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动折叠的多功能沙发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27849发布日期:2022-11-18 18:45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电动折叠的多功能沙发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沙发床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智能电动折叠的多功能沙发床。


背景技术:

2.沙发床,亦即可以当沙发使用又可以当床使用的一种家具,比较适用于空间有限的场合使用。现有技术中,沙发床一般需要由人为地来将作为沙发的背部靠垫抬起或放下来实现床和沙发的功能转换,人工折叠操作较为不便。
3.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电动折叠的多功能沙发床,其结构设置合理,有效地解决传统之手动折叠沙发床存在操作不便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6.一种智能电动折叠的多功能沙发床,包括有沙发座,还包括有翻折架以及用于传动翻折架转动的第一传动装置;所述翻折架包括有第一翻折架和第二翻折架,所述第一翻折架的一端枢接于沙发座,所述第二翻折架的一端枢接于第一翻折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传动装置装设于沙发座并用于传动第一翻折架带动第二翻折架折叠或伸展;第一传动装置驱动第一翻折架带动第二翻折架折叠形成休息沙发或第一传动装置驱动第一翻折架带动第二翻折架伸展形成休息床。
7.进一步地,所述沙发座设置有底架,所述底架可移动装设有活动架;所述第一翻折架的一端枢接于活动架,所述第一传动装置装设于活动架。
8.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架可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翻折架的一端固定安装于第一转轴。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包括有第一电机、第一螺杆和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装设于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螺杆连接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并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
10.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枢接于第二翻折架另一端的第三翻折架,所述第一翻折架向上以及向后转动时,所述第三翻折架位于活动架上方。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翻折架的底部装设有向下延伸的支脚,所述支脚的底部装设有滚轮。
12.进一步地,所述底架通过限位结构与活动架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底架装设有用于传动活动架产生振动的驱动装置。
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15.1、将第一翻折架的一端枢接于沙发座,并将第二翻折架的另一端枢接于第一翻折架的另一端;收折时通过第一传动装置传动第一翻折架向上以及向后转动,即可带动第二
翻折架与第一翻折架叠设而完成收折,从而可以从而解决传统之手动折叠的沙发床存在操作不便的问题,进而提升用户使用的便捷性;
16.2、在底架装设活动架以及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传动活动架产生振动,使用者可以在休息时同时开启振动模式放松身体,让沙发床的功能得以丰富,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
17.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智能电动折叠的多功能沙发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张开为沙发床的状态);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智能电动折叠的多功能沙发床的右视图(省略局部结构);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智能电动折叠的多功能沙发床的局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活动架、第一传动装置和第一翻折架的结构示意图(局部分解);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底架和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局部分解);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限位结构的分解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限位结构的主视图(局部结构);
