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结构的中空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02666发布日期:2022-07-19 22:23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层结构的中空玻璃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玻璃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层结构的中空玻璃。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对生活空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中空玻璃由于其优越的隔热、隔音性能,逐渐映入人们的眼帘。
3.常见的中空玻璃通常两片玻璃和密封间隔条,密封间隔条粘接于两块玻璃之间,密封间隔条内填充有干燥剂,干燥剂能够有效保障两片玻璃间的空气的干燥度。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室内外温度相差较大时,中空玻璃可能会破损或者爆裂开,爆裂开的玻璃产生的碎玻璃渣可能会伤害人体,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中空玻璃的防护性,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层结构的中空玻璃。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层结构的中空玻璃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多层结构的中空玻璃,包括第一玻璃及与所述第一玻璃间隔设置的第二玻璃;所述第一玻璃和所述第二玻璃之间粘接有间隔条,所述间隔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玻璃胶片,所述第一玻璃和所述第二玻璃的外壁均粘接有防爆膜。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通过间隔条形成的空腔能够有效保障中空玻璃的隔热以及隔音性能,当中空玻璃爆裂时,首先是防爆膜被冲破,进而减少作用于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上的冲击力,减少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爆炸的可能性。玻璃胶片将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分隔开,若是第一玻璃或者第二玻璃受压过大时,部分玻璃碎片会粘接于玻璃胶片与防爆膜上,或者迸溅至玻璃胶片与第一玻璃或者第二玻璃的空腔中,进一步减少玻璃渣伤害室内或者室外的人,有效提高中空玻璃的防护性。
9.可选的,两个所述防爆膜的外壁均粘接有隔热膜。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热膜能够隔热阻寒,在夏天能够阻挡外界的高温,在冬天能够阻挡外界的寒气,减少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受到的温差值,同时隔热膜能够吸附玻璃碎片,减少玻璃碎片飞溅伤人的可能性,有效保护人身安全。
11.可选的,所述间隔条的外壁固定套设有对所述第一玻璃以及所述第二玻璃包边的支撑框架,所述第一玻璃、所述第二玻璃、所述间隔条三者与所述支撑框架之间均填充有密封胶。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框架对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进行包围再通过密封胶进行密封,能够有效保障中空玻璃的密封性。
13.可选的,所述支撑框架置于室内的一侧设置有遮光组件。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遮光组件能够遮光,减少外界强光直射入室内,增加室内人员的舒适感。
15.可选的,所述遮光组件包括:一侧开口的收纳盒,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转轴,
置于所述收纳盒内且与所述收纳盒转动连接;卷帘,卷设于所述转轴,且所述卷帘一端的侧壁固定连接于所述转轴的外壁。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进行遮光时,转动转轴,然后拉着卷帘至卷帘遮挡住第一玻璃或第二玻璃;当不需要进行遮光时,转动转轴,将卷帘卷套在转轴的外壁上,将卷帘收纳进入收纳盒,结构简单且操作过程比较方便。
17.可选的,所述支撑框架远离所述收纳盒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卡块,所述卷帘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挂钩,所述挂钩与所述卡块一一对应,且每个所述挂钩均与对应的所述卡块卡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遮光时,将卷帘上的挂钩与固定框架上的卡块卡接,卡块能够对挂钩的位置进行限定,进而完成对卷帘位置的限定,为操作人员进行卷帘的固定提供了方便。
19.可选的,所述收纳盒远离所述支撑框架的一侧壁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收纳盒还设置有与所述插接槽插接的插板。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卷帘置于收纳盒内时,将插板插接于插接槽,插板能够对卷帘进行遮挡,减少卷帘从收纳盒内脱落出来的可能性。
21.可选的,每个所述隔热膜与所述支撑框架之间均设置有缓冲层。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层的设置能够对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受到的压力进行缓冲,减少外力作用于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上的力度。
23.可选的,所述缓冲层为橡胶材质。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材料具有良好的减震、隔音和缓冲性能,是作为中空玻璃缓冲层材料的优选。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通过在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上粘接防爆膜能够减少作用于第一玻璃以及第二玻璃上的冲击力,同时防爆膜和玻璃胶片能够对玻璃渣进行粘接,减少玻璃渣迸溅伤害人体的可能性,有效提升中空玻璃的防护性;
27.2.通过设置隔热膜,隔热阻寒的同时能够吸附玻璃碎片,有效保护人身安全;
