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垂直升降塔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34224发布日期:2022-07-30 00:54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垂直升降塔台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特种车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载垂直升降塔台。


背景技术:

2.在人们的生活中,车辆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交通工具,而在一些特殊的工作场合下,需要用到相应的特种车辆,特种车辆的存在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3.在一些需要用到直升机、无人机等设备的场合,需要相关人员站在高处对直升机、无人机等设备进行指挥;由于现场搭建高台步骤繁琐,所以人们制造了带有升降塔台的特种车辆;然而在相关技术中,指挥人员需要进行攀爬才能登上升高后的台面,指挥人员攀爬升降塔台的行为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高升降塔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载垂直升降塔台。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载垂直升降塔台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车载垂直升降塔台,包括车体、塔台、抽拉梯和用于驱动塔台升降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安装于车体的上端,所述塔台固定安装于升降组件的顶部;所述塔台设有收纳滑轨,所述抽拉梯滑动插设于收纳滑轨;所述抽拉梯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抽拉梯远离塔台的一端与车体抵接;所述抽拉梯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抽拉梯的梯体的长度方向与收纳滑轨的长度方向相同。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升高塔台时,升降组件驱动塔台上升,塔台上升至工作位置后,将抽拉梯自收纳滑轨中抽出,并且摆动抽拉梯,使得抽拉梯远离塔台的一端与车体抵接,抽拉梯安装完成;此时抽拉梯架设成塔台与车体之间的楼梯,指挥人员通过抽拉梯登上升高后的塔台台面,抽拉梯的设置减少了指挥人员攀爬塔台的步骤,达到了提高升降塔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的效果;需要下降塔台令塔台回原时,摆动抽拉梯,令抽拉梯的梯体的长度方向与收纳滑轨的长度方向相同,推动抽拉梯,令抽拉梯沿着收纳滑轨的长度方向滑动,直至抽拉梯回到收纳位置,则抽拉梯收纳完成;抽拉梯收纳完成后,升降组件驱动塔台下降,塔台下降至原位,此时塔台的回原工作完成。
8.可选的,所述抽拉梯包括支撑前腿、支撑后腿和若干块脚踏板,若干块所述脚踏板之间相互平行,所述脚踏板的顶面与车体的顶面平行;所述支撑前腿靠近收纳滑轨的一端、支撑后腿靠近收纳滑轨的一端均与收纳滑轨滑动铰接,所述支撑前腿的长度方向与支撑后腿的长度方向相同,若干块所述脚踏板均与支撑前腿、支撑后腿铰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摆动抽拉梯时,支撑前腿、支撑后腿均绕与收纳滑轨对应的铰接点摆动,由于脚踏板均与支撑前腿、支撑后腿铰接且支撑前腿、支撑后腿均与收纳滑轨铰接,则脚踏板、支撑前腿、支撑后腿配合形成平行四边形状物体,支撑前腿、支撑后腿同步摆动,且支撑前腿、支撑后腿始终保持平行状态。
10.可选的,所述支撑前腿、支撑后腿均与脚踏板两个靠近收纳滑轨的侧面的任意一
侧铰接;所述抽拉梯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收纳滑轨远离抽拉梯的一端为收纳滑轨的末端;所述支撑前腿安装于脚踏板侧面靠近收纳滑轨末端的一端,所述支撑后腿安装于脚踏板侧面远离收纳滑轨末端的一端。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撑前腿、支撑后腿设置于脚踏板的两端,支撑前腿承载了来自脚踏板靠近收纳滑轨末端的一端受到的压力,支撑后腿承载了来自脚踏板远离收纳滑轨末端的一端受到的压力。
