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63816发布日期:2022-08-09 20:05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食品加工机作为一种粉碎效率高的厨房用具深受用户喜爱。
3.对于现有多功能食品加工机,使用后杯体不好清洗,用水冲洗不干净,导致制作其他食谱时串味。现有多功能食品加工机的清洗组件,包括清洗刷,当使用清洗刷清洗时,现有直接将清洗刷与加工刀传动连接,由于加工刀受电机直接地驱动,而电机的工作功率较大,进而导致清洗刷转速过快,一方面,清洗刷转动不稳定,使清洗效果折损,另一方面,清洗刷与杯体壁接触过快,导致清洗刷与杯体壁产生过大磨损,减少使用寿命,再者,清洗刷工作所需功率与电机功率不匹配,会造成功率的不必要损耗。
4.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地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食品加工机,以增强清洗刷转动的稳定性,提高清洗刷的清洗效果。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食品加工机,包括主机和杯体组件,主机包括电机组件、加工腔和与电机组件连接的加工刀组件,加工刀组件受电机组件驱动在加工腔内转动,杯体组件安置于加工腔上方,杯体组件包括杯体、杯盖和能够与加工刀组件连接的变速组件,杯体内设有与变速组件连接的安装部和可拆卸连接于安装部的清洗刷,安装部通过变速组件与加工刀组件传动连接,以驱动清洗刷转动清洗杯体内部。
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食品加工机,安装部通过变速组件实现与电机组件降速地传动连接,进而使安装在安装部的清洗刷所需的工作转速匹配电机组件的功率,清洗刷能够在杯体内获得合适的转动速度,一方面,增强了清洗刷转动的稳定性,使清洗刷能够均匀地与杯体壁接触,清洗效果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清洗刷能够以均匀的速度和力度与杯体壁转动接触,进而减小清洗刷与杯体间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并且,能够降低电机负载,清洗刷工作所需的转速与电机组件的功率匹配,进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能损。
8.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清洗刷包括与安装部连接的支架,支架的侧部和底部安装有分别与杯体侧壁和底壁接触的第一清洗件和第二清洗件。
9.第一清洗件安装于支架的侧部,在清洗刷转动过程中用以与杯体侧壁转动接触;第二清洗件安装于支架的底部,在清洗刷转动过程中用以与杯体底壁转动接触,以上使得清洗刷具有对杯体的侧清洗和底清洗两种清洗效果,使得清洗更彻底。
10.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清洗件和第二清洗件均为柔性件。
11.第一清洗件和第二清洗件均设置为柔性件,使清洗刷与杯体壁能够柔性接触,进而减少二者间的磨损,且利用柔性件的柔性形变能够使清洗刷与杯体壁更好地贴合,进而
减少清洗死角,增强清洗效果。
12.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支架侧部设有适配于第一清洗件的第一安装槽,第一清洗件轴向限位于第一安装槽顶壁和杯体底壁之间。
13.利用第一安装槽和杯体底壁的轴向限位,增强第一清洗件在支架侧部的固定效果,防止第一清洗件轴向的窜动,或因转动所产生的的离心力而脱出第一安装槽内。
14.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支架底部设有适配于第二清洗件的第二安装槽,第一清洗件能够在侧向抵住第二清洗件,以限制第二清洗件脱离第二安装槽的滑动趋势。
15.第一清洗件能够在侧向抵住第二清洗件,进而使第二清洗件径向限位在第二安装槽内,能够避免第二清洗件因转动所产生的的离心力而脱出第一安装槽内。
16.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清洗件和第二清洗件均为毛刷。
17.第一清洗件和第二清洗件均设置为毛刷,因为毛刷可实现不同方向的变形,同时毛刷的弹性形变量较大,当遇到杯体内侧壁扰流筋等不规则的障碍物时,毛刷能够自由的变形,使其与杯体壁之间产生更多的摩擦机会,进而达到更好的清洗效果。
18.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支架还安装有与杯体侧壁与底壁之间的过渡拐角接触的斜侧毛刷。
19.由于杯体的侧壁和底壁之间通常为弧形过渡的拐角结构,而清洗刷仅针对杯体的侧壁和底壁设置第一清洗件和第二清洗件,因此在杯体侧壁与底壁之间的过渡拐角通常会形成清洗死角,为提高清洗刷的清洗效果,在支架上还增设斜侧毛刷,斜侧毛刷在清洗刷转动过程中能够与杯体的过渡拐角转动接触,进而使过渡拐角也可被清洗,减少了清洗死角。
20.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清洗刷设有弹性形变部,弹性形变部能够与设置于杯体侧壁的扰流筋弹性接触。
