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腔尘杯和除螨仪。
背景技术:2.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吸尘器作为清扫工具。
3.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吸尘器的种类不断细化,出现了专门用来清洁床上、沙发、地毯等纺织物上面的小直径的杂质颗粒的除螨仪。用户使用除螨仪进行清洁时,与被清洁附尘面接触,并通过风机将灰尘吸入除螨仪壳体内,将灰尘等吸入尘杯内,进行尘气分离。
4.但现有的除螨仪的尘杯结构不合理,分离后沉积在集尘杯内的粉尘,存在跟随旋转的空气重新进入尘杯,导致尘气分离效果差,无法满足使用要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腔尘杯和除螨仪,用以解决现有的吸尘结构不合理,存在尘气分离效果差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腔尘杯,包括:旋风杯和集尘杯;所述集尘杯设于所述旋风杯的一侧,所述集尘杯的杯壁与所述旋风杯的杯壁连接,所述旋风杯的杯壁设有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旋风杯和所述集尘杯;所述旋风杯内设有尘气分离器,所述旋风杯具有敞口端,所述敞口端的与尘气分离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尘气分离器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旋风杯内,以在所述旋风杯的内壁和所述尘气分离器之间形成环形气腔;所述尘气分离器用于引导所述环形气腔内的气体沿所述环形气腔周向旋转,以使得气体中的粉尘通过所述第一出气口进入所述集尘杯内。
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腔尘杯,所述旋风杯的中轴线与所述集尘杯的中轴线平行设置。
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腔尘杯,所述集尘杯的直径为 80~96mm,所述旋风杯的直径为80~96mm;所述旋风杯的中轴线与所述集尘杯的中轴线的间距为50~70mm。
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腔尘杯,所述集尘杯的杯壁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沿边与所述旋风杯的杯壁连接,以使所述集尘杯呈封闭结构;所述第一出气口处于所述缺口所限定的区域内;所述旋风杯的杯壁上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处于所述缺口所限定的区域外;所述第一进气口靠近所述旋风杯的杯底。
1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腔尘杯,所述双腔尘杯的一端设有第一插拔构件。
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除螨仪,包括:除螨仪主体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双腔尘杯;所述除螨仪主体与所述双腔尘杯连通。
1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除螨仪,所述除螨仪主体设有吸尘壁面;所述吸尘壁面设有吸尘口,所述除螨仪主体内设有吸尘通道,所述吸尘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吸尘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旋风杯的第一进气口连通,所述吸尘口设有滚刷。
13.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除螨仪,所述旋风杯的中轴线与所述吸尘壁面呈预设
夹角,所述旋风杯的敞口端的中心与所述吸尘壁面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旋风杯的杯底的中心与所述吸尘壁面的垂直距离。
1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除螨仪,所述预设夹角为7
°
~12
°
。
