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66734发布日期:2022-10-29 00:35阅读:55来源:国知局
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洗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洗机。


背景技术:

2.清洗机是一种将冷水或热水喷射到盘碟以清除粘附在盘碟或者果蔬上的脏物并且清洗盘碟或果蔬的装置。现有的喷淋式清洗机一般是通过喷淋器的旋转来实现各个方位的喷淋。
3.目前的清洗机如本技术人在先申请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喷淋臂及应用有该喷淋臂的清洗机》,其专利号为zl201721289180.5(授权公告号为cn208610787u)公开了一种喷淋臂,包括有主喷淋臂,所述主喷淋臂内部中空并形成有至少两个分流通道,所述主喷淋臂的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分别与对应分流通道相连通的出水孔;以及至少两个副喷淋臂,分别能旋转地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出水孔上并与之连通,所述副喷淋臂上开设有喷水孔,并能在喷水孔喷出的水流作用下而旋转。该专利通过在主喷淋臂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副喷淋臂,能有效地扩大喷射面积,即喷淋臂包括有主喷淋臂和副喷淋臂,从而提高洗净率,但是副喷淋臂完全依靠喷水孔喷出水流作用下旋转,当未运动到死角的时候,副喷淋臂与主喷淋臂形成最大喷射面积,当运动到死角时,副喷淋臂反而转动至偏离主喷淋臂的长度方向,其喷射面积反而减小而无法有效喷射死角,可靠性差。
4.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喷淋臂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整个喷淋臂可靠伸缩以达到增大清洗面积目的的清洗机。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清洗机,包括有:
7.清洗箱,其内部中空形成有呈方形的洗涤腔室;
8.主喷淋臂,能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洗涤腔室内,其内部形成有主流道;
9.副喷淋臂,活动连接在所述主喷淋臂上,其内部具有与所述主流道相连通的分流道,且被布置成能沿着所述主喷淋臂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所述副喷淋臂和主喷淋臂中的其中至少一个上开设有喷淋孔;
10.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喷淋臂之自由端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洗涤腔室的侧壁邻近边角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其中之一为电磁件,另一个为在电磁件通电时被电磁件吸引的导磁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转动路径上,且在所述副喷淋臂转动至其第一连接件对应第二连接件的位置且电磁件处于通电状态下,所述副喷淋臂处于沿着主喷淋臂的长度方向朝外运动的状态。
11.第一连接件可采用滚轮的形式,也可采用滚珠的形式,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但是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为滚轮,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电磁件,所述滚轮始终位于所述主喷淋臂之外,且与所述洗涤腔室侧壁的对应位置相接触。
12.为了便于滚轮通过,所述电磁件的内表面具有沿着所述滚轮的运动方向延伸以供所述滚轮通过的凹槽。
13.优选地,所述主喷淋臂能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洗涤腔室邻近底部的位置上,所述清洗箱的四个边角处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的第二连接件。如此,能对四个边角处的位置进行定点加强清洗,避免出现清理死角。
14.为了在副喷淋臂运动角落位置处时,带动副喷淋臂上的第一连接件朝第二连接件运动,还包括有作用于所述副喷淋臂,且在蓄能状态下使该副喷淋臂始终具有沿着所述主喷淋臂的长度方向向外运动趋势的弹性件。
15.副喷淋臂可采用伸缩套与主喷淋臂相连接的形式,也可以采用与主喷淋臂相套设的形式,但是优选地,所述副喷淋臂沿着所述主喷淋臂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局部插设于所述主喷淋臂的主流道中。
16.优选地,所述主喷淋臂内邻近中央的位置具有集水腔,所述主流道有两个,且沿着所述主喷淋臂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集水腔位于两个所述主流道之间。
17.为了提高清洗效率,每个所述主流道均对应有一个所述副喷淋臂,两个副喷淋臂位于所述集水腔的两侧,每个所述副喷淋臂对应有一个所述的弹性件和一个所述的第一连接件。
18.弹性件可以采用弹簧的形式,也可采用簧片的形式,但是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主喷淋臂之内壁相连,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副喷淋臂相连接。