21.扰流筋作为凸出于杯体侧壁的结构,会阻碍清洗刷与侧壁转动接触的流畅性,使清洗刷出现较大跳动,甚至导致清洗刷的卡转,因此在清洗刷上设置了弹性形变部,弹性形变部在与扰流筋接触时能适应性地形变,一方面,使清洗刷与杯体壁之间产生更多摩擦机会,达到更好清洗效果,另一方面,减轻扰流筋对清洗刷转动造成的阻碍,使清洗刷转动平稳。
22.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清洗刷设有扰流件,扰流件具有朝向杯体侧壁和顶部的扰流方向。
23.扰流件能够对清洗水形成扰流效果,一方面,能够在低水位情况下,通过扰流件的折弯角与折向角将清洗水向杯体的侧壁及杯体顶部引导,再配合杯体侧壁设置的扰流筋,在杯体内形成较强的湍流效果,实现了用较低水量对杯体进行清洗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扰流件对清洗水的扰流效果,能够使清洗水更容易流向清洗刷的清洗部位,提高了清洗水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了清洗的效率。
24.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清洗刷包括与安装部连接的支架,支架中部避空以形成清洗腔。
25.支架中部避空形成清洗腔,以使清洗水有足够空间形成湍流效果,增强了杯体杯腔内清洗水的流动性,清洗水通过清洗腔能够与清洗刷侧部、底部的第一清洗件和第二清洗件充分接触,达到更好的清洗效果,或与扰流件接触机会增大,形成更强湍流效果。
附图说明
2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多功能食品加工机的剖视图,绘示了加工组件安装在安装部的情形。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多功能食品加工机的剖视图,绘示了清洗刷安装在安装部的情形。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清洗刷和安装部的连接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清洗刷的爆炸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杯体组件的剖视图。
32.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清洗刷的结构示意图。
33.图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清洗刷的结构示意图。
34.其中:
35.1-主机,11-电机组件,12-加工腔,13-加工刀组件;
36.2-杯体组件,21-杯体,211-扰流筋,22-杯盖,23-变速组件,24-安装部, 241-卡槽,25-清洗刷,251-支架,2511-第一安装槽,2512-第二安装槽,2513
‑ꢀ
卡扣,2514-延伸部,252-第一清洗件,2521-安装筋,253-第二清洗件,254
‑ꢀ
斜侧毛刷,255-活动筋,256-尖头部,257-扰流件,258-清洗腔。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38.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地两个主体之间并不通过过渡结构构建连接关系,只通过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1.具体采用以下实施方式:
4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食品加工机,包括主机1和杯体组件2,主机1包括电机组件11、加工腔12和与电机组件11连接的加工刀组件13,加工刀组件13受电
机组件11驱动在加工腔12内转动。其中,主机 1的加工腔12上方可以配置安装腔盖,以形成密闭的加工腔12,利用加工腔 12内的加工刀组件13直接对食材进行加工;主机1的加工腔12上方还可以放置杯体组件2,杯体组件2包括杯体21、杯盖22和能够与加工刀组件13连接的变速组件23,在杯体21内设有与变速组件23连接的安装部24,安装部24 可适配多种加工组件,如:搅拌棒、加工刀、和面刀、打发刀等,加工组件可以通过卡扣2513方式固定在安装部24,通过变速组件23与加工刀组件13的传动,使设置于安装部24的加工组件能够在杯体21内转动加工食材,同时,通过变速组件23,加工组件能够相对于加工刀组件13变速转动。
43.如图2所示,安装部24还适配有清洗刷25,用于在杯体组件2使用完成后替换加工组件装配在安装部24上,安装部24通过变速组件23与加工刀组件13传动连接,因此清洗刷25可以受驱动地发生转动。
44.在对杯体21内部进行清洗的过程中,清洗刷25实际工作所需的转动不大,因此可以通过变速组件23改动传动比,实现清洗刷25相对于加工刀组件13 减速的转动,进而使传动转速适配于清洗刷25工作时所需的转速。
