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清洗机的导流座及水流系统、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63060发布日期:2022-11-22 19:13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清洗机的导流座及水流系统、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洗碗机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用于清洗机的导流座及水流系统、清洗机。


背景技术:

2.在应用开放式水流系统的洗碗机中,喷臂一般与导流座卡接配合固定在水槽的底部。
3.例如,申请号为cn202011063575.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一种清洗机及清洗方法》(公开号:cn112244711a)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箱体、喷臂、汲水叶轮及电机,喷臂设于箱体中且底壁上开有进水口、顶壁上开有喷水孔,汲水叶轮能转动地设于箱体中且用于将箱体底部的水泵至喷臂中,电机设于箱体底部且用于驱动汲水叶轮旋转,箱体内底壁上设置有导流座,喷臂能转动地支撑在该导流座的上端,导流座中设置有自喷臂的进水口边缘向下延伸的导流套,汲水叶轮的下部位于该导流套中、上部穿过进水口位于喷臂中。
4.在上述洗碗机的开放式水流系统中,喷淋臂一般是通过底部进水口处的卡圈转动连接在导流座的顶部,由于喷淋臂的进水口处需要跟导流座顶部转动配合,配合处就难以实现很好的密封,并且喷淋臂进水口内侧区域在汲水过程中会产生正压力,容易在喷淋臂与导流座顶部的配合处发生泄水,而影响洗碗机的能效及水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使转动位置远离正压区从而避免泄水进而提高能效及水效的导流座。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导流座的水流系统。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水流系统的清洗机。
8.本实用新型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9.一种用于清洗机的导流座,包括上导流套及下导流套,所述上导流套能转动且可拆卸地约束在下导流套上,所述上导流套与下导流套相互对合状态下形成纵向布置的导流通道,所述下导流套的侧部和/或底部开有吸水口。
10.优选地,所述上导流套与下导流套上下对接状态下,所述上导流套的内壁面与下导流套的内壁面之间基本齐平。采用上述结构,有利于提高装配紧凑性,且避免流体能量损失。
11.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下导流套的上部设置有沿周向布置的第一限位件,相应的,所述上导流套上设置有能与该第一限位件相卡从而进行纵向限位但允许周向转动的第二限位件。上述结构是为了使上导流套与下导流套能在上下方向上不相互脱离、且能发生相对转动。
12.作为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下导流套上部的内周壁上设置有沿周向布置的凸圈,所述上导流套的下部插置在上导流套中且下端的外边缘处设置有能与凸圈下边缘相卡的凸卡。上述结构便于实现上导流套相对于下导流套的转动,并且,向上提取上导流套可将其自下导流套上取下,向下按压上导流套可将其装配在下导流套上,拆装方便。
13.优选地,所述下导流套的内壁上在靠近凸圈下边缘处形成有自下而上、由内而外逐渐倾斜布置的第一斜边,该第一斜边与凸圈下边缘之间形成环形的卡槽,所述的凸卡能转动地约束在该卡槽中。所述凸卡的下壁面形成与第一斜边的倾斜方向一致从而与之导向配合的第二斜边。所述凸圈的下边缘形成自上而下、由内而外逐渐倾斜布置的第三斜边,相应的,所述凸卡的上壁面形成与第三斜边的倾斜方向一致从而与之导向配合的第四斜边。上述结构有利于提高转动顺畅性及装配稳定性。
