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70486发布日期:2022-10-29 01:28阅读:40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具有密闭烹饪腔体的烹饪器具,例如烤箱、蒸烤箱等,在对食物进行烹饪时,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脂肪等碳水化合物在受热达到发烟点后容易产生油烟,而油烟不可避免的会扩散到室内,进而造成室内环境的污染,甚至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3.相关技术公开了一种烤箱,包括箱体,其内部形成加热空间;除烟模块,设置于箱体的一个侧面上,用于加热分解加热空间内的烟气,除烟模块包括:盖体,其内部形成反应腔,反应腔与加热空间连通;加热分解装置,固定设置于反应腔内,其与外部电源接通,并配置成利用电加热分解烟气;和风机,其风扇设置于反应腔内,用于将加热空间内的烟气吸入反应腔,并驱动烟气气流流经加热分解装置,经加热分解后再排入加热空间。除烟模块设置于箱体背板的中央,背板包括通风板,其表面开设有用于反应腔进气的多个进气口和用于反应腔出气的出气口。
4.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5.相关技术中,进气口和出气口设置于箱体的同一侧面,出气口排出的净化油烟会影响待净化油烟从进气口进入,影响气流的循环,从而导致除烟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提高了除烟效果。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第一壳体,内部构造有烹饪腔体,并开设有连通所述烹饪腔体的出气口和进气口,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烹饪腔体的顶部,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烹饪腔体的下侧;除烟风道,第一端连通所述出气口;除烟模块,设置于所述除烟风道内,用于加热分解流经所述除烟风道的油烟;导气管,第一端连通所述除烟风道的第二端,第二端连通所述进气口;风机,设置于所述除烟风道,用于驱动所述烹饪腔体内的油烟从所述出气口进入所述除烟风道,经所述除烟模块加热分解后从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烹饪腔体。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外壳,内部构造有中空腔体;隔板,设置于所述中空腔体,以使所述中空腔体形成第一容置腔体和第二容置腔体两个腔体,且所述第一容置腔体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体的上方,所述隔板距离所述外壳的背板预设距离,以使所述第一容置腔体和所述第二容置腔体相连通;内胆,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体,所述内胆与所述隔板形成第一夹层,所述内胆与所述外壳形成第二夹层,所述内胆构造有所述烹饪腔体,所述内胆的顶侧壁开设有所述出气口,后侧壁的下侧开设有所述进气口。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气管设置于所述第二夹层。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除烟风道包括:第二壳体,设置于所述出气口,所述第二壳体内部构造有除烟腔体,所述除烟腔体与所述出气口相连通;连通管道,第一端连通所述除烟腔体,第二端伸入所述第一容置腔体,并延伸至所述导气管的第一端;其中,所述隔板上开设有避让孔,以使所述连通管道穿过所述隔板,所述风机设置于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体内的连通管道,所述除烟模块设置于所述除烟腔体。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除烟模块包括:加热件,靠近所述出气口设置于所述除烟腔体,用于加热所述烹饪腔体内的油烟;催化件,沿所述油烟的流动方向设置于所述加热件的流出方向侧,用于催化经所述加热件加热后的油烟。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为多个加热管,多个所述加热管以串联或并联的方式电连接。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通管道包括:第一管道,第一端连通所述除烟腔体,第二端伸入所述第一容置腔体;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管道的直径,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二端间隙配合,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导气管的第一端;其中,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散热风道,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体,所述散热风道的进风端连通所述第二夹层,出气端连通烹饪器具所在环境;驱动风扇,设置于所述散热风道,用于驱动空气从所述第二夹层向外部环境流动。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开设有多个通风孔,以使外部空气通过多个所述通风孔进入所述第二夹层。