25.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智能电动折叠的多功能沙发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收折为沙发的状态);
26.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智能电动折叠的多功能沙发床的控制框图。
27.附图标识说明:
28.1、沙发座;11、底架;12、限位结构;121、第一固定座;1211、第一凹槽;1212、第二凹槽;1213、第一挡片;122、第一活动座;1221、第三凹槽;1222、第四凹槽;123、滚子件;1231、大滚子;1232、小滚子;13、多功能部;2、活动架;21、第一转轴;3、驱动装置;31、第二电机;32、第二转轴;321、偏心轴;322、第三传动轮;33、第一杆体;331、第一轴孔;34、第二杆体;35、第一传动轴;351、第一传动轮;352、第二传动轮;4、翻折架;41、第一翻折架;42、第二翻折架;43、第三翻折架;5、第一传动装置;51、第一电机;52、第一螺杆;53、第一齿轮;6、重量传感器;7、行程开关;71、触发器;72、感应片;8、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29.请参照图1至图9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智能电动折叠的多功能沙发床,包括有沙发座1、活动架2、驱动装置3、翻折架4以及第一传动装置5。
30.参见图1、图2、图3以及图7所示,沙发座1设置有底架11,活动架2可移动装设于底架11,驱动装置3装设于底架11并用于传动活动架2产生振动;翻折架4可转动装设于活动架
2,第一传动装置5装设于活动架2,并用于传动翻折架4转动,从而实现翻折架4的收折或张开;也就是,第一传动装置5用于驱动翻折架4折叠在活动架2上形成休息沙发或第一传动装置5用于驱动翻折架4伸展突伸出活动架2形成休息床。具体地说,通过设置活动架2、驱动装置3、翻折架4以及第一传动装置5,第一传动装置5可以传动翻折架4进行自动折叠,从而解决传统之手动折叠的沙发床存在操作不便的问题,进而提升用于的便捷性;且,驱动装置3传动活动架2产生振动,使用者可以在休息时同时开启振动模式放松身体,让沙发床的功能得以丰富,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
31.接上,翻折架4包括有第一翻折架41、第二翻折架42和第三翻折架43,第一翻折架41的一端枢接于活动架2,第二翻折架42的一端枢接于第一翻折架41的另一端,第三翻折架43的一端枢接于第二翻折架42的另一端;即是,第一传动装置5用于驱动第一翻折架41连带第二翻折架42及第三翻折架43折叠,直至第一翻折架41及第二翻折架42贴设在一起形成休息沙发的靠背、第三翻折架43平移到活动架2上形成休息沙发的座架;或第一传动装置5用于驱动第一翻折架41连带第二翻折架42及第三翻折架43伸展,使得第一翻折架41连带第二翻折架42及第三翻折架43共线共面形成休息床。
32.第一翻折架41、第二翻折架42和第三翻折架43的具体的枢接方式是通过一段设置枢轴,另一端设置供枢轴插入的轴孔的方式进行枢接,也可以采用合页的方式连接第一翻折架41、第二翻折架42和第三翻折架43;具体地说,第一翻折架41的一端枢接于活动架2的顶部后侧;收折时,第一传动装置5传动第一翻折架41向上以及向后转动,进而带动第二翻折架42向下以及向后转动,且使得第一翻折架41和第二翻折架42前后重叠,由第二翻折架42带动第三翻折架43向后移动并位于活动架2之上方;由此可见,巧妙地设置第一翻折架41、第二翻折架42以及第三翻折架43的枢接关系,折叠动作简单且易于实现。以及,第一翻折架41、第二翻折架42和第三翻折架43的顶部设置有软包。
33.进一步地,第三翻折架43远离第二翻折架42的一端设有滚动压持在底架11的承载面上的滚轮件;滚轮件包括有装设于第三翻折架43底部并向下延伸的支脚431以及装设于支脚431的底部装的滚轮432;收折时,第三翻折架43可以通过设置的滚轮432辅助其位移;一方面可以提高收折时第三翻折架43位移的顺畅性,另一方面可以杜绝第三翻折架43位移时所发出的噪音。
34.参见图1、图2、图3和图8所示,还包括有重量传感器6、行程开关7和控制单元8,重量传感器6、行程开关7、驱动装置3以及第一传动装置5均与控制单元8信号连接,重量传感器6和行程开关7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单元8,控制单元8控制驱动装置3以及第一传动装置5工作。
35.接上,重量传感器6用于识别翻折架4的重量并触发翻折架4折叠,重量传感器6装设于活动架2,重量传感器6识别重量在设定值以下时,第一传动装置5传动翻折架4自动折叠在活动架2;具体地说,翻折架4张开为沙发床时,第一翻折架41抵靠重量传感器6;翻折架4收折为沙发时,第三翻折架43抵靠重量传感器6;以张开为沙发床为例说明,当第一翻折架41、第二翻折架42以及第三翻折架43张开时,第一翻折架41抵靠重量传感器6,并依据第一翻折架41抵靠重量传感器6时的重量获取重量设定值m1。
36.更为详细地说,一旦使用者乘坐或有重物放在第一翻折架41、第二翻折架42以及第三翻折架43,使其重量在设定值m1以上时,第一传动装置5处于停机状态,以免出现翻折
架4有重物而导致第一传动装置5启动自动收折,如此可以保证第一传动装置5自动收折的过程中,其不会出现有重物在翻折架4上,起到保护作用;