1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除螨仪,所述除螨仪主体设有连接壁面;所述连接壁面设有第二插拔构件,所述第二插拔构件和第一插拔构件插拔连接。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腔尘杯和除螨仪,通过设置旋风杯和集尘杯的双腔尘杯结构,并通过旋风杯的杯壁上的第一出气口将旋风杯和集尘杯连通,在风机开启后,带尘空气进入旋风杯和尘气分离器之间的环形气腔内,在尘气分离器的作用下,带尘空气以尘气分离器为旋转中心,在环形气腔内旋转,气体中的粉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逐渐贴近旋风杯的杯壁,在带尘空气的旋转过程中,气体中的粉尘通过第一出气口进入集尘杯中,由于重力作用,在集尘杯内逐渐沉积,且在风机开启过程中,由于压力作用,进入集尘杯中的粉尘无法通过第一出气口重新进入旋风杯中,能够在防止粉尘重新进入集尘腔的同时,有效提高气体中的粉尘的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腔尘杯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螨仪的侧视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螨仪的俯视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螨仪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2处的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3处的b-b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3处的c-c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
26.1:集尘杯;11:第一插拔构件;2:旋风杯;21:尘气分离器; 22:敞口端;23:第一进气口;24:吸风口;25:第一出气口;3:除螨仪主体;31:吸尘壁面;32:吸尘口;33:吸尘通道;34:滚刷; 35:连接壁面;36:第二插拔构件;37:风机;38:出尘口。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
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2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0.随着科技的发展,吸尘器逐渐走进人们生活,成为重要的清扫工具。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吸尘器的种类不断细化,出现了专门用来清洁床上、沙发、地毯等纺织物上面的小直径的杂质颗粒的除螨仪。用户使用除螨仪进行清洁时,与被清洁附尘面接触,并通过风机将灰尘吸入除螨仪壳体内,将灰尘等吸入尘杯内,进行尘气分离。
31.经过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目前除螨仪使用的床面环境中,主要待清洁颗粒物为:尘螨,浮尘,皮屑,毛发,织物纤维;而这些待清洁颗粒物的直径分布在20μm到200μm之间。
32.由于现有的除螨仪的结构不够合理,对于直径分布在20μm到 200μm之间的待清洁颗粒物的分离效果较差,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33.因此,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双腔尘杯和除螨仪,用以解决现有的除螨仪的结构尘气分离效果差的问题。下面结合图 1-图7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双腔尘杯和除螨仪。
34.相关技术中,除螨仪包括除螨仪主体和尘杯结构,尘气分离器设置在尘杯中,进行尘气分离,除螨仪主体设有出尘口和进尘口,出尘口和进尘口在除螨仪主体内形成气体通道,风机与尘气分离器设于气体通道内。
35.除螨仪的工作原理为:除螨仪主体的进尘口沿集尘腔切向设置,开启风机后,脏污空气进入集尘腔后,可以绕尘气分离器转动,脏污空气受到离心力作用,其中的灰尘质量大,灰尘在离心力作用下撞向尘杯的内壁面,灰尘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壳体的内壁向盖体的一端滑落并沉积在尘杯底部。质量较小的气体则经由尘气分离器上的过滤孔进入尘气分离器的内部,尘气分离器的出气口与除螨仪主体的出尘口连通,这样尘气分离后的气体可以经由出尘口重新排入空气中。
