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16162发布日期:2022-11-02 20:18阅读:40来源:国知局
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清洁装置的不断升级换代,现如今的清洁装置具有越来越丰富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清洁装置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清洁装置使用过程中会对产生的污水和垃圾进行清理,通过设置在清洁装置内的动力结构提供吸力将污水和垃圾吸入清洁装置的水箱中,清洁装置进行抽吸的过程中会有气流随污水和垃圾一起沿吸污通道进入清洁装置内部,需要将吸入清洁装置内的气流排出。
3.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清洁装置的动力结构旁设置出风口以将清洁装置内的气流排出。上述出风口的结构设置使得气流排出时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对清洁装置的使用场景会存在一些局限,如清洁装置在家庭中使用存在不适合在部分家庭成员休息、工作或学习时使用,且若长时间使用清洁装置会使得使用者产生不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清洁装置。
5.所述清洁装置包括机身和水箱,所述水箱耦合于所述机身外部,所述机身内设置有气流发生装置,所述清洁装置还设有排风通道,所述排风通道耦接于所述气流发生装置,所述气流发生装置用于产生负压使气流经过所述水箱,且最后流入所述排风通道排出;
6.所述排风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机身内部的具有降噪作用的排风腔和设置于所述排风通道尾端的多个排风孔,多个所述排风孔连通所述排风腔,所述排风孔朝向所述水箱的箱壁用于使所述气流从所述机身和所述水箱之间的间隙排出。气流发生装置排出的气流流经机身内部的排风腔,能够减少清洁装置使用所产生的噪音,且多个出风孔的设置使排风通道中的气流分散排出,达到将气流打散以减少清洁装置所产生的噪音的效果。
7.所述排风通道还包括多个进风孔,多个所述进风孔对接所述气流发生装置用于接收流出所述水箱的气流。多个进风孔的设置使气流打散后进入排风通道内,进一步减少清洁装置所产生的噪音。
8.可选地,多个所述排风孔朝向所述水箱的底壁;
9.或,多个所述排风孔朝向所述水箱的侧壁;
10.或,部分所述排风孔朝向所述水箱的底壁,另一部分所述排风孔朝向所述水箱的侧壁。
11.所述机身包括中框、上壳和下壳,所述中框顶部连接所述上壳,所述下壳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向下延伸,所述下壳的第一部分套设在所述上壳表面,所述中框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下壳的第二部分内,所述下壳的第二部分的内壁与所述中框围成闭合空间以形成所述排风腔。直接通过机身的结构设置形成排风腔,能够简化机身的内部结构,有利于使机身内部结构紧凑,减小机身体积。
12.所述下壳的第二部分的内壁与所述中框之间形成多个闭合空间,部分所述闭合空间形成所述排风腔,另一部分所述闭合空间形成走线通道。将机身内部发空间充分利用,使机身内部结构紧凑。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闭合空间之间设有隔板,所述走线通道两侧的所述隔板上设有多个卡块,多个所述卡块沿所述隔板的远离所述中框的一侧间隔设置。
14.在所述中框的前侧,所述机身上设有前容纳腔,在所述中框的后侧,所述机身上设有后容纳腔,所述排风腔位于所述前容纳腔与所述后容纳腔之间的所述机身内部;
15.所述上壳包括前支架部和后支架部,所述前支架部位于所述前容纳腔上方,所述后支架部位于所述后容纳腔上方。
16.优选地,所述前支架部与所述后支架部为对称结构。元器件紧密排布安装在前支架部与后支架部上,使机身能够达到大致的重力平衡,使得机身的结构更加稳固,有利于保持机身的平衡,便于使用时对机身进行控制,同时有利于在不使用时将清洁装置稳定放置。
17.所述水箱包括电解水箱,所述电解水箱耦合于所述机身外部;
18.所述电解水箱内设有电解模块,所述排风腔上设有用于使所述气流盘旋后排出的阻气部,所述阻气部与所述电解模块位置对应用于使所述电解模块冷却。通过设置阻气部对流经排风腔的气流进行利用,使得气流流经阻气部所在位置时在阻气部内盘旋后再排出,使得气流在阻气部处的排风速度降低,且能够起到冷却电解模块的电解发热的作用。
19.具体地,所述阻气部包括一个或多个阻气结构,所述阻气结构包括多个挡板,所述阻气结构的多个所述挡板呈间断式类环形分布。
20.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清洁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气流发生装置排出的气流流经机身内部的排风腔后排出,能够减少清洁装置使用所产生的噪音,且多个出风孔的设置使排风通道中的气流分散排出,达到将气流打散以减少清洁装置所产生的噪音的效果,便于在更多场景下使用,使用方便。
21.进一步,通过机身的下壳与中框围成闭合空间以形成排风腔,能够简化机身的内部结构,有利于使机身内部结构紧凑,减小机身体积。