12.可选的,车载垂直升降塔台包括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固定安装于车体的上端,所述支撑前腿远离收纳滑轨的一端设有插块,所述抽拉梯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插块插设于限位环。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抽拉梯处于工作位置时,插块插设于限位环,限位环限制了插块的移动,进而限制了支撑前腿的移动,减少了抽拉梯处于工作状态时自动滑动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抽拉梯使用时的安全性。
14.可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传动部件、升降底座和用于提供塔台升降动力的升降液压缸,所述升降传动部件包括定位铰接杆、滑动铰接杆和升降滑块;所述升降底座固定安装于车体的上端;所述升降底座设有升降滑道,所述升降滑块通过升降滑道与升降底座滑动连接;所述滑动铰接杆的一端与塔台的底端铰接,所述滑动铰接杆的另一端与升降滑块铰接;所述定位铰接杆的一端与塔台的底端铰接,所述定位铰接杆的另一端与升降底座铰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升降塔台的动作时,升降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或收缩,升降液压缸的活塞杆带动定位铰接杆绕其与升降底座的铰接点摆动,定位铰接杆摆动带动塔台移动;塔台移动带动滑动铰接杆摆动,且滑动铰接杆带动滑块沿着升降滑道的长度方向滑动,滑动铰接杆的设置令塔台的移动更为稳定。
16.可选的,所述滑动铰接杆与定位铰接杆交叉设置,所述滑动铰接杆的中间端与定位铰接杆的中间端转动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滑动铰接杆的中间端与定位铰接杆的中间端转动连接,则定位铰接杆摆动时,滑动铰接杆同步摆动,使得塔台升降时受力均匀,令塔台的移动更为稳定。
18.可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共设有两组升降传动部件,两组升降传动部件关于升降底座的中间对称设置。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两组升降传动部件,令塔台两侧所受到的支撑力均匀分布,令塔台放置时更为稳定。
20.可选的,车载垂直升降塔台包括两块遮挡布,两块所述遮挡布分别设置于升降底座的两侧,所述遮挡布的一端与塔台的下端固定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塔台上升时,遮挡布展开,遮挡布将升降组件遮挡,将升降组件与外界的人们分隔,减少了升降组件伤人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升降时的安全性。
22.可选的,车载垂直升降塔台包括张紧组件,所述张紧组件包括张紧绳、挂钩和用于收纳和绷紧张紧绳的自动收线器;所述挂钩固定安装于塔台的下端,所述自动收线器固定安装于车体的上端,所述张紧绳的一端与挂钩固定连接,所述张紧绳的另一端与自动收线器固定连接;所述遮挡布设有若干个张紧孔,若干个所述张紧孔沿着塔台的升降方向均匀
直线阵列排布,所述张紧绳同时穿出此直线阵列内所有张紧孔。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塔台上升时,张紧绳随着塔台的上升而拉伸,由于自动收线器也在同时拉扯张紧绳,则张紧绳处于绷紧状态;由于张紧绳穿出直线阵列内所有张紧孔,则张紧绳令遮挡布亦处于张紧的状态,减少了遮挡布向靠近升降组件的方向凹陷的情况发生。
24.可选的,车载垂直升降塔台包括弹性块,所述车体包括车厢,所述弹性块安装于车厢靠近塔台的一侧,所述弹性块远离车厢的一侧与塔台抵接。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塔台处于上升或下降的状态时,塔台均与弹性块抵接,弹性块向塔台施加远离车厢方向的力,使得塔台处于升起或者下降的状态时保持稳定。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7.1、升降组件驱动塔台上升,塔台上升至工作位置后,将抽拉梯自收纳滑轨中抽出,并且摆动抽拉梯,使得抽拉梯远离塔台的一端与车体抵接,抽拉梯安装完成;此时抽拉梯架设成塔台与车体之间的楼梯,指挥人员通过抽拉梯登上升高后的塔台台面,抽拉梯的设置减少了指挥人员攀爬塔台的步骤,达到了提高升降塔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的效果;