36.但是,由于除螨仪的清洁对象的直径分布在20μm到200μm之间,质量和体积相近,现有的除螨仪结构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尘气分离。
3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腔尘杯,包括:旋风杯2 和集尘杯1;集尘杯1设于旋风杯2的一侧,集尘杯1的杯壁与旋风杯2的杯壁连接,旋风杯2的杯壁设有第一出气口25,第一出气口 25连通旋风杯2和集尘杯1;旋风杯2内设有尘气分离器21,旋风杯2具有敞口端22,敞口端22的与尘气分离器21的一端连接,尘气分离器21的另一端伸入旋风杯2内,以在旋风杯2的内壁和尘气分离器21之间形成环形气腔;尘气分离器21用于引导环形气腔内的气体沿环形气腔周向旋转,以使得气体中的粉尘通过第一出气口25 进入集尘杯1内。
3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腔尘杯,通过设置旋风杯2和集尘杯1的双腔尘杯结构,并通
过旋风杯2的杯壁上的第一出气口25将旋风杯2 和集尘杯1连通,在风机37开启后,带尘空气进入旋风杯2和尘气分离器21之间的环形气腔内,在尘气分离器21的作用下,带尘空气以尘气分离器21为旋转中心,在环形气腔内旋转,气体中的粉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逐渐贴近旋风杯2的杯壁,在带尘空气的旋转过程中,气体中的粉尘通过第一出气口25进入集尘杯1中,由于重力作用,在集尘杯1内逐渐沉积,且在风机37开启过程中,由于压力作用,进入集尘杯1中的粉尘无法通过第一出气口25重新进入旋风杯2中,能够在防止粉尘重新进入集尘腔的同时,有效提高气体中的粉尘的分离效果。
39.其中,旋风杯2内设有尘气分离器21,尘气分离器21包括滤筒,滤筒上设有多个过滤孔。
40.具体的,通过设置滤筒,在风机37开启后,能够对绕滤筒旋转的带尘空气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使大于滤筒的过滤孔的杂质留在滤筒外面,清洁空气进入滤筒内,并通过除螨仪的出气口排出,对带尘空气起到尘气分离的作用。
41.其中,集尘杯1的杯壁与旋风杯2的杯壁连接,第一出气口25 设于旋风杯2的杯壁上,第一出气口25的开口方向与带尘空气在旋风杯2中旋转方向相切。
42.具体的,在带尘空气在旋风杯2中旋转时,由于旋风中心的负压作用和风机37的负压作用,带尘空气会逐渐靠近风机37的位置,由于粉尘与空气分子的质量不同,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空气中的粉尘贴近旋风杯2的内壁,由于第一出气口25的开口方向与带尘空气在旋风杯2中旋转方向相切,空气中的粉尘在旋转过程中会通过第一出气口25进入集尘杯1。
43.进一步的,集尘杯1的杯壁与旋风杯2的杯壁连接,集尘杯1位于旋风杯2的侧面,集尘杯1的中轴线与旋风杯2的中轴线可以平行也可以相交,集尘杯1的中轴线与旋风杯2的中轴线的相对位置并不影响集尘杯1的集尘效果。
44.进一步的,经过申请人大量数据的模拟仿真计算,集尘杯1的直径为80~96mm,旋风杯2的直径为80~96mm;旋风杯2的中轴线与集尘杯1的中轴线的间距为50~70mm,能够对直径20μm到200μm 的颗粒物能起到较好的分离和沉降效果。
45.例如,集尘杯1的直径可以为80mm,旋风杯2的直径可以为88 mm,旋风杯2的中轴线与集尘杯1的中轴线的间距可以为50mm;或集尘杯1的直径可以为88mm,旋风杯2的直径可以为88mm,旋风杯2的中轴线与集尘杯1的中轴线的间距可以为60mm;或者,集尘杯1的直径可以为96mm,旋风杯2的直径可以为88mm,旋风杯 2的中轴线与集尘杯1的中轴线的间距可以为70mm。
46.优选的,选用集尘杯1的直径为88mm,旋风杯2的直径为88mm,集尘杯1的杯壁和旋风杯2的杯壁连接后,旋风杯2的中轴线与集尘杯1的中轴线的间距为60mm。
47.进一步的,集尘杯1的杯壁设有缺口,缺口的沿边与旋风杯2的杯壁连接,以使集尘杯1呈封闭结构;第一出气口25处于缺口所限定的区域内。
48.在本实施例中,集尘杯1呈封闭结构,在空气中的粉尘在旋转过程中通过第一出气口25进入集尘杯1后,由于封闭结构的气压不流通,粉尘会逐渐在集尘杯1内沉积。
49.在一些实施例中,集尘杯1可以为任意达到集尘效果的具有腔体结构的封闭结构,例如柱形、矩形体或锥形,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50.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集尘杯1选用柱形腔体。
51.进一步的,旋风杯2的杯壁上设有第一进气口23,第一进气口 23处于集尘杯1的杯
壁的缺口所限定的区域外,第一进气口23靠近旋风杯2的杯底。