14.作为改进,所述下导流套的中部沿径向收缩形成收缩部,所述收缩部的外壁上形成沿周向布置的限位槽,所述上导流套的顶部设置有向下延伸且下端与该限位槽转动配合的限位臂,所述收缩部的内壁形成平滑过渡的第一导流弧面,且该第一导流弧面的下边缘与吸水口的顶部边缘平滑衔接。采用上述结构,收缩部实际具备以下三个作用:(1) 外侧用于与限位臂转动限位,提高喷淋臂的安装可靠性及转动稳定性;(2)收缩部内侧使下导流套内径减小,可对水流进行加压,以提高水柱的喷射扬程及喷射力度,进而提高清洗效果;(3)收缩部内壁与吸水口上沿直接衔接,有利于将吸入的水直接向上引导,而避免大量的水进入下导流套的下部腔体中产生碰撞或产生涡流而造成能量损失,且收缩部的第一导流弧面可降低能量水力方向换向造成的能量损失。
15.优选地,所述限位臂的下端向内折弯形成能卡置在限位槽中的弹性卡脚,且该弹性卡脚的上表面与限位槽的内顶壁形成自内向外逐渐向上倾斜的导向斜面。该结构便于利用限位臂将提高上导流套相对于下导流套的转动稳定性及装配可靠性。
16.优选地,所述上导流套的内径与收缩部的内径保持一致而小于下导流套下部的内径。
17.作为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上导流套的下部能转动地插置在下导流套的上部中,所述下导流套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沿周向布置的凸环,所述上导流套的顶部设置有向下延伸且下端与该凸环之下配合限位的第二限位臂。
18.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臂的下端向内折弯形成能随上导流套下移而与凸环相脱离、随上导流套上移而与凸环下沿相配合限位的弹性筋。
19.优选地,所述下导流套的内周壁上设置有沿周向布置的用于承托上导流套下端的托台。
20.优选地,所述托台上间隔布置有第一限位凸块,相应的,所述上导流套的下端面上布置有能在上导流套下落后与相邻两第一限位凸块之间的间隙配合限位的第二限位凸块。
21.优选地,所述上导流套的外周壁与下导流套的内周壁之间具有间距,所述上导流套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沿周向布置且能与下导流套的内周壁导向配合的导向环。由于喷淋臂是在水的粘滞力带动下发生转动,而由于喷淋臂上喷水孔分布的不均匀,因此喷淋臂各处受力并不均匀,在转动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偏移,上述结构将面与面的转动配合转化为面与环的转动配合,减小了摩擦,有利于提高喷淋臂转动的稳定性及顺畅性。
22.作为优选,所述吸水口开设于下导流套的侧部且靠近底部布置,所述下导流套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自吸水口的顶部边缘及侧部边缘向外延伸的挡板,该挡板的内部空间形成自吸水口向外宽度逐渐增大的吸水通道。所述挡板的顶壁自吸水口向外高度逐渐降低。现有的导流座结构,由于吸水口较高,当实际液面较低时,泵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将空气吸入流道内,严重影响喷臂所喷出水流的扬程及清洗效果,而如果保持较高的液位,则需要耗费较大的洗涤用水量,增加使用成本。上述结构有利于将吸水区域进一步集中,以增大局部的吸水力;扇形的吸水通道沿水流方向对水具有一定的增压作用,有利于提高回水效率;高度逐渐降低的挡板顶壁可降低吸水口高度,避免气泡等吸入,从而消除因气体吸入而降低泵性能的问题。
23.一种水流系统,包括喷淋臂,还包括上述导流座,所述喷淋臂设于上导流套的顶部且与上导流套同步转动。现有导流座顶部连接喷淋臂,喷淋臂中的叶轮在转动过程中,会在喷淋臂进水口处产生正压力,而现有喷淋臂在进水口处通过卡圈与导流座的转动连接,为了使二者能配合转动,必然存在较大的装配缝隙,通过单边配合间隙为0.5mm,这就相当于在喷淋臂运转过程中,有104.4平方毫米的面积一直在泄水,严重喷淋臂的泵水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喷淋臂与上导流套之间不发生相对转动,可将二者之间的装配间隙减小至接近理想状态,提高二者之间的密封性,消除或降低二者之间泄水的问题。
