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扫地机碰撞感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51057发布日期:2022-10-28 20:53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扫地机碰撞感应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扫地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扫地机碰撞感应结构。


背景技术:

2.扫地机器人,又称自动打扫机、智能吸尘、机器人吸尘器等,是智能家用电器的一种,能凭借一定的人工智能,自动在房间内完成地板清理工作。一般采用刷扫和真空方式,将地面杂物先吸纳进入自身的垃圾收纳盒,从而完成地面清理的功能。一般来说,将完成清扫、吸尘、擦地工作的机器人,也统一归为扫地机器人。
3.扫地机器的机身为无线机器,以圆盘型为主。使用充电电池运作,操作方式一般以遥控器或机器上的操作面板进行,通常能设定时间预约打扫,自行充电。因为其简单操作的功能及便利性,现今已慢慢普及,成为上班族或是现代家庭的常用家电用品。
4.但是,现有的扫地机器人存在以下缺陷:常见的防撞感应结构会在下壳体的前部设置前挡支架立件,然后在前挡支架立件上设置感应开关和连接器,因此前挡支架立件上需要固定的零部件较多,结构较为复杂,会增加安装难度,同时扫地机的整体体积和重量也较大,影响扫地机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度高,组装方便的扫地机碰撞感应结构。
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扫地机碰撞感应结构,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前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前撞感应板,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控制器和感应组件,所述控制器位于所述下壳体的前部,所述感应组件和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感应组件适于感应障碍物,所述感应组件包括连接器和感应开关,所述连接器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上,所述感应开关设置于所述控制器上,所述连接器一端向外抵触所述前撞感应板,所述连接器另一端和所述感应开关配合连接,所述前撞感应板在触碰障碍物时,所述连接器适于转动脱离所述感应开关。
7.作为改进,所述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前撞感应板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感应开关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
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的比值为3。
9.作为改进,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l形弯折构件,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部设有加强筋,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部和所述加强筋交叉形成十字形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筋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弯折处外侧向外延伸凸起形成弧形加强部。
10.作为改进,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l形弯折构件,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弯折方向和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弯折方向相反。
11.作为改进,所述感应组件还包括固定支架、至少一个感应器和至少一个接收器,所述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控制器上,所述固定支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感应腔和至少一个接收
腔,所述感应器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感应腔内,所述接收器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接收腔内。
12.作为改进,所述感应器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感应器对称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的两端,两个所述感应器相对倾斜设置,两个所述感应器之间形成的夹角为20
°
至25
°

13.作为改进,所述感应腔两侧设置有放射斜面,所述放射斜面与所述感应器之间的夹角为30
°