45.通过上述对清洗刷25的安装结构和传动结构的限定,一方面,变速组件 23具有设定的减速比,能够使清洗刷25相对于加工刀组件13发生稳定的减速转动,进而增强了清洗刷25转动的稳定性,使清洗刷25能够均匀地与杯体壁接触,清洗效果得到提高;另一方面,相对于清洗刷25与加工刀组件13间不增设变速组件23的传动结构相比,通过变速组件23预设的减速比,在不影响清洗效果的前提下,清洗刷25与杯体壁之间的转动速度和受力大小均相较地变小,因此清洗刷25能够以均匀的速度和力度与杯体壁转动接触,进而减小清洗刷25与杯体21间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并且,清洗刷25所需的转速相对较小,且动力通过变速组件23由加工刀组件13一侧传递而来,因此相较于清洗刷25无中间减速机构而直接与加工刀组件13传动连接的方式相比,电机所受负载得以减小,清洗刷25工作所需的转速与电机组件11的功率匹配,进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能损。
4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清洗刷25包括与安装部24连接的支架251,支架251的侧部和底部安装有分别与杯体21侧壁和底壁接触的第一清洗件252和第二清洗件253。
47.如图3所示,安装部24连接于变速组件23的输出端,清洗刷25包括支架251,支架251底部具有与安装部24插接适配的传动插孔,其中,传动插孔内设有卡扣2513,安装部24对应设有卡槽241,卡槽241与卡扣2513卡接配合,使得清洗刷25插接到安装部24上以实现传动连接。
48.如图4和图6所示,支架251具有由旋转轴线向外延伸的延伸部2514,延伸部2514向杯体21侧壁延伸以形成支架251的侧部,延伸部2514还向杯体 21底壁延伸以形成支架251的底部,在支架251的侧部和底部安装有分别与杯体21侧壁和底壁接触的第一清洗件252和第二清洗件253,第一清洗件252 安装于支架251的侧部,在清洗刷25转动过程中用以与杯体21侧壁转动接触;第二清洗件253安装于支架251的底部,在清洗刷25转动过程中用以与杯体 21底壁转动接触,以上使得清洗刷25具有对杯体21的侧清洗和底清洗两种清洗效果,使得清洗更彻底。
49.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和图6所示,清洗刷25的支架251可同时具有多个延伸部2514,各延伸部2514之间呈现一定夹角,且各延伸部2514均设有第一清洗件252和第二清洗
件253,能够对杯体21的侧壁和底壁进行接触清洗,同时,使得清洗刷25转动一周而杯体21的同一位置可被清洗刷25接触清洗多次,进而增强了清洗效果。
50.还需要说明的是,清洗刷25的支架251顶部还可设置第三清洗刷25,第三清洗刷25能够与杯盖22转动接触,以使清洗刷25还具有对杯盖22底壁清洗的功能。
51.本实用新型对于“第一清洗件252”和“第二清洗件253”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采用以下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52.实施方式一:如图4所示,第一清洗件252和第二清洗件253均为柔性件。
53.第一清洗件252和第二清洗件253均设置为柔性件,使清洗刷25与杯体壁能够柔性接触,进而减少二者间的磨损,且利用柔性件的柔性形变能够使清洗刷25与杯体壁更好地贴合,进而减少清洗死角,增强清洗效果。优选地,柔性件的材质选用硅胶。
54.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种优选地实施例,支架251侧部设有适配于第一清洗件252的第一安装槽2511,第一清洗件252轴向限位于第一安装槽2511顶壁和杯体21底壁之间。
55.如图4所示,支架251侧部设有第一安装槽2511,第一安装槽2511适配于第一清洗件252,用以将第一清洗件252定位在支架251侧部,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清洗件252设有与第一安装槽2511适配的安装筋2521,安装筋2521 与第一安装槽2511卡接以使第一清洗件252紧固在支架251侧部。
56.其中,安装筋2521相对于第一安装槽2511的导入方向为由下到上,对应地,第一安装槽2511底部开放,以使第一清洗件252能够由下往上地导入支架251侧部。当第一清洗件252安装到位状态下,第一清洗件252的顶部能够受第一安装槽2511顶壁的抵接限位,第一清洗件252的底部能够受杯体21底壁的抵接限位,进而使第一清洗件252轴向限位于第一安装槽2511顶壁和杯体21底壁之间,进而增强第一清洗件252在支架251侧部的固定效果,防止第一清洗件252轴向的窜动,或因转动所产生的的离心力而脱出第一安装槽 2511内。
57.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种更优选地实施例,支架251底部设有适配于第二清洗件253的第二安装槽2512,第一清洗件252能够在侧向抵住第二清洗件 253,以限制第二清洗件253脱离第二安装槽2512的滑动趋势。
58.如图4所示,支架251底部设有与第二清洗件253适配的第二安装槽2512,用以实现第二清洗件253在支架251底部的定位,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槽2512侧部开放,以使第二清洗件253能够顺着第二安装槽2512的开放侧推入第二安装槽2512内。