17.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过滤件,设置于所述出气口,用于对油烟进行过滤;其中,所述烹饪腔体内的油烟经所述过滤件过滤后进入所述除烟风道。
1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9.1、通过将烹饪腔体产生的油烟加热分解后通过导气管再进入烹饪腔体,形成气流循环,可以将未分解的油烟在气流循环中得到彻底分解,同时,分解后的油烟成为二氧化碳和水,水在高温下变成水蒸气后进入烹饪腔体,为烹饪腔体内提高湿度,避免食材在高温烹饪过程中缺少水分而影响口感;
20.2、根据油烟朝上流动的原理,在烹饪腔体的顶部开设出气口,在烹饪腔体的下侧设置第一进出口。这样可以更便于驱动收集油烟来进行加热分解,同时,出气口在烹饪腔体的顶部,进气口在烹饪腔体的下侧,在驱动气流循环的过程中排气口排出的油烟不会对待净化油烟的进入烹饪腔体造成影响,便于气流的循环,进而可以有效地提高除烟效果。
21.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22.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23.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烹饪器具的剖面示意图;
26.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除烟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催化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加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除烟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
31.100:外壳;110:隔板;120:内胆;121:出气口;122:进气口;123:第一夹层;124:第二夹层;130:导气管;140:风机;
32.210:第二壳体;211:除烟腔体;220:连通管道;221:第一管道;222:第二管道;230:加热件;240:催化件;241:上催化件;242:下催化件;243:连接件;244:容置槽;
33.300:散热风道;310:驱动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35.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36.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7.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8.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39.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40.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4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2.结合图1-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第一壳体、除烟风道、除烟模块、导气管130和风机140,第一壳体内部构造有烹饪腔体125,并开设有连通烹饪腔体125的出气口121和进气口122,出气口121位于烹饪腔体125的顶部,进气口122位于烹饪腔体125的下侧;除烟风道的第一端连通出气口121;除烟模块设置于除烟风道内,用于加热分解油烟流经除烟风道的油烟;导气管130的第一端连通除烟风道的第二端,第二端连通进气口122;风机140设置于除烟风道,用于驱动烹饪腔体125内的油烟从出气口121进入除烟风道,经除烟模块加热分解后从进气口122进入烹饪腔体125。
43.具有密闭烹饪腔体的烹饪器具,在烹饪时会产生大量的油烟,油烟排到厨房、客厅等室内环境,造成空气污染,长时间后还会在家具表面形成油污,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基于此,现有技术通过设置除烟模块将油烟分解后再排到室内。油烟中主要组分代表油脂,化学式是(rcoo)3c3h5,是甘油和3个分子长链脂肪酸脱水缩合所形成的脂肪分子。在高活性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大分子化合物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在高温作用下脂肪酸容易发生脱羧、降解、异构化反应,其在活性位点上发生c-c和c-o键的断裂,从而由大分子分解为烯烃、烷烃、低级脂肪酸等小分子组分。这些小分子成分进一步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再次发生催化裂解反应,进一步分解成co、co2和h2o等分子。活性位点上裂解反应可以理解为,键与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在催化剂活性作用下,降低了活化能,致使活化能垒降低,当外界提供的能量大于吸收的能量时,促进了键与键直接的断裂以及新键的生成。如此不断的裂解反应,大分子变成了小分子组分,进一步裂解为co2和h2o等稳定化合物。油烟通过催化剂分解成co2和h2o再排到室内,长时间使用后,会导致烹饪器具所在环境的潮湿,容易滋生细菌进而导致家具发霉。此外,也会导致室内co2浓度的提高,会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