28.2、当抽拉梯处于工作位置时,插块插设于限位环,限位环限制了插块的移动,进而限制了支撑前腿的移动,减少了抽拉梯处于工作状态时自动滑动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抽拉梯使用时的安全性;
29.3、由于滑动铰接杆的中间端与定位铰接杆的中间端转动连接,则定位铰接杆摆动时,滑动铰接杆同步摆动,使得塔台升降时受力均匀,令塔台的移动更为稳定。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塔台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抽拉梯的结构示意图。
3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张紧组件和遮挡布的爆炸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36.1、车体;2、塔台;21、收纳滑轨;211、收纳滑道;22、行走口;3、抽拉梯;31、支撑前腿;311、插块;32、支撑后腿;33、脚踏板;4、升降组件;41、升降传动部件;411、定位铰接杆;412、滑动铰接杆;413、升降滑块;42、升降底座;421、升降滑道;43、升降液压缸;5、限位环;6、遮挡布;61、张紧孔;7、张紧组件;71、张紧绳;72、挂钩;73、自动收线器;8、弹性块;9、车厢。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车载垂直升降塔台。
39.参照图1和图2,一种车载垂直升降塔台,包括车体1、车厢9、塔台2、抽拉梯3和升降组件4,车厢9固定安装于车体1的上端,塔台2位于车体1的上端,塔台2设置于车厢9的侧方,车厢9设有用于供人走向塔台2的通道。参照图2和图3,塔台2的下端设有收纳滑轨21,抽拉
梯3滑动插设于收纳滑轨21,且抽拉梯3远离车厢9的一端与收纳滑轨21铰接。收纳滑轨21的长度方向与车厢9的通道的长度方向相同,而抽拉梯3处于收纳状态时,抽拉梯3的梯体的长度方向与收纳滑轨21的长度方向相同。收纳滑轨21远离车厢9的一端为收纳滑轨21的末端,收纳滑轨21靠近车厢9的一端为收纳滑轨21的首端,塔台2靠近车厢9的一侧设有行走口22,行走口22与车厢9的通道连通,行走口22远离车厢9的一侧与收纳滑轨21的首端平齐。
40.需要进行指挥工作时,升降组件4驱动塔台2上升,直至塔台2上升至工作位置,此时塔台2上升动作完成;工作人员沿着车厢9的通道走向塔台2,并将抽拉梯3自收纳滑轨21内抽出,摆动抽拉梯3,令抽拉梯3远离收纳滑轨21的一端与车体1的上端抵接,抽拉梯3安装完成;抽拉梯3远离车厢9的一端位于行走口22的下方,此时抽拉梯3被架设成塔台2与车体1之间的楼梯,指挥人员通过抽拉梯3登上升高后的塔台2台面,此时指挥人员可站在塔台2的台面上进行指挥工作,抽拉梯3的设置便于指挥人员移动至塔台2的台面。指挥工作完成后,指挥人员通过抽拉梯3走下塔台2台面,摆动抽拉梯3,令抽拉梯3的梯体的长度方向与收纳滑轨21的长度方向相同,向靠近收纳滑轨21的末端的方向推动抽拉梯3,直至抽拉梯3远离车厢9的一端位于收纳滑轨21的末端,则抽拉梯3收纳完成;抽拉梯3收纳完成后升降组件4驱动塔台2下降,直至塔台2移动至静置位置。
41.参照图1,车厢9靠近塔台2的一侧还设置有若干块弹性块8,弹性块8可选但不限于尼龙块、橡胶块等,弹性块8远离车厢9的一侧与塔台2抵接。若干块弹性块8分为两组,在塔台2位于工作位置时,塔台2与其中一组弹性块8抵接;在塔台2处于静止位置时,塔台2与另一张弹性块8抵接。
42.参照图2和图3,抽拉梯3包括两条支撑前腿31、两条支撑后腿32和若干块脚踏板33,若干块脚踏板33之间相互平行,且脚踏板33的顶面与塔台2的顶面平行。两条支撑前腿31关于脚踏板33的中间对称设置,且两条支撑前腿31分别通过转轴与脚踏板33两个靠近收纳滑轨21的侧面铰接,且支撑前腿31设置于脚踏板33侧面远离车厢9的一端;两条支撑后腿32关于脚踏板33的中间对称设置,且两条支撑后腿32亦通过转轴分别与脚踏板33两个靠近收纳滑轨21的侧面铰接,且支撑后腿32设置于脚踏板33侧面靠近车厢9的一端;位于同一侧面的支撑前腿31、支撑后腿32相互平行。当推动或者拉动抽拉梯3时,支撑前腿31、支撑后腿32均滑动插设于对应的收纳滑道211内。支撑前腿31、支撑后腿32靠近收纳滑轨21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收纳滑轨21铰接,具体地,收纳滑轨21两侧均设有两条收纳滑道211,两条收纳滑道211用于供支撑前腿31、支撑后腿32的转轴滑动铰接,收纳滑道211的长度方向与收纳滑轨21的长度方向相同;每一条收纳滑道211对应一根转轴。