24.优选地,所述喷淋臂的底壁上开有进水口、顶壁上开有喷水孔,所述上导流套上部的内壁自下而上逐渐向外延伸形成向进水口处逐渐过渡的第二导流弧面,装配完毕状态下,所述第二导流弧面与喷淋臂进水口的内底壁平滑连接。该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喷淋臂与上导流套之间的装配紧凑性,并降低能量损失。
25.优选地,所述上导流套的顶部设置有围绕第二导流弧面外围布置的第一装配圈,所述喷淋臂的底壁上设置有自进水口外缘向下延伸的第二装配圈,所述第一装配圈上凸设有限位筋,相应的,所述第二装配圈的内壁上设置有能与该限位筋配合限位的限位口。该结构便于将喷淋臂与上导流套可拆卸的约束在一起,二者不发生相对转动,以提高装配紧凑性。
26.本实用新型的水流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清洗机底部的水汲入喷淋臂中的叶轮组件,所述叶轮组件包括穿过进水口位于喷淋臂中的离心叶轮及位于上导流套和/或下导流套中的轴流叶轮。
27.优选地,所述轴流叶轮的上部位于上导流套中、下部位于下导流套中,且所述轴流叶轮的下端位于吸水口的上边沿之下。该结构有利于提高汲水效果。
28.一种清洗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下凹的回水区域,该回水区域的顶部覆盖有过滤板,还包括上述水流系统,所述下导流套的底部支撑在回水区域的底部,所述下导流套的上部穿过过滤板位于过滤板之上,所述上导流套及喷淋臂位于过滤板上方。
29.本实用新型的清洗机还包括集渣篮,所述集渣篮的下部容置在回水区域中、上端露出于过滤板,所述导流座的吸水口朝向集渣篮侧部布置。
30.装配完毕状态下,所述下导流套的下端口被回水区域的底部封闭,所述下导流套的下部腔体与其下方的回水区域共同围合成吸水腔,该吸水腔仅通过所述的吸水口与回水区域相连通。在现有的洗碗机中,喷淋臂一般位于洗涤腔的中央部位,而将集渣篮设于导流座旁侧的过滤板上,在过滤集渣过程中,由于导流座吸水口在底部且在周向上敞开布置,导
流座附近的水流速度快于集渣篮处的水流速度,这就导致偏心布置的集渣篮集渣效果较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有利于提高集渣篮处的水流速度,进而提高集渣效果。
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将导流座设置为上下插配且能转动配合的上导流套、下导流套,上导流套的顶部用于安装喷淋臂,由于上导流套可相对于下导流套转动,因此,喷淋臂与上导流套之间可相对固定而不发生转动,转动配合间隙进行了大幅度下移,在使用过程中,上导流套与下导流套的转动配合间隙低于实际水位且远离喷淋臂的正压区域,可消除喷淋臂进水口处的泄水问题,以提高清洗机的能效及水效。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图;
34.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3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隐藏喷淋臂、过滤板、集渣篮);
3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导流座的结构示意图;
37.图6为图5的剖视图;
38.图7为图5的分解图;
39.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清洗机的结构示意图;
40.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导流座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0为图9的剖视图;
42.图11为图9的分解图;
43.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喷淋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4.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45.实施例1:
46.如图1~7、12所示,本实施例用于清洗机的导流座3包括上导流套31及下导流套 32,上导流套31能转动且可拆卸地约束在下导流套32上,上导流套31与下导流套32 相互对合状态下形成纵向布置的导流通道300,下导流套32的侧部开有吸水口30。
