镁防火层23的前侧设置有纳米疏油防水层24,避免横向半透明窗叶13被火烧毁,且增加防水性能,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6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