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段式抗菌银筷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54024发布日期:2022-10-11 23:3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段式抗菌银筷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段式抗菌银筷子。


背景技术:

2.筷子,古称箸、梜,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筷子是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也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其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等汉文化圈地区。
3.银(argentum)为过渡金属的一种,化学符号ag。银是古代就已知并加以利用的金属之一,是一种重要的贵金属。银的离子以及化合物对某些细菌、病毒、藻类以及真菌显现出毒性,但对人体却几乎是完全无害的。银的这种杀菌效应使得它在活体外就能够将微生物杀死。
4.基于此,市场上出现了不少的银筷子,然而目前的银筷子大多是整体式结构,不方便携带外出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段式抗菌银筷子,方便携带外出,并且其采用银质的筷杆部具有抗菌杀菌的优点。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分段式抗菌银筷子,包括:
7.手持部,其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
8.筷杆部,采用银质材料制成,其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
9.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持部采用木或竹或陶瓷或塑料制成,所述手持部的一端呈矩形,另一端呈圆形,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设置在手持部上呈圆形的一端。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自锁述手持部的一端延伸的螺柱,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螺纹孔且与所述筷杆部一体成型设置。
12.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固定安装于所述手持部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连接件一体成型设置。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持部的一端设置有自锁球体,所述筷杆部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自锁球体相配合的凹槽,所述自锁球体可发生形变或沿轴线方向伸缩。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持部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槽,所述自锁球体容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自锁球体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15.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分段式抗菌银筷子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固定安装于所述手持部上靠近所述筷杆部的一端,并且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直径小于所述自锁球体的直径的通孔。
16.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分段式抗菌银筷子采
用可拆卸设置的手持部和筷杆部,手持部和筷杆部通过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相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在不使用时可以将筷杆部从手持部上拆下,降低筷子的长度尺寸,方便携带外出,在使用时将筷杆部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相配合安装在手持部上即可使用,并且筷杆部采用银质材料制成,其具有抗菌杀菌效应,安全卫生。
附图说明
1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分段式抗菌银筷子的装配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外一个实施例的分段式抗菌银筷子的装配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段式抗菌银筷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2.附图标号说明:
23.手持部100;筷杆部101;连接件102;螺柱103;螺纹孔104;自锁球体105;弹性件106;安装槽107。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5.一种分段式抗菌银筷子,参照图1所示,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手持部100和筷杆部101,筷杆部101采用银质材料制成,其中手持部1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筷杆部101的一端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第二连接结构,使用时可以将筷杆部101通过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相配合安装在手持部100的一端,延长筷子整体的长度,并且由于筷杆部101采用银质材料制成,其具有抗菌杀菌效应,因此只要擦拭筷杆部101表面的灰尘杂质,用明火烧烤杀菌后即可使用,方便快捷;在不使用时可以将筷杆部101从手持部100上拆下,降低筷子的长度,方便携带,外出用餐时可以避免使用一次性筷子或公筷,安全卫生。
26.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可以是螺柱103和螺纹孔104的旋拧连接结构,其也可以是销轴插接结构,其目的在于保证在使用时筷杆部101不会相对手持部100分离,具体的,第一连接结构为自手持部100的一端延伸的螺柱103,第二连接结构为螺纹孔104且与筷杆部101一体成型设置,在使用时将筷杆部101通过螺纹孔104与螺柱103相配合固定安装于手持部100的一端即可,方便快捷;而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还可以是自手持部100的一端延伸的花键轴,第二连接结构为花键孔并且与筷杆部101一体成型设置,此时筷杆部101和手持部100通过花键轴和花键孔相配合实现固定,筷杆部101无法相对手持部100转动,并且通过花键轴和花键孔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保证筷杆部101不会与手持部100在不施加外力的作用下实现分离。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持部100的采用木、竹、陶瓷、塑料等材料制成,并且其一端呈矩形,另一端呈圆形,采用矩形设计的手持部100能够避免筷子平放时相对水平面滚动,第一连接结构设置在手持部100上呈圆形的一端,并且筷杆部101呈外径逐渐减小的圆台状,
筷杆部101安装在手持部100上其外表面能够覆盖或隐藏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保证筷子的整体美观。
28.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与图3所示,手持部100的一端还设置有连接件102,第一连接结构设置在该连接件102上,具体的,该连接件102呈一端敞开,另一端封闭的套筒装,连接件102固定套接在手持部100的一端,第一连接结构与连接件102一体成型设置,此时手持部100可以采用一些不易加工出螺杆的材料如木、竹等材料制成,而为了避免频繁旋拧对筷杆部101的螺纹孔104造成损伤,连接件102可以采用硬质塑料制成。
29.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与图4所示,手持部100的一端设置有自锁球体105,筷杆部101的一端设置有与自锁球体105相配合的凹槽,自锁球体105可发生形变或沿轴线方向伸缩,该结构配合旋拧式的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使用更佳;这是因为,人们在使用筷子时不可避免的甩动或晃动等对筷子产生周向旋转的运动,从而使得螺纹旋拧的结构容易发生松动,而本实施例通过自锁球体105抵接到凹槽内,防止在使用时筷杆部101相对手持部100发生转动而造成两者分离的问题,在不使用时人手驱使筷杆部101相对手持部100转动,凹槽越过自锁球体105即可实现筷杆部101相对手持部100分离;进一步的,手持部100上靠近筷杆部101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槽107,自锁球体105设置在安装槽107内,并且自锁球体105与安装槽107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件106,弹性件106的一端与安装槽107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自锁球体105固定连接,即自锁球体105可以通过弹性件106的弹性回复力作用始终对凹槽产生一个压力作用,保证自锁球体105始终抵接凹槽,避免在使用时筷杆部101与手持部100发生转动;更进一步的,连接件102上开设有直径小于自锁球体105的直径的通孔,通过连接件102盖设在手持部100的一端,使得自锁球体105只能在安装槽107与连接件102之间往复移动,避免自锁球体105掉出,而自锁球体105通过弹性件106的弹性回复力作用压接连接件102,并且其有部分穿过通孔并自连接件102的上端面突起,该突起部分可以抵接凹槽,进而实现自锁功能。
30.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