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活动板面调整结构的伸展餐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77905发布日期:2022-07-16 02:53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活动板面调整结构的伸展餐台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家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活动板面调整结构的伸展餐台。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有些餐台、桌子会设计成部分边角可隐藏式,以降低非使用状态的占用空间;以圆桌为例,目前常见的收藏方式为,整个桌台包括桌板和设于桌板两侧的弧形伸缩板,弧形伸缩板下侧与桌板下侧之间连接有滑动引导结构,当用户需要将弧形伸缩板从桌板下方拉出成使用状态时,只需向外拉动弧形伸缩板,在滑动引导结构的导向作用下,最终可被引导并定位至桌板的两侧、与桌板上表面齐平;
3.在实际加工这类餐台时,为了保证伸缩板最终能与桌板上表面齐平,引导结构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需将伸缩板准确引导至对应位置,否者就会与桌板上表面不齐平,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降低加工难度,提高伸缩板与桌板上表面能够齐平的容错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活动板面调整结构的伸展餐台。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活动板面调整结构的伸展餐台,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带活动板面调整结构的伸展餐台,包括桌板、固定连接于桌板下侧的机架、滑动连接于机架的滑动件,以及连接于滑动件的伸缩板;所述伸缩板与滑动件之间设有多组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连接于伸缩板下侧的主螺杆以及螺纹连接于主螺杆上的主螺母件,所述主螺杆的下端穿入滑动件内,且所述主螺母件抵接于滑动件的上表面;所述调整机构还包括与主螺杆螺纹连接的副螺杆,所述副螺杆穿入主螺杆内或套于主螺杆外,所述副螺杆的下端固定有副施力件且所述副施力件抵接于滑动件的下表面。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伸缩板通过调整机构与滑动件完成组装后,假如伸缩板的上表面与桌板上表面不齐平,则操作者可通过工具转动主螺母件,该过程中,伸缩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使得主螺母件始终抵接于滑动件的上表面,而随着主螺母件的正向转动,可带动主螺母件相对主螺杆上升,则伸缩板相对桌板下降,倘若主螺母件反向转动,则可带动主螺母件相对主螺杆下降,则伸缩板相对桌板上升;通过上述调节,可使伸缩板齐平于桌板,从而降低加工精度要求,降低了制造难度,提高了调平容错率。
8.优选的,所述调整机构设有至少三组且至少三组调整机构不设于同一直线上。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三角稳定结构,可为伸缩板提供稳定的支撑,而且当该餐台使用年限较久之后,伸缩板远离桌板的一边可能会向下倾塌,导致伸缩板和桌板不能齐平,而本方案中,用户可通过转动靠外的一组调整机构内的主螺母件,以对伸缩板进行调平。
10.优选的,至少一组所述调整机构靠近桌板设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平过程中,可先调整靠近桌板设置的调整机构,以使
伸缩板靠近桌板区域先齐平于桌板,从而为后续其他调整机构的调整树立基准,以方便后续调节。
12.优选的,所述伸缩板下表面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滑动轨道,所述主螺杆的上端固定有主施力件且主施力件滑动卡接于滑动轨道内,所述调整机构还包括螺纹连接于主螺杆上的副螺母件,所述副螺母件抵紧于滑动轨道的下表面。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伸缩板相对于调整机构可实现水平位置调整,从而可调整伸缩板相对桌板的水平相对位置,提高了伸缩板的调节范围。