19.为了提高清洗范围,所述副喷淋臂上设置有容置所述弹性件的筒体,所述筒体沿着所述副喷淋臂的长度延伸,所述主喷淋臂对应主流道的位置及副喷淋臂均开设有所述的喷淋孔,所述筒体位于所述主喷淋臂之喷淋孔和副喷淋臂之喷淋孔之间。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清洗机中的副喷淋臂相对主喷淋臂可沿着主喷淋臂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在副喷淋臂转动至清洗箱的边角处时,通过第二连接件和第一连接件的吸引可靠带动副喷淋臂朝边角处运动,并将副喷淋臂定位在边角处,一方面增大了喷淋臂的清洗面积,另一方面,实现了对箱体角落处的重点清洗,避免出现清洗死角。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施例的清洗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的剖视图;
23.图3为图1的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24.图4为图1中主喷淋臂转动至位于清洗箱的对角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图4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7.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清洗机用来对碗碟或果蔬进行清洗。该清洗机包括有清洗箱1、喷淋臂和泵水机构5。前述的清洗箱1的内部中空形成有呈方形的洗涤腔室10。
前述的包括有主喷淋臂2和副喷淋臂3,主喷淋臂2能转动地设置在洗涤腔室10邻近底部的位置上,且内部邻近中央的位置具有集水腔20及位于集水腔20周侧的主流道21,本实施例的主流道21有两个,且沿着主喷淋臂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此外,主喷淋臂2的底部对应集水腔20的位置开设有进水口,泵水机构5用来将洗涤腔室10底部的水经进水口泵至集水腔20内,本实施例的泵水机构5采用背景技术中的泵水机构,还可以采用现有的任意泵水机构,本实施例中将不再详细赘述。
28.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副喷淋臂3有两个,且沿着主喷淋臂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每个主流道21对应有一个副喷淋臂3,如此,两个副喷淋臂3位于集水腔20的两侧。前述两个副喷淋臂3的结构和连接方式等相同,以下以其中一个副喷淋臂3为例进行说明。副喷淋臂3沿着主喷淋臂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内部具有与对应侧主流道21相连通的分流道31。前述的副喷淋臂3局部位于主喷淋臂2对应侧的主流道21中,且被布置成能沿着主喷淋臂2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如此,副喷淋臂3随主喷淋臂2转动。为了实现副喷淋臂3的来回移动,具体地,副喷淋臂3之自由端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为滚轮32,且为金属件,此外还可为导磁件,本实施例中的滚轮32始终位于主喷淋臂2之外,且与洗涤腔室10的侧壁相接触。洗涤腔室10的侧壁邻近边角101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为电磁件11,洗涤腔室10的四个边角处均设置有一个电磁件11,前述的电磁件11位于滚轮32的转动路径上,此外,前述的电磁件11的内表面具有沿着滚轮32的运动方向延伸以供滚轮32通过的凹槽111。如图4和图5所示,上述副喷淋臂3转动至其滚轮32位于边角处且对电磁件11通电时,滚轮32在电磁件11的吸引下朝电磁件11运动继而带动副喷淋臂3相对主喷淋臂2朝外运动,从而实现了整个喷淋臂的延长,实现了对边角处的清洗。本实施例中的电磁件可采用电磁铁的形式,也可采用磁感应线圈的形式。当滚轮32行进到边角处时,只要电磁件11通电,电磁件11产生磁场,便可吸住滚轮32,即将整个喷淋臂被定为边角处的位置,实现对边角处的重点喷淋清洗,当电磁件11断电后,电磁件11解除对滚轮32的吸引,此时,副喷淋臂随主喷淋臂转动。
29.如图2和图5所示,每个副喷淋臂3对应有一个弹性件,弹性件作用于副喷淋臂3,且在蓄能状态下使该副喷淋臂3始终具有沿着主喷淋臂2的长度方向向外(即朝远离集水腔20或者朝向洗涤腔室的对应侧壁)运动的趋势。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弹性件为弹簧4,前述的副喷淋臂3上设置有容置弹簧4的筒体33,筒体33沿着副喷淋臂3的长度延伸,弹簧4的内端与集水腔20的侧壁相连,弹簧4的外端与筒体33的端壁相连。
30.如图4所示,上述主喷淋臂2在对应主流道21的位置及副喷淋臂3均开设有喷淋孔,其中,主喷淋臂2上的喷淋孔为第一喷淋孔211,每个主流道21对应有多个沿着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喷淋孔211;副喷淋臂3上的喷淋孔为第二喷淋孔311,每个副喷淋臂3上设置有多个沿着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二喷淋孔311,上述的筒体33位于对应侧的第一喷淋孔211和第二喷淋孔311之间。
31.当副喷淋臂从边角处运动对应洗涤腔室的侧壁位置处,如图1所示,副喷淋臂向主喷淋臂内运动,此时,弹簧会被压缩而将滚轮抵在洗涤腔室的侧壁上,随着主喷淋臂2的转动,副喷淋臂3相对主喷淋臂2的长度方向来回运动,滚轮在洗涤腔室的侧壁上滚动,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阻力,使得主喷淋臂更好的转动。随着副喷淋臂向角部(边角处)转动,副喷淋臂慢慢从主喷淋臂内伸出,副喷淋臂上的第二喷淋孔和主喷淋臂上的第一喷淋孔同时射出
水流,实现了对对应边角处的清洗,提高了对边角处的清洗能力。
32.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