59.第一清洗件252和第二清洗件253都安装到位状态下,第二清洗件253的一侧受第二安装槽2512的壁面水平限位,同时第一清洗件252能够在侧向抵住第二清洗件253的另一侧,以限制第二清洗件253脱离第二安装槽2512的滑动趋势,进而使第二清洗件253径向限位在第二安装槽2512内,能够避免第二清洗件253因转动所产生的的离心力而脱出第一安装槽2511内。
60.在一种优选地实施例中,限定第一清洗件252和第二清洗件253的装配顺序:先将第二清洗件253侧向推入第二安装槽2512内,当第二清洗件253安装到位后,再将第一清洗件252向上推入第一安装槽2511内,以防止第一清洗件252的结构干涉第一清洗件252的装配动作,二者均安装到位状态下,均能够在它们各自的延伸方向上被限位固定。
61.实施方式二: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清洗件252和第二清洗件253均为毛刷。
62.将第一清洗件252和第二清洗件253均设置为毛刷,因为毛刷可实现不同方向的变
形,同时毛刷的弹性形变量较大,当遇到杯体21内侧壁扰流筋211 等不规则的障碍物时,毛刷能够自由的变形,使其与杯体壁之间产生更多的摩擦机会,进而达到更好的清洗效果。
63.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支架251还安装有与杯体21侧壁与底壁之间的过渡拐角接触的斜侧毛刷254。
64.由于杯体21的侧壁和底壁之间通常为弧形过渡的拐角结构,而清洗刷25 仅针对杯体21的侧壁和底壁设置侧向毛刷和底向毛刷分别作为第一清洗件 252和第二清洗件253,因此在杯体21侧壁与底壁之间的过渡拐角通常会形成清洗死角,为提高清洗刷25的清洗效果,在支架251上还增设斜侧毛刷254,斜侧毛刷254设置在支架251的侧向毛刷和底向毛刷之间,其向杯体21的过渡拐角方向延伸,在清洗刷25转动过程中,斜侧毛刷254能够与杯体21的过渡拐角转动接触,进而使过渡拐角也可被清洗,减少了清洗死角。
6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清洗刷25设有弹性形变部,弹性形变部能够与设置于杯体21侧壁的扰流筋211弹性接触。
66.扰流筋211作为凸出于杯体21侧壁的结构,会阻碍清洗刷25与侧壁转动接触的流畅性,使清洗刷25出现较大跳动,甚至导致清洗刷25的卡转,因此在清洗刷25上设置了弹性形变部,弹性形变部在与扰流筋211接触时能适应性地形变,一方面,使清洗刷25与杯体壁之间产生更多摩擦机会,达到更好清洗效果,另一方面,减轻扰流筋211对清洗刷25转动造成的阻碍,使清洗刷25转动平稳。
6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弹性形变部”的实现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一清洗件252上设置活动筋255,活动筋255优选地设置在与杯体21内壁的扰流筋211齐平的位置,以使清洗刷25转动过程中令活动筋255与扰流筋211接触清洗,活动筋255与扰流筋 211接触后能够产生更大的弹性形变,确保清洗无死角;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清洗件252靠向杯体21侧壁的顶端设置为尖头部256,尖头部256相对于第一清洗件252的固定端变薄,能够更好地使其发生形变,进而使第一清洗件252更好地与杯体21侧壁贴合。
6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清洗刷25设有扰流件257,扰流件257具有朝向杯体21侧壁和顶部的扰流方向。
69.在图7所示的一种实施例中,扰流件257为设置在清洗刷25底部的扰流刀,扰流刀相对于清洗刷25底部折弯而形成扰流刀的折弯角α,α≥1
°
,清洗刷25底部自身弯折而形成扰流刀的折向角β,β≥1
°
。扰流刀能够对清洗水形成扰流效果,一方面,能够在低水位情况下,通过扰流刀的折弯角与折向角将清洗水向杯体21的侧壁及杯体21顶部引导,再配合杯体21侧壁设置的扰流筋211,在杯体21内形成较强的湍流效果,实现了用较低水量对杯体21 进行清洗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扰流刀对清洗水的扰流效果,能够使清洗水更容易流向清洗刷25的清洗部位,提高了清洗水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了清洗的效率。
7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5所示,清洗刷25包括与安装部24连接的支架251,支架251中部避空以形成清洗腔258。
71.清洗刷25的支架251中部避空,具体地,支架251的延伸部2514中部避空,以使支架251的底部、侧部和顶部之间镂空,以在杯体21内形成清洗腔 258,清洗腔258能够给予清洗水充足的流动空间,以使清洗水有足够空间形成湍流效果,增强了杯体21杯腔内清洗水的流动性,清洗水通过清洗腔258 能够与清洗刷25侧部、底部的第一清洗件252和第二清洗件
253充分接触,达到更好的清洗效果,或与扰流件257接触机会增大,形成更强湍流效果。
72.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应当指出,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结合,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