14.优选的,所述主施力件与滑动轨道的内侧壁之间设有微调间隙,所述主螺杆与滑动轨道的内侧壁之间也设有微调间隙。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主螺杆可沿滑动轨道的宽度方向微调水平位置,从而进一步提高伸缩板的调节范围。
16.优选的,所述副螺母件包括副螺母部和副垫片部,所述副垫片部夹于副螺母部与滑动轨道之间,所述副垫片部与滑动轨道的接触面积大于副垫片部与副螺母部的接触面积。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降低操作者在旋转副螺母部时的摩擦力,以达到省力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副垫片部与滑动轨道之间的摩擦力,以提高锁定状态下主螺杆与滑动轨道的连接稳定性。
18.优选的,所述主螺母件的外径大于副螺母件的外径。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主螺母件和副螺母件的差异,则操作者在控制对应型号的工具旋拧其中一者时,不会因误触导致旋拧了另一螺母件。
20.优选的,所述主施力件的上下表面分别抵接于滑动轨道的两个内槽壁。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主施力件和主螺杆沿竖直方向的位移余量很小,则当操作者在拧松副螺母件前,由于副螺母件紧紧的抵接于滑动轨道下表面,则带动主施力件也抵紧于滑动轨道内槽的底槽壁,当操作者拧松副螺母后,在伸缩板重力作用下,伸缩板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倘若主施力件的上表面与滑动轨道内槽的顶槽壁有间隙,则伸缩板会突然下降,影响用户体验,但是本方案中,由于主施力件的上下表面均与滑动轨道内槽的槽壁接触,则拧松副螺母件后,伸缩板也不会突然下降。
22.优选的,每条所述滑动轨道上均连接有至少两组调整机构。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滑动轨道的利用率,也增加调整机构对伸缩板的支撑稳定性。
24.优选的,所述主螺母件包括主螺母部和主垫片部,所述主垫片部夹于主螺母部与滑动件之间,所述主垫片部与滑动件的接触面积大于主垫片部与主螺母部的接触面积。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降低操作者在旋转主螺母部时的摩擦力,以达到省力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主垫片部与滑动件之间的摩擦力,以提高锁定状态下主螺杆与滑动件的连接稳定性。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带活动板面调整结构的伸展餐台有益技术效果:
27.因加工或其他原因导致伸缩板的上表面与桌板上表面不齐平时,用户或操作者可通过工具转动主螺母件,以控制伸缩板齐平于桌板,从而降低制造商的加工精度要求,降低
了制造难度,也提高了用户后期的使用体验;另外本方案中的伸缩板调整不止于整块板平行升降,还可以实现边角抬升,以解决长久使用后伸缩板外侧边倾塌的问题;以及在调整机构的帮助下,伸缩板还能实现水平多个方向的位置调整,进而扩宽伸缩板的位置灵活性,满足用户最终的需求。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30.图3是图2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本技术伸缩板出的截面示意图,示出弹性件与连接部的结构关系;
3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示出多组滑动轨道的排布关系;
33.图6是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示出调整机构的连接关系;
