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推式洗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51665发布日期:2022-07-23 06:09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手推式洗地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手推式洗地机。


背景技术:

2.手推式洗地机为一种常用的清洁设备,其适用于商场、医院、办公室等多处场合。手推式洗地机一般包括能够在地面上移动的清洁底座、对地面进行清洗的清洁刷盘以及从地面上抽吸污水的吸水扒。由于手推式洗地机质量较重,惯性较大,在移动的过程中容易与墙体或桌体等处发生碰撞,这使得洗地机的清洁底座容易受损,甚至出现清洁底座发生故障的情况,缩短了清洁底座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的洗地机在移动过程中时容易与墙体或桌体等处发生碰撞而受损的相关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手推式洗地机。
4.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推式洗地机,包括:带有手柄的直立机体,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直立机体下部的清洁底座,具有清水箱的供液系统以及具有污水箱、抽吸马达以及吸水扒的污液回收系统;所述的手推式洗地机具有工作状态和储藏状态,所述的清洁底座包括:
5.底座壳体,具有前部、后部、底部、顶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的吸水扒安装在所述的底座壳体上,所述底部在所述的手推式洗地机处于工作状态时面向地面,所述的前部在所述的手推式洗地机处于储藏状态时支撑在地面上;
6.至少一个清洁刷盘,可转动地布置在所述的底部,所述至少一个清洁刷盘位于所述吸水扒的前侧,所述的至少一个清洁刷盘在所述的手推式洗地机处于工作状态时面向地面以及在所述的手推式洗地机处于储藏状态时远离地面;以及
7.一对多功能轮,设置在所述的顶部,所述的一对多功能轮被构造成可相对所述的底座壳体翻转并具有在所述手推式洗地机处于工作状态时至少部分分别相对于所述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侧向向外凸出的防撞位置和在所述的手推式洗地机处于储藏状态时与所述的前部共同支撑在地面上的支撑位置。
8.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各个所述的多功能轮均限定有一旋转轴心线,当所述的多功能轮位于所述的防撞位置时,相应所述的旋转轴心线与地面呈80
°
—90
°
的夹角;当所述的多功能轮位于所述的支撑位置时,相应所述的旋转轴心线与地面呈0
°
—10
°
的夹角。
9.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清洁底座还包括:一对翻转组件,所述的一对翻转组件左右相对布置,各个所述的翻转组件均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顶部的安装件、能够相对所述安装件翻转的翻转件以及位于所述安装件与所述翻转件之间的铰轴,所述的多功能轮可转动地连接于相应所述的翻转件。
10.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直立机体包括位于下部的连接头,所述的清洁
底座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顶部的连接座,所述的连接座与所述的连接头铰接。
11.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供液系统还包括:清水软管,所述的清水箱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的直立机体上,所述清水软管的头尾两端分别流体连通所述的清水箱与所述的至少一个清洁刷盘。
12.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污液回收系统还包括:污水软管和排气管,所述的污水箱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的直立机体上,所述的抽吸马达设置在所述的清洁底座处,所述污水软管的头尾两端分别流体连通所述的污水箱与所述的吸水扒,所述的排气管的头尾两端分别流体连通所述的污水箱与所述的抽吸马达。
13.上述的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污水箱设置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进污管,所述进污管的下端部与所述污水软管流体连通,所述进污的上端部伸入所述污水箱的内侧。
14.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清洁底座还包括:至少一个刷盘马达,所述的至少一个刷盘马达与所述的至少一个清洁刷盘传动设置以驱动所述的至少一个清洁刷盘旋转;以及可充电电池包,与所述的至少一个刷盘马达和所述的抽吸马达电连接。
15.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手推式洗地机还包括互锁机构,设置在所述的直立基体和所述的清洁底座上并被配置为在所述的手推式洗地机处于储藏状态时用于将所述的直立机体与所述的清洁底座相互锁定。