14.作为改进,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连接扣和定位销,所述连接扣和所述定位销对称分布于所述固定支架两侧,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连接孔和定位孔,所述连接扣适于卡接至所述连接孔,所述定位销适于插入所述定位孔。
15.作为优选,所述感应器包括红外传感器发射器,所述接收器包括红外接收器。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感应开关集成在控制器上,连接器集成在下壳体上,成功的取消了前档支架立件的使用,由于减少了一个零部件的生产和使用,能够降低组装难度,增加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由于取消了前挡支架立件,还降低了扫地机的重量,能够在扫地机内节省出更多的空间,或者可以使扫地机变得更为紧凑,从而对扫地机的性能实现提升。
附图说明
17.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18.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爆炸结构视图;
19.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仰视图;
20.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3中沿a-a方向的剖面视图;
21.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左视图;
22.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5中沿b-b方向的剖面视图;
23.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24.图8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控制器和感应组件配合的立体图;
25.图9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感应组件的俯视图。
26.图中:1、下壳体;11、容腔;111、定位槽;12、第一固定孔;13、安装槽;2、驱动组件;21、驱动轮;22、驱动器;221、轮罩;222、定位块;223、第三固定孔;3、限位板;31、转动斜槽;32、第二固定孔;4、导向组件;41、导向座;42、导向轮;5、控制器;6、感应组件;61、连接器;611、第一连接部;612、第二连接部;613、加强筋;6131、弧形加强部;62、感应开关;63、固定支架;631、感应腔;632、接收腔;64、感应器;65、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2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30.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器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器,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器。
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32.如图1至9所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包括下壳体1和驱动组件2,下壳体1两侧一体成型设置有容腔11,容腔11适于容纳驱动组件2,驱动组件2包括驱动轮21和驱动器22,驱动器22内集成电机和传动机构,用于控制驱动轮21转动,驱动轮21设置于驱动器22一端,驱动轮21的一侧暴露于容腔11外部,用于和地面接触,从而使下壳体1与地面保持一定距离,使扫地机能够进行移动,驱动器22另一端和下壳体1转动连接,驱动轮21适于向容腔11外部方向活动,可提升驱动轮21和地面接触的稳定性,提升扫地机的最大离地间隙,增加脱困能力,驱动轮21在容腔11外部的体积不大于驱动轮21在容腔11内部的体积,保障驱动轮21和下壳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由于扫地机的工作环境较差,可避免驱动轮21的驱动轴暴露在外,卷入头发线头等杂物导致驱动轮21无法正常运行。
33.将驱动组件2的固定结构直接设计为容腔11集成在下壳体1上,与下壳体1一体化成型,有效的增加了驱动组件2的固定结构的强度,扫地机使用时或受到外界的下压力时,驱动组件2的固定结构不容易发生损坏,提升使用稳定性,由于减少了一个零件的使用,能够降低组装难度,增加生产效率;通过驱动器22和下壳体1的转动连接,驱动组件2可相对于下壳体1进行活动,当扫地机活动过程中出现拖底现象时,若驱动组件2无法活动,则驱动轮21会脱离地面,导致扫地机的移动路线受阻碍,影响通过性,活动的驱动组件2能够保持驱动轮21与地面的接触,增加扫地机的脱困能力,使扫地机的环境适应能力更强。
34.驱动器22上一体成型设置有轮罩221,轮罩221适于包覆驱动轮21的上部,轮罩221适于阻止驱动轮21和容腔11接触,由于驱动轮21会随着驱动器22活动,轮罩221能够避免驱动轮21在活动过程中与下壳体1发生接触干涉,使驱动轮21的转动不会被下壳体1阻碍,驱动轮21也不会与下壳体1之间发生磨损。
35.如图4所示,容腔11底部设置有限位板3,限位板3适于固定驱动器22,取下限位板3,容腔11能够从扫地机的底部进行拆卸,可降低驱动组件2的组装以及维护更换的难度,限位板3上开设有转动斜槽31,转动斜槽31和驱动器22之间形成夹角α,0
