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杯盖结构及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05677发布日期:2022-07-19 22:56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杯盖结构及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杯盖结构及保温杯。


背景技术:

2.保温杯是一种通过内胆与杯体之间的真空层实现隔热,以使装于内胆中的水等液体延缓散热,从而达到保温目的的杯子。现有的保温杯虽然能够满足对于盛装于其内部液体的保温功能,但过好的保温效果使得水温无法快速降低,让人无法畅快饮用。为此,发明人设计了一种直饮保温杯,在保温杯的杯体上套设杯套,使杯体与杯套之间形成腔体,同时在杯体的底部设置连通该腔体的下出水孔,从而可以让保温杯内的水通过下出水孔流入该腔体,利用杯套进行散热,并从杯套的杯口饮用。同时,为了避免从杯套出口饮用水时,杯体内的水一同流出,还在杯体的注水口配合设置有杯盖。
3.为了让保温腔体内的水和杯体与杯套之间腔体内的水能够从同一个出口倒入,发明人还设计了一种杯盖,能够同时盖在保温杯和杯套上,在杯盖上设置与保温杯配合的弹跳开关阀,以及与杯套内腔连通的孔,弹跳开关阀打开时,可以从开关阀将保温杯内保温的水倒入,开关阀关闭时,可以将杯套内腔经过热交换的水经由杯盖上的孔倒出。另外,还需要在杯盖上设置副杯盖,用于密封杯盖。但是,上述结构中的杯盖、杯套和内胆之间均采用螺纹连接,若将副杯盖与杯盖之间也采用螺纹连接,可能会在开启副杯盖的时候造成杯盖、杯套和内胆之间的螺纹连接松动。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开启和盖合方便,使用稳定可靠的杯盖结构及保温杯。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杯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整体呈圆柱状的主盖体和副杯盖,所述主盖体的外圆面上具有沿周向设置的环形凹槽,所述副杯盖的内壁上具有突出设置的卡扣,所述卡扣沿周向均布设置有多个,所述副杯盖可拆卸地盖设在所述主盖体的顶部,且所述卡扣与所述环形凹槽相卡接。
7.采用上述结构,开启时,只需要用力将副杯盖向上拉开,让卡扣从环形凹槽内脱出即可。盖合时,只需用力将副杯盖扣在主盖体上,使卡扣与环形凹槽卡接即可,操作过程中,无需旋转,就可以避免杯盖、杯套和内胆之间的螺纹连接松动,结构简单,开启和盖合方便,使用稳定可靠。
8.进一步的,所述副杯盖的中部具有突出形成的密封塞,所述密封塞的直径与所述主盖体的顶部内径相匹配。
9.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塞上套设有环形密封圈。
10.进一步的,所述副杯盖的顶部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凸缘。
11.这样,可以在打开副杯盖的时候更好地施力。
12.进一步的,所述主盖体包括呈筒状的杯盖壁,所述杯盖壁上具有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用于密封内杯口的第一密封部和用于密封外杯口的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或/和第二密封部上还具有安装螺纹;所述杯盖壁上还具有过水孔,所述过水孔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之间的区域;所述杯盖壁内同轴设置有呈筒状的阀座,所述阀座的内孔上穿设有阀杆,所述阀杆上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阀座的密封件;所述阀杆与所述阀座之间具有压缩设置的复位弹性件,使所述密封件朝向外端方向密封地配合在所述阀座上。
13.使用时,先将杯盖装配的配套的保温杯上,若使用者想要使用内杯口的高温或低温饮品,可以直接打开杯盖,将高温或低温饮品倒出。若使用者想要饮用经由杯套进行热交换后的饮品,可以先将阀杆按下,让内杯口(杯体内)与外界的空气通过阀座连通,保温饮品流入杯套内,饮品在杯套内与杯套进行热交换。饮用时,使用者必定不会保持对阀杆的按压,阀杆在复位弹性件的作用下带动密封件将阀座密封,从而可以保证饮用杯套内的热交换饮品时,保温饮品不会从内杯口直接倒出,从而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14.进一步的,所述阀座内具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中部具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内径与所述阀杆的直径相匹配,所述阀杆可滑动地穿过所述导向孔;所述阀座的侧壁上还具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所述阀座的下端开口相连通;所述阀杆的上端连接有阀盖,所述阀盖的直径与所述阀座上端的内径相匹配,并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阀座上;所述阀座、隔板和阀盖形成缓闭腔,所述隔板或/和所述阀盖上还具有单向节流结构,使所述阀盖沿轴向滑动过程中流入所述缓闭腔的空气流速小于流出所述缓闭腔的空气流速。