47.上导流套31与下导流套32上下对接状态下,上导流套31的内壁面与下导流套32 的内壁面之间基本齐平。采用上述结构,有利于提高装配紧凑性,且避免流体能量损失。
48.在本实施例中,下导流套32的上部设置有沿周向布置的第一限位件,相应的,上导流套31上设置有能与该第一限位件相卡从而进行纵向限位但允许周向转动的第二限位件。上述结构是为了使上导流套31与下导流套32能在上下方向上不相互脱离、且能发生相对转动。
49.具体的,下导流套32上部的内周壁上设置有沿周向布置的凸圈322,上导流套31 的下部插置在上导流套31中且下端的外边缘处设置有能与凸圈322下边缘相卡的凸卡 311。上述结构便于实现上导流套31相对于下导流套32的转动,并且,向上提取上导流套31可将其自下导流套32上取下,向下按压上导流套31可将其装配在下导流套32 上,拆装方便。凸圈322与凸卡311的配合结构构成上述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的配合结构。
50.上述下导流套32的内壁上在靠近凸圈322下边缘处形成有自下而上、由内而外逐渐倾斜布置的第一斜边323,该第一斜边323与凸圈322下边缘之间形成环形的卡槽324,凸卡311能转动地约束在该卡槽324中。凸卡311的下壁面形成与第一斜边323的倾斜方向一致从而与之导向配合的第二斜边3111。凸圈322的下边缘形成自上而下、由内而外逐渐倾斜布置的第三斜边3221,相应的,凸卡311的上壁面形成与第三斜边3221的倾斜方向一致从而与之导向配合的第四斜边3112。上述结构有利于提高转动顺畅性及装配稳定性。
51.在本实施例中,下导流套32的中部沿径向收缩形成收缩部325,收缩部325的外壁上形成沿周向布置的限位槽326,上导流套31的顶部设置有向下延伸且下端与该限位槽326转动配合的第一限位臂312,收缩部325的内壁形成平滑过渡的第一导流弧面327,且该第一导流弧面327的下边缘与吸水口30的顶部边缘平滑衔接。采用上述结构,收缩部325实际具备以下三个作用:(1)收缩部325外侧用于与第一限位臂312转动限位,提高喷淋臂4的安装可靠性及转动稳定性;(2)收缩部325内侧使下导流套32内径减小,可对水流进行加压,以提高水柱的喷射扬程及喷射力度,进而提高清洗效果;(3) 收缩部325内壁与吸水口30上沿直接衔接,有利于将吸入的水直接向上引导,而避免大量的水进入下导流套32的下部腔体中产生碰撞或产生涡流而造成能量损失,且收缩部325的第一导流弧面327可降低能量水力方向换向造成的能量损失。
52.上述第一限位臂312的下端向内折弯形成能卡置在限位槽326中的弹性卡脚313,且该弹性卡脚313的上表面与限位槽326的内顶壁形成自内向外逐渐向上倾斜的导向斜面a。该结构便于利用第一限位臂312将提高上导流套31相对于下导流套32的转动稳定性及装配可靠性。
53.上导流套31的内径与收缩部325的内径保持一致而小于下导流套32下部的内径。
54.在本实施例中,吸水口30开设于下导流套32的侧部且靠近底部布置,下导流套 32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自吸水口30的顶部边缘及侧部边缘向外延伸的挡板33,该挡板33 的内部空间形成自吸水口30向外宽度逐渐增大的吸水通道331。挡板33的顶壁自吸水口30向外高度逐渐降低。现有的导流座结构,由于吸水口较高,当实际液面较低时,泵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将空气吸入流道内,严重影响喷臂所喷出水流的扬程及清洗效果,而如果保持较高的液位,则需要耗费较大的洗涤用水量,增加使用成本。上述结构有利于将吸水区域进一步集中,以增大局部的吸水力;扇形的吸水通道331沿水流方向对水具有一定的增压作用,有利于提高回水效率;高度逐渐降低的挡板33顶壁可降低吸水口高度,避免气泡等吸水,从而消除因气体吸入而降低泵性能的问题。
55.本实施例的水流系统包括喷淋臂4、叶轮组件5、驱动件6及上述导流座3。喷淋臂4设于上导流套31的顶部且与上导流套31同步转动。现有导流座顶部连接喷淋臂,喷淋臂中的叶轮在转动过程中,会在喷淋臂进水口处产生正压力,而现有喷淋臂在进水口处通过卡圈与导流座的转动连接,为了使二者能配合转动,必然存在较大的装配缝隙,通过单边配合间隙为0.5mm,这就相当于在喷淋臂运转过程中,有104.4平方毫米的面积一直在泄水,严重喷淋臂的泵水效果;本实施例的喷淋臂与上导流套之间不发生相对转动,可将二者之间的装配间隙减小至接近理想状态,提高二者之间的密封性,消除或降低二者之间泄水的问题。