44.因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第一壳体、除烟风道、导气管130和风机140,在第一壳体内部构造有烹饪腔体125,并开设有连通烹饪腔体125的出气口121和进气口122,除烟风道的第一端连通出气口121,除烟风道内设置有用于加热分解油烟的除烟模块,导气管130的第一端连通除烟风道的第二端,导气管130的第二端连通进气口122,风机140设置在除烟风道内,驱动烹饪腔体125内的油烟从出气口121进入除烟风道,经除烟模块加热分解后从进气口122进入烹饪腔体125。
45.通过将烹饪腔体125产生的油烟加热分解后通过导气管130再进入烹饪腔体125,形成气流循环,可以将未分解的油烟在气流循环中得到彻底分解,同时,分解后的油烟成为二氧化碳和水,水在高温下变成水蒸气后进入烹饪腔体125,为烹饪腔体125内提高湿度,避免食材在高温烹饪过程中缺少水分而影响口感。
46.现有技术中将进气口122和出气口121均设置在烹饪腔体125的同一侧面,然而这样在驱动油烟从出气口121排出,分解后的气体进入到烹饪腔体125时,两股气流相对运动会产生紊流,会影响气流的循环,从而导致除烟效果较差。
47.因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根据油烟朝上流动的原理,在烹饪腔体125的顶部开设出气口121,在烹饪腔体125的下侧设置第一进出口。这样可以更便于驱动收集油烟来进行加热分解,同时,出气口121在烹饪腔体125的顶部,进气口122在烹饪腔体125的下侧,在驱动气流循环的过程中不会形成紊流,便于气流的循环,进而可以有效地提高除烟效果。
4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但不仅限于烤箱。
49.可选地,第一壳体包括外壳100、隔板110和内胆120,外壳100内部构造有中空腔体;隔板110设置于中空腔体,以使中空腔体形成第一容置腔体和第二容置腔体两个腔体,且第一容置腔体位于第二容置腔体的上方,隔板110距离外壳100的背板预设距离,以使第一容置腔体和第二容置腔体相连通;内胆120设置于第二容置腔体,内胆120与隔板110形成第一夹层123,内胆120与外壳100第二夹层124,内胆120构造有烹饪腔体125,内胆120的顶侧壁开设有出气口121,后侧壁的下侧开设有进气口122。
50.通过隔板110使中空腔体形成第一容置腔体和第二容置腔体,第一容置腔体位于第二容置腔体的上方,内胆120设置于第二容置空间。采用这样的设置形式,在内胆120的顶部为除烟风道提供一个容置空间,即第一容置空间,便于除烟风道的安装和固定。
51.由于在使用烹饪器具烹饪食材时内胆120的温度非常高,如果内胆120与外壳100直接接触,一方面会导致烹饪器具的外壳100温度极高,进而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非常危险;另一方面,烹饪器具的外壳100一般为金属材料,在高温作用下易变形。因此,内胆120分别与隔板110和外壳100形成第一夹层123和第二夹层124,达到隔热的效果,提高使用时的安全性,并延长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52.内胆120的顶侧壁开设有出气口121,后侧壁的下侧开设有进气口122,除烟风道设置于出气口121处,导气管130的两端分别连通除烟风道和进气口122。通过将隔板110设置为距离外壳100的背板预设距离的形式,便于导气管130的设置。
53.可选地,导气管130设置于第二夹层124。
54.将导气管130设置于第二夹层124,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导气管130的设置长度,进而可以降低成本。
55.可选地,除烟风道包括第二壳体210和连通管道220,第二壳体210设置于出气口121,第二壳体210内部构造有除烟腔体211,除烟腔体211与出气口121相连通;连通管道220的第一端连通除烟腔体211,第二端伸入第一容置腔体,并延伸至导气管130的第一端;其中,隔板110上开设有避让孔,以使连通管道220穿过隔板110,风机140设置于位于第一容置腔体内的连通管道220,除烟模块设置于除烟腔体211。
56.第二壳体210设置于出气口121,第二壳体210的内部构造有与出气口121相连通的除烟腔体211,连通管道220的第一端连通除烟腔体211,第二端伸入第一容置腔体并延伸至导气管130的第一端,导气管130的第二端连通于进气口122。采用这样的设置形式,为油烟的气流循环提供一条密闭的气流流动的流路,有效地避免在油烟从出气口121进入除烟腔体211的过程会流到第一夹层123中,进而导致烹饪器具的内部产生油污,不便于用户的清洗。
57.隔板110上形成有用于连通管道220伸出的避让孔,这样,便于连通管道220的设置。
58.风机140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内的连通管道220,采样这样的设置形式,一方面便于风机140的安装和固定,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避免内胆120产生的高热量造成风机140的损坏。