22.前支架部与后支架部为对称结构,前容纳腔与后容纳腔为对称结构,使机身整体形成大致对称的结构,使机身能够达到大致的重力平衡,使得机身的结构更加稳固,有利于保持机身的平衡,便于使用时对机身进行控制,同时有利于在不使用时将清洁装置稳定放置。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清洁装置的局部结构的爆炸图;
26.图3为图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清洁装置的另一角度的局部结构的爆炸图;
28.图5为图4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清洁装置的排风通道的示意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清洁装置的局部结构的示意图;
31.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清洁装置的机身的结构示意图;
32.图9为图7所示的清洁装置的局部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3.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清洁装置的机身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4.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清洁装置的设置阻气部的排风腔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清洁装置的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36.附图标记:
37.1-机身;111-中框;112-上壳;113-前支架部;114-后支架部;115-组装件;12-下壳;13-前容纳腔;14-后容纳腔;2-清洁基座;3-气流发生装置;41-电解水箱;411-电解模块;42-污水箱;5-排风腔;51-隔板;52-走线通道;53-卡块;61-排风孔;62-进风孔;71-检测模块;72-触发模块;73-导通模块;81-阻气结构;82-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洁装置。
40.可以预见,本实用新型技术的方案可以应用于至少洗地机、拖地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吸尘器等清洁器具。
41.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洗地机进行示例性说明技术方案。
42.实施例1
43.参见图1-图7,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清洁装置包括机身1、水箱和清洁基座2。水箱包括用于提供清洁过程中的用水的电解水箱41和用于容纳清洁过程中吸起的污水和垃圾的污水箱42,水箱耦合于机身1外部,机身1内设置有用于提供抽吸污水和垃圾的吸力的气流发生装置3。
44.清洁装置还设有排风通道,排风通道耦接于气流发生装置3,气流发生装置3用于产生负压使气流经过污水箱42,且最后流入排风通道排出。排风通道包括设置在机身1内部的具有降噪作用的排风腔5和设置在机身1上的位于排风通道尾端的多个排风孔61,多个排风孔61连通排风腔5,排风孔61朝向水箱的箱壁用于使气流从机身1和水箱之间的间隙排出。其中,排风孔61可以是朝向电解水箱41的箱壁,也可以是朝向污水箱42的箱壁。
45.机身1包括中框111、上壳112和下壳12,中框111顶部连接上壳112,下壳12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向下延伸。下壳12的第一部分套设在上壳表面,中框11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下壳12的第二部分内。其中,中框111和上壳112上设有安装腔,安装腔用于安装清洁装置所需的如电机、电路板、连接线等各种元器件。
46.以清洁装置进行清洁时的移动方向为前方,机身1的前侧设有前容纳腔13,机身1的后侧设有后容纳腔14,电解水箱41和污水箱42中的一个耦合于前容纳腔13,电解水箱41
和污水箱42中的另一个耦合于后容纳腔14。清洁基座2至少包括用于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的清洁组件和用于供清洁装置所吸起的污水和垃圾通过的吸污通道,污水箱42与吸污通道连通以使污水和垃圾能够进入污水箱42内。
47.污水箱42与气流发生装置3连通以使随污水和垃圾进入清洁装置内部的气流能够流向气流发生装置3。排风通道还包括多个进风孔62,多个进风孔62对接气流发生装置3用于接收流出污水箱42的气流,以供清洁装置内的气流由进风孔62流入排风腔5,然后从排风孔61排出清洁装置。清洁装置排出的气流流经机身1内部的排风腔后排出,能够减少清洁装置使用所产生的噪音。
48.进一步,排风腔5内的气流流出清洁装置时从多个排风孔61中排出,以使排风腔5中的气流分散排出从而达到将气流打散以减少清洁装置所产生的噪音的效果。进风孔62为多个能够使气流打散后进入排风腔5内,进一步减少清洁装置所产生的噪音。
