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拥有靠背的学校多媒体教室用连体桌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17026发布日期:2022-11-25 17:56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拥有靠背的学校多媒体教室用连体桌椅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连体桌椅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拥有靠背的学校多媒体教室用连体桌椅。


背景技术:

2.多媒体教室由多媒体计算机、液晶投影机、数字视频展示台、中央控制系统、投影屏幕、音响设备等多种现代教学设备组成,现有的多媒体教室中为保证各排座椅间的通行流畅,通常采用连体桌椅,即椅子靠背的前方为座椅,靠背的后方为后排的桌板其具体结构如

http://zhongling88.com/portal/article/index/id/462/cid/1.html’中所示。
3.但现有的连体式桌椅存在一定的弊端,首选其靠背大多直接固定连接于后一课桌的背部,前方座位上学生摇晃时会使后方的课桌一同摇晃,对后方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该种设计,教室最后一排的椅子主要独立设计,采用原始的桌椅会造成一排课桌的浪费,并且现有的一体式桌椅中的椅子大多采用扭转弹簧进行连接,在学生站立时,座椅会迅速弹起,造成巨大的噪声,对课堂环境和后方同学均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拥有靠背的学校多媒体教室用连体桌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拥有靠背的学校多媒体教室用连体桌椅。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拥有靠背的学校多媒体教室用连体桌椅,包括桌子,所述桌子两侧下方均固定连接有桌腿,且桌子的一侧配合使用有座椅板,所述座椅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支腿,且支腿的内侧滑嵌有和座椅板固定连接的转动块,两个所述转动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和支腿顶端限位的限位块,所述座椅板的后方配合转动连接有靠背,且靠背滑动连接于支腿的外侧,所述座椅板前端的重力大于后端重力和靠背的重力之和,两个所述支腿均通过连接板和桌腿之间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座椅板靠近靠背的一侧下方设置有转轴,且转轴的两端分别和两个转动块固定连接,并且转轴的两侧均通过连接块和座椅板之间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支腿的内侧设置有和转动块相配合的滑移槽,所述转动块的外壁中线位置设置有滚珠环,所述支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且限位环的下方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在限位槽的边缘位置处限位。
8.优选的,所述支腿远离桌子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靠背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移板,且滑移板滑嵌于限位板的内侧。
9.优选的,所述座椅板的末端开设有活动槽,且活动槽的内侧滑嵌有销轴,并且销轴的两端分别和靠背的两侧固定连接。
1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1.通过设置支腿,且在支腿的内侧滑嵌转动块,转动块利用限位块和活动槽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座椅板水平位置的稳定,座椅板和靠背之间的相互联动,实现靠背可以对座椅板进行位置调节,实现座椅板的便捷收叠;桌腿通过连接板实现对支腿的固定连接,支腿的上方设置相互联动的座椅板和靠背,从而实现桌椅的整体化,靠背的下方设置滑移板,且滑移板配合活动槽,实现靠背的竖直方向限位,减小其对于后方课桌的影响。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拥有靠背的学校多媒体教室用连体桌椅的等轴测图;
1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拥有靠背的学校多媒体教室用连体桌椅的a 处放大图;
1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拥有靠背的学校多媒体教室用连体桌椅的支腿内部结构图;
1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拥有靠背的学校多媒体教室用连体桌椅的滑移槽结构图;
1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拥有靠背的学校多媒体教室用连体桌椅的座椅仰视图;
1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拥有靠背的学校多媒体教室用连体桌椅的座椅靠背连接结构图。
18.附图标记说明:1、桌子;2、桌腿;3、连接板;4、支腿;401、滑移槽; 5、限位板;6、座椅板;7、靠背;8、滑移板;9、转动块;10、限位块;11、滚珠环;12、限位环;1201、限位槽;13、转轴;14、连接块;15、销轴; 16、活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拥有靠背的学校多媒体教室用连体桌椅。参照图 1-6,一种拥有靠背的学校多媒体教室用连体桌椅,包括桌子1,桌子1两侧下方均固定连接有桌腿2,且桌子1的一侧配合使用有座椅板6,座椅板6的两侧均设置有支腿4,且支腿4的内侧滑嵌有和座椅板6固定连接的转动块9,两个转动块9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和支腿4顶端限位的限位块10,座椅板6 的后方配合转动连接有靠背7,且靠背7滑动连接于支腿4的外侧,座椅板6 前端的重力大于后端重力和靠背7的重力之和,两个支腿4均通过连接板3 和桌腿2之间固定连接,优选的连接板3通过螺栓和地面之间固定连接,从而保证桌椅整体位置的稳定,座椅板6靠近靠背7的一侧下方设置有转轴13,且转轴13的两端分别和两个转动块9固定连接,并且转轴13的两侧均通过连接块14和座椅板6之间固定连接,优选的转轴13和转动块9共轴线设置,支腿4的内侧设置有和转动块9相配合的滑移槽401,转动块9的外壁中线位置设置有滚珠环11,支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2,且限位环12的下方设置有限位槽1201,限位块10在限位槽1201的边缘位置处限位,优选的滑移槽401和转动块9之间间隙配合,滚珠环11减小和支腿4之间的摩擦力,提升转动块9在支腿4内侧运行的稳定性,支腿4远离桌子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5,靠背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移板8,且滑移板8滑嵌于限位板 5的内侧,优选的滑移板8位于限位板5内侧的一段呈矩形结构,限位板5和支腿4之间设置有
间隙,滑移板8滑动连接于该间隙中,保证靠背7状态的稳定,同时在学生向后靠时,滑移板8和支腿4的外壁之间抵触,从而保证其倾斜角度的稳定,座椅板6的末端开设有活动槽16,且活动槽16的内侧滑嵌有销轴15,并且销轴15的两端分别和靠背7的两侧固定连接,优选的靠背 7通过销轴15和座椅板6之间建立联动,销轴15位于靠近转轴13的一侧时,座椅板6呈水平设置,位于远离转轴13的一侧时,座椅板6和靠背7之间达到最小夹角,此时座椅板6向上翘起,实现收叠的效果。
2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拥有靠背的学校多媒体教室用连体桌椅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时,将靠背7向上进行提拉,座椅板6随之一同向上运动,靠背7 下方的滑移板8在限位板5的内侧进行滑移,在滑移至限位板5最顶端位置处时,座椅板6通过转轴13连带两端的转动块9运动至支腿4的最顶端,此时由于座椅板6的前端重量大于后方的重量,座椅板6绕转轴13位置处向前进行翻转,在转动块9外侧的限位块10运动至限位槽1201的一侧时停止运动,此时座椅张开,可以供学生进行使用,学生在使用时,限位块10和限位槽1201之间相互抵触,从而保证座椅板6的水平,以此保证座椅的稳定;由于座椅板6向下翻转的力较大,因此即使在学生站立时不会复位,避免在学生站立时座椅板6回弹发出较大的噪声;在需要对座椅板6进行收叠时,将靠背7向下进行按压,靠背7在向下运动时,传动销轴15向下运动,销轴15 在活动槽16的内侧滑移,从而使得座椅板6绕转轴13向靠背7的一侧进行转动,实现座椅板6和靠背7之间夹角的减小,实现在没有学生使用时,座椅板6不会对走道造成阻拦,便于学生的通行。
2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