59.将除烟模块设置于除烟腔体211内,这样,对流经出气口121的油烟先进行加热分解后再进行循环,可以有效地避免使除烟风道内产生油污在长时间使用后造成除烟风道的堵塞,进而影响气流的循环,从而降低对烹饪器具的除烟效果。
60.可选地,除烟模块包括加热件230和催化件240,加热件230靠近出气口121设置于除烟腔体211,用于加热烹饪腔体125内的油烟;催化件240沿油烟的流动方向设置于加热件230的流出方向侧,用于催化经加热件230加热后的油烟。
61.加热件230靠近出气口121设置于除烟腔体211,催化件240沿油烟的流动方向设置于加热件230的流出方向侧,也即催化件240设置于加热件230的上方。采用这样的设置形式,先对流经出气口121的油烟进行加热,将油烟加热到催化件240的最佳催化温度范围之后,油烟经过催化件240的分解,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催化件240对油烟的分解效果和速率,进而提高了除烟效果。例如,在烹饪食材时烹饪腔体125内的温度范围为150℃~250℃,加热件230的表面温度范围可达到600℃~700℃,催化件240分解油烟的最佳温度范围为400℃~500℃,而油烟经过加热件230的加热后可升温到400℃~500℃,为催化件240的最佳催化温度范围。
62.可选地,加热件230为多个加热管,多个加热管以串联或并联的方式电连接。
63.多个加热管以串联或并联的方式电连接。采用这样的设置形式,一方面可以增加加热件230与油烟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加热效果;另一方面,加热管的串联或并联可以便于安装拆卸。
64.可选地,加热件230为石英管。
65.由于石英管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耐腐蚀性、热稳定性以及电绝缘性,因此,可以保证烹饪器具处于长时间的工作状态下,加热件230依然可以正常的加热流经出气口121的油烟,进而可以提升加热件230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66.可选地,催化件240包括上催化件241和下催化件242,上催化件241和下催化件242通过连接件243连接,上催化件241、下催化件242和连接件243共同形成具有容置槽244的u型结构。
67.在进行安装时,将加热件230伸入容置槽244内,使催化件240以下催化件242位于加热件230朝向出气口121的一侧,上催化件241位于加热件230朝向隔板110的一侧的放置状态,将加热件230伸入容置槽244内,实现催化件240和加热件230之间的安装固定。采用这样的设置形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催化件240设置于除烟腔体211时稳固性,防止因外力因素导致催化件240的移位甚至是掉落,进而影响除烟效果;另一方面,从出气口121进入除烟腔体211的油烟,先经过下催化件242的第一次分解,经过加热件230的加热后,再经过上催化件241的第二次分解,这样,经过除烟腔体211的油烟经过催化件240的两次分解,可以有效地提高了对油烟的催化效果和催化效率。此外,下催化件242还起到一个阻挡油滴飞溅至除烟腔体211内部的作用,保护上催化件241不被油脂覆盖污染,进而可以有效地提高了催化件240的使用寿命。
68.可选地,连通管道220包括第一管道221和第二管道222,第一管道221的第一端连通除烟腔体211,第二端伸入第一容置腔体;第二管道222的直径大于第一管道221的直径,第二管道222的第一端与第一管道221的第二端间隙配合,第二端连接于导气管130的第一端;其中,风机140设置于第二管道222。
69.由于第二壳体210与内胆120直接接触,烹饪器具在使用时,内胆120的高热量会传导至除烟腔体211内。第一管道221的第一端连通除烟腔体211,第二端伸入第一容置腔体,第二管道222的直径大于第一管道221的直径,第二管道222的第一端与第一管道221的第二
端间隙配合,第二端延伸至导气管130的第一端并与其连通。采用这样的设置形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因空气因热胀冷缩引起的压力变化造成的管道的变形损坏。
70.可选地,烹饪器具还包括散热风道300和驱动风扇310,散热风道300设置于第一容置腔体,散热风道300的进风端连通第二夹层124,出气端连通烹饪器具所在环境;驱动风扇310,设置于散热风道300,用于驱动空气从第二夹层124向外部环境流动。
71.由于烹饪器具在使用时内胆120处于高温状态,在第一容置腔体内设置散热风道300,散热风道300的进风端连通第二夹层124,出气端连通外部环境,并在散热风道300内设置驱动风扇310。而第二夹层124与第一夹层123相连通,这样,驱动风扇310驱动两个夹层的高温空气流动至烹饪器具的外部,实现散热,避免烹饪器具高温变形。
72.可选地,外壳100开设有多个通风孔,以使外部空气通过多个通风孔进入第二夹层124
73.通过在外壳100上开设多个通风孔,在驱动风扇310驱动高温空气的流出时,烹饪器具外部的低温空气进入夹层中,形成气流循环,有效地提高散热的效果和速率。
74.可选地,烹饪器具包括过滤件,过滤件设置于出气口121,用于对油烟进行过滤;其中,烹饪腔体125内的油烟经过滤件过滤后进入除烟风道。
75.通过在出气口121设置过滤件,对流经出气口121的油烟先进行过滤,将油烟中的液态油烟过滤出来,只使气态油烟进入除烟风道进行加热分解,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除烟效果和除烟速率。
76.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