1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手推式洗地机设置有多功能轮,当洗地机在上地面进行清洁作业时,该多能轮可相对底座壳体的侧部侧向向外凸出,起到防撞与缓冲的作用,从而延长清洁底座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手推式洗地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手推式洗地机处于工作状态,多功能轮处于防撞位置;
18.图2为图1所示的手推式洗地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其中,手推式洗地机位于储藏状态,多功能轮位于支撑位置。
19.图3为图1所示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20.图4为图1所示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21.图5为图1所示的手推式洗地机的纵向主剖视图;
22.图中标记:
23.100、手推式洗地机;
24.1、直立机体;11、手柄;12、控制面板;13、主体部;14、连接头;
25.2、清洁底座;21、连接座;22、底座壳体;221、前部;222、后部;223、底部;224、顶部;225、第一侧部;226、第二侧部;23、可充电电池包;24、多功能轮;
26.25、翻转组件;251、安装件;252、铰轴;253、翻转件;26、刷盘马达;
27.3、清洁刷盘;
28.41、清水箱;42、清水软管;
29.51、吸水扒;511、前胶条;512、后胶条;513、顶盖;514、前壁板;515、后壁板;516、吸水空间;517、支撑轮;518、开口;
30.52、污水软管;53、抽吸马达;54、污水箱;541、进污管;55、排气管;
31.x1、第一轴心线;x2、第二轴心线;y、旋转轴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详细说明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解释的目的,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或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然而,各种示例性实施例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或者在一个或更多个等同布置的情况下实施。此外,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可以不同,但不必是排他的。例如,在不脱离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可以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或实现示例性实施例的具体形状、构造和特性。
33.此外,本技术中,诸如“在
……
之下”、“在
……
下方”、“在
……
下”、“下”、“在
……
上方”、“上”、“在
……
之上”、“较高的”、“侧”(例如,如在“侧壁”中)等的空间相对术语,由此来描述如附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其它)元件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意图包括设备在使用、操作和/或制造中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元件随后将被定位为“在”所述其它元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
……
下方”可以包括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设备可以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位处),如此,相应地解释在此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3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35.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手推式洗地机100,手推式洗地机100能够在地面上移动并进行清洁作业。手推式洗地机100包括直立机体1、可转动地铰接于直立机体1下部的清洁底座2、用于向清洁底座2或待清洁地面提供清洁液的供液系统以及用于回收地面上污液的污液回收系统。手推式洗地机100具有如图1所示的工作状态和如图2所示的储藏状态;在工作状态下,手推式洗地机100可以沿着待清洁地面移动;在储藏状态时,手推式洗地机100能够支撑在地面上。
36.直立机体1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并包括位于上部的手柄11、用于控制手推式洗地机100工作的控制面板12、位于下部的连接头14以及位于控制面板12与连接头14之间的主体部13。手柄11适于用户双手把持,该设置方便用户推动洗地机100在地面上移动。控制面板12邻接于手柄11并且与手推式洗地机100的各受控部件信号连接。本例中,控制面板12为按钮式,在其它实施例中,控制面板也可以设置成开关、旋钮或者是触摸屏。连接头14与主体部13转动连接在一起,主体部13能够相对于连接头14绕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轴心线x1左右转动。
37.清洁底座2具有一个大致呈四方形的底座壳体22,底座壳体22具有前部221、后部222、底部223、顶部224、第一侧部225和第二侧部226。在手推式洗地机100处于工作状态时,底部223朝下并且面向待清洁地面;而在手推式洗地机100处于储藏状态时,前部221朝下并且支撑在待清洁地面上。