15.采用上述结构,按下阀盖时,缓闭腔内的空气经由单向节流结构快速排出,同时,阀盖带动阀杆下移,让密封件脱离阀座,通气孔和阀座下端开口的空气可自由流通。阀盖失去按压力后,阀杆在复位弹性件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此时,由于空气缓慢流入缓闭腔内,在阀盖完全复位前,缓闭腔内的压力小于大气压,阀盖无法快速复位,只能在空气完全填充缓闭腔时,才能最终复位到位。通过上述缓闭腔和单向节流结构,使得与阀盖相连接的阀杆和密封件的复位时间延长,即延长了阀座的关闭时间。
16.进一步的,所述单向节流结构为设置在所述隔板的导向孔上或/和所述阀盖上的橡胶圈,所述橡胶圈上的内圈或外圈的摩擦面上具有沿轴向向外延伸形成的裙边,所述裙边与接触面之间形成过渡配合。
17.进一步的,所述复位弹性件为套设在所述阀杆上的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压缩地设置在所述阀盖和隔板之间。
18.一种保温杯,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具有注水口的杯体,所述杯体包括用于保温隔热的杯壁,所述杯壁内具有与注水口连通的第一腔体;所述杯体外套设有杯套,且二者之间间隔形成有第二腔体,所述杯套朝向所述注水口的一端形成杯口;所述杯壁的底部具有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下出水孔;所述杯体的注水口和杯套的杯口上还配合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杯盖结构,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注水口形成密封配合,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杯口形成密封配合。
19.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杯盖的主盖体上具有用于密封保温杯体的第一密封部和用于密封杯套的第二密封部,且在第一密封部或第二密封部上具有安装螺纹,就可以通过安装螺纹将杯盖旋合在直饮保温杯上,通过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分别与保温杯体和杯套形成密封连接;同时,由于缓闭阀用于开启或关闭阀座的内端开口,在需要通过杯套饮用保温
杯内的饮品时,通过按压缓闭阀的阀盖,让保温杯的内部通过阀座的内端开口和通气孔与外界大气相同,让保温杯内的饮品能够顺利流入杯套内,再利用缓闭阀的闭合间隙,就可以保证足够的水量进入到杯套内,同时,此时的缓闭阀完全闭合,从而可以避免饮用时,热水或冰水从缓闭阀流出伤人。
20.进一步的,所述杯套包括一端开口的内套壁,所述内套壁套设在所述杯体上,且二者之间间隔形成所述第二腔体;所述内套壁外套设有呈筒状的外套壁,所述外套壁的一端与所述内套壁的开口端密封连接,使二者之间形成有第三腔体;所述外套壁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设置有杯套盖。
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杯盖结构及保温杯均具有结构简单,开启和盖合方便,使用稳定可靠等优点。
附图说明
22.图1为实施例1的保温杯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中圆圈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实施例2中缓闭阀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实施例2中缓闭阀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7.实施例1:
28.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保温杯,包括顶部具有注水口的杯体5,所述杯体5包括用于保温隔热的杯壁51,所述杯壁51内具有与注水口连通的第一腔体52;所述杯体5外套设有杯套6,且二者之间间隔形成有第二腔体53,所述杯套6朝向所述注水口的一端形成杯口;所述杯壁51的底部具有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下出水孔;所述杯体5的注水口和杯套6的杯口上还配合设置有杯盖。
29.所述杯盖包括整体呈圆柱状的主盖体1,所述主盖体1包括呈筒状的杯盖壁11,所述杯盖壁11上具有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用于密封内杯口的第一密封部12和用于密封外杯口的第二密封部13,所述第二密封部13上还具有安装螺纹;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注水口形成密封配合,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杯口形成密封配合。所述杯盖壁11上还具有过水孔14,所述过水孔14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部12和第二密封部13之间的区域;所述杯盖壁11内同轴设置有缓闭阀。