3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调整机构处截面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1、桌板;11、机架;111、纵梁;112、横梁;113、轨道;114、加固杆;12、伸缩板;13、连接杆;2、滑动件;21、连接部;22、施力部;3、抵接结构;31、抵接件;32、斜向槽;33、水平槽;4、限位件;41、阻挡件;42、限位槽;421、竖直段;422、倾斜段;5、牵拉杆组;51、单元杆;6、支撑板;61、安装孔;62、弹性件;621、抵接套;622、弹簧;7、调整机构;71、主螺杆;711、主施力件;72、主螺母件;721、主螺母部;722、主垫片部;73、副螺母件;731、副螺母部;732、副垫片部;74、副螺杆;741、副施力件;8、滑动轨道;9、微调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带活动板面调整结构的伸展餐台。
38.实施例1:
39.参考图1,一种带活动板面调整结构的伸展餐台,包括桌板1、固定连接于桌板1下侧的机架11,以及活动连接于机架11两侧的两块伸缩板12;伸缩板12呈半月板状,机架11上滑动连接有滑动件2,在伸缩板12呈打开状态时,两块伸缩板12借助滑动件2从桌板1下方运动至桌板1的两侧,并与桌板1形成一个齐平的更大的桌面。
40.参考图1和图2,机架11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纵梁111和固定连接于两条纵梁111之间的横梁112,大致呈“工”字形,本方案中所述的机架11中部即为横梁112中部,横梁112同一侧的两个纵梁111端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固杆114;滑动件2设有四个且两两一组分设于横梁112的两侧,每个滑动件2均靠近纵梁111的端部设置;滑动件2包括通过调整机构7连接于伸缩板12下侧的连接部21、活动连接于连接部21的施力部22,纵梁111的内侧设有水平设置的轨道113,四个施力部22分别滑动连接于四个纵梁111端部处的轨道113内,横梁112同一侧的两个施力部22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3,且连接杆13连接于施力部22远离横梁112的一端处;
41.参考图2和图3,连接部21的运动轨迹包括移出段和升降段,移出段呈水平设置,升降段的下端连接于移出段的一端;当伸缩板12收纳于桌板1下方时,连接部21位于移出段远离升降段的一端,即靠近横梁112的一端;在连接部21运动至移出段的另一端的过程中,连
接部21和施力部22一同向远离横梁112方向运动,当连接部21运动至移出段的另一端、开始沿升降段运动时,施力部22与连接部21发生相对运动,施力部22继续向外水平滑动,但连接部21开始沿升降段上升,直至与桌板1上表面齐平;
42.施力部22与连接部21之间设有用于在连接部21运动至升降段的上端时限制连接部21下降的抵接结构3,抵接结构3包括连接于施力部22的抵接件31、开设于连接部21的斜向槽32,或抵接结构3包括连接于连接部21的抵接件31、开设于施力部22的斜向槽32,本实施例以前者为例;抵接件31为转动连接于施力部22的滚轮,且部分或全部伸入至斜向槽32内,每个施力部22上的抵接件31设有两个,每个连接部21上的斜向槽32也相应设有两个;连接部21靠近横梁112的一端固定有限位件4,横梁112每侧均固定有两个阻挡件41,且每个阻挡件41分别对应一个限位件4,阻挡件41远离横梁112的一端固定于加固杆114;阻挡件41远离横梁112的一端开有限位槽42,且限位槽42包括竖直段421和倾斜段422,倾斜段422连接于竖直段421下方,且倾斜段422的下端呈开口设置;当连接部21在移出段上运动时,施力部22与连接部21呈同步运动,则抵接件31抵接于斜向槽32的上端;当连接部21位于升降段和移出段的连接点处时,限位件4从倾斜段422内进入并正好运动至竖直段421的下端;当连接部21在升降段上运动时,施力部22与连接部21开始相对运动,则抵接件31施加给斜向槽32朝远离横梁112方向、倾斜向上的作用力,抵接件31在斜向槽32内发生相对斜向下运动,且限位件4抵接于竖直段421的内壁并相对向上运动;
43.参考图3和图4,抵接结构3还包括连通于斜向槽32下端端部的水平槽33,当抵接件31位于水平槽33内时,伸缩板12的上表面齐平于桌板1的上表面,且此时的伸缩板12处于锁定状态,即用户通过施力于伸缩板12是无法使伸缩板12复位回桌板1下方的,只有通过操控施力部22才能使伸缩板12复位回桌板1下方,从而提高了用户在伸缩板12上方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性;
44.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连接部21在移出段内时施力部22的运动方向与所述连接部21在升降段内是施力部22的运动方向相同,即用户在将施力部22和连接部21同步向外拉的过程中,以及连接部21相对施力部22发生相对上升的过程中,施力部22均沿一个方向运动,从而降低了用户拉出伸缩板12的操作难度,以及提高了操作便利性。
