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清洁组件及智能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2.智能清洁设备的问世,解放了人们的双手,使人们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大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质。例如,扫地机器人能够自主进行地面清洁作业,其中扫地机器人具有拖洗组件,拖洗组件能够对地面进行拖洗,从而更好的去除地面上的灰尘等脏污。
3.拖洗组件主要由主动轴、从动轴和环形抹布构成。环形抹布套装在主动轴和从动轴的外部并能够跟随轴的旋转而转动,以完成对地面拖洗作业。现有的环形抹布通常由内层的硅胶圈和外层的布质材料构成。由于硅胶圈的成本较高,且布质材料粘贴到硅胶圈上的工艺难度大,所以会取消硅胶圈而直接将环形抹布单纯采用布质材料制作。但取消内层的硅胶圈后,布质材料的环形抹布安装到主动轴上转动时,会由于布质材料与主动轴的接触摩擦系数很小,而导致环形抹布出现打滑现象,无法跟随主动轴可靠转动,且环形抹布容易产生轴向侧偏滑动而挤缩起皱,极大地影响了环形抹布的清洁效能。
技术实现要素: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清洁组件及智能清洁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摩擦系数小,导致环形抹布出现打滑和轴向侧偏滑动,影响清洁效能的问题。
5.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清洁组件,其包括:
6.清洁支架;
7.主动轴,所述主动轴配置为可转动装设于所述清洁支架上;以及
8.环形清洁件,所述环形清洁件套装于所述主动轴和所述清洁支架的外部;其中,所述主动轴的外周面和所述环形清洁件的内环面的其中之一设有限位件,所述主动轴的外周面和所述环形清洁件的内环面的其中另一设有限位配合部,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限位配合部限位配合以使所述环形清洁件随动于所述主动轴。
9.上述方案的清洁组件应用装备于智能清洁设备(如扫地机器人)中,作为智能清洁设备的清洁执行终端,对地面进行清洁处理(例如清扫地面的灰尘等杂质,或对地面进行拖洗等)。具体而言,工作时主动轴安装在清洁支架上并与主机上的驱动设备相连,当驱动设备输出旋转动力时能够驱动主动轴进行转动,由于主动轴的外周面和环形清洁件的内环面的其中之一上设有限位件,而另一设有限位配合部,且限位件能够与限位配合部限位配合,以使主动轴能够可靠带动环形清洁件跟随主动轴进行同步旋转,使得在限位件与限位配合部的限位作用下避免环形清洁件因与主动轴的摩擦系数低而出现打滑现象,同时也可以防止环形清洁件在主动轴上发生轴向侧偏滑动(也即朝主动轴的左端或者右端偏移),保证环形清洁件与地面的有效接触面积,进而保证环形清洁件的清洁效能。
10.下面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设置为凸起,所述限位配合部设置为凹槽,所述凸起可分离的插接于所述凹槽内。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远离所述主动轴的外周面的一端设有导入部,所述导入部用于使所述凸起更容易插入所述凹槽,和/或,所述凹槽的槽口侧壁设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用于使所述凸起更容易插入所述凹槽。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间隙配合。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设置为至少一圈同步带,当所述同步带设置在所述环形清洁件的内环面时,所述同步带靠近所述主动轴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齿,所述主动轴的外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齿相匹配的第二齿;当所述同步带设置在所述主动轴的外周面时,所述同步带靠近所述环形清洁件的内环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齿,所述环形清洁件的内环面设有与所述第三齿相匹配的第四齿。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件沿所述主动轴的外周面的周向并排间隔分布,所述限位配合部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配合部沿所述环形清洁件的内环面的周向并排间隔分布,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限位配合部一一对应限位配合。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限位件的跨距与相邻两个所述限位配合部的跨距相等。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从动轴,所述从动轴一体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远离所述主动轴的一侧,且所述从动轴远离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侧设有光滑面或设置有转动结构,所述环形清洁件的内环面与所述光滑面滑动接触或与所述转动结构转动接触。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从动轴,所述从动轴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远离所述主动轴的一侧,且所述从动轴与所述环形清洁件的内环面转动接触;
19.所述从动轴的外周面设有所述限位件或者所述限位配合部。
20.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智能清洁设备,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清洁组件。
附图说明