56.喷淋臂4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流道41,喷淋臂4的底壁中央部位开有进水口42、顶壁上开有喷水孔43,上导流套31上部的内壁自下而上逐渐向外延伸形成向进水口42 处
逐渐过渡的第二导流弧面314,装配完毕状态下,第二导流弧面314与喷淋臂4进水口42的内底壁平滑连接。该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喷淋臂4与上导流套31之间的装配紧凑性,并降低能量损失。
57.上导流套31的顶部设置有围绕第二导流弧面314外围布置的第一装配圈315,喷淋臂4的底壁上设置有自进水口42外缘向下延伸的第二装配圈44,第一装配圈315的外周壁上凸设有限位筋316,相应的,第二装配圈44的内壁上设置有能与该限位筋316 配合限位的限位口45。该结构便于将喷淋臂4与上导流套31可拆卸的约束在一起,二者不发生相对转动,以提高装配紧凑性。
58.叶轮组件5包括穿过进水口42位于喷淋臂4中的离心叶轮51及位于上导流套31、下导流套32中的轴流叶轮52。轴流叶轮52的上部位于上导流套31中、下部位于下导流套42中,且轴流叶轮52的下端位于吸水口30的上边沿之下。驱动件6为电机、设于导流座3之下,驱动件6的动力输出轴61向上延伸且与叶轮组件5相连接。
59.本实施例的清洗机包括箱体1、集渣篮2,箱体1底部设置有下凹的回水区域11,该回水区域11的顶部覆盖有过滤板12,集渣篮2容置在回水区域11中且上端露出于过滤板12,下导流套32的底部支撑在回水区域11的底部,下导流套32的上部穿过过滤板12位于过滤板12之上,上导流套31及喷淋臂4位于过滤板12上方。导流座3的吸水口30朝向集渣篮2侧部布置,挡板33向集渣篮2侧部延伸,箱体1底部开有对应集渣篮2底部的排水口112。
60.装配完毕状态下,下导流套32的下端口被回水区域11的底部封闭,下导流套32 的下部腔体与其下方的回水区域11共同围合成吸水腔,该吸水腔仅通过吸水口30与回水区域11相连通。在现有的洗碗机中,喷淋臂一般位于洗涤腔的中央部位,而将集渣篮设于导流座旁侧的过滤板上,在过滤集渣过程中,由于导流座吸水口在底部且在周向上敞开布置,导流座附近的水流速度快于集渣篮处的水流速度,这就导致偏心布置的集渣篮集渣效果较差;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有利于提高集渣篮2处的水流速度,进而提高集渣效果。
61.实施例2:
6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的配合方式不同。
63.如图8~11所示,上导流套31’的下部能转动地插置在下导流套32’的上部中,下导流套32’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沿周向布置的凸环328,上导流套31’的顶部设置有向下延伸且下端与该凸环328之下配合限位的第二限位臂317。
64.第二限位臂317的下端向内折弯形成能随上导流套31’下移而与凸环328相脱离、随上导流套31’上移而与凸环328下沿相配合限位的弹性筋3171。
65.下导流套32’的内周壁上设置有沿周向布置的用于承托上导流套31’下端的托台 329。托台329上间隔布置有第一限位凸块3291,相应的,上导流套31’的下端面上布置有能在上导流套31’下落后与相邻两第一限位凸块3291之间的间隙配合限位的第二限位凸块318。
66.上导流套31’的外周壁与下导流套32’的内周壁之间具有间距310,上导流套3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沿周向布置且能与下导流套32’的内周壁导向配合的导向环319。由于喷淋臂是在水的粘滞力带动下发生转动,而由于喷淋臂上喷水孔分布的不均匀,因此喷淋臂各处受力并不均匀,在转动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偏移,上述结构将面与面的转动配合转化为面与环的转动配合,减小了摩擦,有利于提高喷淋臂转动的稳定性及顺畅性。
67.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