°
<α≤20
°
,夹角α优选为20
°
,转动斜槽31用于限制驱动器22的转动角度,在增加驱动轮21通过性的同时,能够保证驱动轮21、驱动器22和下壳体1之间的结构稳定性。
36.驱动器22的顶部设置有定位块222,容腔11内设置有定位槽111,定位槽111适于配合容纳定位块222,定位槽111和定位块222的设置,能够引导驱动器22的安装,定位槽111内还可设置弹性复位件,通过推动定位块222来使驱动器22弹性复位,让驱动轮21能够实现避震缓冲结构,提升驱动组件2的适用性。
37.如图3所示,下壳体1前部设置有导向组件4,导线组件包括导向座41和导向轮42,导向座41和下壳体1转动连接,导线轮偏心转动设置于导向座41上,通过导向座41控制导向轮42进行偏心转动,再加上两侧驱动轮21的转动差,能够对扫地机进行各种形式的转向活
动。
38.如图5至6所示,限位板3和下壳体1可拆卸连接,下壳体1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2,限位板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孔32,驱动器22上设置有第三固定孔223,第一固定孔12、第二固定孔32和第三固定孔223配合螺栓连接,限位板3和下壳体1之间的连接结构既可作为固定结构,也可作为驱动器22的转动结构来使用,保障连接强度的同时,既简化了组装操作,也能使连接结构更加紧凑,减少空间的占用。
39.如图7至9所示,下壳体1的前部开设有安装槽13,安装槽13内安装有前撞感应板,下壳体1上设置有控制器5和感应组件6,控制器5位于下壳体1的前部,感应组件6和控制器5连接,感应组件6适于感应障碍物,感应方式包括远程感应和碰撞感应,感应组件6包括连接器61和感应开关62,连接器61可转动的设置于下壳体1上,感应开关62集成设置于控制器5上,感应开关62优选使用光耦开关,连接器61一端向外抵触前撞感应板,连接器61另一端和感应开关62配合连接,前撞感应板在触碰障碍物时会被障碍物向安装槽13内挤压,从而带动连接器61活动,此时连接器61适于转动脱离感应开关62,控制器5在受到感应开关62的反馈后结合其他感应方式对驱动组件2进行控制,实现被动避障。
40.将感应开关62集成在控制器5上,连接器61集成在下壳体1上,成功的取消了前档支架立件的使用,由于减少了一个零部件的生产和使用,能够降低组装难度,增加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由于取消了前挡支架立件,还降低了扫地机的重量,能够在扫地机内节省出更多的空间,或者可以使扫地机变得更为紧凑,从而对扫地机的性能实现提升(例如节省电量,增加通过性等)。
41.连接器61包括第一连接部611和第二连接部612,第一连接部611和前撞感应板配合连接,第二连接部612和感应开关62配合连接,第一连接部611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部612的长度,第一连接部611的长度与第二连接部612的长度的比值优选为3,利用杠杆原理,第一连接部611为动力臂,第二连接部612为阻力臂,节省动力移动的距离,这样在第一连接部611移动很小的情况下,可以使第二连接部612的距离移动较多,能够节省连接部占用的空间,使感应结构更加紧凑。
42.第一连接部611包括l形弯折构件,第一连接部611的端部设有加强筋613,第一连接部611的端部和加强筋613交叉形成十字形加强结构,加强筋613在第一连接部611的弯折处外侧向外延伸凸起形成弧形加强部6131,由于第一连接部611为动力臂,碰撞感应时会受到较大的力,十字加强结构能够保证第一连接部611的端部强度,弧形加强部6131能够保护第一连接部611弯曲部位的连接强度,减少第一连接部611变形断裂的概率,提升碰撞感应结构的稳定性。
43.第二连接部612包括l形弯折构件,第二连接部612的弯折方向和第一连接部611的弯折方向相反,第二连接部612的端部能够根据感应开关62的设置方式进行配合,避免第二连接部612在随第一连接部611转动的过程中与感应开关62发生运动干涉,影响感应开关62的正常触发。
44.感应组件6还包括固定支架63、至少一个感应器64和至少一个接收器65,固定支架63设置于控制器5上,固定支架63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感应腔631和至少一个接收腔632,感应器64一一对应设置于感应腔631内,接收器65一一对应设置于接收腔632内,感应器64包括红外传感器发射器,接收器65包括红外接收器65,感应器64和接收器65配合能够实现扫地
机的远程感应避障,红外感应提前识别障碍物进行速度和方向的控制,避免扫地机撞击障碍物的力度过大。
45.如图9所示,感应器64和接收器65的数量优选使用两个,接收器65对称设置于固定支架63的中间位置,感应器64对称设置于固定支架63的两端,两个感应器64相对倾斜设置,两个感应器64感应中心之间形成的夹角β,β为20
°
至25
°
之间,提升接收器65对感应器64发送的感应信号的接收感应能力,使扫地机感应前方障碍物的能力更加精准。
46.感应腔631两侧设置有放射斜面,放射斜面与感应器64感应中心之间的夹角为γ,γ优选为30
°
,限制感应器64的感应范围,使感应范围和感应精度进行平衡。
47.固定支架63上设置有连接扣和定位销,连接扣和定位销对称分布于固定支架63两侧,控制器5上设置有连接孔和定位孔,连接扣适于卡接至连接孔,定位销适于插入定位孔,固定支架63为快拆设计,方便组装和更换。
48.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