38.顶部224上固定安装有一连接座21,连接座21与连接头14转动连接在一起,连接头14能够相对于连接座21绕着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轴心线x2前后转动。
39.连接头14、连接座21以及主体部13之间的转动设置方式能够实现清洁底座2相对直立机体1的主体部13在前后与左右方向上转动,以使得清洁底座2在进行清洁作业时能够始终与待清洁表面保持平行以及方便用户通过手柄11操作清洁底座2前后移动和左右转向。
40.底部223的前部安装有一对可旋转的清洁刷盘3,顶部224在一对清洁刷盘3的上侧位置设置有一对刷盘马达26,一对刷盘马达26分别与一对清洁刷盘3传动连接,以驱动一对清洁刷盘3转动。在手推式洗地机100处于工作状态时,一对清洁刷盘3朝下并且接触待清洁地面;而在手推式洗地机100处于储藏状态时,一对清洁刷盘3远离待清洁地面。
41.顶部224的后部设置有可充电电池包23,该可充电电池包23设置于连接座21的后侧并被配置成同时电连接手推式洗地机100的各个用电部件,为其输送电流。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清洁底座的大小等因素,布置其它数量的清洁刷盘与刷盘马达,如一个刷盘和一个刷盘电机,或多个刷盘和一个刷盘马达等。
42.顶部224的前部在靠近第一侧部225和第二侧部226的位置处分别左右相对设置有一翻转组件25和安装在一对翻转组件25上的一对多功能轮24。一对多功能轮24分别能够绕各自的转动轴心线y转动。
43.如图3所示,该翻转组件25包括与顶部224固定连接的安装件251、可相对安装件251上下翻转的翻转件253以及实现安装件251与翻转件253铰接的铰轴252,一对多功能轮25呈左右相对布置并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翻转件253上。
44.一对多功能轮24具有在手推式洗地机100处于工作状态时部分分别相对于第一侧部225和第二侧部226侧向向外凸出的防撞位置(如图1所示)和在手推式洗地机100处于储藏状态时与前部221共同支撑在地面上的支撑位置(如图2所示)。当一对多功能轮24位于防撞位置时,一对旋转轴心线y与地面大致呈80
°
—90
°
的角度;当一对多功能轮24位于支撑位置时,一对旋转轴心线y与地面大致呈0
°
—10
°
的角度。
45.参阅图1、2与图5,供液系统包括用于提供清洁液的清水箱41、布置在清洁底座2上的配液嘴(图中未标示出)以及设置于直立机体1与清洁底座2之间的清水软管42。清水箱41可拆卸地安装于直立机体1上,以方便用户向其添加清水。清水软管42的头尾两端分别连体连通清水箱41与配液嘴,配液嘴位于一对清洁刷盘3的上侧并被配置成能够向一对清洁刷盘3分配清洁液。供液系统上还布置有与清水软管42的清水泵(图中未标示出),清水泵用于提供流体的流动动力,以将清水箱41内的清水输送至配液嘴处,清水泵可以由位于控制面板12处的按钮控制。
46.污液回收系统包括位于一对清洁刷盘3后侧的吸水扒51、能够接收以及储存污水的污水箱54、设置于直立机体1与清洁底座2之间的污水软管52、抽吸马达53以及流体连通污水箱54与抽吸马达的排气管55。
47.结合图4,吸水扒51包括前胶条511、位于前胶条511后侧并且与前胶条511向后相对的后胶条512、前壁板514、后壁板515和顶盖513。前胶条511被固定在前壁板514和顶盖513之间,后胶条512被固定在后壁板515与顶盖513之间。前胶条511、后胶条512和顶盖513共同限定一下部敞口的吸水空间516。前胶条511和后胶条512均呈弯曲状。后壁板515上还
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轮517,支撑轮517能够帮助吸水扒51在待清洁表面上移动。
48.继续如图5所示,吸水空间516具有位于顶盖513上的一个开口518,污水软管52的头尾两个端部翻分别连接于污水箱54与开口51,并实现污水箱54与吸水空间516的流体连通。抽吸马达53被配置成与污水软管52流体连通,并能够在吸水空间内形成负压以抽吸污水以及将抽吸到的污水输送至污水箱54内。其中,污水软管52、排气管55与清水软管42均有部分暴露在外。
49.污水箱54可拆卸地安装于直立机体1的主体部13并且内部设置有一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进污管541,进污管541的两侧开口分别形成于污水箱54的上部与污水箱54壳体的底部,该设置使得污水箱54在倾倒污水或者抽吸马达53停运时,防止污水箱54内的污水流出污液箱54。
50.手推式洗地机100还包括互锁机构(图中未示出),互锁机构将设置在直立基体和清洁底座上并被配置为在手推式洗地机100处于储藏状态时用于将直立机体1与清洁底座2相互锁定。互锁机构可以是机械式锁合结构,也可以是磁吸结构,其只要能满足将直立机体1与清洁底座2相互锁定在一起并且还锁定是可以解锁的即可。
51.手推式洗地机100处于工作状态并进行清洁作业时,用户推动清洁底座2在地面上移动,一对刷盘马达26将带动一对清洁刷盘3旋转并实现与地面摩擦,清水箱41内的清水在清水泵的作用下,通过清水软管42分配到一对清洁刷盘3上。清洁刷盘3利用清水对地面进行清洁。其后,在抽吸马达53的作用下,地面上的污水连通空气被吸水扒51吸入,并通过污水软管52到达污水箱54中,污水将滞留在污水箱54中,空气经过排气管55进入到抽吸马达53后排到外界;一对多功能轮24分别相对于第一侧部225和第二侧部226侧向向外凸出,当清洁底座2在移动过程中,左右两侧遇到障碍物时,一对多功能轮24将首先接触到障碍物,从而避免了底座壳体或清洁刷盘与障碍物碰撞,从而起到防撞作用。
52.手推式洗地机100处于储藏状态时,直立机体1与清洁底座2相互锁定在一起。前部224朝下,一对清洁刷盘3远离地面,一对多功能轮244与前部224共同将清洁底座2支撑在地面上;用户还可以以一对多功能轮244为移动轮,在地面上随意移动4手推式洗地机100以将手推式洗地机100移动到目标位置。
5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