49.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排风孔61朝向水箱的底壁。具体为多个排风孔61设置在用于容纳水箱的容纳腔底部,以使气流从水箱与机身1之间的间隙中排出。可选地,可以是多个排风孔61是朝向水箱的侧壁;还可以是部分排风孔61朝向水箱的底壁,另一部分排风孔61朝向水箱的侧壁。
50.在本实施例中,前容纳腔13和后容纳腔14为对称结构,排风腔5设置在前容纳腔13与后容纳腔14之间的机身1处。
51.排风腔5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设置在机身1内,例如:在机身1内安装用于排风的管道以形成排风腔5;或,机身1配置为下壳12的第二部分的内壁与中框111围成闭合空间以形成排风腔5,等等。
52.在本实施例中,机身1配置为下壳12的第二部分的内壁与中框111围成闭合空间。直接通过机身1结构设置形成排风腔5,能够简化机身1的内部结构,有利于使机身1内部结构紧凑,减小机身1体积。
53.进一步,中框111与下壳12的第二部分之间设置有多个隔板51,隔板51使下壳12的第二部分与中框111之间形成多个闭合空间,部分闭合空间形成排风腔5,另一部分闭合空间形成走线通道。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壳12的第二部分与中框111之间形成四个闭合空间,位于中间的两个闭合空间形成排风腔5,排风腔5包括两个闭合空间能够使排风腔5接收的气流分离为两股,从而降低风压、使得风阻分离。位于两侧的两个闭合空间形成走线通道52用于容纳机身1内的连接各种元器件的连接线,例如,走线通道52用于容纳连接设置在机身1上的元器件与设置在清洁基座2上的元器件的连接线。进一步,走线通道52的宽度小于排风腔5的宽度,使排风腔5更大,利于过风。优选地,走线通道52两侧的隔板51上设置有多个卡块53,多个卡块53沿隔板51的远离中框111的一侧间隔设置,多个卡块53用于将连接线固定在中框111与卡块53之间以使连接线稳定设置在走线通道52内,以使组装件115尽可能地保持整齐,避免连接线在下壳12与中框111组装时缠绕打结。
54.参见图2-图10,在中框111的前侧,机身1上设置前容纳腔13,在中框111的后侧,机身1上设置后容纳腔14。
55.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框111包括用于与上壳112进行组装的组装件115,组装件115与上壳112的底面抵接,组装件115与上壳112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用于连接组装件115与上壳112。优选地,组装件115与上壳112之间可拆卸连接。具体地,组装件115与上壳
112可以是通过卡扣连接、螺纹连接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通过中框111与上壳112之间的稳固连接以使机身1的整体结构稳固,防止变形。优选地,上壳112与组装件115相抵接的区域的面积大于等于上壳112底面的面积的二分之一,以使中框111与上壳112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56.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壳112包括前支架部113和后支架部114,前支架部113位于前容纳腔13上方,后支架部114位于后容纳腔14上方,排风腔5位于前容纳腔13与后容纳腔14之间的机身1处。前支架部113形成有用于安装清洁装置的元器件的安装腔,后支架部114形成有用于安装清洁装置的元器件的安装腔,机身1的结构设计使机身1整体结构稳定。清洁装置的元器件安装在安装腔内且紧密排布,使机身1的结构更加紧凑。
57.其中,清洁装置的元器件和与其存在配合关系的结构紧密设置,如气流发生装置3设置在上壳112底部且设置在污水箱42上方以更好地抽吸污水及垃圾,以及便于随污水和垃圾吸入清洁装置内的气流进入气流发生装置3且避免影响其余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中框111与下壳12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排风腔5。
58.进一步,电解水箱41内设有电解模块411,排风腔5上设有用于使气流盘旋后排出的阻气部,阻气部与电解模块411位置对应。气流流经阻气部所在位置时,进入阻气部且在阻气部内盘旋、不定向反复回窜,然后再排出,从而能够将流经排风腔的气流进行应用,在阻气部处使排风速度降低,阻气部与电解模块411位置对应用于使电解模块411冷却,从而实现冷却电解模块411的电解发热。
59.参见说明书附图11,具体地,阻气部包括一个或多个阻气结构81,阻气结构81多个挡板82,多个挡板82间隔排列成能够使气流在阻气部内盘旋的结构。优选地,阻气结构81的多个挡板82呈间断式类环形分布,从而利于气流在阻气部内盘旋。
60.可选地,可以是下壳12的第二部分的内壁与中框111之间形成一个闭合空间,该闭合空间内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阻气结构81;也可以是下壳12的第二部分的内壁与中框111之间形成多个闭合空间,每个闭合空间内设置有一个阻气结构81;还可以是下壳12的第二部分的内壁与中框111之间形成多个闭合空间内,部分闭合空间内设置有阻气结构81,另一部分闭合空间内未设置阻气结构81。