43.在抽拉梯3被架设成塔台2与车体1之间的楼梯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将抽拉梯3自收纳滑轨21内抽出,在抽出抽拉梯3的过程中,支撑前腿31、支撑后腿32均沿着收纳滑道211的长度方向滑动,直至支撑前腿31、支撑后腿32与收纳滑道211的孔壁抵接,则抽拉梯3被抽出至极限位置。此时摆动抽拉梯3,支撑前腿31、支撑后腿32均绕与收纳滑轨21对应的铰接点摆动,直至支撑前腿31与车体1的顶面抵接,则将抽拉梯3被架设成塔台2与车体1之间的楼梯的工作完成。在收纳抽拉梯3的工作过程中,相对于架设抽拉梯3的摆动方向反向摆动抽拉梯3,直至抽拉梯3的梯体的长度方向与收纳滑轨21的长度方向相同,支撑前腿31、支撑后腿32亦与收纳滑轨21的长度方向相同;此时向远离车厢9的方向推动抽拉梯3,直至抽拉梯3完全插设于收纳滑轨21,则抽拉梯3的收纳工作完成。
44.参照图2和图3,具体地,车体1的上端还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环5,两条支撑前腿31远离收纳滑轨21的一端均设有插块311,当抽拉梯3被架设成塔台2与车体1之间的楼梯时,插块311位于支撑前腿31远离车厢9的一侧,两个插块311分别插设于对应的限位环5内。限位环5限制了插块311的移动,令抽拉梯3的摆放更为稳固,减少了抽拉梯3摆放时自动向远离车厢9的方向移动的情况发生。
45.参照图2和图4,升降组件4包括升降底座42、升降液压缸43和两组升降传动部件41,两组升降传动部件41关于升降底座42的中间对称设置。升降传动部件41包括定位铰接杆411、滑动铰接杆412和升降滑块413,定位铰接杆411与滑动铰接杆412交叉设置,且定位铰接杆411与滑动铰接杆412交错设置,定位铰接杆411位于滑动铰接杆412的内侧,滑动铰接杆412的中间端与定位铰接杆411的中间端转动连接。定位铰接杆411、滑动铰接杆412的一端均与塔台2的底端铰接,定位铰接杆411的另一端与升降底座42靠近车厢9的一端抵接,滑动铰接杆412的另一端与对应的升降滑块413抵接,升降底座42的两侧均设有升降滑道421,升降滑块413通过升降滑道421与升降底座42滑动连接。升降组件4还包括两根安装杆,两根定位铰接杆411之间通过安装杆连接,两根滑动铰接杆412亦通过安装杆连接,升降液压缸43安装于滑动铰接杆412的安装杆,升降液压缸43的活塞杆与定位铰接杆411的安装杆铰接。
46.升降液压缸43的活塞杆收缩时,升降液压缸43拉动滑动铰接杆412向靠近定位铰接杆411的方向摆动,升降滑块413向靠近定位铰接杆411的方向滑动;此时定位铰接杆411亦绕其与升降底座42的铰接点摆动,定位铰接杆411、滑动铰接杆412摆动带动塔台2上升。升降液压缸43的活塞杆伸出时,升降液压缸43拉动滑动铰接杆412向远离定位铰接杆411的方向摆动,升降滑块413向远离定位铰接杆411的方向滑动;此时定位铰接杆411亦绕其与升降底座42的铰接点反向摆动,定位铰接杆411、滑动铰接杆412摆动带动塔台2下降。
47.参照图1和5,车载垂直升降塔台还包括两块遮挡布6和张紧组件7,两块遮挡布6分别位于升降底座42的两侧,且两块遮挡布6的一端均与塔台2的下端固定连接,且两块遮挡布6的另一端与车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每一块遮挡布6均设有若干个张紧孔61,若干个张紧孔61沿着塔台2的升降方向均匀直线阵列排布,则若干个张紧孔61形成张紧孔61直线阵列组。张紧组件7包括张紧绳71、挂钩72和自动收线器73,挂钩72固定于塔台2的下端,自动收线器73固定于车体1的上端,具体地,车体1的上端设有用于容设自动收线器73的容设槽。张紧绳71选用钢丝绳;自动收线器73、挂钩72配合令张紧绳71处于绷紧的状态,自动收线器73的原理与卷尺的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张紧绳71同时穿出直线阵列的所有张紧孔61,则遮挡布6被塔台2拉升时,张紧绳71与遮挡布6抵接,限制了遮挡布6的摆动方向,减少了遮挡布6向靠近升降组件4的方向凹陷的情况发生。具体地,每一块遮挡布6设有的张紧孔61直线阵列组的数量可选但不限于一组、两组、三组等,且每一组张紧孔61直线阵列组对应一组张紧组件7。
48.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需要进行指挥工作时,升降组件4驱动塔台2上升,直至塔台2上升至工作位置,此时塔台2上升动作完成;工作人员沿着车厢9的通道走向塔台2,并将抽拉梯3自收纳滑轨21内抽出,摆动抽拉梯3,令抽拉梯3远离收纳滑轨21的一端与车体1的上端抵接,抽拉梯3安装完成;抽拉梯3靠近车厢9的一端与车厢9抵接,抽拉梯3远离车厢9的一端位于行走口22的下方,此时抽拉梯3被架设成塔台2与车体1之间的楼梯,指挥人员
通过抽拉梯3登上升高后的塔台2台面,此时指挥人员可站在塔台2的台面上进行指挥工作,抽拉梯3的设置便于指挥人员移动至塔台2的台面。
4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