21.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扫地机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中清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图2中主动轴与清洁支架的组装结构图;
26.图4为图2中环形清洁件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00、扫地机;10、清洁组件;11、清洁支架;111、支架本体;112、从动轴;12、主动轴;121、限位件;13、环形清洁件;131、限位配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清洁设备,其具体为一种扫地机器人。扫地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识别目标区域并自主规划清扫路径的智能家用电器。目前市面上的绝大多数扫地机器人都采用刷扫和吸尘相结合的方式,先将地面浮尘及杂物扫拢至底部尘盒吸口处,并通过机身内部产生的高负压将其吸入内置的集尘盒,从而实现地面清扫功能。
31.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需求的增加,市场上逐渐出现了一些集刷扫、吸尘及拖地为一体的扫地机器人产品。具体地,扫地机器人是在吸尘装置的后方设置拖地装置。拖地装置中的拖布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以方便下次有效清洁地面。
32.如图1所示,示例性地,扫地机器人包括基站和扫地机100。通常基站固定设置,以为扫地机100提供集尘、充电、补水等服务。扫地机100活动设置,即扫地机100具备自移能力,可满足大面积地面和不同场地的清洁作业需要。
33.拖地装置安装在扫地机100上,拖地装置的主要构件为清洁组件10。具体而言,清洁组件10为一种滚筒结构,可保证与地面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提升对地面的拖洗效果。
34.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展示的一种清洁组件10,其包括:清洁支架11、主动轴12以及环形清洁件13。其中,清洁支架11作为安装主体,能够装载固定主动轴12和环形清洁件13。主动轴12用于支撑并提供环形清洁件13转动所需的旋转动力。例如,主动轴12可以是柱、筒、辊等其中的任意一种结构形式,具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即可。
35.环形清洁件13具体可理解为一种环形抹布。传统的环形抹布设计为环形结构,能够在主动轴12的驱动下以主动轴12和清洁支架11为转动载体不断做圆周转动,从而不断拖洗地面,提高清洁效能。例如,环形清洁件13采用双层结构设计。内层为软胶圈,提供柔性安装和旋转形变能力。外层为软毛或布质材料,以内层为安装载体,设置在软胶圈的外周面上,能够对地面进行拖洗作业。例如,外层的软毛或布质材料可以是通过粘贴的方式固定在内层的软胶圈上的,结构简单,连接强度高。
36.但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成本及制作难度等因素,环形抹布仅采用单层结构设计,即环形抹布仅采用软毛或布质材料制成。当环形抹布套装在主动轴12上时,会由于软毛或布质材料与主动轴12(通常为塑料或金属材质)的接触摩擦系数不足而产生打滑或轴向滑动,影响到环形抹布的清洁能力。
37.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4,针对于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轴12配置为可转动装设于所述清洁支架11上;所述环形清洁件13套装于所述主动轴12和所述清洁支架11的外部;其中,所述主动轴12的外周面和所述环形清洁件13的内环面的其中之一设有限位件121,所述主动轴12的外周面和所述环形清洁件13的内环面的其中另一设有限位配合部
131,所述限位件121与所述限位配合部131限位配合以限制所述环形清洁件13与所述主动轴12产生相对活动。
38.综上,实施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清洁组件10应用装备于智能清洁设备(如扫地机器人)中,作为智能清洁设备的清洁执行终端,对地面进行清洁处理(例如清扫地面的灰尘等杂质,或对地面进行拖洗等)。具体而言,工作时主动轴12安装在清洁支架11上并与主机上的驱动设备相连,当驱动设备输出旋转动力时能够驱动主动轴12进行转动,由于主动轴12的外周面和环形清洁件13的内环面的其中之一上设有限位件121,而另一设有限位配合部131,且限位件121能够与限位配合部131限位配合,以使主动轴12能够可靠带动环形清洁件13跟随主动轴12进行同步旋转,使得在限位件121与限位配合部131的限位作用下避免环形清洁件13因与主动轴12的摩擦系数低而出现打滑现象,同时也可以防止环形清洁件13在主动轴12上发生轴向侧偏滑动(也即朝主动轴12的左端或者右端偏移),保证环形清洁件13与地面的有效接触面积,进而保证环形清洁件13的清洁效能。
3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121设置为凸起,所述限位配合部131设置为凹槽,所述凸起可分离的插接于所述凹槽内。当凸起插入凹槽内后,凸起与凹槽的侧壁抵接而形成限位作用,可限制环形清洁件13因摩擦系数不足而相对主动轴12产生打滑或轴向偏移滑动,保证环形清洁件13可靠随动于主动轴12而同步旋转。
40.需要说明的是,凸起和凹槽可以是任意形状与尺寸设计,只要保证两者能够可靠插接或分离即可,在此不作特别限定。可以理解的,由于主动轴12和环形清洁件13是不断旋转的,所以凸起与凹槽也是不断重复插接和分离的,如此能够保证环形清洁件13在持续旋转过程中始终受到限位作用。
41.较佳地,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插接后两者间隙配合。此时凸起与凹槽的间隙很小,两者插接后可形成紧配合关系,能够很好的防止环形清洁件13与主动轴12发生相对周向和/或轴向滑动,但同时又不会干涉凸起与凹槽正常分离。