28.3.通过设置支撑框架和密封胶,能够有效保障中空玻璃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突出显示玻璃胶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突出显示卷帘平铺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突出显示卡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突出显示卷帘平铺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玻璃;2、第二玻璃;3、间隔条;31、玻璃胶片;4、防爆膜;5、隔热膜;6、支撑框架;61、密封胶;7、缓冲层;8、遮光组件;81、收纳盒;811、插接槽;82、转轴;821、手柄;83、卷帘;84、挂钩;85、卡块;86、插板。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多层结构的中空玻璃。参照图1和图2,一种多层结构的中空玻璃包括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间隔设置,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之间粘接有间隔条3,间隔条3为方框状,间隔条3能够将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分隔开,间隔条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玻璃胶片31,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的外壁均固定粘接有防爆膜4。
37.间隔条3使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之间形成空腔。当中空玻璃爆裂时,首先是防爆膜4被冲破,进而减少作用于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上的冲击力,减少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爆炸的可能性。玻璃胶片将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分隔开,若是第一玻璃1或者第二玻璃2受压过大时,部分玻璃碎片会粘接于玻璃胶片31与防爆膜4上,或者迸溅至玻璃胶片31与中空玻璃的空腔中,进一步减少玻璃渣伤害室内或者室外的人,有效提高中空玻璃的防护性。
38.参照图2,第一玻璃1上粘接的防爆膜4的外壁以及第二玻璃2上粘接的防爆膜4的外壁均固定粘接有隔热膜5。隔热膜5能够隔热阻寒,在夏天能够阻挡外界的高温,在冬天能够阻挡外界的寒气。隔热膜5还能够吸附玻璃碎片,有效保护人身安全。
39.参照图1和图2,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的外壁设置有支撑框架6,支撑框架6为方框形,且支撑框架6能够对第一玻璃1、第二玻璃2、间隔条3、防爆膜4以及隔热膜5的四周边壁进行包围。在第一玻璃1、第二玻璃2以及间隔条3四周的外壁与支撑框架6的内壁之间均填充有密封胶61。通过支撑框架6以及密封胶61能够对中空玻璃进行密封,有效保障中空玻璃的密封性。
40.参照图2,两个隔热膜5与支撑框架6之间均设置有缓冲层7,且缓冲层7由橡胶材质组成。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的边角是比较脆弱的,故设置缓冲层7能够对第一玻璃1以及第二玻璃2的边角受到的压力进行缓冲,减少第一玻璃1或者第二玻璃2的边角处受压破损的可能性。
41.参照图1和图3,支撑框架6上设置有遮光组件8,遮光组件8设置在支撑框架6位于室内的一侧。用户能够根据外界天气的情况进行遮光组件8的调节,减少外界强光直射,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42.参照图1和图4,遮光组件8包括收纳盒81,收纳盒81固定连接在支撑框架6,收纳盒81的一侧开口。收纳盒81内转动连接有转轴82,转轴8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收纳盒81的长度方向,转轴82的底部穿过收纳盒81置于收纳盒81外,且转轴8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手柄821,转轴82上设置有卷帘83,卷帘83一端部的侧壁固定连接在转轴82的外表面,且卷帘83卷设在转轴82上。
43.参照图1和图5,卷帘83远离转轴8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挂钩84,挂钩84设置有多个,多个挂钩84沿着转轴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排列。支撑框架6远离转轴一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卡块85,卡块85与挂钩84一一对应,且每个挂钩84均能够卡接于对应的卡块85。
44.当需要使用卷帘83遮光时,将卷帘83朝着远离收纳盒81的方向移动,能够带动转轴82转动,将卷帘83平铺开,然后将卷帘83上的挂钩84一一卡接在对应的卡块85,便能够对卷帘83固定,固定过程比较方便。
45.当不需要卷帘83遮光时,将卷帘83上的挂钩84与卡块85分离,再转动手柄821,手柄821转动带动转轴82转动,转轴82转动能够将平铺的卷帘83卷设于转轴82上,操作过程比较方便。
46.参照图1和图4,收纳盒81开设有插接槽811,插接槽811置于收纳盒81远离支撑框架6的一侧,插接槽81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收纳盒81的长度方向,收纳盒81上还设置有插板86,插板86插接于插接槽811。
47.当需要使用卷帘83遮光时,朝着远离支撑框架6的方向移动插板86,至插板86与收纳盒81分离。
48.当不需要使用卷帘83时,将卷帘83卷设在转轴82上,再将插板86插入插接槽811,插板86能够对卷帘83进行阻挡,减少卷帘83从转轴82上散落的可能性。
4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多层结构的中空玻璃的实施原理为:当中空玻璃爆裂时,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上粘接的隔热膜5和防爆膜4会首先接收到冲击,进而减少作用于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上的冲击力,同时,若是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发生炸裂时,玻璃碎片会粘接于玻璃胶片31以及防爆膜4上,减少玻璃碎片四处迸溅威胁人身安全。当需要进行遮光时,将插板86与收纳盒81分离,再将卷帘83平铺开,将所有的挂钩84均卡接于对应的卡块85。
5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