52.具体的,旋风杯2的第一进气口23远离旋风杯2的敞口段,能够在风机37开启时,由于负压作用,将带尘空气从靠近旋风杯2的杯底的第一进气口23吸入旋风杯2中,由于旋风中心的负压作用,带尘空气在旋风杯2中以尘气分离器21为旋转中心沿环形气腔旋转,带尘空气逐渐靠近风机37的位置,空气中的粉尘从第一出气口25进入集尘杯1中,清洁空气通过尘气分离器21与旋风杯2的敞口端22 连接的位置排出旋风杯2。
5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进气口23设置在靠近旋风杯2的杯底的位置,且第一进气口23远离旋风杯2的敞口端22,能够使带尘空气的旋转路径增长,空气中的粉尘更好的在旋转过程中贴近旋风杯 2的内壁,从而提高进入集尘杯1内的粉尘量,进一步提高空气中的粉尘的分离和沉降效果。
54.进一步的,第一出气口25的位置靠近旋风杯2的敞口端22,带尘空气在旋风杯2的敞口端22旋转速度最快,且空气中的粉尘最为聚集,将第一出气口25的位置靠近旋风杯2的敞口端22,能够进一步提高进入集尘杯1内的粉尘量,从而提高空气中的粉尘的分离和沉降效果。
5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气口25沿旋风杯2的中心轴的方向延伸,开口面积不超过集尘杯1的杯壁设有缺口面积。第一出气口25 的形状可以为任意形状,例如矩形、正方形或圆形,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56.在一些实施例中,集尘杯1和旋风杯2为可拆卸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插拔连接或卡扣连接,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57.例如,集尘杯1的杯壁和旋风杯2的杯壁中的一者设有插拔座,集尘杯1的杯壁和旋风杯2的杯壁中的另一者设有插拔片,插拔座和插拔片插拔连接。
58.例如,集尘杯1的杯壁和旋风杯2的杯壁中的一者设有定位件,集尘杯1的杯壁和旋风杯2的杯壁中的一者设有紧固件,定位件和紧固件可拆卸连接。
59.在一些实施例中,集尘杯1设有盖体,盖体能够相对于集尘杯1 的杯壁打开和关闭。在需要对集尘杯1内的粉尘进行清理时,打开集尘杯1的盖体将集尘杯1内的粉尘倒出。
60.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双腔尘杯的一端设有第一插拔构件11。
61.具体的,第一插拔构件11设置于双腔尘杯朝向旋风杯2的敞口端22的一侧,第一插拔构件11可以为沿双腔尘杯的一端的端面的边缘延伸的凹型环槽或凸起结构,也可以为设置在双腔尘杯的一端的端面上的凸起结构。
62.其中,第一插拔构件11可以设置于旋风杯2的一端,也可以设置在旋风杯2和集尘杯1的同一侧的端口。
63.其中,第一插拔构件11用于和除螨仪主体3上的第二插拔构件 36插拔连接,以实现双腔尘杯与除螨仪主体3的可拆卸连接,从而方便对双腔尘杯的清理和更换。
64.优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集尘杯1和旋风杯2的直径均为88mm,集尘杯1的中轴线和旋风杯2的中轴线平行设置,集尘杯1的中轴线和旋风杯2的中轴线的间距为60mm,配合400w风机37产生的吸力,可以给直径20μm到200μm的颗粒物提供旋转初始速度,经过大量数据的模拟仿真计算,此几个参数综合作用,对直径20μm到 200μm的颗粒物可以起到最佳的分离和沉降效果。
65.优选的,如图2-图7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除螨仪,该除螨仪包括除螨仪主体3
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双腔尘杯;除螨仪主体3与双腔尘杯连通。
6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螨仪,通过设置双腔尘杯,并将双腔尘杯和除螨仪主体3与双腔尘杯连通,在风机37开启后,带尘空气进入旋风杯2和尘气分离器21之间的环形气腔内,在尘气分离器21的作用下,带尘空气以尘气分离器21为旋转中心,在环形气腔内旋转,气体中的粉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逐渐贴近旋风杯2的杯壁,在带尘空气的旋转过程中,气体中的粉尘通过第一出气口25进入集尘杯1中,由于重力作用,在集尘杯1内逐渐沉积,且在风机37开启过程中,由于压力作用,进入集尘杯1中的粉尘无法通过第一出气口25重新进入旋风杯2中,能够在防止粉尘重新进入集尘腔的同时,有效提高气体中的粉尘的分离效果。