30.所述缓闭阀包括呈圆筒状的阀座15,所述阀座15的内孔上穿设有阀杆16,所述阀杆16上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阀座15的密封件17;所述阀杆16与所述阀座15之间具有复位弹性件18,使所述密封件17朝上密封地配合在所述阀座15上;所述阀座15内具有隔板151,所述隔板151的中部具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内径与所述阀杆16的直径相匹配,所述阀杆16可滑动地穿过所述导向孔;所述阀座15的侧壁上还具有通气孔152,所述通气孔152与所述阀座15的下端开口相连通;所述阀杆16的上端连接有阀盖19,所述阀盖19的直径与所述阀座15上端的内径相匹配,并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阀座15上;所述阀座15、隔板151和阀盖19形成缓闭腔,所述隔板151或/和所述阀盖19上还具有单向节流结构,使所述阀盖19沿轴向
滑动过程中流入所述缓闭腔的空气流速小于流出所述缓闭腔的空气流速。
31.这样,按下阀盖时,缓闭腔内的空气经由单向节流结构快速排出,同时,阀盖带动阀杆下移,让密封件脱离阀座,通气孔和阀座下端开口的空气可自由流通。阀盖失去按压力后,阀杆在复位弹性件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此时,由于空气缓慢流入缓闭腔内,在阀盖完全复位前,缓闭腔内的压力小于大气压,阀盖无法快速复位,只能在空气完全填充缓闭腔时,才能最终复位到位。通过上述缓闭腔和单向节流结构,使得与阀盖相连接的阀杆和密封件的复位时间延长,即延长了阀座的关闭时间。
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151上具有密封座,所述密封座的内孔上具有密封槽,并嵌设有密封圈;所述阀杆16可滑动密封地穿设在所述隔板151的导向孔上。所述单向节流结构为设置在所述阀盖19上的橡胶圈,所述橡胶圈上的内圈或外圈的摩擦面上具有沿径向突出的裙边,所述裙边的外缘沿轴向偏转延伸设置,所述裙边与接触面之间形成过渡配合。
33.由于裙边沿轴向向外延伸,且与接触面形成过渡配合,在阀盖下压过程中,空气从缓闭腔内向外流,流出的空气同时将裙边朝向橡胶圈一侧挤压,从而让空气能够顺利流出。而阀盖在复位过程中,外界的空气向内流入缓闭腔,流入的空气将裙边朝向接触面方向挤压,从而增大裙边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但是由于裙边与接触面之间的过渡配合,使得裙边无法完全密封,能够允许空气慢慢流入,从而形成缓闭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橡胶圈在设置裙边后,其外形与y型密封圈相近,但与y型密封圈这种单向密封圈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橡胶圈是过渡配合,从而让两个方向上流过空气的阻力不同,但不会形成绝对密封。
34.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弹性件18为套设在所述阀杆16上的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压缩地设置在所述阀盖19和隔板151之间。所述阀杆16的下端具有沿径向突出形成的阀板,所述密封件17整体呈环形,且内圈具有环形槽,所述密封件17的环形槽套设在所述阀板上。
35.所述杯套6包括一端开口的内套壁61,所述内套壁61套设在所述杯体5上,且二者之间间隔形成所述第二腔体53;所述内套壁61外套设有呈筒状的外套壁62,所述外套壁62的一端与所述内套壁61的开口端密封连接,使二者之间形成有第三腔体63;所述外套壁62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设置有杯套盖64。
36.还包括副杯盖3,所述主盖体1的外圆面上具有沿周向设置的环形凹槽,所述副杯盖3的内壁上具有突出设置的卡扣,所述卡扣沿周向均布设置有多个,所述副杯盖3可拆卸地盖设在所述杯盖壁的顶部,且所述卡扣与所述环形凹槽相卡接。所述杯盖壁11的外端高于所述阀座15。
37.为了保证副杯盖3的密封性,所述副杯盖3的中部具有突出形成的密封塞,所述密封塞的直径与所述杯盖壁11的顶部内径相匹配,所述密封塞上套设有环形密封圈。
38.所述副杯盖3的顶部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凸缘。这样,可以在打开副杯盖的时候更好地施力。
39.实施例2:
40.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单向节流结构的不同,本实施例中的单向节流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隔板151上的节流孔和套设在所述阀盖19上的单向密封圈,所述单向密封圈用于使所述缓闭腔内的空气能够单向流出。本实施例的单向密封
圈可以采用y型密封圈。
41.这样,按下阀盖时,缓闭腔内的控制可以从节流孔和单向密封圈处快速流出,当阀盖失去按压力后,在复位弹性件的作用下上移,此时单向密封圈保持密封状态,控制只能经由节流孔进入缓闭腔,从而延长阀盖的复位时间,实现缓闭。
42.同时,所述密封件17可滑动密封地配合在所述阀座15的下端开口内,所述密封件17上具有沿轴向贯通的透气孔;所述密封件17在所述复位弹性件18的初始状态下所处的位置与所述通气孔152沿径向正对,并封堵所述通气孔152。
43.这样,密封件在初始状态下,通过外侧面直接封堵通气孔,而一旦密封件在阀盖的按压下下移后,密封件离开通气孔的位置,外界空气就可以经由通气孔进入阀座,再通过密封件上的透气孔流通。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