61.参见图4和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污水箱42内设置有检测模块71,检测模块71用于检测污水箱42内的液位以判断污水箱42是否为满,污水箱42的外侧设有触发模块72,触发模块72与检测模块71电连接,机身1上设置有导通模块73,导通模块73与机身1上的电路电连接,触发模块72与导通模块73位置对应以使污水箱42耦接于机身1时触发模块72与导通模块73配合以导通检测模块71,使检测模块71能够用于进行检测。
62.具体地,检测模块71包括设置在污水箱42内预设高度的液位触片,用于在液面上升至预设高度时,液位触片检测到污水箱42内的液体,检测模块71输出检测信号。检测模块7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液位触片,优选为设置多个液位触片,多个液位触片同时检测到污水箱42内的液体时输出检测信号以避免错误识别。
63.触发模块72和导通模块73的具体设置形式有多种可能。在一些实施例中,触发模块72和导通模块73中的一个为弹性端子,触发模块72和导通模块73中的另一个为弹片。具体为触发模块72为弹性端子,导通模块73为弹片;或,触发模块72为弹片,导通模块73为弹性端子。弹性端子包括相连接的柱体和弹性体,在弹性体的弹性作用下,弹性端子具有向弹
片方向移动的力,使弹性端子与弹片接触得更紧以使触发模块72与导通模块73的连接更为稳定。
64.实施例2
6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实施例1所述的清洁装置的具体结构。
66.污水箱42耦合于机身1的前容纳腔13,电解水箱41耦合于机身1的后容纳腔14。前容纳腔13下方连通清洁装置的吸污通道,污水箱42底部设置有开口,污水箱42耦合于前容纳腔13时开口连通吸污通道,污水和垃圾通过吸污通道进入污水箱42。气流发生装置3设置在前支架部113底部,前容纳腔13与前支架部113之间设置有通孔,通孔用于对接污水箱42与气流发生装置3以使进入污水箱42内的气流能够流向气流发生装置3。
67.气流发生装置3与上壳112之间设置进风孔62,进风孔62用于对接气流发生装置3与排风腔5,使得气流能够从气流发生装置3进入排风腔5中。排风孔61设置在前容纳腔13的底端,朝向污水箱42的底壁,清洁装置内的风气流流经排风腔5从排风孔61排出,能够从污水箱42与前容纳腔13之间的间隙排出清洁装置。下壳12的第二部分的内壁与中框111之间形成两个闭合空间,每个闭合空间内设置有一个阻气结构81。本实用新型所设置的排风腔5的排风孔61设计通过让气流从多个排风孔61排出以使排风腔5中的风分散排出,能够起到使风力减小的作用,使得风从清洁装置的结构间隙中排出而不会对清洁装置的结构造成影响。设置阻气部使气流在阻气部处盘旋后流出,降低在阻气部处的排风速度且冷却电解模块411的电解发热。在本实施例中,排风孔61设置在机身1前侧,即设置在清洁装置使用时背向使用者的一侧,使得排风孔61出风不会对使用者造成影响。
68.在本实施例中,前支架部113与后支架部114为对称结构,安装在前支架部113与后支架部114上的元器件紧密排布,使机身1能够达到大致的重力平衡,使得机身1的结构更加稳固,有利于保持机身1的平衡,便于使用时对机身1进行控制,同时有利于在不使用时将清洁装置稳定放置。
69.组装件115与前支架部113底部的形状、尺寸相同,组装件115抵接前支架部113底部。组装件115于前支架部113之间采用卡扣连接与螺纹连接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具体地,组装件115上设置有扣块,前支架部113的底部设置有扣槽,组装件115抵接前支架部113的底部并使扣块伸入扣槽中以扣合连接。且组装件115上设置有通孔,前支架部113底部设置有螺纹孔,通孔与螺纹孔位置对应,从组装件115向前支架部113方向将螺钉拧入螺纹孔中以进行连接。通过卡扣连接与螺纹连接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可以使组装件115与前支架部113之间形成更为稳定的连接,以实现中框111与上壳112的稳定连接,使机身1的整体结构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以实现结构稳固、不易变形。
70.导通模块73电连接设置在机身1内的电路且伸出至前容纳腔13顶端。
71.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7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清洁装置,清洁装置的排风腔设置在机身内部,气流发生装置排出的气流流经机身内部的排风腔后排出,能够减少清洁装置使用所产生的噪音,且出风口的多个出风口的设置使排风腔中的气流分散排出,达到将气流打散以减少清洁装置所产生的噪音的效果,能够减小清洁装置使用时对旁人产生的干扰,便于在更多场景下使用,使用方便。
73.进一步,通过机身的下壳与中框围成闭合空间以形成排风腔,能够简化机身的内
部结构,有利于使机身内部结构紧凑,减小机身体积。
74.前支架部与后支架部为对称结构,前容纳腔与后容纳腔为对称结构,使机身整体形成大致对称的结构,使机身能够达到大致的重力平衡,使得机身的结构更加稳固,有利于保持机身的平衡,便于使用时对机身进行控制,同时有利于在不使用时将清洁装置稳定放置。
7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除了以上实施例以外,还可以具有不同的变形例,以上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