67.其中,除螨仪主体3与旋风杯2的敞口端22和第一进气口23连通,形成气体通道,风机37和尘气分离器21设于该气体通道内。
68.进一步的,除螨仪主体3设有吸尘壁面31;吸尘壁面31设有吸尘口32,除螨仪主体3内设有吸尘通道33,吸尘通道33的一端与吸尘口32连通,另一端与旋风杯2的第一进气口23连通,吸尘口32 设有滚刷34。
6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及图5所示,吸尘壁面31与被清洁附尘面接触。吸尘壁面31上设有吸尘口32,吸尘口32沿吸尘壁面31的宽度方向延伸,吸尘口32的延伸方向与除螨仪的移动方向垂直。吸尘口32设有滚刷34,滚刷34在随吸尘壁面31移动的过程中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使被清洁附尘面上的粉尘扬起,从而通过吸尘口32进入吸尘通道33内,再从吸尘通道33的另一端通过旋风杯2的第一进气口23进入旋风杯2内。
7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吸尘通道33的另一端的开口形状与面积与旋风杯2的第一进气口23的形状与面积相适配,旋风杯2的第一进气口23的端口边缘设有凸起结构,吸尘通道33的另一端的端口边缘设有凹槽结构,旋风杯2的第一进气口23的端口边缘设有凸起结构可以插入吸尘通道33的另一端的端口边缘设有凹槽结构内,形成密封。
7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旋风杯2的第一进气口23的端口边缘的凸起结构和插入吸尘通道33的另一端的端口边缘的凹槽结构之间设有弹性密封垫,以增加旋风杯2的第一进气口23与吸尘通道33的另一端的端口之间的密封性。
72.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6所示,旋风杯2的中轴线与吸尘壁面 31呈预设夹角,旋风杯2的敞口端22的中心与吸尘壁面31的垂直距离大于旋风杯2的杯底的中心与吸尘壁面31的垂直距离。
73.其中,旋风杯2相对于除螨仪的吸尘壁面31呈倾斜状态,带尘空气从旋风杯2的第一进气口23进入旋风杯2的方向与尘气分离器 21的中心轴方向呈钝角,由于风机37的负压吸力和粉尘自身的重力作用,对空气中的粉尘产生较大的离心力,能够使空气中更多的粉尘撞向旋风杯2的内壁,从而使更多的粉尘通过第一出气口25进入集尘杯1中,以进一步提高气体中的粉尘的沉降效果。
74.优选的,经大量实验和仿真论证,旋风杯2的中轴线与吸尘壁面 31呈预设夹角为7
°
~12
°
,在风机37的负压吸力和粉尘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该角度对于直径在20μm到200μm之间的待清洁颗粒物而言的沉降效果最好。
75.其中,旋风杯2的中轴线与吸尘壁面31呈预设夹角可以为7
°
、 9.5
°
或12
°
。
7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除螨仪主体3设有连接壁面35;连接壁面35设有第二插拔构件36,第二插拔构件36和第一插拔构件11插拔连接。
7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旋风杯2的敞口端22与除螨仪主体3的连接处设有吸风口24,风机通过吸风口24对旋风杯2内的空气产生负压吸力。
78.其中,第二插拔构件36和双腔尘杯上的第一插拔构件11相配适,在双腔尘杯上的第一插拔构件11为凹型环槽的情况下,第二插拔构件36为与该凹型环槽相适配的凸起结构,在双腔尘杯上的第一插拔构件11为凸起结构的情况下,第二插拔构件36为与该凸起结构相适配的凹型环槽。
79.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插拔构件36和第一插拔构件11插拔连接,在实现除螨仪主体3与双腔尘杯可拆卸连接,并于更换和清理,同时,还能够对双腔尘杯起到密封作用。
80.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螨仪,通过设置除螨仪主体3和双腔尘杯,双腔尘杯包括集尘杯1和旋风杯2,除螨仪主体3和旋风杯 2连通,集尘杯1和旋风杯2的直径均为88mm,集尘杯1的中轴线和旋风杯2的中轴线平行设置,集尘杯1的中轴线和旋风杯2的中轴线的间距为60mm,集尘杯1的中轴线和旋风杯2的中轴线与除螨仪主体3的吸尘壁面31呈9.5
±
2.5
°
的预设夹角,除螨仪主体3内设有风机37,风机37的输出功率为400w,给直径20μm到200μm 的颗粒物带来的旋转初始速度。可以对直径20μm到200μm的颗粒物,有最佳的分离和沉降效果。
8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