42.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远离所述主动轴12的外周面的一端设有导入部,所述导入部用于使所述凸起更容易插入所述凹槽。和/或,所述凹槽的槽口侧壁设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用于使所述凸起更容易插入所述凹槽。
43.例如,本实施例中导入部和避让部可以是倒角、圆角等扩口结构设计,能够在凸起插入凹槽时起到导入作用,降低凸起与凹槽的对位难度和要求,允许环形清洁件13在发生小幅形变的条件下仍然保证凸起与凹槽正常插接配合。
44.需要说明的是,导入部和避让部采用的圆角、倒角等扩口结构可以是环形连续构造或者断续构造,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即可。
45.此外,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限位件121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件121沿所述主动轴12的外周面的周向并排间隔分布,所述限位配合部131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配合部131沿所述环形清洁件13的内环面的周向并排间隔分布,所述限位件121与所述限位配合部131一一对应限位配合。因而当主动轴12带动环形清洁件13不断旋转的过程中,各对凸起与凹槽能够连续不断地起到限位作用,保证环形清洁件13始终受到凸起与凹槽产生的定位效果,保证环形清洁件13不发生打滑现象及不发生轴向侧偏滑动。
46.较佳地,相邻两个所述限位件121的跨距与相邻两个所述限位配合部131的跨距相
等。由于跨距相等,可确保各个凸起能够准确可靠的插入对位设置的凹槽内。
47.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121设置为第一磁吸件,所述限位配合部131设置为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可分离的磁吸配合。因而借助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的磁吸力,可限制环形清洁件13的旋转及轴向移动自由度,防止环形清洁件13发生打滑和轴向偏移滑动。
48.可选地,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采用磁铁或者其他具备等同技术效果的磁吸部件或磁性机构。
49.亦或者,所述限位件121设置为至少一圈同步带,当所述同步带设置在所述环形清洁件13的内环面时,所述同步带靠近所述主动轴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齿,所述主动轴12的外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齿相匹配的第二齿;当所述同步带设置在所述主动轴12的外周面时,所述同步带靠近所述环形清洁件13的内环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齿,所述环形清洁件13的内环面设有与所述第三齿相匹配的第四齿。环形清洁件13旋转工作时,同步齿与同步带保持啮合传动配合,防止环形清洁件13相对主动轴12发生轴向偏移之外,同时也能够防止环形清洁件13产生打滑。
50.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支架11包括支架本体111和从动轴112。支架本体111的一侧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置有转轴安装位,主动轴12的相对两端分别一一对应的转动插设在对应的转轴安装位内,保证主动轴12被轴向定位且沿自身中心线转动平稳可靠。
51.所述从动轴112一体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111远离所述主动轴12的一侧,且所述从动轴112远离所述支架本体111的一侧设有光滑面或设置有转动结构,所述环形清洁件13的内环面与所述光滑面滑动接触或与所述转动结构转动接触。本实施例中,从动轴112可视为与支架本体111为一体式结构设计。因为主动轴12上已经设置了限位件121或者限位配合部131,已经可起到限制环形清洁件13打滑或侧偏滑动的目的,因此从动轴112上是否设置限位件121或者限位配合部131或者其他具备等同技术效果的部件或结构并非必须。
52.而此时在从动轴112上设计光滑面或者转动结构,可使环形清洁件13正常旋转,并减轻环形清洁件13受到的摩擦磨损。例如,光滑面可以是与环形清洁件13的转弯段形状适配的弧形光整面。转动结构可以是辊轴结构、滚轮结构等。
53.或者,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替代方案,所述清洁支架11包括支架本体111和从动轴112,所述从动轴112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111远离所述主动轴12的一侧,且从动轴112与所述环形清洁件13的内环面转动接触。此时,从动轴112也可以设计为与支架本体111为分体结构的,也即从动轴112单独安装在支架本体111上并可自由旋转。工作时,主动轴12通过限位件121与限位配合部131的限位作用带动环形清洁件13旋转,环形清洁件13再通过摩擦力带动从动轴112旋转,主动轴12和从动轴112对环形清洁件13起到支撑作用,从动轴112还可减少环形清洁件13再转动过程中产生的负载。
54.此外,为了提升对环形清洁件13的限位效果,所述从动轴112的外周面设有所述限位件121或者限位配合部131。如此,从动轴112通过限位件121或者限位配合部131,也可以保证环形清洁件13部产生打滑或轴向侧偏滑动,进而保证整个环形清洁件13转动可靠,且保持平整,与地面有效接触。
55.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
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5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6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6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