37.一旦使用者乘坐完毕离开后,翻折架4的重量在设定值m1以下,此时重量传感器6会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单元8,并由控制单元8控制第一传动装置5进行收折翻折架4,从而实现人走自动收折的功能。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翻折架41、第二翻折架42和第三翻折架43张开始,由于其采用枢接方式连接,因此张开后,即使只有第一翻折架41抵靠重量传感器6时,位于第二翻折架42和第三翻折架43的重量也能传递到第一翻折架41上。
38.接上,行程开关7具有两个,两个行程开关7经控制单元8与第一传动装置5信号连接;翻折架4转动触发第一个行程开关7时,第一传动装置5停止工作使得翻折架4完成折叠;翻折架4转动触发第二个行程开关7时,第一传动装置5停止工作使得翻折架4完成伸展。具体地说,行程开关7包括有触发器71以及感应片72,触发器71装设于活动架2的顶部后侧,感应片72装设于第一翻折架41的后侧;第一翻折架41转动收折时,感应片72接触触发器71,触发器71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单元8,并由控制单元8控制第一传动装置5停止工作,从而完成收折;伸展的触发与收折的原理相同,在此不在累述。
39.参见图4所示,活动架2可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21,第一翻折架41的一端固定安装于第一转轴21,通过第一转轴21完成活动架2与第一翻折架41的枢接;第一传动装置5包括有第一电机51,第一电机51连接第一转轴21并传动第一转轴21旋转;具体地说,第一传动装置5还包括有第一螺杆52和第一齿轮53,第一螺杆52装设于第一电机51的输出端,第一齿轮53装设于第一转轴21并与第一螺杆52啮合连接。
40.参见图1、图2、图6以及图7所示,底架11通过限位结构12与活动架2连接,限位结构12包括有装设于底架11的第一固定座121、相对第一固定座121活动设置并供活动架2安装的第一活动座122以及滚动装设于第一固定座121和第一活动座122之间的滚子件12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滚子件123包括有多个大滚子1231和多个小滚子1232;第一固定座121设置有第一凹槽1211和第二凹槽1212,第一活动座122设置有第三凹槽1221和第四凹槽1222;第一凹槽1211和第三凹槽1221相对设置,多个大滚子1231装设于第一凹槽1211和第二凹槽1212中;第二凹槽1212和第四凹槽1222相对设置,多个小滚子1232装设于第二凹槽1212和第四凹槽1222中;多个大滚子1231和多个小滚子1232均为软性材料制成,通过大滚子1231和小滚子1232以限位第一活动座122的具体位移位置,以供驱动装置3传动活动架2上下以及前后位移而产生振动效果。以及,第一活动座122的延伸长度小于第一固定座121的长度,第一活动座122安装于第一固定座121后可在第一固定座121中上下以及前后位移;第一固定座121的两个延伸端安装有用于限位第一活动座122前后位移的第一挡片1213。
41.以及,第一活动座122安装有限位螺丝,限位螺丝伸入第二凹槽1212和第四凹槽1222中,用于限位小滚子1232的位置,以免小滚子1232因第一活动座122的位移而脱离。
42.接上,安装限位结构12时,首先将第一固定座121装设于底架11,然后将第一活动座122从第一固定座121的自由端插入,再者将多个大滚子1231装设于第一凹槽1211和第三凹槽1221之中,将多个小滚子1232装设于第二凹槽1212和第四凹槽1222之中,再者将第一挡片1213装设于第一固定座121的两个自由端;完成上述步骤后,即可将活动架2装设于第一活动座122上;为了让活动架2的安装平稳,该限位结构12为装设于底架11的四角的四个。
43.参见图1-图3以及图5所示,驱动装置3包括有装设于底架11的第二电机31、可旋转
装设于底架11的第二转轴32、第一杆体33以及第二杆体34;第二电机31传动第二转轴32旋转,第二转轴32设置有偏心轴321;第一杆体3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轴孔331,偏心轴321适配安装于第一轴孔331;第一杆体33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杆体34的一端,第二杆体34的另一端连接活动架2;具体地说,第一杆体33和第二杆体34是固定连接,第二杆体34和活动架2也是采用固定连接;第二转轴32的偏心轴321适配安装于第一轴孔331后,第二转轴32转动时,可以拨动第一杆体33进行上下以及前后的规律性移动,从而使得活动架2产生前后以及上下的振动之效果。
44.接上,驱动装置3还包括有可旋转装设于底架11的第一传动轴35;第一传动轴3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轮35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传动轮352;第二电机31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主动轮(图中未显示),第一主动轮与第一传动轮351通过皮带连接;第二转轴32的一端装设有第三传动轮322,第三传动轮322与第二传动轮352通过皮带连接;优选地,第一传动轮351的直径大于第二传动轮352的直径,从而实现减速,让传动活动架2进行振动的力度更大和更平稳。
45.以及,底架1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多功能部13,多功能部13的上端突伸出底架11的上方,多功能部13形成休息沙发的扶手部13或形成休息床的遮挡部。
46.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