45.参考图2,横梁112与每根连接杆13之间均转动连接有牵拉杆组5,且转动轴线呈竖直设置,牵拉杆组5包括两根依次转动连接的单元杆51,且转动轴线也呈竖直设置,两组牵拉杆组5内各自最靠近横梁112的两根单元杆51固定连接。
46.参考图4,施力部22远离横梁112的一端下方固定有支撑板6,所述连接部21远离横梁112的一端下侧开有安装孔61,安装孔61孔内连接有弹性件62,弹性件62包括抵接套621和弹簧622,弹簧622设于抵接套621内并与安装孔61孔壁相连,以给抵接套621施加向下的作用力,并使其下端抵接于支撑板6。
47.参考图5和图6,每块伸缩板12下表面均固定有两组水平设置的滑动轨道8,滑动轨道8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施力部22的滑动方向;连接部21内部呈空心设置,滑动轨道8一一对应于连接部21,并位于连接部21上方,每组滑动轨道8与对应的连接部21之间均连接两组调整机构7;
48.参考图6,调整机构7包括连接于滑动轨道8的主螺杆71、螺纹连接于主螺杆71上的主螺母件72、螺纹连接于主螺杆71上的副螺母件73,副螺母件73位于主螺母件72上方;主螺
杆71的上端固定有主施力件711,且主施力件711滑动卡接于滑动轨道8内,副螺母件73包括副螺母部731和副垫片部732,副垫片部732夹于副螺母部731与滑动轨道8之间,副垫片部732与滑动轨道8的接触面积大于副垫片部732与副螺母部731的接触面积;通过副螺母件73的向上抵紧,可使主螺杆71与滑动轨道8实现锁定;
49.主螺母件72包括主螺母部721和主垫片部722,主垫片部722夹于主螺母部721与连接部21之间,主垫片部722与连接部21的接触面积大于主垫片部722与主螺母部721的接触面积;主螺杆71的下端穿入连接部21内,且调整机构7还包括与主螺杆71螺纹连接的副螺杆74,副螺杆74穿入主螺杆71内或套于主螺杆71外,本实施例中为副螺杆74套于主螺杆71外,副螺杆74的下端固定有副施力件741,且副施力件741抵接于连接部21的下表面;主螺母件72和副施力件741夹紧于连接部21的上下两侧。
50.主螺母件72的外径大于副螺母件73的外径,通过该设置,可提高主螺母件72和副螺母件73的差异,则操作者在控制对应型号的工具旋拧其中一者时,不会因误触导致旋拧了另一螺母件;
51.参考图7,主施力件711的上下表面分别抵接于滑动轨道8的上下两个内槽壁,则整个主施力件711在滑动轨道8内的上下波动就比较小;主施力件711与滑动轨道8的横向内侧壁之间设有微调间隙9,主螺杆71与滑动轨道8的横向内侧壁之间也设有微调间隙9,则主螺杆71可沿滑动轨道8的宽度方向水平微调。
52.参考图4和图5,每组滑动轨道8上的其中一组调整机构7靠近桌板1设置;当该餐台使用年限较久之后,伸缩板12远离桌板1的一边可能会向下倾塌,导致伸缩板12和桌板1不能齐平,而本方案中,用户可通过转动靠外的一组调整机构7内的主螺母件72,以对伸缩板12进行调平;在调平过程中,可先调整靠近桌板1设置的调整机构7,以使伸缩板12靠近桌板1区域先齐平于桌板1,从而为后续其他调整机构7的调整树立基准,以方便后续调节。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用户通过拉动施力部22可实现将整个滑动件2和伸缩板12向外转移,整个过程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连接部21和施力部22同步向外滑动,该过程中,伸缩板12从桌板1下方向外平移滑出,第二阶段为连接部21和施力部22开始相对运动,该过程中,伸缩板12随着连接部21上升,直至与桌板1上表面齐平,而施力部22在用户拉动下继续沿原方向向外运动;最终施力部22上的抵接件31可运动至水平槽33内,此时的伸缩板12处于锁定状态,即用户只有通过操控施力部22才能使伸缩板12复位回桌板1下方,从而提高了用户在伸缩板12上方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性。
53.另外,本实施例中的调整机构7可帮助伸缩板12进行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的位置调整,从而利于伸缩板12齐平且对准于桌板1,为零件的前期加工提供了更大的容错率。
5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